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小孩子學業壓力真的很重,從小學開始就被各種補習班跟興趣班塞滿,遊泳、繪畫、編程、鋼琴、第三外語等等,將原本應當快樂玩耍的時間壓榨的一乾二淨,因此有不少小孩子羨慕起了古代小孩,可以到處去玩耍。
但古代小孩真的就能天天玩樂嗎?並不是。那些農家孩子基本上幾歲起就得開始做農活,到了十多歲就要撐起一個家;士族子弟更是逃不過,從兩三歲起就被各種學習課程安排的滿滿當當,連皇子皇孫都不能例外。
帝師顧名思義,就是皇帝的老師,在古代這些老師們還有一個專門的職位,叫做太傅。太傅一職從周朝開始設立,《大戴禮記》有云:「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傅,太公為太師。」,這裡的周公指的是周旦,乃是比孔子更早有聖人之名的「元聖」。
太傅位列三公,具有直接參與國家政事跟軍事的權利,還負責掌管禮法的制定和頒行,尤其是如果登基的皇帝尚且年幼的時候,太傅更是能夠直接代為治理國家,權勢非常之大。太傅一職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權力跟古代尊師重道的思想脫不開關係。
不過由於太傅之職實在太為重要,如果太傅強勢而小皇帝弱勢,很有可能太傅能夠控制小皇帝顛覆統治,因此之後太傅多為虛職,雖然依舊擔任著教導未來皇帝的重任,但不再在朝中擁有那麼大的權利。
為什麼上面要花這麼多口舌來介紹太傅一職?因為這個職位的確很重要,尤其是對於一些生性多疑的皇帝來說,對於太傅的人選就更為慎重,比如說明太祖朱元璋。我們都知道老朱是一個能力很強的皇帝,他草根出身卻能夠改朝換代,不論是在軍事上還是治理國事上都很有一手,但他有個毛病那就是實在太多疑了。
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也是陪著朱元璋一路走來的原配馬皇后的兒子,對朱元璋而言,這個孩子一出生就是註定要作為自己的繼承人的,於是在135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後立刻就開始操心起了朱標的教育問題。
給太子找帝師肯定是要找最為優秀的人才,因此朱元璋盯上了宋濂。宋濂是誰?與高啟跟劉伯溫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在文學、歷史、政治、思想文化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朱元璋甚至稱其為「開國文臣之首」。
其實宋濂一開始是不願給太子當老師的,俗話說得好,伴君如伴虎,他不想淌這趟渾水,更何況皇子是那麼好教的嗎?但君命難為,宋濂無法,於是只能提前問朱元璋:「小兒頑劣,可訓乎?」翻譯過來就是你的孩子如果調皮不聽話,能教訓他不?
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哪怕是皇帝也跟普通人沒啥兩樣,朱元璋當場就霸氣回了4個字:「不死即可。」意思就是只要沒打死,你愛咋教咋教,只要能教成材就行。宋濂當然不會鬼迷心竅到真的對皇子動輒棍棒相加,他這麼問也主要是想心裡有個底。
在知道不用畏畏縮縮後宋濂也是放開了膽子來教,朱標在他的教導下善良而又不死板,威望特別高。只可惜1931年,年僅37歲的朱標因病猝然離世,年幼的朱允炆一直此時再接受帝王教育已來不及,儘管在朱元璋的堅持下登上了地位,但朱元璋去世後最終因靖難之役下落不明,明成祖朱棣坐上了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