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標沒死,朱元璋也不會暴虐成性,朱元璋是真的傷心了

2020-12-21 時光日記憶今日歷史

大家好,我是時光。這從古到今的這皇帝跟太子之間的關係都很難相處,太子不好當啊。據統計,整個唐朝289年正式當過皇太子的一共有29人,其中只有16人成功接班,成功率只有55%。很多太子被自個老爹給玩死玩殘了。而且你發現越是那些雄才大略的君主,他跟太子繼承人之間的關係就越是相處不好。比如「漢武帝」因為「巫蠱之禍",把自己兒子太子劉據給弄死。唐太宗李世民太子李承乾造反,最後被廢為「庶民」。宋太祖趙匡胤「燭影斧聲」千古之謎。清朝康熙的太子兩立兩廢,最後來了個九子奪嫡,大家都耳熟能詳。

那為什麼會這樣呢?有句話叫「強主之後必有亂政」。你看歷史上越是那些強悍的皇帝,他們死了之後越強悍就越容易出亂子。這個一方面是因為這些皇帝自己能力太強,雄才偉略,那他們對太子的要求就非常高。太子要是能力一般,他們看不上眼,他們這一看不上眼就避免不了會在平時的言談舉止,神情當中流露出來。那反過來,太子要是能力太強,他又猜忌,擔心太子造反,這一猜忌,還是忍不住會在平時流露出來。只要他流露出不滿情緒,你想那平時得有多少人在旁邊盯著當太子的兒子,其他的小兒子也都覬覦皇位。還有一些小人,就想我要是扳倒太子幫忙另一個新皇子,那我將來就是從龍功臣。所以緊接著就是奪嫡黨爭甚至有可能天下大亂。

但是所有這些皇帝裡,你會發現朱元璋是個例外。

朱元璋也是很強勢的皇位。但他跟太子朱標之間的關係一直很好,父子倆之間互相信任。朱標當了25年太子死的時候,37歲。這期間太子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穩如磐石。朱元璋信任太子到什麼程度?在洪武15年的時候,朱元璋的結髮妻子馬皇后去世。在給馬皇后寫的祭文裡,朱元璋曾經這麼說,他說「皇后跟著我同甘共苦了一輩子到現在已經31年了。我本來想打算過幾年之後就退位去當太上皇讓太子登基。我跟皇后兩個人去養老,含飴弄孫,你看這多好,沒想到皇后一病,便駕鶴西去,這讓是我心中一想起來是悲痛欲絕」。在這裡朱元璋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就是他很想把皇位傳位給太子自己去頤養天年。你看這得信任現任太子到什麼程度。

要知道很多皇帝當了太上皇之後失去了權力,處境都不太好。比如唐玄宗和宋孝宗,那都得看人家新皇的臉色,而朱元璋居然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做太上皇。實際上,朱元璋早就已經把一些重要朝堂朝政事務交給太子朱標去處理了。在洪武十年的時候,他就下令朝廷的日常事務都要先匯報給朱標由太子處理,只有發生大事的時候才需要他做主。命太子」監國」。可見,這個時候,太子朱標已經相當於是「常務皇帝」了。朱元璋一直在悉心培養他。那朱元璋為什麼這麼信任太子?

朱標對父子之間的感情是怎麼做到的?我想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首先朱元璋這個人啊,確實是個很重親情的人

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屠殺功臣,覺得他刻薄寡恩。其實朱元璋也有溫厚深情的一面,尤其對親人那好的是無以復加。朱標是他的「嫡長子」,而且朱元璋28歲才得了這個兒子寶貝得很,28歲才有兒子在當時得古代屬於大齡晚育,在這之前很奇怪,朱元璋一直不能生育。所以他收養了很多養子,像著名的沐英,李文忠都是他的養子。朱標出生的時候,朱元璋正在前線打仗,指揮攻打南京,突然聽到後方來人報告,說兒子出生了,自己有兒子了。朱元璋興奮地爬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在石頭上刻了八個大字「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就是誰要是爬到這座山上,不愁沒兒子可想而知,朱元璋有多高興,所以這個長子的出生確實帶給了朱元璋很大的信心,他發自內心疼愛這個嫡長子。朱標長大之後,性格非常仁慈,他的弟弟們要是犯了錯,把老朱給惹怒了,朱標就替他們說好話,從中間調和。他弟弟「晉王」朱棡,甚至要害他,謀奪太子之位。朱元璋大怒,要廢掉晉王。即使這樣,朱標還是替晉王朱棡求情,最後也沒有處罰。

