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罷官之後的家庭生活是什麼樣的?聽聽他女兒袁靜雪如何說

2020-12-06 挖史人

袁世凱的女兒袁靜雪回憶道:「袁世凱有一妻九妾,十七個兒子和十五個女兒,還有幾個兒媳和孫子、孫女。家中管事的帳房、男女教師、中西醫而生、廚子、裁縫、花匠和男女傭人,跑上房和跑各房的老媽、丫頭等總計有幾百個人。這麼多的人一切都要以我父親為中心,服從他的命令,聽憑他擺布。他們的榮辱沉浮,全由我父親一人決定。他的家庭主要成員——一妻九妾的命運,是很能說明問題的。他們之中有的是寵擅專房,有的被打入冷宮。這些人的命運,完全由他的個人好惡來決定。至於他的好惡有哪些標準,那就很難說了」。

于氏是袁世凱的原配夫人,她是 1876 年 10 月嫁入袁家。于氏時年 19 歲,比袁世凱大兩歲,是河南陳州(淮陽)的富家之女。於家田產很多,大約有兩千多頃地。于氏雖然是大戶人家,但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影響,從小不識字,對封建禮法也不太懂,只是粗略的了解。她和袁氏結婚後,感情還算融洽。婚後第二年,于氏生下袁世凱的第一個兒子袁克定,她一輩子只有這一個兒子。袁世凱和于氏本來夫妻關係挺好,但兩人因為一句玩笑話鬧僵。有一天,袁世凱看到于氏腰間繫著一條紅色繡花褲帶,覺得好玩,就和于氏說笑:「看你打扮的像個馬班子」可于氏並不認為這是夫妻之間的一句玩笑話,就揭袁世凱的老底說:「我不是馬班子,我有姥姥家。」于氏話語中的「我有姥姥家」的話,意思是說他是有娘家的人,是袁世凱正兒八經娶來的正室。但是,說著無意,聽著有心。袁世凱是庶出,他的母親是袁家的姨太太。袁世凱又是特別孝敬老母親的人,聽到于氏這話,認為是在羞辱自己,一氣之下,從此再也不和于氏同房,兩人一直保持相敬如賓的夫妻關係。所以,她生了袁克定以後,就再也沒有生養其他子女,于氏便成為袁氏名義上的夫人,既不讓她管家,也不讓她做什麼事務。清末,于氏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

袁克定在袁世凱三十二個子女中是嫡出長子,袁克定 18 歲結婚,他娶的是湖南巡撫吳大幑的女兒,名字叫吳本嫻。他們的這個婚事是一門政治婚姻。1907年,袁克定因為其父的關係出任農工商部右參議。宣統元年(1909 年),袁克定升為右丞。1909 年,袁世凱被罷官回籍之後,袁克定留在北京,成為袁世凱在北京探聽清廷信息的重要耳目。袁克定有「斷袖癖」,現代叫做「同性戀」,他的表兄張伯駒曾回憶說:「克定有斷袖癖,左右侍童,皆韶齡姣好。辛亥,先父在彰德總辦後路糧臺,居室與克定室隔壁。一日夜,有童向克定撒嬌,克定曰『勿高聲,隔壁五大人聽見不好!』但先父已聞之矣。」張伯駒在《續洪憲紀事詩補註》中為此事還作了一首打油詩:「斷袖分桃事果真,後廷花唱隔江春。撒嬌慎勿高聲語,隔壁須防五大人。」

大姨太太沈氏。在袁氏 22 歲時,他棄文從軍、投奔吳長慶。在此前,他曾短暫留宿上海,一方面想領略上海的風景,另一方面也覺得上海機會更多一些。然而,他在上海晃蕩了很久也沒找到合適的職位。那個年齡,袁世凱正是年輕氣盛的小夥子,一個人待在旅館裡,寂寞難挨,就跑到妓院找樂子。在這裡,他結識了一位蘇州籍的名妓沈氏。袁世凱與沈氏相識後,兩個人感情非常好。沈氏認為袁世凱絕非池中之物,勸說他早點離開上海到別處發展,並且給袁氏資助路費。臨行前,沈氏向袁世凱道別,並攢錢贖身、搬出妓院,她希望袁世凱功成之後不要忘記這段舊情。落魄之中的袁世凱大為感動,發誓絕不辜負沈氏,這就是袁世凱的大姨太太沈氏。袁靜雪回憶說:「由於她在我父親落魄無聊的時候對他有過恩情,所以我父親在朝鮮做官期間,就把她接到朝鮮,把她當做太太看待。我父親不但讓她管家,還把帶到朝鮮去的大哥克定交給她撫養。所以從大哥以下,所有我們兄弟姐妹們都稱呼她為親媽。親媽這種叫法,是僅次於娘的一種稱呼。我父親竟讓自己的兒女們這樣叫她,也就可以看出他對她的寵愛之深了。」沈氏無子,袁世凱便將三姨太金氏之子袁克文過繼給沈氏。

