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去世前,大兒子問皇位咋辦,他回了2字,至今令人肅然起敬

2020-12-09 騰訊網

袁世凱,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性的人物。縱觀其一生,早年巴結封建權貴,攀炎附勢。後來投身革命同樣也相當堅決,和封建腐朽劃清界限時也是毅然決然。

不過,辛亥革命成功後,其又搞起了復闢封建的老一套,不但竊取了革命成果,還自稱皇帝,建立中華帝國,改年號為「洪憲元年」。可以說,在袁世凱身上,無法看到任何意識形態和政治信念,這也是其頗有爭議性的根本原因。

雖然袁世凱最終的稱帝行為讓人唾棄,但他還是相當有功績的。其接手政權後,仿照西方陸軍設立了步、騎、炮、工、輜等兵種,是中國近代新式軍隊改革之父。同時,袁世凱還首創了中國的警察制度,廢除了科舉制,推廣免費國民學校。此外,還開創了中華民國修建鐵路,大辦實業開設工廠的局面。更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我們國人一年裡最重要的春節,也是袁世凱設立的。

說起袁世凱的稱帝之路,也是一言難盡。其宣布復闢後,引起了全中國革命黨人的一片譁然,從而激發了護國運動。而袁世凱做了83天皇帝後,也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任命段祺瑞為國務卿,企圖聯結北洋軍閥的力量鎮壓發起護國運動的南方起義軍。不過並沒有收到什麼成效,其也在退位3個月後,因為尿毒症不治身亡。

而袁世凱的一生也是相當傳奇,其一共娶了一妻九妾,堪稱民國時期妻妾最多的人,甚至連當時皇帝的妃子都沒有袁世凱的妻妾多。正是因為這麼多老婆,袁世凱的子女也很多,據統計,其一共有17個兒子,15個女兒,當之無愧是民國的第一「皇帝」。

相傳,袁世凱當年彌留之際,要在眾多兒子裡挑選一個接班人,而他當時最看好的便是長子袁克定了。病入膏肓的袁世凱將所有兒子叫到了床邊,當時袁克定便問父親,其死後皇位咋辦。袁世凱把他叫到跟前,顫顫巍巍說了兩個字「約法」。

什麼意思呢?即要袁克定按之前說好的,去金匱石屋裡找自己的遺囑。什麼是「金匱石屋」呢?這是古代皇帝用來秘藏國家重要文書的地方,一般是皇帝的遺詔或是確定皇儲的文書。當然,在袁世凱眼裡,其無外乎是一個保險柜。

最後,袁克定在金匱石屋找到了袁世凱的遺書,袁世凱也溘然長逝。打開遺書後,裡面寫的果然是繼承人。不過,並不是袁克定,而是三個人,分別是黎元洪、段祺瑞和徐世昌。三者都是北洋軍閥裡的高官,也是後來北洋政府的總統。

看來,袁世凱臨終前還是明白了權力不能世襲,皇帝不能復闢的道理。歷史的自然規律誰也逃不掉,封建王朝終要被民主革命取代,不管是黎民百姓還是一國總統,人人都要依法辦事。而袁世凱回答給長子的「約法」,無疑也是一個雙關。

能在生命最後一刻認識到自己的不對,袁世凱此舉還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各位讀者,你們覺得袁世凱是這個意思嗎?歡迎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見解。

