袁世凱為何在臨終前大呼「楊度誤我」?解密縱橫家楊度的傳奇人生

2020-12-13 鬼谷道

「長城外,河套邊,

黃沙白草無人煙。

飲酒烏梁海,策馬烏拉山,誓不戰勝終不還。

君作鐃吹,觀我凱旋。」

20世紀末,中國音樂界評選「二十世紀經典歌曲」,它因其意義深遠,排名第一,列李叔同《送別》之前。

這首詞的作者叫楊度。

牛人之所以牛,首先要有個很牛的師父。蘇秦如此、張儀如此,楊度也是如此。楊度,湖南人,師從王闓運。

王闓運或許大家比較陌生,不過他擅長一門叫「帝王術」的手藝,是近代縱橫學的開山大家。他把縱橫學和儒學雜糅在了一起,創立了「帝王術」。

不過這個「帝王術」不是自己成為帝王,而是審時度勢,幫助他人成為帝王,比如他就瞄上了曾國藩,希望曾國藩能夠伺機而動,他勸說掌握兵權的曾國藩:「逐鹿中原,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結果我們都知道了,他的建議被曾國藩拒絕了,於是感慨道「縱橫計不就」。

楊度,就是王闓運最得意的弟子。

中國近代史,註定是湖南人唱主角。

作為湖南人的楊度早早的就出現了歷史舞臺上。1895年康有為、梁啓超發起的「公車上書」,楊度以此契機認識的梁啓超。是的,楊度便是梁啓超身後一個默默無聞的秀才,

不過這不重要,誰不是從小人物開始的呢?畢竟他只是個農民的兒子,他爹主業是農民,副業是吹鼓手。

既然是小人物,人生就不會那麼的一帆風順,比如他參加新開的經濟特科考試,而且考了個很不錯的成績「初取一等第二名」,這要擱過去,楊度就是榜眼。怪只怪他運氣不好,因為科舉馬上就要被廢了,而且他參加的是新開的考試,所以不能叫榜眼,算不得數。

有時候人要倒黴,躺著也會中槍,因為他在考試中的策論裡表達了對朝廷的不滿,被慈禧懷疑是「新黨」,於是被除名了,甚至被通緝了。

鬱悶吧,楊度也鬱悶,他只好悶悶不樂的躲到了日本。

有時候吧,危機就是轉機。楊度到了日本,機緣巧合之下結識了一個叫孫文的人,他跟孫文說「先生成,度自當盡棄其主張,以助先生。努力國事,期在後日,無相妨也」,楊度和孫文的緣分咱們等等再講。

彼時,楊度的這一躲不要緊,反倒躲出個「滿清憲法第一人」出來。1905年清政府為了挽救危亡,準備立憲,派載澤、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這一行人公款週遊世界,玩得不亦樂乎。結果旅行快結束了才想起來,「作業」還沒寫呢。

咋辦呢?他們想出了一個機智的方法,沒錯,就是找槍手。如你所想,這個槍手便是「榜眼」楊度。

於是楊度為清五大臣的出國考察寫過考察報告——《中國憲政大綱應吸收東西各國之所長》和《實行憲政程序》。

袁世凱、張之洞等人一看,哎吆不錯哦,咱們這居然還有懂法的人,於是聯合舉薦楊度當了四品「京堂充憲政編查館提調」。

你沒看錯,袁世凱對他有知遇之恩,所以咱們腦補一下,學過縱橫學「帝王術」的楊度會怎麼辦呢?

沒錯,等到慈禧、光緒去世後,楊度二話不說就投入了袁世凱的懷抱,雖然彼時袁世凱剛被撤職。但是楊度的「帝王術」可不是白學的,他知道袁世凱羽翼漸豐。

於是乎,楊度成了袁世凱的心腹謀士,這是縱橫家慣用的伎倆「忤合術」,又叫「燒冷灶」。

1915年,袁世凱要復闢做洪憲皇帝時,《廣智報》發表了諷刺漫畫《走狗圖》,其中便有楊度,除此之外還有個《天演論》的作者嚴復。

為了幫助袁世凱復闢,楊度在辛亥革命之後的南北會談中,縱橫捭闔,不斷的幫助袁世凱拉攏勢力。

據說,某一天袁世凱曾經請梁啓超和楊度到府中商議復闢的事情,梁啓超明確反對,楊度則希望輔佐袁世凱為明主。結果怎麼樣呢?楊度失策了,袁世凱臨時前說的最後一句話居然是:

「楊度誤我」。

雖然楊度被梁啓超「稱讚」為「蠕蠕而動的嬖人」,但實際上這與他的「君主立憲」觀點有關係,他希望輔佐袁世凱,推行君主立憲的政策。

但因與歷史車輪背道而馳,使得袁世凱死不瞑目。

袁世凱死後,楊度躲在了天津租界裡不敢出面,一直到張勳,康有想拉攏他參加「保皇派」,而彼時的楊度宣布修禪入道,不問世事,就像個實意的政客,沒了主人的流浪狗。

事實如此嗎?非也!

還記得他曾經對孫文說過的「努力國事,期在後日」嗎?民國十一年,陳炯明叛亂,楊度受孫中山委託,作為特使去遊說曹錕,制止吳佩孚幫助陳炯明,最終幫助孫中山度過了危機。

事後,孫中山感慨說「楊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家諾言」,在孫中山的推薦下,楊度加入了國民黨。時間如白駒過隙,轉身已經到了民國,楊度已經輔佐過了滿清的慈禧,北洋的袁世凱,遇上了民國的孫中山。

如果僅僅如此,楊度的人生還是不夠精彩。

民國十六年,也就是1927年,楊度為了救一個人變賣家產。是誰值得他這麼做呢?他又想救誰呢?

這人叫,李大釗。

如果僅僅如此,楊度的人生還是不夠精彩。一年後,楊度成了杜月笙的門客,他寫的最後一篇文章就是給杜月笙寫的《杜氏家祠記》,楊度是認可杜月笙的人,認為是他是「俠而儒」的人物。

如果僅僅如此,楊度的人生還是不夠跌宕起伏,他的人生幾乎就是一部史詩。是的,1929年,經過潘漢年介紹,經過周總理批准,楊度入黨了。

只是他的身份一直鮮為人知,一直到將近50年後的1975年的冬天,周總理在彌留之際,特別交代:

「楊度晚年參加了黨,是我領導的,直到他死。」

楊度是誰?

清末的那一輩文人裡,楊度背負的罵名大概是最重的,他遭受的誤解大概也是最重的。滿清政府罵他走狗,袁世凱罵他誤我,國民政府罵他叛徒,朋友罵他下賤。

有人說他是政界不倒翁,處世圓滑,是個有才無德的老油子,否則再也找不到他歷經晚清、民國、洪憲、共和而不倒的原因。

但這是誤解,楊度從不關係別人的誤解,他在尋找自己的道。我想,他的心境,或許正如他為孫中山先生寫的輓聯一樣:

英雄作事無它,只堅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幾,正瘡痍滿目,半哭蒼生半哭公。

一百年過去了,我似乎還能看到一個溫溫老者,他的臉上,寫滿了對於天下蒼生滿含善意的愛。從保皇到立憲,從立憲到共和,楊度一直在尋找著救亡圖存的方略。

千百年來,縱橫家的模樣由於時光久遠蘇秦、張儀的面龐已經逐漸模糊,有人嘲笑縱橫家已經滅絕了,而楊度卻站出來說:

我,縱橫家楊度,就在這裡!

本文由鬼谷道、鬼谷子智囊團創始人鬼谷信原創出品!