袁克文,字豹岑、抱存,自號寒雲。他是袁世凱在朝鮮時所納的三姨太金氏所生。1890 年出生於朝鮮韓城。袁克文從小被沈氏溺愛,袁世凱對他也是放縱不加約束,使袁克文少年時代就浪蕩成性,十幾歲就經常光顧秦樓楚館、勾欄青樓、武榭酒肆、花街柳巷之中,淨幹一些沾花惹草的勾當。袁克文和當時出身豪門望族、老子官位顯赫,本人風流倜儻的張伯駒、張學良和溥侗等並稱為「四大公子」。袁克文吃、喝、嫖、賭、抽樣樣俱全。但是,袁克文極為聰明,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對書法、填詞、作詩、寫文章都有較好的成就。袁世凱重要的書信,有時也是袁克文代筆。比如,洹上村養壽園中匾額、對聯,就是袁克文撰擬和書寫的。另外,袁克文 愛好廣泛,能唱一口好崑曲,剛開始唱生,後來由於戒菸之後身體發福,改唱醜。他與程硯秋、程繼仙、肖長華、孫菊仙等京劇界藝人來往密切,感情深厚。袁克文生性放蕩不羈,我行我素。並且還是個很有名氣的收藏家。古玩、字畫、郵票、宋版書和古籍,袁克文有了孫子以後,每出生一個孫子,他就給一件古玩,並且起名也暗含古玩的名字。長孫取名印誠,給他一塊金印;次孫軍誠,給他的是甲貝;三孫璧誠,給的是一塊璧玉;四孫虎誠,給他的是一對虎符。

袁靜雪回憶說:「我二哥吃喝嫖賭抽樣樣都來,他會唱崑曲,好玩古錢,他收集了許許多多的外國金幣,包括各個國家各個時代裡所用的金質硬幣,形狀有方有圓,體積有大有小,都裝在一個特製的盒子裡。……他後來又入了青幫,花了很多錢,當上了大字輩的『老頭子』。他有了錢,隨手用盡;沒有錢,卻絲毫不以為意。他死了以後,只在他書桌上的筆筒裡找出了二十元錢。他一生共娶了五個姨太太。他納寵的方式,是走馬式的。這五個姨太太的順序是:情韻樓、小桃紅、唐志君、於佩文和亞仙。……二哥有名分的姨太太,只有這五個人,那沒有定名分的,據說先後有七八十個了。」袁克文後來生活貧困潦倒,以賣字為生。無論生活怎樣貧困,他依然不改其樂,不改生性風流的作風,在他看來,榮華富貴,皆人生浮夢,過眼雲煙罷了。他賣字也不是為了積累錢財,家裡堆放了很多紙,可他並不認真去寫,非到實在沒錢的時候,才挑幾件寫寫換錢。

1931 年,舊曆二月,袁克定得了猩紅熱,高燒不斷,後經醫治好轉。但是他仍不改風流的本性,又到妓院鬼混。回家以後,高燒又起來,3 月 22 日病死在天津兩宜裡宅,終年 42 歲。生前《北洋畫報》經常接收他的字畫換錢,刊登以後頗有市場。他死後《北洋畫報》還專門為袁克文發了訃告:「寒雲主人瀟灑風度,馳騁當世。尤工詞章書法,得其寸櫧者,視若拱璧。好交遊,朋侶滿天下,亦本報老友之一。體素健,初不多病,而竟以急症,於二十二日晚病故津寓。從此藝林名宿,又少一人,彌足悼已!」袁克文死後,他的喪事都是由他的徒弟們出錢來操辦的。⑩他的大徒弟楊子祥按照幫規,給他披麻戴孝,操辦喪禮,一共不下 4000 多個徒子徒孫給袁克文戴孝行禮。停靈的幾天,哭聲不斷,有很多妓女也頭系白繩前來弔唁。除了天津的僧、尼、道之外,出殯當天,北京廣濟寺的和尚,雍和宮的喇嘛都紛紛趕來為他送行。從袁克文的住所到他的墓地西沽,沿路兩側還搭建了許多祭棚,各行各業的朋友都上前為他祭奠。袁克文的喪事在當時轟動一時。時隔多年,他的好友張伯駒來天津尋墓,墓冢已無蹤影,只能隔空思念故人,愴然淚下,提筆撰寫輓聯:「天涯落拓,故國荒涼,有酒且高歌,誰憐舊日王孫,新亭涕淚;芳草悽迷,斜陽黯淡,逢春夏傷逝,忍對無邊風月,如此江山。」

