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要是還在,那朱棣他們還敢造次嗎?朱元璋可以省去不少麻煩

2020-12-23 歷史鑑賞者

公元1392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的太子朱標去世了。這一年朱標才38歲,這對朱元璋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此後朱元璋為了紀念自己的兒子朱標,索性將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結果朱允炆削藩不成功,被燕王朱棣反殺,失去了江山。

那麼如果當初朱標沒有死的話,朱棣和其他藩王還敢造反嗎?有朱標在,大明王朝的歷史是否應該改寫?我覺得朱標要活著,朱棣他們不敢造反。

一、朱標要活著,朱元璋就不會屠戮功臣了。

朱元璋一輩子殺戮心非常重,他對百姓很好,對官員卻十分苛刻。比如說空印案,朱元璋殺了若干貪官,只是因為人家提前蓋好了章,為了方便而已。

還有就是胡惟庸案,因為朱元璋要廢除宰相制度,只好讓胡惟庸各種做大做強,最後一把將他一擼到底。這一大案居然殺掉了3萬多人。

值得注意的是,胡惟庸案還是發生在朱標去世之前,而洪武二十五年朱標去世後,僅僅一年時間,在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又發動了一場大案,那就是藍玉案。

這一場大案的針對目標,跟以往都不同。過去朱元璋只對文官集團下手,不管是懲治貪汙還是處理胡惟庸,很少對武將下手,畢竟天下是武將打下來的,多少要留點面子,

可是朱標去世以後的一年,朱元璋開始對武將集團下手,藍玉案爆發以後,1.5萬人被殺,其中大部分都是身經百戰的將領們。

隨後在洪武二十七年,潁國公傅友德被殺,洪武二十八年,宋國公馮勝被殺。馮勝被殺是最無釐頭的,因為朱元璋把馮勝抓了,嚴刑拷問了很長時間,最後沒有找到任何人家犯罪的證據,無釐頭是,馮勝因為無罪所以被賜死。估計馮勝是被活活氣死的。

這些人可都是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也是大明朝開國元勳,立下了若干的赫赫戰功。可朱元璋為什麼在這個節骨眼對他們下手?為了給自己的孫子朱允炆鋪路。

朱標活著的話,以他的資歷和手段,完全可以鎮得住這些武將。可朱允炆實在是太年輕了,朱元璋知道他鎮不住這幫老將,只好提前把這幫人給收拾了。

要是有這幫老將在的話,那就算諸侯王們集體造反,也不是朱標的對手。畢竟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對抗。

二、朱標在眾兄弟中的威望很高。

朱元璋有26個兒子,其中最小的兒子沒有封王,一共就封了24個王爵,還有一個就是太子朱標。

朱標作為長子,他對弟弟們從小就很照顧。這個人不僅性格溫順,而且心地善良,常常維護自己的弟弟。

比如說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人,他們都在朱元璋那邊犯過錯,朱標每一次都強行幫他忙說好話,這才讓朱元璋消了氣。

秦王朱樉在自己的封國胡作非為,做了不少違法的勾當。朱元璋很生氣,認為他太丟臉了,所以就把他弄到京城來幽禁了起來。這個時候朱標出面求情,第二年才把他放回去。

晉王朱棡是個殘暴的王爺,總是鞭打自己的廚師。後來甚至車裂人玩,這貨是個十足的魔頭,因此朱元璋要廢了他的王位。多虧了朱標出面求情,才化解了他的危機。

因此朱標在兄弟們當中,樹立了很高大的形象。而且他對兄弟們十分縱容。一旦等到朱標登基的時候,是絕對不會削藩的,他對兄弟顯然是下不了手的。

過去那些兄弟胡作非為,甚至殺人犯法,朱標都極力維護。將來他坐擁天下以後,又怎麼會對兄弟下手呢?所以說朱標要是活著,這一代至少是可以安安穩穩地度過了。

三、如果朱標要削藩,那還是會遭到諸侯王們的反對。

就算面子再大,就算再維護兄弟,大家都是成年人,況且還都是諸侯王,利益才是至關重要的事情。你打感情牌來誆騙人家的利益,這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