朱標的老師宋濂被牽連到胡惟庸案件裡,朱元璋要殺宋濂,咱們中學都學過那個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就是那個宋濂。這個人是當時的大儒。太子朱標很尊敬這個老師。就跪著向朱元璋求情,朱元璋很生氣,他說。「等你有朝一日當了皇帝,你再饒了他吧」。這話其實很不好聽,朱元璋的意思是,你還沒當上皇帝呢,我還沒死呢?遇上事兒還得我說了算。太子很害怕,不知道該怎麼辦,又心疼自個老師。就跑到河邊去,要跳河。旁邊的侍衛就趕緊把他救了上來。朱元璋知道之後很緊張一看兒子安然無恙,他什麼反應,實際只用了四個字「且喜且罵」?就是又高興又心疼,朱元璋說傻兒子「至於這樣嗎」。就下令赦免了宋濂,由死刑改為流放。然後,朱元璋把太子朱標身邊的侍衛全給叫來,挨個看他們的身上的衣服鞋。凡是衣服溼了的, 就是救太子跳河的時候沒來得及脫衣服,就下河去救太子的連升三級。凡是衣服幹著的,全部處死。我兒子跳河,你們不馬上下去救,還想脫了衣服。你看看我兒子命重要,還是你們衣服重要全部殺頭。所以,朱元璋跟太子朱標之間的關係很奇特,兩個人之間經常有不同意見,經常爭吵,但是父子感情很穩定。

野史裡記載,有一次朱元璋殺功臣太子勸諫說,「陛下,你這樣殺人,屬於濫殺無辜,有傷天和」。朱元璋沒有說話。第二天把一根帶刺的蒺藜杖放在地下,讓太子撿起來。朱標一看,這怎麼拿都是刺。朱元璋說,「拿不起來吧,你怕有刺不敢拿,我就把這些刺都給你拔掉,然後再交給你,你不就拿起來了嗎?我殺的都是壞人,都是要造反的人。我把他們都殺掉,然後再把江山順順噹噹傳給你。你安安穩穩當個太平天子,這多好」。

沒想到朱標傻不愣登地說「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意思是有什麼樣的君主,就有什麼樣的臣民?老爹,你要是堯舜之君,下面怎麼會有人造反,現在有人造反,恰恰就是因為你濫殺無辜。朱元璋大怒,掄起身邊的椅子就就朝著朱標砸了過去。朱標轉身就跑,沒打著。這個故事流傳得很廣,但是正史裡實際上沒有記載,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不管怎樣,太子朱標的仁慈寬厚確實是真的,朱元璋都看在眼裡,所以雖然對父子倆經常有爭吵,但你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朱標這些行為恰恰證明他身上具有很多的優秀品質。

第一、他仁慈

這是作為一個好皇帝必須具備,而且朱元璋實證有時候過於剛猛,下一任皇帝,如果也是正當嗎?那容易出事。孔子說過「寬則糾之以猛,猛則糾之以寬,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你看秦始皇市政剛猛嚴酷,第二任皇帝秦二世市也同樣剛猛,結果秦朝二世而亡。與此相反的是,清朝康熙施政寬大,等到了晚年,又不免流於寬縱。到了雍正的時候,施政又變得剛猛,用剛猛來糾偏。等到了乾隆剛登基的時候,施政又變得寬容,又用寬容來糾偏,就這樣締造了康雍乾三代盛世。所以太子朱標性格寬容,將來正好可以糾正朱元璋的留下的弱點。這一點,朱元璋心裡其實明白的很,所以這是太子朱標的第一個優點。