袁克文一生有四子三女,子袁家暇、袁家彰、袁家騮、袁家驥。袁家彰、袁家騮曾經到美國留學。袁家暇 1961 年去逝,袁家彰定居美國華盛頓,原在臺灣駐美大使館工作。袁家騮是世紀著名物理學家,夫人吳健雄也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他們被譽為當代的居裡夫婦,蜚聲海內外。

二姨太吳氏、三姨太金氏、四姨太閔氏均是朝鮮人,這三位姨太太是朝鮮國王李熙贈予給袁世凱的,三姨太金氏原是朝鮮王妃的妹妹,二姨太吳氏、四姨太閔氏原是三姨太陪嫁的姑娘。袁世凱便將三個人一併收做自己的姨太太,按照年齡的大小排定位次,並請大姨太太沈氏教導他們袁家的禮節。

袁靜雪詳細記錄了自己的生母金氏嫁到袁家的生活:「金氏本以為嫁過來是做我父親的正室。不料,過門以後,她不但不是正室,她的陪嫁的兩個姑娘反倒被我父親一併收為姨太太。同時在她頭上,還有一個被我父親當作太太看待的大姨太太。我母親當時才是一個十六歲的女孩子。在那樣的環境裡,她除了逆來順受以外,不可能有什麼其他出路,因此心情是痛苦的。由於精神苦悶的重要,使她成為一個性格古怪的人——一方面,似乎脾氣很好,對家裡所有的人都很和氣,也從不和人爭長論短;另一方面,在不高興的時候,卻會因為偶然的原因,一語不合就鬧起氣來,甚至鬧到了難以收拾的地步。

有一次,她就因為一言不合,居然把和我父親對坐下棋的時候所用的棋盤、棋子,都給扔到水裡去了。又有一次,她和五姨太太在中南海內一處角落裡對著喝酒。大約兩個人都喝得有些醉意了,不知道為了幾句什麼話,兩人吵起嘴來,先是動口,接著就動了手,直打得不可開交。幸虧有的傭人報告了我父親,等到他大聲喝止以後,兩人才算罷休。她雖有些醉意,但五姨太太是我父親當時最寵愛的人,這一點她還是能夠意識到的。她是在五姨太太歷來的欺壓下,忍無可忍,這次為了幾句閒話便不顧後果地拼起命來。她這種古怪的脾氣,也表現在對女兒和丫頭們的責打上。她還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所以對待女兒就比對待兒子更厲害一些。她有時毒打起丫頭來,那就更加厲害了。

她皮膚很白,濃黑的頭髮長長地從頭頂一直披拂到腳下,看起來是很美麗的。但是,她神情木然,似乎永遠沒有高興的時候。她不但對待兒女沒有什麼親熱的表示,就是我父親有時候到她屋裡去,她也是板板地對坐在那裡。有時候,我父親說到高興之處,她雖然也陪著一笑,但笑過之後,立刻把笑容斂住,於是她的臉上就再也看不出絲毫笑意。她在過年、過節和她自己生日的時候,總是暗暗地哭一場。她嫁到我家以後,從沒有回過娘家,娘家的人也從沒有來看過她。有一次,六姨太太的母親和哥哥從江蘇揚州來看望六姨太太。這兩個客人,既要給我父親和我娘磕頭,還不能和我家人平起平坐,這大概就是她不願意娘家人來看望她的緣故吧。對於娘家過去的情況,她更不願意多說。在中南海的時候,她並不是每天都到居仁堂去的。但是,我父親見到有什麼好吃的,或是她所喜歡吃的東西,總是時常叫傭人請她來同吃。