相關焦點

  • 袁世凱罷官之後的家庭生活是什麼樣的?聽聽他女兒袁靜雪如何說
    我父親竟讓自己的兒女們這樣叫她,也就可以看出他對她的寵愛之深了。」沈氏無子,袁世凱便將三姨太金氏之子袁克文過繼給沈氏。 袁克文,字豹岑、抱存,自號寒雲。他是袁世凱在朝鮮時所納的三姨太金氏所生。1890 年出生於朝鮮韓城。
  • 只因2個致命原因,他與皇位再無緣
    皇位繼承也是看運氣的,乾隆皇帝可能自己的運氣太好,早早就天命光環加身,不僅沒遇上什么九子奪嫡大戲,還沒遇上比自己出色的兄弟,輕輕鬆鬆就拿下了皇位。他的運氣並沒被自己的兒子繼承,與前面幾個人相比,皇四子永珹顯得格外悲劇。 熱播的乾隆後宮電視劇裡,永珹都是一個不太起眼的存在。永珹就是被父皇送出去的那個兒子,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因為履親王允裪(康熙帝十二子,乾隆叔叔)去世了,而且沒有留下子嗣,乾隆皇帝便打算挑個人去入嗣允裪一脈。
  • 武昌起義爆發後,袁世凱對馮國璋說了六個字,盡顯其權術手段
    袁世凱字慰亭,是北洋軍閥領袖,早年在朝鮮駐軍,擊敗日軍,歸國後在天津小站督練新軍。1908年11月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相繼死去,宣統即位,這時的袁世凱,因為手握重兵而被朝中的攝政王載灃忌憚,隨即他以「回籍養痾」為名將袁世凱逐出朝廷。
  • 此人去世後,為什麼讓弟弟繼承皇位?看他兒子的下場就知道了
    可惜的是他的四個兒子都沒有接過他手中打下的江山,最後是弟弟趙匡義繼承皇位。整個北宋年間,除了一代皇帝趙匡胤,其他的皇帝都出自於兄弟的血脈,在古代這種對於嫡系血脈如此看重的時期,兒子不能繼承皇位,實在是一種遺憾。
  • 袁世凱死後,為何北洋軍會迅速分裂,沒有人願意接替他的位置嗎?
    不論是袁世凱,還是北洋軍其他實力派人物,都不希望北洋分裂。可是,北洋的分裂,是時代的必然,非人力所能逆轉。袁世凱在時,北洋就已有分裂之像。袁世凱的去世,只是加快了分裂的速度而已。袁世凱新軍的班底,除了像徐世昌這樣早年就結識的故交外,主要有兩個來源:1、原淮軍將領;2、北洋武備學堂。淮軍是當年李鴻章的基本,北洋武備學堂也是李鴻章所創建。因此,袁世凱的新建陸軍,與當年李鴻章可謂一脈相承。
  • 袁世凱為何在臨終前大呼「楊度誤我」?解密縱橫家楊度的傳奇人生
    咋辦呢?他們想出了一個機智的方法,沒錯,就是找槍手。如你所想,這個槍手便是「榜眼」楊度。於是楊度為清五大臣的出國考察寫過考察報告——《中國憲政大綱應吸收東西各國之所長》和《實行憲政程序》。沒錯,等到慈禧、光緒去世後,楊度二話不說就投入了袁世凱的懷抱,雖然彼時袁世凱剛被撤職。但是楊度的「帝王術」可不是白學的,他知道袁世凱羽翼漸豐。於是乎,楊度成了袁世凱的心腹謀士,這是縱橫家慣用的伎倆「忤合術」,又叫「燒冷灶」。
  • 道光朝皇位爭奪戰,她的「畫蛇添足」,讓兒子差點與皇位失之交臂
    按照清朝家法,皇位繼承人並非必須皇后親生子,也並非必須是皇長子。縱觀清代,自皇太極稱帝以來,冊立的皇位繼承人絕大多數不是皇后親生之子,也不是長子。這頓宴席最好是不讓自己兒子奕詝參加,但這樣做又不行,事後勢必引起別人懷疑;讓他參加吧,又不能保證他不下筷吃魚。左右為難。權衡利弊。眼看就要開宴了,鈕祜祿氏才拿定主意,悄悄將奕詝叫到一邊,叮囑道:我兒,一會兒吃菜,千萬不要吃魚。奕詝不解,問:為什麼?
  • 魯迅生平只見過袁世凱一次,說話刻薄的他,卻用30字給予高度評價
    大家都知道,魯迅的文字一針見血,他罵人毫不客氣,甚至可以用尖酸刻薄一詞來形容。在讀者圈子裡,魯迅有「罵人專家」的稱號。魯迅罵人確實有一套,可我們發現他對袁世凱的評價卻很正面。袁世凱是在國人的一片指責中病死的,他在遺書中寫道:「恨只恨我,讀書時少,歷事時多。今萬方有事,皆由我起。帝制之誤,苦我生靈,勞我將士,群情惶惑,商業凋零,如此結果,咎由自取。誤我事小,誤國事大,摸我心口,痛兮愧兮!」
  • 他是乾隆嫡子,為何沒能繼承皇位,25歲便悽涼去世
    身為皇子,就必須要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將來會不會繼承皇位。一般來說,皇帝都不可能只有一個兒子,這時往往會造成兄弟相殘,為皇位爭個頭破血流。按理來說,嫡子是最有機會的,畢竟古代嫡庶觀念很重,嫡子的地位就要高一大截。就比如明朝,朱元璋在《皇明祖訓》就明確規定,明朝必須採用「嫡長子繼承制」,在沒有嫡子的情況下,才能夠「立長」。
  • 溥儀為何差點成為袁世凱女婿?最後又是為什麼沒成呢?
    溥儀的前半生,可以說,就像一個被人操縱的傀儡,雖貴為皇帝,卻沒有一點自主的權力,一直由別人掌控著,只是控制著他的人不斷地變化著。1912年2月,中國末代皇帝溥儀,在裕隆太后的指示下,宣布退位,從而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所有這些,實際上都是在袁世凱逼宮之下才發生的。
  • 溥儀不恨袁世凱,不罵馮玉祥,唯獨對他有不共戴天之仇,他是誰?