第二、太子有話當面直說

敢於當面頂撞朱元璋,這說明他性格光明磊落,不來陰的,這種性格,恰恰讓人放心,就他不會像隋煬帝,楊廣那樣,當面一套背後又一套。

第三、善良不亂來

太子朱標憐惜自己老師、弟弟還有朝中那些大臣,都就說明他骨子裡確實很善良,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去害自己老爹?不可能的。

第四、朱標這樣做說明他很勇敢,絕非懦弱之人。

現在很多電視劇裡把朱標演繹成一個仁慈,善良又懦弱的形象。這完全是胡說八道,你記住,仁慈善良,絕不等於懦弱。朱標敢於在朱元璋面前據理力爭,恰恰說明這個人非常勇敢,絕非懦弱之輩。你想朱元璋掃滅群雄,平定天下跟秦始皇一樣。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誰不怕他,朱元璋一咪眼睛,他身邊那些人就包括後來的明成祖朱棣,那誰不嚇得渾身發抖?只有太子朱標不害怕,敢於當面頂撞。咱們都知道「將相和」的故事,裡邊廉頗妒忌藺相如比自己官大,就放出話來說,下次我要是遇見藺相如,一定要當面羞辱他,我一口唾沫吐他臉上。藺相如聽說之後就天天躲著廉頗,有一次在大街上看見廉頗從遠處過來,藺相如馬上掉轉馬頭就跑,手下門客,都覺得太丟人就找藺相如說不幹了。說你也太懦弱了,怕廉頗怕成這個樣子,我們都受不了。藺相如說,「你們覺得廉頗將軍跟秦王誰更可怕」。門客說,「那當然是秦王可怕」。藺相如說,「我連秦王都不怕,我能怕廉將軍嗎?我之所以忍著,是因為他是為了國家,「相忍為國」,現在國家全指著我倆一文一武。我倆要是鬧起來,那國家不就完了嗎?」廉頗聽說之後非常感動,去負荊請罪

這裡朱標跟藺相如就有很多異曲同工的地方。朱標連朱元璋都不怕他能怕誰,他懦弱嗎?所以說朱標懦弱那完全是錯誤的,把仁慈跟懦弱等同起來,這是天大的誤解。太子朱標又仁慈,又光明磊落,又堅強勇敢,而且經過歷練了處理朝廷政務也越來越得心應手,沒有比這更好的繼承人了。朱元璋對太子其實非常滿意,所以雖然這父子倆有時候經常打打鬧鬧,但是不影響感情和信任。

為了保護太子朱標免遭小人陷害,朱元璋還幹了一件驚人的事情,從制度上來保護太子。他讓朝廷大臣兼任太子東宮的官署,從古到今的太子手下的官府和朝廷大臣都是兩套領導班子。朝廷大臣聽皇帝的,太子身邊的官員聽太子的。那麼,這兩幫人就容易出問題,因為雙方利益不一致。朝廷大臣現在掌權,太子東宮的官署將來掌權,朝廷大臣擔心將來新皇帝登基之後,要是重用那些人放棄自己怎麼辦?而太子東宮的官員又覺得現在這些朝廷大臣有可能擋了自己將來的仕途之路。要是再遇上雙方朝政意見不一致,那就更熱鬧,雙方很有可能互相利用,互相陷害。出了問題,互相往對方身上推責任。一班人馬去攛掇皇帝另一班人馬去攛掇太子,導致父子,親骨肉之間產生嫌隙,甚至出現悲劇。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比如漢武帝的「巫蠱之禍」就是因為皇帝和太子兩幫人馬混亂打架。

最後導致父子之間已經不是一家人之間的內部矛盾了,而是兩個利益集團之間的較量。那這個矛盾,你說從古到今那麼多皇帝就都看不出來嗎?都不知道嗎?不是還真知道。問題是知道了,也沒辦法,你不用兩幫官員,就只能用一幫官員。那一幫官員既聽皇帝的又聽太子的,這會導致太子權力過大,容易把皇帝架空。萬一太子等不及了,要當皇帝,把這個老爹給"做掉",或者逼著他去當太上皇,那怎麼辦?所以沒有皇帝這麼幹。朱元璋幹了。他發布諭旨,讓朝廷大臣兼任東宮官屬,而且明確的說,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有奸臣離間他們父子。