她在死前的頭一天裡,對我二哥說了兩件事:一件是:在她過門以後不久,大姨太太借對她管束和教導的名義,對她進行虐待。又一次,大姨太太把她綁在桌子腿上毒打。由於她的左腿被打得過分厲害,受了內傷,以至於到臨死的時候還經常疼痛,並且還不能伸直。另一件是:她的父親原來也認為她是嫁給我父親做正室的,及至過門以後,才知道她不但是一個姨太太,並且還把他和兩個陪嫁的姑娘排在一起,成了三個姨太太。自然已經十分痛心。後來,她又要隨著我父親離開朝鮮,更是加倍的傷感。特別是她的母親看到自己的愛女千裡迢迢地道一個陌生異地去,今後自然很少再有見面的機會,因此悲痛和思念的情感,就交織在這個老人的心中。有一天,她母親在精神恍惚的情況下,仿佛在井中的水紋裡,看見了她的面影,就懷疑自己的女兒一定是死在他鄉了,因而也就投井自殺了。她父親既痛心於女兒的遭遇,又看到老妻因為女兒的緣故竟至自尋短見,當時悲痛得吐了很多血,三天後也就身死了。她在說完了第二個故事以後,又對我二哥說,她所以不願意在這以前說起這件事,是為了免得暴露我父親生前所做的錯事。由這一點看來,她算得是用心良苦矣。」

二姨太吳氏,生有四子二女。子袁克權、袁克齊、袁克堅、袁克度,女袁伯禎、袁籙禎。

袁克權,字規廠、規庵,自號百衲,在袁世凱的男孩子中排行第五。他性格沉穩、敦厚,尊兄愛弟,對政治不感興趣,習慣文書墨寶,清高自賞,兩耳不聞窗外俗事,一心只關注自己喜愛的事情。他早期師從方地山,後拜大教育家嚴修為師,從小接受了良好的國學教育。娶兩江總督端方的女兒陶雍為妻,一生沒有納妾。隨後,帶領六弟袁克桓、七弟袁克齊,一起到英國留學。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不得己回到國內。袁克權一生著有兩部詩集,一部《百衲詩集》,一部《懺昔樓詩存》。民國以後,依靠變賣典當先人家產過日子,死時年僅 45 歲。

袁克齊是袁世凱的第七子,他曾大批量購買帝俄時代的紙幣盧布,想通過投機倒把發大財,但最後巨額盧布全變成了廢紙,導致精神受到刺激,精神上有些失常。

袁克堅是袁世凱的第十子。曾到美國留學,在宋哲元將軍手下當差,1960年過世,時年 56 歲。

袁克度是袁世凱的第十二子。曾在美國留學十年,英語很好,人也聰慧,但不務正業,1976 年去世。

袁世凱長女袁伯禎,嫁兩江總督張人駿之子。六女袁籙禎嫁孫寶琦之子。

三姨太金氏生二子三女。子袁克文、袁克良;生女袁叔禎、袁環禎、袁琮禎。

袁克文前文已經介紹。而三子袁克良雖然與袁克文一母同胞,但性情與他二哥袁克文判若兩人。袁克良不喜書墨,性情很是開朗,但是口舌無遮攔,總愛惹是生非。袁世凱很是不不喜歡他,認為他成不了大器。他於 1948 年死於北京錫拉胡同。

袁叔禎是袁世凱的第三個女兒,嫁直隸總督楊士驤侄子楊毓珣。

八女袁環禎早夭。袁琮禎是袁世凱第十個女兒,嫁日偽時期北京憲兵司令鄒文凱。

四姨太閔氏生一子三女。子袁克端,女袁仲禎、袁次禎、袁琪禎。

袁克端排行第四,小時候很調皮。在袁世凱罷官回籍「隱居」洹上村時,經常偷偷的跑到養壽園的水塘裡撈魚,正當玩的高興的時候,猛然聽到岸上「哦」的一聲,聲音很像袁世凱,他就趕忙跑上岸來,原來是五弟袁克權假裝袁世凱在逗他玩。第二天,他又偷偷跑到水塘內撈魚,又聽到岸上「哦」的聲音,他覺得一定是五弟袁克端又在搞鬼,便大喊了一聲:「好你個老小子!」不過,這一次卻真的是袁世凱帶著一些人到養壽園散步。袁世凱叫身邊人把袁克端從水塘裡拉了上來,用棍子好好揍了一頓。袁克端擅長書法,自成一體,娶天津大鹽商何仲瑾的女兒,但他們夫婦倆人都抽大煙,又不事勞作,時間一長家產敗光,不得己靠著典當先人的遺產和股票為生,於 1951 年去世。

袁仲禎是袁世凱的二女兒,嫁給駐英、法、比、意四國公使薛福成之子。四女袁次禎早夭,袁琪禎是袁世凱第七個女兒,嫁陸軍部大臣蔭昌之子。

五姨太楊氏,楊氏是天津楊柳青人,是小戶人家女子。長的不是很漂亮,但有管家的才能,口巧心細、遇事果斷,又有一雙纏腳的小金蓮,深的袁世凱的歡心。袁世凱的生活起居都有楊氏照料,楊氏不僅照管袁世凱的生活,還掌管袁家上上下下的家務,管理各方的僕人和丫鬟,照看著袁世凱各房的子女們。後來,又管著袁世凱新娶進門的六、七、八、九姨太太。因為袁世凱把管家的事情全部交給了五姨太楊氏,所以對她的意見言聽計從,無論是誰,只要不服從楊氏的管教和約束,她都會隨時報告給袁世凱,由袁氏出面解決。所以,袁家上下都敬讓楊氏三分。

