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登基時所坐的龍椅,木頭椅子夾乾草,真相氣死袁世凱

2021-01-11 歷史與力量

在我國古代,每個皇帝都是要坐龍椅的,只有坐上了龍椅,他這皇帝才算有排面。當然,也只有皇帝才有資格坐上龍椅。可以說,龍椅就是皇帝在朝上地位與身份的象徵,它自身散發出來的威嚴是讓人不言而喻的。而今天我們說的這個帝王就有點搞笑了,他的椅子是一個實木的椅子,而且絲毫沒有那種帝王的氣息,你以為到這就完了,聽我繼續往下講,絕對讓你驚掉下巴。

相信經我上邊這麼簡單的一描述,很多人都猜出來我說的是誰了。沒錯,確實是我們的最後一位「偽」皇帝――袁世凱。為什麼這樣說呢?這就要再往前說了,我就免費為大家講講歷史。

在孫中山進行了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通過一些小手段,扳倒了孫中山自己坐上了中華民國最高統領的位置,讓孫中山的革命果實落到了他的手裡,然而這還不能讓他滿意,他還想要更大的權利,想要做一個隻手遮天的皇帝。於是他便舉行了登基儀式,又是祭天,又是安排屬於自己的年號,然後就來到了皇宮,準備完成最後的一步,坐上龍椅。但是他看到這個龍椅是別人坐過的便將朝上那把挪了下去,吩咐人又做了一把龍椅。

由於他急於當皇帝,且又不想要前朝的那種龍椅,於是便買了一把帶有靠背的木頭椅子。而作為金碧輝煌的宮殿來講,放這麼一把木頭椅子自然是顯得非常小氣的,可以說與宮殿根本不搭。果然如此,他的這把椅子沒在皇宮裡呆了多長時間。他也沒在他的「龍椅」上邊坐安穩。僅僅當了不到三個月的皇帝便退位了。可以說是非常的悽慘了,是我國有史以來在位時間最短的一個皇帝了。我認為是非常滑稽的。

在袁世凱退位之後,他的「龍椅」也是沒有好下場,被人從宮殿裡面扔了出來。然後有人卻將他的椅子給打開了,發現了裡面有個夾層,而這個夾層也成為了袁世凱的一個笑柄,原來,他的龍椅根本就不是一個實木的,裡邊還偷工減料的被塞了乾草,可以說是非常的丟人了。就連我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也笑話道:我要是袁世凱的話估計會被氣死。