從此以後要做到父子一體。君臣一心,避免這種災禍。這裡能看出來,朱元璋對太子有多麼信任,而且他這樣做確實也從制度上保障了,沒有奸臣佞臣能陷害太子。以前那些朝代要是趕上太子監國,一出了什麼過錯,朝廷大臣就把過錯都往太子身上推。意思是都是太子,跟他手底下那幫人幹的,人家關係親近,我們的意見沒人聽啊。那都是一幫人,看你還怎麼推,不都是你們一起幹的吧。就算是太子下的命令,那也是你們具體執行。

所以,朱標當了25年太子,從洪武十年開始就代替朱元璋處理朝廷日常事務,一直到洪武25年,地位一直非常穩固。不幸的是,洪武25年38歲的朱彪突然一病去世。

朱標這一死,朱元璋徹底傻了。史記記載,「朱元璋御東角門對群臣泣」就到了東角門,對著群臣們哭,這時候朱元璋已經65了,原本打算退位去當太上皇。結果,朱標一死,徹底打亂了他的計劃。朱標死了之後,朱元璋沒有立其他的兒子當太子,而是直接跳過自己的兒子們。立了朱標的兒子朱允文為皇太孫。這也為後來的「靖難之役」埋下了伏筆。

相關焦點

  • 朱元璋又要打兒子了!朱標又跑掉了!五服之禮從那天開始就成了法律...
    我們細看之下,還會發現朱標與朱元璋之爭,都是在禮法範圍內的「合理衝撞」:讓朱元璋體驗到了做爹打罵兒子的威嚴,讓朱標體會到了「老爹拿我沒招兒」的小小滿足,同時也給了文武群臣放鬆的機會——假裝暴怒的朱元璋,只有在這時候是充滿溫情的。
  • 朱標要是還在,那朱棣他們還敢造次嗎?朱元璋可以省去不少麻煩
    那麼如果當初朱標沒有死的話,朱棣和其他藩王還敢造反嗎?有朱標在,大明王朝的歷史是否應該改寫?我覺得朱標要活著,朱棣他們不敢造反。一、朱標要活著,朱元璋就不會屠戮功臣了。朱元璋一輩子殺戮心非常重,他對百姓很好,對官員卻十分苛刻。
  • 朱元璋給兒子請帝師,帝師問:皇子調皮能打嗎?朱元璋霸氣回4字
    但古代小孩真的就能天天玩樂嗎?並不是。 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也是陪著朱元璋一路走來的原配馬皇后的兒子,對朱元璋而言,這個孩子一出生就是註定要作為自己的繼承人的,於是在135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後立刻就開始操心起了朱標的教育問題。
  • 朱元璋臨終前對朱允炆說了4個字,可惜朱允炆太笨沒聽懂
    歷史上,絕大多數皇帝會選擇讓自己的長子繼位,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被封為太子,作為接班人來培養,除非發生意外,不然不會有變動。這樣做都是為了防止皇子們爭權,也保證了繼承人的安全。在明朝時期,朱元璋也早就立下了太子,那就是自己的嫡子朱標。但朱標卻因病逝世,死的時候只有三十多歲。
  • 藍玉立下蓋世奇功,為何被朱元璋剝皮弄死?藍玉案死了多少人?
    藍玉常遇春曾經向朱元璋推薦過藍玉,可是朱元璋並沒有放在心上。一是因為明初將星如雲,藍玉在成堆的名將中根本就排不上號,二是朱元璋以為藍玉是靠常遇春的關係才被推薦的,所以就沒有多看好他。所以北元一直都是朱元璋的心腹大患,雖然他也經常派大將出徵塞北,打過一些勝仗,但是並沒有傷到北元的筋骨。洪武二十一年,藍玉的機會來了,「肅清沙漠,在此一舉」,藍玉受朱元璋命令,掛大將軍銜,率領十五萬大軍徵討北元皇室。
  • 朱元璋將皇位傳給朱允炆,真犯糊塗?
    正是這麼一位令後世膜拜的曠世英豪帝王,他在臨終前做的一件事,不少人都認為這是他一生在江山社稷的安排上,所做的「最大錯事」,那就是,他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孫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也就是皇太孫,而不是傳給自己文韜武略皆勝於眾人的皇四子朱棣!如若那樣的話,歷史上的「靖難之役」就不會發生,而且,歷史也一再證明朱棣的治國理政能力確實強於皇太孫朱允炆百倍不止。