袁世凱在管理家庭姨太太方面,立了一個規矩:後進門的姨太太要服從早進門的姨太太的管束。這樣,前一階段是大姨太太管教二、三、四姨太太;後一階段是五姨太太對六、七、八、九姨太太的管教。五姨太楊氏經常利用袁世凱的「家規」的名義,對後進門的姨太太進行管教,對他們非打就罵,尤其是年輕的九姨太年輕不懂規矩,性格又倔強,必然遭到五姨太的打罵。

楊氏生四子兒女。子袁克桓、袁克軫、袁克久、袁克安,女袁季禎、袁玲禎。

袁克桓是袁世凱的第六個兒子,娶江蘇巡撫陳啟泰的女兒,他的一生主要在從事實業,曾參與過過啟新洋灰公司、耀華玻璃公司的經營。於南京創辦江南水泥廠,還兼任過開灤煤礦的董事,1956 年去世。

袁克軫是袁世凱的第八子。娶直隸總督周馥的女兒,袁克軫又是華北實業巨頭周學熙的妹夫。在清朝末期,周氏家族是北方具有雄厚實力的財閥。袁克軫四十餘歲便去世了,據說是酗酒而死。

袁克久是袁世凱的第九子。他與十弟袁克堅、十一第袁克安、十二弟袁克度,一同赴美留學,回國後,在啟新洋灰公司工作,1973 年病逝。

袁克安世袁世凱第十一子。曾赴美國留學,出國時年齡比較小,回國後,娶天津大鹽商李益臣之女李寶慧,後又娶天津交際花張美生。

袁季禎是袁世凱第五女,嫁吏部尚書陸寶忠之子。

袁玲禎是袁世凱第十五女,早夭。

而六姨太太葉氏、七姨太張氏是袁世凱在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時置辦的。八姨太郭氏,是袁世凱在北京做軍機大臣兼任外務部尚書時候置辦的。

六姨太葉氏的來歷頗具戲劇性。袁世凱在直隸總督任上,派次子袁克文到南京辦事。袁克文生性放浪無羈,公幹之餘便到煙花柳巷之處尋歡作樂,因此結識了六姨太葉氏,兩人一見傾心,如膠似漆,互相訂了嫁娶之約。袁克文臨別回津之時,葉氏贈送他一張照片作為留念。袁克文回津向袁世凱復命,正在磕頭「請安」之時,葉氏的照片從上衣兜裡滑落下來,袁世凱忙問:「那是什麼?」當時,袁克文還沒有結婚,自然不敢在父親面前透露自己尋歡問柳之事,便急中生智說是在南邊為父親物色的一個很好看的姑娘,現帶回照片徵求袁世凱的意見。袁世凱看後欣然接納,便派心腹符殿青前往南京帶錢贖人,葉氏原以為嫁的人是袁克文,沒想到「洞房花燭夜」之時,卻發現是滿嘴鬍鬚,頭髮花白的袁世凱,陰差陽錯便成了六姨太。

