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為何差點成為袁世凱女婿?最後又是為什麼沒成呢?

2020-12-13 叮噹貓說歷史

根據《清史稿·本紀二十五·宣統皇帝本紀》的記載:「三十四年冬十月壬申,德宗大漸,太皇太后命人養育宮中。正午,德宗崩,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嗣穆宗,為嗣皇帝,為嗣皇帝,年僅三歲。愛新覺羅·溥儀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他年輕時就登基為帝,與其他皇帝不同的是,當上皇帝後,他並沒有享受過皇帝的生活,被捲入了時代的漩渦。那時各黨派勢力相當混亂,作為封建王朝的皇帝,年幼無知的他被捲入到政治鬥爭的漩渦中,受其影響,半途而廢。

溥儀的前半生,可以說,就像一個被人操縱的傀儡,雖貴為皇帝,卻沒有一點自主的權力,一直由別人掌控著,只是控制著他的人不斷地變化著。

1912年2月,中國末代皇帝溥儀,在裕隆太后的指示下,宣布退位,從而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所有這些,實際上都是在袁世凱逼宮之下才發生的。退位後,我雖無皇帝身份,但仍過著皇帝般的生活,但在紫禁城裡,他有袁世凱一方的支持,所以生活與皇帝無異,只是沒有相應的權力。

而且溥儀曾經揭發過,後來在自己冊封皇后時,時任民國大總統的徐世昌也想把女兒嫁給溥儀,為了這一點,他還特意找人來向溥儀提親,而且還說了不少自己女兒的好話。那時娶了溥儀,還是個有妃子頭銜的人,所以也算是有些好處。

然而,北京政變爆發後,馮玉祥把溥儀從紫禁城裡趕走,此時的清末末代皇帝溥儀,自出生起就住在紫禁城外,這段時間溥儀既無皇權,又無財富,又無權勢,怎麼還會有那麼多人來巴結他,想要娶她的女兒呢?

幾千年來,中國人民一直生活在封建皇帝的統治下,所以在人們的心裡,對皇帝還是有一定的敬重和敬重的,而且當時的溥儀雖已亡國,卻已沒有了新的朝廷,所以如果滿清復闢,那麼溥儀就一定會登上皇位。

所以有些人認為,溥儀即使沒有權勢沒有地位,但仍然高人一等,所以想把女兒嫁給他也就不足為奇了。再者,雖然已經當上皇帝,但溥儀之前的經歷,還是讓許多人望而卻步。出生於王室的他,後來再次登基,雖然只是幾年前的事情,但前清龐大的勢力,有可能在將來成為他強大的助力。

如果這些清廷的老臣想要重振滿清統治,他們就必須推舉溥儀為領袖,這樣他們就會暗地裡等著溥儀復位,而這也就是溥儀的價值所在,如果得到他的支持,那就等於有一個堅實的後盾。

所以,他們才會爭著要溥儀,爭著要把女兒嫁給他,爭著爭著要皇室人脈,畢竟作為一個九五之尊的溥儀對他們來說,用處還是很大的。而且袁世凱的雄心壯志自然也是不甘心的。

袁世凱一共生了17子,15女,袁世凱一直致力於通過兒女之間的聯姻,以達到拉攏人心、實現政治抱負。這兩個女兒分別娶了段祺瑞的兒子和蔭昌的兒子,其中一個娶了黎元洪的女兒,可見這些婚姻,多少都有政治色彩。

眾所周知,是袁世凱帶頭讓溥儀下臺的,其實也並非他一人之見,而是大勢所趨。可是溥儀退位後,袁世凱卻要去討好他。袁世凱當時暗中找到了溥儀,並表示要把女兒嫁給他,也就是他要做溥儀的嶽父。在此之後,滿清的貴族們對袁世凱的行為都很不以為然,因為那是袁世凱破壞了他們原來的待遇,所以他們自然也不願和他成為親戚。