  • 朱元璋給兒子請老師,老師問:不聽話能打嗎?朱元璋只說了這4個字
    面對朱元璋的親自到來,宋濂大為感動,促膝交談後便被朱元璋的誠心打動,後跟隨他來到應天府。同年七月,宋濂就被任命為江南等處儒學提舉。十月,奉命為朱元璋嫡長子朱標教授「五經」,後又參與修撰起居注。那麼宋濂何許人也,明太祖朱元璋為什麼非要他給朱標當老師呢?
  • 劉伯溫去世前,給皇宮裡送去一筐魚,為何朱元璋17年後才明白?
    而朱元璋真的就如歷史所說十七年之後才明白朱元璋的深意嗎?這就要從劉伯溫對朱元璋的重要性開始說起了。1360年,劉伯溫被朱元璋請去應天,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做了朱元璋的謀臣。根據當時的形勢,劉伯溫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的建議,以及對陳友諒、張士誠各個擊破的策略。
  • 大明戰神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填草的背後,有哪些歷史必然原因?
    那些蒙古貴族們正在飲酒作樂,完全想不到明朝的軍隊能夠孤軍深入到這個地方,北元領導連玉璽都沒來得及拿,就倉皇地逃走了。他的兒女和妻妾們,還有部眾七萬多人都當了俘虜。藍玉繳獲了北元的玉璽,還有十幾萬頭牲畜,押送著浩浩蕩蕩的俘虜,高唱凱歌回家了。朱元璋接到喜報,心裡十分高興,他把藍玉比為漢朝的衛青和唐朝的李靖,藍玉一下紅透了大江南北。
  • 朱元璋的嶽父入宮探望女兒,為何會被賜死?
    而後胡美的外甥康泰因為抵抗失敗,還被朱元璋所放過,這時的朱元璋還是很會拉攏人心的,也許是李善長或劉伯溫在背後出謀劃策,因此,朱元璋獲得了胡美絕對的忠誠。公元1366年,胡美不負使命拿下福建,而湯和也陸續攻佔下江南地帶,朱元璋的帝國雛形已經形成。直到開國,朱元璋給予胡美中書平章,還娶了胡美的女兒胡氏作為貴妃。
  • 歷史上的「趙敏」,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其結局如何
    根據《明史》記載,朱元璋嫡次子為朱樉,朱樉只比太子朱標小一歲,比老三朱棡大兩歲,比老四朱棣大四歲。洪武三年,朱樉被冊封為秦王,封地在西安。朱元璋登基後,為了籠絡功臣,紛紛將功臣之女許給自己的兒子。比如太子朱標,就娶了常遇春的女兒,燕王朱棣,娶了徐達的女兒,因此朱元璋就把鄧愈的女兒,許給了次子朱樉。
  • 明朝十六帝若相見於九泉,朱元璋第一個想抽誰耳光?非朱棣莫屬
    朱元璋是一個權力欲極強,也很強勢的一個皇帝。他為了集權於一身,還以胡惟庸案為契機,廢除了存續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他一直很喜歡太子朱標,也一直將老朱家未來的希望放在朱標的身上,所以一直傾力培養朱標。只可惜天不假年,朱標在1392年就已經病逝了,走在了朱元璋之前。朱標病逝之後,朱元璋決定將皇位傳給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奈何朱允炆能力有限,又處處婦人之仁優柔寡斷,乃至於將皇位拱手讓給了叔叔朱棣。
  • 朱元璋不計名聲,將藍玉剝皮,歷史證明他並不明智
    藍玉是名將常玉春妻弟,而常玉春女兒為太子朱標正妃,藍玉女兒又是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王朱椿的王妃。所以藍玉同朱元璋既是兒女親家,又是朱標的娘舅。顯然,這個局面使朱元璋賞心悅目,因為兒子能做守住家業必須看臂膀是否堅硬、強大。然而,藍玉的這種存在很尷尬,如一把雙刃劍。因為於朱標是錦上添花,於別人就成了一種威脅。朱標就是一塊布子,他活著,可以將藍玉罩得很完美,他去世,藍玉的形象立刻猙獰起來。所以朱標去世,藍玉就像是一頭闖入人的鬥牛,引來驚慌一片。