六姨太葉氏生二子三女。子袁克捷、袁克有。女袁福禎、袁奇禎、袁瑞禎。

袁克捷是袁世凱的第十四子。有關資料記錄較少,新中國成立後到插隊青海,後死於青海。

袁克有是袁世凱第十七子。他是袁氏最小的兒子,1953 年因病死去。

七姨太邵氏,山東人,原是袁世凱家中婢女,被袁世凱相中,納為姨太太,無子嗣。袁氏開缺之後一道回河南,死於河南汲縣,無子嗣。

八姨太郭氏,浙江人,是袁世凱在北京任軍機大臣從天津妓院買回。生子袁克相、袁克和,生女袁古禎。

袁克相是袁世凱的第十三子。燕京大學畢業,擅長英語,篆書也很出彩,在天津頗具影響,解放後,在天津任教師,「文革」期間受迫害致死。娶清廷軍機大臣那桐的孫女為妻。

袁克和是袁世凱的第十五子。1962 年病死。

袁古禎是袁世凱的第十四女,嫁民國時代大總統曹錕之子。

袁世凱在河南彰德洹上村「隱居」之時,娶進了第九位姨太太,也是最後一位姨太太劉氏。生第十五子袁克藩、夭折,生女袁儀禎。

袁世凱子孫妻妾成群,在他開缺回籍之後,陸續都跟隨袁氏來到河南彰德洹上村。

在中國古代,子女的婚配基本上都是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袁世凱這樣的世家大族,子女的婚事基本都是基於袁世凱政治利益的聯姻。他的兒女親家多是知己至交或同朝為官的高級官僚。他們之間結成兒女親家,既可以在政治上互相幫助提攜,也符合傳統意義上的「門當戶對」。在袁世凱生前,只定下第九子以上,二女兒以上的婚姻大事。除此之外的兒女,都是在袁世凱身後成家的,袁世凱生前共有 9 位兒女親家。

袁世凱生活在彰德洹上村期間,上下人口眾多,為了籌措袁家日常開銷和生活用度,袁世凱早先在彰德府購置了很多田地,用來解決一大家子吃飯問題。在養壽園內,袁氏命傭人們飼養家禽、活魚、鮮蟹,種植瓜果、蔬菜等副食品滿足袁家上下日常用度,有時多的農副產品還會拿到附近集市上賣掉換一些錢財回來。袁家還僱傭了一個專門負責採購的買辦,每日到安陽城內採購日常必需品。每隔兩三個月,還要專門到天津、上海去購買河南買不到的物件。並且專門從南方請來養蠶的蠶娘負責園內養蠶繅絲,就近送到彰德繅絲廠裡生產綢緞出售。袁世凱各房的太太也自己動手養蠶繅絲,所得的辛苦錢全部歸各房,由各房支配。在養壽園大大小小的水塘內袁世凱還命人廣種荷、菱,塘內散養多種魚類。袁世凱喜歡吃燻魚,他的二姨太吳氏便經常捕撈塘子裡的魚做給袁世凱吃。每年秋天,秋深蟹肥之時,袁世凱會帶著全家在園內捕蟹,痛痛快快吃上幾頓蟹肉。夏天,袁世凱會帶著全家人乘船到池中的水心亭中避暑,有時會在亭中吃飯。月圓之夜,他會和家人一起賞月。袁世凱的三姨太會彈奏七弦琴,在幽靜的夜晚,明月高懸、袁世凱蕩舟水面,舉頭望明月,低頭思緒萬千,時而沉吟,時而開懷。他也會和三姨太一邊下棋、一邊爭執,嫣然過起隱居的日子。在這個養壽園內,平時,袁世凱還經常請藝人來園子裡唱戲,比如河南的墜子或「柳子戲」。逢年過節,袁氏總要專門請北京京劇界的名角前來助興。如:譚鑫培、王瑤卿、楊小朵等唱「堂會」,這種「堂會」在袁世凱過壽或者正妻于氏整壽的時候也會傳來唱唱。一些朝中要員或重臣前來洹上拜訪之時,袁世凱還會放電影招待他們。