到了那個時候,袁世凱其實是有實力的,可以強迫溥儀把女兒嫁給他。發生了兩件事,一件是兩個人之間發生的,另一件是兩人之間發生的。那時候,袁世凱為了政治上的結合,把自己大部分的女兒都嫁了出去。再合適不過了,就只剩女兒袁靜雪了。那時,袁靜雪受過西方先進思想教育,也算是高級知識分子,知道父親袁世凱要逼她嫁給溥儀後,氣得半死。

那時候,她為了不嫁給溥儀,就跑到袁世凱那兒哭了。但袁世凱無計可施,也不得不將此事拖延到底。而且這個事情最後還是沒有結果,後來根據袁靜雪本人的分析,可能是軍事方面的原因,不同意袁世凱的女兒嫁給溥儀,但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袁靜雪堅持反對,而且袁世凱也不想逼迫女兒。

而且在此事件尚未告一段落時,袁世凱便已過世,所以此事尚未經過袁世凱的操縱,便隨袁世凱的過世而告終。而且溥儀最後還是像清朝以前的皇帝一樣,挑選了一位蒙古人做自己的皇后,她也就是後來的所有人都知道的郭布羅婉容。除婉容外,溥儀後來還娶了額爾德特·文繡為貴妃。

經過多年的經驗,讓他體會到政治聯姻的益處,以及聯姻所帶來的權力,於是他把主意落在了溥儀身上。那時雖然是袁世凱領導的清政府倒臺,但他還是成為民國的大總統。不過,袁世凱本來就是從舊軍閥中長大的,本來是清官的他,對皇位有著無限的嚮往,雖然作為大總統,他有很大的權力,但要比得上皇帝的話還差遠了,一直嚮往皇位的他,是不可能對共和產生興趣的,袁世凱一心一意要做皇帝的。

為了這個目的,他想把女兒嫁給溥儀,為了讓自己有更好的名正言順的理由,通過這段婚姻,他有了更多的理由,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成功。之後,雖然未能成為溥儀的嶽父,但作為中華民國的大總統,袁世凱為了滿足自己的願望,決定自立為帝,並將中華民國改稱中華帝國。

但是,人們嘗到了共和的甜頭,又怎能甘願回去當奴隸呢?於是袁世凱的帝位遭到了社會各階層的抵制,後來,各地紛紛舉旗反袁。最後,袁世凱迫於壓力,僅當了八十三天皇帝就宣布退位。假如他是溥儀的公公,那反對他的力量也許會大大減少,甚至會有更多的人支持他。

