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清史稿·本紀二十五·宣統皇帝本紀》的記載:「三十四年冬十月壬申,德宗大漸,太皇太后命人養育宮中。正午,德宗崩,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嗣穆宗,為嗣皇帝,為嗣皇帝,年僅三歲。愛新覺羅·溥儀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他年輕時就登基為帝,與其他皇帝不同的是,當上皇帝後,他並沒有享受過皇帝的生活,被捲入了時代的漩渦。那時各黨派勢力相當混亂,作為封建王朝的皇帝,年幼無知的他被捲入到政治鬥爭的漩渦中,受其影響,半途而廢。
溥儀的前半生,可以說,就像一個被人操縱的傀儡,雖貴為皇帝,卻沒有一點自主的權力,一直由別人掌控著,只是控制著他的人不斷地變化著。
1912年2月,中國末代皇帝溥儀,在裕隆太后的指示下,宣布退位,從而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所有這些,實際上都是在袁世凱逼宮之下才發生的。退位後,我雖無皇帝身份,但仍過著皇帝般的生活,但在紫禁城裡,他有袁世凱一方的支持,所以生活與皇帝無異,只是沒有相應的權力。
而且溥儀曾經揭發過,後來在自己冊封皇后時,時任民國大總統的徐世昌也想把女兒嫁給溥儀,為了這一點,他還特意找人來向溥儀提親,而且還說了不少自己女兒的好話。那時娶了溥儀,還是個有妃子頭銜的人,所以也算是有些好處。
然而,北京政變爆發後,馮玉祥把溥儀從紫禁城裡趕走,此時的清末末代皇帝溥儀,自出生起就住在紫禁城外,這段時間溥儀既無皇權,又無財富,又無權勢,怎麼還會有那麼多人來巴結他,想要娶她的女兒呢?
幾千年來,中國人民一直生活在封建皇帝的統治下,所以在人們的心裡,對皇帝還是有一定的敬重和敬重的,而且當時的溥儀雖已亡國,卻已沒有了新的朝廷,所以如果滿清復闢,那麼溥儀就一定會登上皇位。
所以有些人認為,溥儀即使沒有權勢沒有地位,但仍然高人一等,所以想把女兒嫁給他也就不足為奇了。再者,雖然已經當上皇帝,但溥儀之前的經歷,還是讓許多人望而卻步。出生於王室的他,後來再次登基,雖然只是幾年前的事情,但前清龐大的勢力,有可能在將來成為他強大的助力。
如果這些清廷的老臣想要重振滿清統治,他們就必須推舉溥儀為領袖,這樣他們就會暗地裡等著溥儀復位,而這也就是溥儀的價值所在,如果得到他的支持,那就等於有一個堅實的後盾。
所以,他們才會爭著要溥儀,爭著要把女兒嫁給他,爭著爭著要皇室人脈,畢竟作為一個九五之尊的溥儀對他們來說,用處還是很大的。而且袁世凱的雄心壯志自然也是不甘心的。
袁世凱一共生了17子,15女,袁世凱一直致力於通過兒女之間的聯姻,以達到拉攏人心、實現政治抱負。這兩個女兒分別娶了段祺瑞的兒子和蔭昌的兒子,其中一個娶了黎元洪的女兒,可見這些婚姻,多少都有政治色彩。
眾所周知,是袁世凱帶頭讓溥儀下臺的,其實也並非他一人之見,而是大勢所趨。可是溥儀退位後,袁世凱卻要去討好他。袁世凱當時暗中找到了溥儀,並表示要把女兒嫁給他,也就是他要做溥儀的嶽父。在此之後,滿清的貴族們對袁世凱的行為都很不以為然,因為那是袁世凱破壞了他們原來的待遇,所以他們自然也不願和他成為親戚。
到了那個時候,袁世凱其實是有實力的,可以強迫溥儀把女兒嫁給他。發生了兩件事,一件是兩個人之間發生的,另一件是兩人之間發生的。那時候,袁世凱為了政治上的結合,把自己大部分的女兒都嫁了出去。再合適不過了,就只剩女兒袁靜雪了。那時,袁靜雪受過西方先進思想教育,也算是高級知識分子,知道父親袁世凱要逼她嫁給溥儀後,氣得半死。
那時候,她為了不嫁給溥儀,就跑到袁世凱那兒哭了。但袁世凱無計可施,也不得不將此事拖延到底。而且這個事情最後還是沒有結果,後來根據袁靜雪本人的分析,可能是軍事方面的原因,不同意袁世凱的女兒嫁給溥儀,但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袁靜雪堅持反對,而且袁世凱也不想逼迫女兒。
而且在此事件尚未告一段落時,袁世凱便已過世,所以此事尚未經過袁世凱的操縱,便隨袁世凱的過世而告終。而且溥儀最後還是像清朝以前的皇帝一樣,挑選了一位蒙古人做自己的皇后,她也就是後來的所有人都知道的郭布羅婉容。除婉容外,溥儀後來還娶了額爾德特·文繡為貴妃。
經過多年的經驗,讓他體會到政治聯姻的益處,以及聯姻所帶來的權力,於是他把主意落在了溥儀身上。那時雖然是袁世凱領導的清政府倒臺,但他還是成為民國的大總統。不過,袁世凱本來就是從舊軍閥中長大的,本來是清官的他,對皇位有著無限的嚮往,雖然作為大總統,他有很大的權力,但要比得上皇帝的話還差遠了,一直嚮往皇位的他,是不可能對共和產生興趣的,袁世凱一心一意要做皇帝的。
為了這個目的,他想把女兒嫁給溥儀,為了讓自己有更好的名正言順的理由,通過這段婚姻,他有了更多的理由,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成功。之後,雖然未能成為溥儀的嶽父,但作為中華民國的大總統,袁世凱為了滿足自己的願望,決定自立為帝,並將中華民國改稱中華帝國。
但是,人們嘗到了共和的甜頭,又怎能甘願回去當奴隸呢?於是袁世凱的帝位遭到了社會各階層的抵制,後來,各地紛紛舉旗反袁。最後,袁世凱迫於壓力,僅當了八十三天皇帝就宣布退位。假如他是溥儀的公公,那反對他的力量也許會大大減少,甚至會有更多的人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