相關焦點

  • 溥儀為何差點成為袁世凱女婿?最後又是為什麼沒成呢?
    退位後,我雖無皇帝身份,但仍過著皇帝般的生活,但在紫禁城裡,他有袁世凱一方的支持,所以生活與皇帝無異,只是沒有相應的權力。而且溥儀曾經揭發過,後來在自己冊封皇后時,時任民國大總統的徐世昌也想把女兒嫁給溥儀,為了這一點,他還特意找人來向溥儀提親,而且還說了不少自己女兒的好話。那時娶了溥儀,還是個有妃子頭銜的人,所以也算是有些好處。
  • 袁世凱57歲病逝,他15個仙女級別的女兒都嫁給了誰?結局如何?
    但是如果大家仔細去了解中國歷史中那些著名的權威人物之後,會發現權貴人物背後有一個特性,就是喜歡利用自己的親屬關係去鞏固自己的權勢地位。比如說像封建王朝時期的一些統治者們就會讓自己的女兒們成為和親公主,來加強兩個政權之間的和平發展。而在1911年民國政權建立之後,也有很多軍閥喜歡用這樣的手段來鞏固自己的權勢地位。
  • 袁世凱離世後,他15個仙女級別的女兒,都嫁給了誰,最後怎樣了?
    清末到民國時期無疑也是這樣的一段歷史,尤其是在1912年溥儀宣布退位之後,一時之間國內豪傑並起,在亂世當中扮演自己的角色。而袁世凱無疑是這個時代最為強悍的一個,即使是當時的孫中山,也不得不對他退避三舍,通過欲擒故縱的辦法最終才將他逼下臺。袁世凱雖然實力雄厚,但是卻沒有認清形勢。
  • 人參嚼著吃,每天喝人奶,民國初年袁世凱在中南海的「帝王」生活
    1913年,袁世凱正式登上總統寶座後,因為故宮還在清遜帝手中,自己便入住中南海居仁堂。由此,中南海成了袁世凱的總統府。從袁世凱在中南海的行為習慣和家庭生活來看,有一套嚴密的封建家族制度規範著袁家人的言行舉止和日常生活。
  • 武昌起義爆發後,袁世凱對馮國璋說了六個字,盡顯其權術手段
    袁世凱字慰亭,是北洋軍閥領袖,早年在朝鮮駐軍,擊敗日軍,歸國後在天津小站督練新軍。1908年11月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相繼死去,宣統即位,這時的袁世凱,因為手握重兵而被朝中的攝政王載灃忌憚,隨即他以「回籍養痾」為名將袁世凱逐出朝廷。
  • 溥儀選妃時,袁世凱和張作霖都想嫁女兒,為什麼他會娶婉容?
    儘管溥儀選妃時,清朝已經滅亡了,他也已經退位了,但無論怎麼說,他都是個當過皇帝的人,格調還是很高的,算是名人,無論誰嫁給他,又無論誰做了他的嶽丈,那都是「名載史冊」的。所以,不要說溥儀十六歲選妃時還居住在皇宮;就是溥儀五十三歲獲特赦出來,還是有許多滿清遺老遺少爭著搶著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溥儀的。其中,一個老臣還奉上了自己十五歲的女兒!
  • 袁世凱死後,為什麼一個不受寵的朝鮮公主為其殉情?
    近代中國的風雲人物怎能不提袁世凱?他立的功是大功,過也是大過,當然這裡我們不提他的功過是非,我們只來看看他的家庭生活。袁世凱死後,其中一位朝鮮籍的妾自殺殉情。這位妾姓金,也有稱閔氏。她是朝鮮皇族人,小名叫碧蟬,朝鮮明成皇后的表妹。小時候被朝鮮王妃母家收養了,做了閔氏的養女。也有說她是朝鮮公主,不過以訛傳訛罷了。
  • 如何建設「學習型家庭」?他請女兒當雜誌「兼職編輯」
    一場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在疫情常態化時期,學校、老師、家長、學生應該如何扮演各自角色?要如何應對未來新的「教育生態」?12月6日,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在重慶市渝北區體育館閉幕。蒲公英教育智庫理事長、《新校長》雜誌總編輯李斌表示,他感受到今年全國校長們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解決空間和時間上的難題。新冠疫情常態化對學校教育提出了高變量的要求,他認為對於教育的最大挑戰就是構造新的「教育生態」,搭建新的校園體系,解決技能性問題。如何建設「學習型家庭」?
  • 袁世凱稱帝復闢,大搞獨裁,為何還說他是中國的華盛頓?
    作為一個歷史人物,尤其是像袁世凱這種站在歷史變革之浪潮之上,掌控著國家民族前進方向的關鍵人物,毀譽參半那鐵定是跑不了的。有人說他是中國的華盛頓,因為清廷畢竟是在他手上結束,民國也是他真正意義開啟。當然了,也有人說他是竊國大盜,畢竟他在共和之後又想稱帝,違背了歷史大勢,更讓革命黨人的努力付之東流。
  • 袁世凱六姨太最後生活在寧夏,留下巨額財產沒錢買棺材|百家故事