相關焦點

  • 末代皇帝不安定,為何袁世凱反而把溥儀保護起來,原來他留了一手
    (溥儀舊照)既然如此,當年袁世凱為什麼要留下溥儀呢?是不是溥儀沒有上面說的危險呢?顯然不是的。實際上,溥儀本人一直對他退位之事非常不滿,同時,也有不少人借他的名頭鬧事。總之,溥儀作為一個不安定的危險分子,和其亡國之君是一模一樣,並沒有什麼兩樣。既然如此,當初袁世凱接管清政府的時候,為什麼不但不殺溥儀,而且還給予溥儀優厚的待遇呢?
  • 他們是清朝的王爺,對溥儀退位無動於衷,因為袁世凱的條件太誘人
    而這個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也結束了自己在紫禁城中的生活。溥儀上尚在孩童的時候就被安排登基。他接手過來的這一王朝可以說已經是千瘡百孔,封建制度如果放在它剛產生的時候,是適應時代潮流的發展的,但是放在現在它已經落伍了。新興的資產階級已經成長,他們建立了一種更為先進的制度——資本主義制度。
  • 溥儀不恨袁世凱,不罵馮玉祥,唯獨對他有不共戴天之仇,他是誰?
    溥儀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1906年,出生的時候就被慈禧看上了,當他3歲的時候,就被送進了宮中,成為了皇帝,不過沒多久他這個皇帝就做不成了,袁世凱出任民國大總統,溥儀也就被拉下了皇位
  • 歷史老照片,袁世凱撐杆遠眺心有不甘,溥儀坐藤椅曬太陽心情大好
    在船頭撐杆的袁世凱,此時的他正在彰德洹上村隱居。這位「治世能臣」虎落平陽,一個人站在船頭,持槁目視前方,心有不甘。袁世凱是李鴻章去世後最受慈禧寵信的漢臣,可隨著慈禧的病逝,他的政治地位也是岌岌可危。當時的載灃是攝政王,1909年1月,載灃以「足疾」為由,令其解職回老家。
  • 溥儀選妃時,袁世凱和張作霖都想嫁女兒,為什麼他會娶婉容?
    儘管溥儀選妃時,清朝已經滅亡了,他也已經退位了,但無論怎麼說,他都是個當過皇帝的人,格調還是很高的,算是名人,無論誰嫁給他,又無論誰做了他的嶽丈,那都是「名載史冊」的。我們都知道,溥儀最後一任妻子,不過是默默無聞的小護士,平頭小百姓,但因為和溥儀走到了一起,史書就有她的名字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雁過聲不留,天空沒有你飛過的痕跡。只要搭上了溥儀,就能「名載史冊」,何樂不為?
  • 溥儀退位後,為何民國要保留清皇室特權?你看溥儀頒布的退位詔書
    為什麼會保留?其實這一切只要看看溥儀的退位詔書就明白了。首先清帝退位的起因是辛亥革命,反清力量夠強大,起義之初南方的許多省份都宣布脫離清廷。然而當時的清廷依然牢牢控制著北方的數個省份,他們還有反抗能力,北洋軍隊便是其中之一。
  • 大清最後一位太監:皇后沐浴從不親自動手,還爆出溥儀一大秘密
    1912年,溥儀宣布退位,自然也就不再招攬太監了,一家人連這樣的一個念想都沒了,從此只能靠著做零工和乞討為生,生活越發困頓。但在袁世凱上臺幾年之後,卻公然搞起了復闢。而依然住在紫禁城裡當著一城之皇帝的溥儀也慢慢長大,居然又公開開始招攬太監和宮女,因此,在1916年的時候,孫耀庭還是被割了,送去了宮裡當太監,這一年,他已經14歲了。
  • 戊戌變法為何只維持103天就失敗了?溥儀:只因隊友太「坑爹」
    那既然這樣,為何這場變法僅維持103天就失敗了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結合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找到答案!
  • 溥儀出逃時,把它縫在棉衣裡26年不離身,現已是「國寶中的國寶」
    那麼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末期皇帝溥儀有玉璽留世嗎?當然是有的,而且清朝滅亡後他將其縫在棉衣裡,26年從不離身。這塊玉璽的第一個主人其實是乾隆皇帝,我們都知道乾隆皇帝是蓋章狂魔,對玉石,印章十分感興趣。有一天乾隆正在酣睡,在夢境裡玉皇大帝突然降臨,賞賜給了他一塊玉石,正當乾隆把玩之際突然夢醒。
  • 溥儀退位時,大清朝最尊貴的12家鐵帽子王,為何沒有人出來反對?
    但是當溥儀退位的時候,這些鐵帽子王的傳人尚在,可為何沒有人來反對這件事呢?事實上就在袁世凱授意段祺瑞揚言要帶兵進京的時候,大清皇室的內部就已經發生了分裂。這些八旗權貴由於各自的意見不合,很明確地分成了三類:勸皇帝退位的;默不作聲的;誓死抵抗的。