    溥儀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1906年,出生的時候就被慈禧看上了,當他3歲的時候,就被送進了宮中,成為了皇帝,不過沒多久他這個皇帝就做不成了,袁世凱出任民國大總統,溥儀也就被拉下了皇位
  • 慈禧去世後,真實的清末是怎樣的?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公元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去世。這個執掌晚清朝政48年的女人,對於清朝歷史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光緒皇帝也意外離世。這兩個最高掌權者的先後離世。對於清帝國而言,無疑是一場巨大的震蕩。
  • 袁世凱離世後,他15個仙女級別的女兒,都嫁給了誰,最後怎樣了?
    卻不想他這一舉動既威脅到了外國列強的利益,也威脅到了中國軍閥的利益,更是引起了人民的一致反對,最終在83天後被人們罵下了皇帝寶座。1916年6月6日,他因尿毒症不治身亡,他所建立起來的中國當時最強大的勢力也隨著他的去世而分裂,中國陷入了一次更加混亂的大亂鬥當中。袁家王朝的覆滅,不僅僅伴隨著當時最有可能統一中國的北洋集團的分裂,也伴隨著袁世凱自己家族的覆滅。
  • 龐統去世前喊出8個字,劉備聽後不知所措,諸葛亮卻想回臥龍崗
    在龐統年輕時,從外貌上看,他其實並不聰明,顯得很單純。以司馬徽著稱的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清雅,而且善於識人。就這樣二十歲的時候,龐統便前去拜見,大抵也是為了求好名聲。其結果二人還真是一見如故,一直聊到深夜,司馬徽十分驚訝。一貫識人竟說:統當南州士之冠。
  • 袁克文怎麼看都不像是袁世凱親生的,活脫脫地魏晉風流名士
    不索要錢財,不接受孝敬,實在窮困潦倒時,便賣字。是的,你沒聽錯,賣字!袁世凱的兒子賣字?是不是這裡有什麼誤會呀?還真沒。自小被嬌寵慣了的袁克文,常常帶著幾萬銀票出門旅趟遊,便無回程的車馬費了。袁世凱去逝後分給他的十幾萬家產,在手裡還沒捂熱,就已不知所蹤。
  • 得知張學良去世,宋美齡讓人送去了花圈,上面的6個字令人深思
    長壽最令人痛苦的地方,並不是感受到自己的身體機能逐漸老化,或者是年老體衰病痛的折磨,而是看著自己身邊的人一個接一個地離自己而去。活了整整106歲的宋美齡亦是如此,自己的父母、長兄、姐姐以及自己的丈夫,甚至是丈夫的孩子都相繼地走在自己前面,實際上最令人難受的,是活在世上的人對已故親人的思念。
  • 朱元璋給兒子請帝師,帝師問:皇子調皮能打嗎?朱元璋霸氣回4字
    我們都知道老朱是一個能力很強的皇帝,他草根出身卻能夠改朝換代,不論是在軍事上還是治理國事上都很有一手,但他有個毛病那就是實在太多疑了。 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也是陪著朱元璋一路走來的原配馬皇后的兒子,對朱元璋而言,這個孩子一出生就是註定要作為自己的繼承人的,於是在135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後立刻就開始操心起了朱標的教育問題。
  • 字如其人!袁世凱的書法:變化多端,亦正亦邪!
    大家一提到袁世凱,第一個就會想到他是個盜取革命果實,出賣人民的賊!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說,袁世凱的確也是一個有抱負的人,在他當政的時候,發展了實業,而且還統一了貨幣,近代的司法還有教育制度也是他創立的。歷史已經過去這麼久了,我們會也沒有辦法判斷出他的功過,今天我們就拋開其他的問題,只看看袁世凱的書法。曾經的袁世凱也是一位學習非常刻苦的少年。為了發揚家族,出人頭地,每日都聞雞起舞,據說因為看書看得太久,袁世凱還頭腦葷脹,讀書讀到嘔吐。
  • 被朱棣趕下皇位的朱允炆:生在皇室 本該錦衣玉食卻被囚禁50年
    ,事實證明,朱標也確實是一位值得繼承皇位的人選,可是朱標運氣實在不好,年紀輕輕就死了。   朱標去世後,朱元璋沒有再從兒子裡面選太子,據說因為他太喜歡朱標,所以愛屋及烏,也就立了他的孫子、朱標的次子(長子夭折)朱允炆為太子,朱允炆也就成了皇太孫。1398年,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在群臣的擁護下,順利繼承帝位,史為建文帝。根據後世對建文帝的評價,整體來說還是比較好的,是一位明君,然而他雖然能幹,卻遇到了一位比他還能幹的叔叔---燕王朱棣。
  • 袁世凱也是維新之人,「戊戌變法」並非因他告密而失敗?
    甲午戰前十餘年,袁世凱擔任清「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權大臣(「略其名而行其意」的監國大臣),長期處理朝鮮內政外交,直接感受世界大勢之變,再經甲午戰敗割地賠款刺激,使他對國際交涉也有了頗有見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