相關焦點

  • 楊度:支持袁世凱特別積極,晚年轉變極大,成為周恩來惦記的人
    周恩來為何在病重之際,提起這位袁世凱籌安會骨幹分子入黨的事?在中國近代史上,提到楊度雖算不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但只要知道袁世凱稱帝的,可能就都會知道這個人。楊度曾經是袁世凱稱帝過程中的最著名的小丑,袁世凱倒臺後,楊度曾一度逃亡國外,但其臭名卻早已遠揚。可戲劇性的是,這樣一個曾經堅定支持帝制的人,卻在後半生出人意料地徹底扭轉立場,毅然挺身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楊度這樣的行為,在當時反動勢力的血腥統治下也是難能可貴的。不過,多數人對楊度晚年可喜轉變的了解,都不如對其早年支持袁世凱的事跡清楚。
  • 楊度何許人也?憑什麼在風起雲湧的百年亂世中,被稱為最亂的人?
    孫中山但天不遂楊度,看著中國的君憲一敗於前清,二敗於洪憲,三敗於張勳,他終於死了心。他本想皈依佛門以了殘生,但看著孫中山的革命事業蒸蒸日上,終是熱血難涼。直到周恩來總理彌留之際,才揭開了真相:「當年袁世凱稱帝時,『籌安會六君子』的第一名楊度,最後參加了共產黨,是我介紹並直接領導他的。
  • 從中國嘉德2020拍賣的《致楊度工筆草蟲冊》看齊白石和楊度的關係
    (三次)、齊大、木人(二次)、阿芝、老萍上款:1.「虎公」即楊度(1874-1932),湖南湘潭人,原名承瓚,號晢子。光緒二十三年舉人,曾留學日本。任袁世凱政府學部副大臣,與汪精衛組織國事共濟會。楊度與齊白石為湘潭同鄉,同為清末大儒王湘綺之徒。楊度任學部副大臣時,感到齊白石久居鄉間,不能盡展其才藝,邀齊白石來京,並資助齊遍覽北京名勝古蹟,遨遊全國名山大川,以曠眼界。對齊白石以後的繪畫技藝有很大的幫助。
  •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齊白石與楊度等人的湖南文人關係譜
    曾經因寫下《湖南少年歌》聞名天下的湘潭人楊度(1875-1931年),早已不再年少。他來到了人生最後一個重要的分水嶺,此後其身份不再是政治舞臺上的主角,而是南下以賣字維生。在上海的日子裡,他扮演了杜月笙門下一位「清客」,欣然吸食著杜月笙免費提供的鴉片,毫不客氣。
  • 一己之力顛覆洪憲帝國,袁世凱死不瞑目,此人才是無雙國士
    、軍師楊杏城、幹殿下段芝貴、內務總長朱啟鈐、小智囊阮忠樞、表弟張鎮芳、參謀顧問夏壽田、參謀顧問顧鰲、健將朱家寶、周自齊和曹汝霖,然而在這些人之中最讓袁世凱記恨的是卻是楊度! 在眾叛親離驚恐交加中走到人生盡頭,在臨死之前袁世凱用盡力氣大喊三聲「楊度誤我,楊度誤我,楊度誤我!」
  • 僕人說:我看到一條五爪金龍,袁世凱死後鮮為人知的兩三事
    先說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說某日袁府的一個僕人去給袁世凱送茶,不想老袁在床竟睡著了。袁世凱是典型的五短身材,恍惚間小僕看見床上躺的不是袁世凱,而像一隻大蛤蟆,小僕嚇得手一哆嗦,茶杯滑落掉在地上就摔碎了。袁世凱醒後小僕就解釋道:「我剛才給您送茶,誰知我看到床上睡得不是您,而是一條五爪金龍,我害怕所以不小心就打碎了茶杯。」袁世凱聽後果然很高興,對小童不罰反賞。從坊間流傳的這個故事中看,袁世凱是很希望人們把他說成是「龍」的,因為只有是「龍」才能成為真龍天子。
  • 發哥演袁世凱 趙本山對大腕很服氣
    記者 馮澤    國慶長假,獻禮片《建黨偉業》轉戰天津,拍攝袁世凱宣誓就職大總統的戲份。至此,周潤發扮演的袁世凱首度曝光。  和大部分演員不同的是,發哥這次不是客串演出,「我的戲份佔了整部電影的三分之一,拍都要拍十一二天呢。」他承認,自己在長相方面跟袁世凱並不像,「他的臉比我圓,聽說本來是想找曾志偉演的。」
  • 袁世凱去世前,大兒子問皇位咋辦,他回了2字,至今令人肅然起敬
    可以說,在袁世凱身上,無法看到任何意識形態和政治信念,這也是其頗有爭議性的根本原因。 同時,袁世凱還首創了中國的警察制度,廢除了科舉制,推廣免費國民學校。此外,還開創了中華民國修建鐵路,大辦實業開設工廠的局面。更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我們國人一年裡最重要的春節,也是袁世凱設立的。