  • 太子、秦王、晉王都已去世,朱元璋為何不肯傳位給皇四子朱棣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年僅38歲的皇太子朱標病死,朱元璋陷入極度的悲哀和痛苦之中,朱標死後,在劉三吾等人的建議下,朱元璋立年僅16歲的嫡長孫朱允炆為皇太孫。到了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71歲的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繼位為帝。
  • 朱元璋24個皇子,皇位該傳給誰呢?叔叔打侄子的造反之路開始了
    他為啥這麼趕盡殺絕呢,仔細想想也不難理解,他這麼做就是為了他朱元璋子孫後代們的廣闊前程,不被別人所掠奪,都是他老朱家的天下。可朱元璋真是千算萬算還是沒算到,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紅樓夢裡探春說過一句話:「這樣的大家族,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
  • 靖難之役後朱棣是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其他兒子們的呢?
    朱標是朱元璋長子,深得朱元璋喜愛,而且朱標為人寬厚仁義,在眾兄弟和朝臣之間有很高的威望,如果朱元璋去世後是朱標繼位的話,那可真就沒朱棣什麼事了。但是很可惜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去世了,年僅38歲,真的是英年早逝。
  • 原來是朱元璋早有安排!
    朱元璋為了使大明帝國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於洪武二年開始編纂《皇明祖訓》,其中規定了諸多涉及大明帝國制度、政策以及皇室的準則,如設定「不徵之國」等。在皇室成員方面,朱元璋主要規定了皇位繼承原則和皇室成員的起名原則。皇位繼承原則與歷朝歷代的宗法原則相差不大,概括起來不外乎八個字「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 朱元璋為何寧肯被罵,也要將藍玉剝皮實草?
    公元1388年,朱元璋讓藍玉率領15萬大軍向北徵討,大軍到達慶州後探知元軍在捕魚兒海,結果趕到百眼井後仍然不見敵人的影子,這時藍玉想著既然沒有發現敵人,不如班師回朝。不過就在他動了心思要返回時,定遠侯王弼勸他道:「我們十五萬大軍深入大漠無功而返,回去恐怕不好向皇帝交差。」藍玉一想,對呀,這麼多人跑到這麼遠卻毛都沒撈到一根,這算怎麼回事?
  • 明代皇室「隔代親」,朱元璋對朱高熾評價一針見血,天下必歸他
    明太祖朱元璋草莽起家,和原配夫人馬皇后恩愛有加,雖在功成名就後又多了許多美人充斥後宮,但對於朱元璋而言,唯有馬皇后一支才是自己的嫡親血脈,長子血親,理應繼承大統。大明建立後,朱元璋命太子朱標監國,培養太子勢力,對於其他幾個兒子,朱元璋則斷絕了繼承大統的可能。
  • 盤點被朱元璋所殺的5大開國功臣,僅一人冤枉的,其餘皆死有餘辜
    朱元璋一生未逢敗績,是一個天生的軍事家、政治家,但是在擊敗各大強敵以及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後,朱元璋卻對麾下的功臣動起了心思,大批開國功臣紛紛被殺,而這裡要盤點的,就是被朱元璋所殺的五大開國功臣,來看看都有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