其實小編也覺得袁世凱復闢這一件事真的是他在自討苦吃,自取其辱呀。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袁世凱像洪憲紀元飛龍幣,袁世凱皇帝夢的產物現如今收藏市場如何?
    洪憲為袁世凱所創中華帝國年號。自袁世凱1915年12月25日宣布第二年改元「洪憲」,到1916年3月22日不得不取消帝制,23日正式頒令廢止洪憲年號吊銷帝制[1]。一共坐了83天的未正式登基的皇帝。 在袁世凱稱帝的83天期間,一些吹捧他的政客在中央造幣總廠鑄造了洪憲年號的機制幣。
  • 故宮有三面鏡子,很邪門,連袁世凱都害怕
    那麼,這個神奇的軒轅鏡安放在哪裡呢?太和殿是故宮第一大殿,也是中華第一大殿。故宮是前朝後宮,分為三大塊。袁世凱稱帝的時候,嫌以前的寶座不好看,有點舊,而且也不合身,就花了二十萬另做了一個。沒想到部下挺黑的,外面搞得很好看,裡面卻用草包當墊子。所以,袁世凱就成了草包皇帝啦。這個事情到後面故宮專家修文物時才發現。這才把以前的老椅子搬回來。那麼,再放上看,就到了我們今天要說的重點了。上面是一個藻井,藻井的正中雕有一條蟠臥的巨龍,龍頭向下探出,口中就銜了寶珠。這顆寶珠就是軒轅鏡。
  • 龍椅製作精良,坐起來舒不舒服?溥儀:可沒那麼好坐
    而龍被視為皇帝的象徵可以追溯到漢朝,在秦朝以前龍並不是皇帝的專屬品,到了漢代時,因為劉邦出身低微,他需要一個合理解釋提高自己的聲望,他說自己的母親曾夢到龍盤在身上,後來就有了身孕生下了自己,至此以後歷朝歷代的皇帝就開始沿用了龍的形象。
  • 近代坐過龍椅的2人結果怎樣?故宮龍椅,為何一般人不敢坐上去?
    那麼提起皇帝,我們總是能夠想到皇帝坐在龍椅上開朝會,與一同官員討論國家大事的情景。可以說,皇帝的龍椅是最高領導人權威的象徵,因為它是只屬於皇帝的寶座,任何人都不容侵犯,不然會被處以生命處罰。天底下不會有任何人敢於光明正大地渴望龍椅,他們只能暗地裡默默地關注,當然也有人為此,反抗政府,圖謀龍椅寶座,在天下大開殺戒。
  • 明朝一武將,三百年後竟被袁世凱追認為皇帝,他是誰?
    時至現代,關於諸多晚清和民國的歷史人物的評價仍然未曾蓋棺定論,其中就包括李鴻章和袁世凱等人。之前對於他們的評價都是賣國漢奸之類,但近些年來的學者逐步發掘史料後發現,袁世凱雖然是個歷史反面人物,但是身處那樣的時代,他也曾經盡力維護國家利益的一面,所以之後對他的評價更加客觀和中性。
  • 晚清風雲漳洹之問,宣統繼位罷黜袁世凱,為何卻導致袁氏崛起?
    袁世凱同樣身為軍機大臣的張之洞也表示,新皇剛剛登基,突然誅殺大臣勢必會引起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屆時會引發不必要的混亂。在奕劻和張之洞的勸說之下,載灃最終決定放過袁世凱,以「現患足疾、步履維艱」為理由勒令袁世凱解甲歸田,返回家鄉養老。其實袁世凱的足疾並非是載灃隨意找的藉口,當年袁世凱過五十大壽之時因為收禮太多而被御史江春霖參了一本,慈禧太后下令召見並嚴詞訓斥。
  • 溥儀為何差點成為袁世凱女婿?最後又是為什麼沒成呢?
    愛新覺羅·溥儀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他年輕時就登基為帝,與其他皇帝不同的是,當上皇帝後,他並沒有享受過皇帝的生活,被捲入了時代的漩渦。那時各黨派勢力相當混亂,作為封建王朝的皇帝,年幼無知的他被捲入到政治鬥爭的漩渦中,受其影響,半途而廢。
  • 袁世凱練新軍,入伍要求和裝備、穿著如何?規定嚴格,秒殺其他
    袁世凱能夠做到逼清帝退位,當上大總統,甚至於登基稱帝,與其自身擁有雄厚的軍事實力密不可分。袁世凱的實力都是從清末編練新軍起步的。袁世凱編練的新軍不僅入伍嚴格篩選、薪餉優厚,而且裝備精良,連穿著都有嚴格要求,有些我們今天都覺得過於苛刻,在清末時絕對秒殺清政府的其他軍隊。我們先來看看入伍的條件。
  • 民國軍閥史(一):小站練兵,袁世凱的發家之路
    小站距離天津70裡,曾是李鴻章所轄淮軍一部的練兵場。袁世凱受任後,立即上《為練新建陸軍上督辦稟》疏,詳細闡述了自己的練兵計劃,並更名武定軍為「新建陸軍」。小站練兵為編練新軍,袁世凱找來了拜把兄弟徐世昌擔任參謀,駐朝期間的老部下唐紹儀擔任文案,又從李鴻章創辦的中國第一所陸軍學堂——天津武備學堂的畢業生中,找來四位軍事人才擔任教官,他們分別是
  • 他們是清朝的王爺,對溥儀退位無動於衷,因為袁世凱的條件太誘人