    我們今天不能說16歲的袁克文就學會了花,從當時的情形來分析,他應該是把葉麗儕當回事兒的,至少沒有把葉麗儕的照片順手給丟了,而是隨身帶著。袁世凱家規大,孩子們從外地回來,都要向他磕頭請安,袁克文也一樣。葉麗儕的照片掉了下來。袁世凱問:「什麼東西?」
  • 汴梁說史|敢與袁世凱「過招」的民國鬥士陳伯昂
    通衢大道很多還在清軍和北洋軍隊控制之下,所以說,他不能公開來運,只有走小道把炸藥背到河南確山。之後,陳伯昂在民間組織新鄉「在園會」的協助下,將這批爆炸裝置和炸藥秘密運至新鄉。此後,陳伯昂與「在園會」會長王虎臣分別聯絡黃河花園、滎陽渡口的多名船工,以遊覽黃河為由,多次進行實地勘測,並將雷管等爆炸裝置及炸藥安放在大橋附近,一切準備妥當,就等擇期爆破。
  • 家庭生活探索 | 為什麼說家風的好壞決定家庭的興衰 ?
    我要如何實現我的價值?這些人是自我價值先驅者,他們對自我生命的思索,讓他們面對生活,從不輕易隨波逐流,而是懂得去思索,去找到自我存在的意義。曾經有一個老師跟我們講述,自己曾經在職業選擇上,把自己關在房間三天,不斷思考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當他把這個問題想得很明白的時候,他就不再迷惘。
  • 魏說北洋①:袁世凱,嶄露頭角在朝鮮,借輿論之風初表設想
    說北洋就要從袁世凱說起,這一節我們說一說袁世凱剛剛起步的那段時光。但是袁世凱卻不是凡人,科舉入仕無望,就走了另外一條路——那就是棄筆從戎。1881年,袁世凱通過嗣父袁寶慶的關係,投靠袁寶慶的把兄弟吳長慶的麾下,吳長慶是當時慶軍統領,袁世凱受到吳長慶的賞識,擔任營務處會辦。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政變,袁世凱隨吳長慶開赴朝鮮。
  • 明朝一武將,三百年後竟被袁世凱追認為皇帝,他是誰?
    時至現代,關於諸多晚清和民國的歷史人物的評價仍然未曾蓋棺定論,其中就包括李鴻章和袁世凱等人。之前對於他們的評價都是賣國漢奸之類,但近些年來的學者逐步發掘史料後發現,袁世凱雖然是個歷史反面人物,但是身處那樣的時代,他也曾經盡力維護國家利益的一面,所以之後對他的評價更加客觀和中性。
  • 袁世凱出賣維新派的背後:不只是見利忘義這麼簡單,袁世凱也無奈
    比如袁世凱選擇出賣光緒帝,歷史課本的說法是袁世凱是出於榮華富貴的考慮。其實這個說法也是一種淺薄的說法,但是大方向是沒錯的:因為袁世凱確實是為了榮華富貴考慮,但是,教科書沒說的是:如果袁世凱選擇支持戊戌變法,其結局是死路一條。
  • 袁世凱去世前,大兒子問皇位咋辦,他回了2字,至今令人肅然起敬
    可以說,在袁世凱身上,無法看到任何意識形態和政治信念,這也是其頗有爭議性的根本原因。 雖然袁世凱最終的稱帝行為讓人唾棄,但他還是相當有功績的。其接手政權後,仿照西方陸軍設立了步、騎、炮、工、輜等兵種,是中國近代新式軍隊改革之父。
  • 健康生活:心理健康與婚姻家庭的關係是什麼樣?
    互動如何?這兩個相等的能量在家庭中嗎?例如,男人洗衣服和做飯,清理和清理地板。他出去工作賺了最多的錢。另一個人對家庭的貢獻並不多,收入可能不如一個人每天洗衣服和做飯,而是回家不抽菸,不喝茶,看電視。把瓜子倒空,撒上瓜子,撒上瓜子皮就好了。這讓我們感覺如何?在這個家庭裡,夫妻各自的努力和收穫是非常不均衡的。那麼我們不能把這樣的婚姻稱為幸福婚姻。
  • 袁世凱背負千古罵名的背後經歷了什麼?他真的只是在做皇帝夢嗎?
    有人說,袁世凱如果在1913年或者1914年死掉了,那麼這個人留給歷史的背影一定會相當偉大,但他在1916年選擇了當皇帝,這個舉動一下子毀掉了他前半生所有的努力,「竊國大盜」這個名號從此牢牢地刻在了他的身上,後人每每提起他的時候,都沒有辦法繞過他曾經復闢的事實。
  • 袁世凱也是維新之人,「戊戌變法」並非因他告密而失敗?
    當袁世凱聞聽李鴻章已經在日籤約,又聽說中國須賠償日本兩萬萬白銀,還要把遼東、澎、臺割讓給日本,不勝悲痛。袁世凱描述自己當時的心情說:「大局至此,唯有痛哭而已。」為此,他於光緒二十一年四月十三日(1895年5月7日),上書光緒帝師傅、軍機大臣李鴻藻,痛陳戰後危局,力主變法自強。
  • 魏說北洋②:小站練兵初展抱負,袁世凱短時間練的新軍實力幾何?
    至於袁世凱為什麼能打動張之洞、劉坤一、榮祿、李鴻藻等人,有人說是袁世凱動用了賄賂手段。當然站在唯物主義角度上來說,那個時候,有他的局限性,採用這種非常手段,也無可厚非。慶親王可是當時主管軍機的滿洲權貴,他對甲午戰爭失敗一直耿耿於懷,當袁世凱向其介紹自己的練兵計劃時,慶親王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