  • 袁世凱登基時所坐的龍椅,木頭椅子夾乾草,真相氣死袁世凱
    沒錯,確實是我們的最後一位「偽」皇帝――袁世凱。為什麼這樣說呢?這就要再往前說了,我就免費為大家講講歷史。在孫中山進行了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通過一些小手段,扳倒了孫中山自己坐上了中華民國最高統領的位置,讓孫中山的革命果實落到了他的手裡,然而這還不能讓他滿意,他還想要更大的權利,想要做一個隻手遮天的皇帝。
  • 袁世凱打開國庫時,倒吸一口涼氣
    各位親愛的讀者,你們覺得,當年清王朝覆滅,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成北洋政府新的一把手後,打開清朝的國庫,裡面還剩多少錢?按常理說,清政府自近代以來,籤了這麼多不平等條約,賠了這麼多白銀,加上後期慈禧奢侈無度,紙醉金迷的個人生活,國庫應該相當空虛。
  • 袁世凱57歲病逝,他15個仙女級別的女兒都嫁給了誰?結局如何?
    比如說像封建王朝時期的一些統治者們就會讓自己的女兒們成為和親公主,來加強兩個政權之間的和平發展。而在1911年民國政權建立之後,也有很多軍閥喜歡用這樣的手段來鞏固自己的權勢地位。袁世凱是在1911年之後,謀取了辛亥運動勝利果實的一位歷史人物。而袁世凱在離世之後,他還有15個仙女級別的女兒,這些女孩子們的下場又如何呢?
  • 晚清老照片: 嬰兒時的溥儀, 光頭溥儀, 溥儀婉容一起洗浴處
    晚清老照片:本組老照片拍攝於晚清最後幾年,紀錄了當時的皇宮真實場景,圖為溥儀,打扮的十分的洋氣,溥儀當上皇帝後十分喜歡攝影,看起來有點消瘦,營養不良的樣子。
  • 溥儀為何無法生育,看看小時候宮女對他做了什麼就知道了!
    比如被大家所熟知的末代皇帝溥儀,他的「皇帝生活」就顯得有點悲涼了。溥儀是誰溥儀字耀之,號浩然,是愛新覺羅載灃的兒子,也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出生於1906年,在1967年去世,享年61歲,按道理說他活了61歲已經超過了大部分皇帝的壽命,為什麼還說他的生活讓人感到悲涼呢?
  • 文繡13歲嫁入皇宮,22歲與溥儀離婚,為何最後選擇嫁給劉振東?
    自隆裕太后與袁世凱籤訂清帝退位詔書以來,清政府就已經名存實亡了。所以即便是溥儀以及一眾太妃們仍然生活在紫禁城之內,但是手中已然沒有任何的實權。只是當時尚且年幼的溥儀,根本感覺不到絲毫的變化。所以溥儀在被馮玉祥等人趕出紫禁城之前,過的也一直都是清朝皇帝的生活。
  • 袁世凱背負千古罵名的背後經歷了什麼?他真的只是在做皇帝夢嗎?
    歡迎來到民國梟雄傳之袁世凱的終章,這篇文章我們只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袁世凱為什麼要當皇帝?作為親手把溥儀趕下皇帝寶座的人,袁世凱見證過一個王朝落敗的景象,應該比常人更能理解復闢失敗要承擔的後果,那麼,是什麼因素導致了他義無反顧地想要當「洪憲皇帝」呢?在了解袁世凱的心路歷程之前,大家應該先了解一下當時中國整個社會的大環境。
  • 清末真實老照片:小時候的溥儀很萌,最後一張是一位難得的大美女
    清末真實老照片:這位士兵打扮是大清的,槍很現代,很可能是清末的新軍,就是袁世凱在天津小站訓練出來的中國第一支近代化軍隊
  • 溥儀一名貼身侍衛:不但染指正宮娘娘,還作惡多端,後被判處槍決
    就連這個象徵也沒有持續多久,辛亥革命爆發之後,清朝隨之覆滅,不過皇室還是保留了在紫禁城生活的權利,袁世凱每年撥款四百萬生活費安置。在這段時間內,溥儀過得也還算不錯,雖然沒有祖輩的威風,但至少性命無憂,直到馮玉祥1924年發動北京政變,溥儀及后妃、宮人統統被趕出了紫禁城。
  • 清朝最後一位公主——2004年去世,臨終前說出溥儀不敢說的話
    歷朝歷代,前朝天潢貴胄很少能夠獨善其身,大多都會成為眾矢之的,難以善終……然而,這位大清王朝最後的格格,是名副其實的公主,雖然滿清王朝的覆滅讓她失去了倚仗,但是她卻能夠平安度過一生,安享晚年一直活到2004年才去世,那麼這位亡國公主是誰呢?她便是愛新覺羅韞歡,也叫金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