    溥儀上尚在孩童的時候就被安排登基。他接手過來的這一王朝可以說已經是千瘡百孔,封建制度如果放在它剛產生的時候,是適應時代潮流的發展的,但是放在現在它已經落伍了。新興的資產階級已經成長,他們建立了一種更為先進的制度——資本主義制度。在這一制度下,清政府遠遠落在他們的後面,所以等待清政府的之後被列強吞噬的命運。
  • 人參嚼著吃,每天喝人奶,民國初年袁世凱在中南海的「帝王」生活
    袁世凱除了用專館教育外,對於子女就是一味的嚴厲了,尤其對於兒子們,時常用皮鞭或棍棒抽打。因此,雖然袁世凱花了大量人力、物力,效果也不盡如人意。缺乏品位的著裝習慣袁世凱不講究衣著,更不愛打扮。他在清代做官時,除了上朝的袍褂之外,回到家就換上黑色制服。他喜歡穿著短裝,只有在祭祖時改穿袍子、馬褂。
  • 袁世凱出賣維新派的背後:不只是見利忘義這麼簡單,袁世凱也無奈
    比如袁世凱選擇出賣光緒帝,歷史課本的說法是袁世凱是出於榮華富貴的考慮。其實這個說法也是一種淺薄的說法,但是大方向是沒錯的:因為袁世凱確實是為了榮華富貴考慮,但是,教科書沒說的是:如果袁世凱選擇支持戊戌變法,其結局是死路一條。
  • 慈禧太后喝人乳美容養顏,袁世凱效仿為何卻影響了健康?
    這種說法將袁世凱的死因簡單歸結於政治原因,但這並不是袁世凱之死的全部真相。袁世凱從當皇帝到去世僅僅只有幾個月,在僅僅只個月的時間裡袁世凱就會因為「憂懼」突發疾病而亡,著實有點太快了。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歸根到底問題還是出在袁世凱的身體上。
  • 晚清真實老照片,第五張慈禧光緒兩宮迴鑾,第七張袁世凱的五姨太
    末代皇帝溥儀一生極具傳奇色彩,三次登基為帝,最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普通公民,令人唏噓不已。圖為12歲的溥儀復闢登基後身穿龍袍的場景,當時他僅僅只是一個孩子。
  • 袁世凱也是維新之人,「戊戌變法」並非因他告密而失敗?
    袁還曾與康「坐以齒序」,稱康為大哥,大讚康有「悲天憫人之心,經天緯地之才」。袁常常以在朝鮮經歷,大倡變法、練兵以匡救時局,「人皆喜聆其言論,目為一世之雄」。康有為對袁世凱也很讚賞,並請侍讀學士徐致靖奏薦,建議光緒帝對袁世凱「加官優獎」,同時通過譚嗣同向光緒帝遞上密折,言袁編練新建陸軍,手握新軍,建議光緒帝「撫袁以備不測」。
  • 楊度:支持袁世凱特別積極,晚年轉變極大,成為周恩來惦記的人
    原國家文物局局長王冶秋同志在《難忘的記憶》一文中,曾提到:敬愛的周總理在病逝前夕,曾當面叮囑冶秋同志「在編輯《辭海》時,不要忘記楊度同志晚年曾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個事實。」看到這樣的記載,估計很多人都感覺到奇怪,楊度還曾入過中國共產黨?
  • 發哥演袁世凱 趙本山對大腕很服氣
    記者 馮澤    國慶長假,獻禮片《建黨偉業》轉戰天津,拍攝袁世凱宣誓就職大總統的戲份。至此,周潤發扮演的袁世凱首度曝光。  和大部分演員不同的是,發哥這次不是客串演出,「我的戲份佔了整部電影的三分之一,拍都要拍十一二天呢。」他承認,自己在長相方面跟袁世凱並不像,「他的臉比我圓,聽說本來是想找曾志偉演的。」
  • 1977年非洲袁世凱上演稱帝大戲,登基大典全程模仿拿破崙加冕儀式
    圖為博卡薩在3.10米高的巨大鷹形王座上登基,王座重量達2噸。博卡薩一些都模仿拿破崙大帝稱帝加冕儀式,他也要去妻子如約瑟芬一樣跪在他面前。加冕禮儀的所有物品,包括刺繡,銀器,家具,飾品,珠寶,王位,馬車,餐桌裝飾,甚至皇家蛋糕都來自巴黎。
  • 汴梁說史|敢與袁世凱「過招」的民國鬥士陳伯昂
    他八歲入私塾,聰穎過人,好學不倦,十二歲讀完《四書》、《五經》、《左傳》,能詩善文,為師友所稱道。十三歲因家貧輟學,隨父開飯館,仍抽暇習文。1897年,陳伯昂十六歲時,他的七八個小夥伴去衛輝應府考,要合夥僱個做飯的,陳伯昂因為有做飯手藝,就隨他們去了。到衛輝後,同學慫恿他也參加一下考試,並且替他買了試卷。三場考完,陳伯昂竟取中府學案首(第一名),求學念頭重燃。
  • 袁世凱是關鍵
    與其說清朝是革命黨人推翻的,倒不如說清朝是袁世凱給推翻的,而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革命黨人,其實只是導火索罷了。 所以說清朝的滅亡,和改革失敗與否,其實沒有必然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