  • 為何隋文帝臨死前大呼:「獨孤誤我」?
    獨孤伽羅家世顯赫,獨孤一家出三個皇后,伽羅的女兒也做了皇后,自己和丈夫楊堅更是開創了隋朝,這樣一個女人,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個傳奇的存在。一生七個兒子三個女兒,三個女兒全都成了皇后,獨孤家乃是一代傳奇世家。獨孤信的長女獨孤般若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史稱明敬皇后。歷史上的獨孤般若與宇文毓是情投意合,宇文護為了謀權,逼死獨孤信,立懦弱的宇文毓為皇帝,自己把持朝政。
  • 最震撼人心的43大臨終遺言,用盡一生,終成一悟
    前453年,趙﹑韓﹑魏共滅智氏。為了給智伯報仇,豫讓用漆塗身,吞炭使自己成為啞巴,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卻未遂,而為趙襄子所捕。豫讓知道生還無望,無法完成刺殺趙襄子的誓願了,就請求趙襄子把衣服脫下一件,讓他象徵性地刺殺。趙襄子滿足了他這個要求,派人拿著自己的衣裳給豫讓,豫讓拔出寶劍多次跳起來擊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報智伯矣!」遂伏劍自殺。3、白起(?
  • 為何諸葛亮臨終前,會大喊「龐德公救我」?龐德公究竟是誰?
    歷史上,諸葛亮臨終前,為何會大喊「龐德公救我」?這個龐德公究竟是何人呢?作為蜀漢之相,諸葛亮並沒有依靠高高在上的官位,什麼事都交代給下屬。對待每一件事,無論大小他都會親力而為,正是因為高強度的工作,讓他英年早逝,抱憾離去。諸葛亮逝世後,蜀漢失去了一位重臣。好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依舊在王位上,堅持了四十年左右的時間。
  • 多面嚴復:海軍高材生、翻譯天演論、北大校長,支持袁世凱稱帝
    嚴復沒有錯過這個機會,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福州船政學堂,他寫了一篇《大孝終身慕父母論》的文章。主考官福州巡撫沈葆楨,對嚴復的答卷大為讚賞,他後來接替左宗棠負責船政學堂的管理。學堂的主要目的是培養船政人才,服務大清的海軍事業。嚴復學的是駕船,因為船政駕駛的技術以英國最為先進,所以必須學習英文。
  • 一個誤闖好萊塢的「傻瓜」:約翰·特拉沃爾塔的傳奇人生!
    一個誤闖好萊塢的「傻瓜」:約翰·特拉沃爾塔的傳奇人生! 在2020年的金酸莓獎上,約翰·特拉沃爾塔毫無懸念地奪得了年度「最差男演員」的獎盃。
  • 與敵人打交道,袁世凱有四種做法,前三種很大氣,最後一種太狠毒
    縱觀袁世凱的官場生涯,對待與自己作對的敵人,袁世凱首先拿出的不是報復打擊,而是真梟雄的大胸襟。胡景桂彈劾袁世凱就是這樣的典型,因為有聽信流言,雞蛋裡挑骨頭的言官毛病,他彈劾袁世凱實質上是職業病作祟,冤枉了袁世凱,但因為小站練兵事關重大,胡景桂彈劾的罪名又十分惡劣,因此光緒帝十分重視,半個月後即下旨派軍機大臣兼兵部尚書榮祿馳赴天津小站調查此事。袁世凱在人生的關鍵路口很幸運,他遇到了一個能慧眼識珠的官場貴人,這個人就是前來調查他的榮祿。
  • 中國歷史上最震撼人心的30個臨終遺言,生命的大迷與大悟
    晉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趙﹑韓﹑魏共滅智氏。為了給智伯報仇,豫讓用漆塗身,吞炭使自己成為啞巴,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卻未遂,而為趙襄子所捕。豫讓知道生還無望,無法完成刺殺趙襄子的誓願了,就請求趙襄子把衣服脫下一件,讓他象徵性地刺殺。趙襄子滿足了他這個要求,派人拿著自己的衣裳給豫讓,豫讓拔出寶劍多次跳起來擊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報智伯矣!」遂伏劍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