因此如果朱標稱帝以後,也跟朱允炆一樣,打算削藩的話。他的這幫兄弟們依舊會站出來反對,其中有實力的諸侯王還是會起兵叛亂。

畢竟不叛亂的話,那就被剝奪了一切,而且極有可能迎接後半生的牢獄之災,至少是沒有自由的。而叛亂,至少可以給自己一點希望。

如果朱標手裡有那幫開國老將的話,還能跟朱棣、朱權他們較量一番。可是如果這個時候這幫老將也沒有了,那朱標還是鬥不過朱棣他們。

到時候朱標面臨的問題,我覺得應該跟朱允炆是一樣的。所以說這是一個死結,很難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不管是朱標還是朱允炆,動了人家的奶酪,必然是要承擔相應代價的。這不是誰的威信大就能解決問題的,畢竟你朱標又不是給他們封底的朱元璋,憑什麼收回去呢?

總結:朱標活著,朱元璋至少可以安心去世了。

朱元璋臨死的時候,其實一點也不放心朱允炆,因為這孩子過分仁慈,而且年紀太小。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手段去治理國家。

他還沾沾自喜,幸虧給孫子留下了二十多個叔叔幫他的忙,要不朱允炆哪裡能應付這麼大的局面呢?

朱允炆到了下面,估計是哭笑不得的:我謝謝你留給我那麼大的麻煩哦!朱元璋做夢都想不到,他留下的大臣們沒有反意,可他留下的諸侯王卻有反意。

如果把皇位傳給朱標,那朱元璋大可以高枕無憂了。既不用殺功臣,也不用擔心兒子們會內訌了。畢竟朱標是不會削藩的。

參考資料:《明史》

相關焦點

  • 朱棣篡逆大明江山,踩著親人登上皇位,朱允炆:我爹若在,你敢嗎
    但是在朱元璋的大明朝卻有一位太子名為朱標,他的太子地位固若金湯,繼承朱元璋的大統無人提出任何異議,更不要談有皇子敢爭奪了,即便是朱棣,在朱標在世的時候,也得龍盤封地,哪敢有半點造次。除了學識之外,朱標還繼承了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優秀基因,他深得母親的待人之道,所有人都稱讚他是一位友愛寬厚的太子,朱標的內心的這份善良,朱元璋不太認可,但是它卻為朱標收攏了無數的人心,他們都認為朱標登基之後,必然是一位難得的仁君。
  • 如果朱標沒死,朱元璋也不會暴虐成性,朱元璋是真的傷心了
    那為什麼會這樣呢?有句話叫「強主之後必有亂政」。你看歷史上越是那些強悍的皇帝,他們死了之後越強悍就越容易出亂子。這個一方面是因為這些皇帝自己能力太強,雄才偉略,那他們對太子的要求就非常高。太子要是能力一般,他們看不上眼,他們這一看不上眼就避免不了會在平時的言談舉止,神情當中流露出來。
  • 靖難之役後朱棣是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其他兒子們的呢?
    朱標是朱元璋長子,深得朱元璋喜愛,而且朱標為人寬厚仁義,在眾兄弟和朝臣之間有很高的威望,如果朱元璋去世後是朱標繼位的話,那可真就沒朱棣什麼事了。但是很可惜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去世了,年僅38歲,真的是英年早逝。
  • 明朝十六帝若相見於九泉,朱元璋第一個想抽誰耳光?非朱棣莫屬
    朱元璋是一個權力欲極強,也很強勢的一個皇帝。他為了集權於一身,還以胡惟庸案為契機,廢除了存續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他一直很喜歡太子朱標,也一直將老朱家未來的希望放在朱標的身上,所以一直傾力培養朱標。「士大夫的話能全信嗎?黃子澄和齊泰說什麼你就信什麼,他們懂個屁?好吧,你好像也不懂。」「我不是給你留了一個耿炳文了嗎?你怎麼用成那樣了?唉,你,真是氣死你爺爺了。」「李景隆那小子,他要是有你表伯伯李文忠一半的能力也就算了,可他......唉,我真的快被你氣死了。」
  • 朱棣能幹世人皆知?朱元璋將皇位傳給朱允炆,真犯糊塗?
    正是這麼一位令後世膜拜的曠世英豪帝王,他在臨終前做的一件事,不少人都認為這是他一生在江山社稷的安排上,所做的「最大錯事」,那就是,他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孫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也就是皇太孫,而不是傳給自己文韜武略皆勝於眾人的皇四子朱棣!如若那樣的話,歷史上的「靖難之役」就不會發生,而且,歷史也一再證明朱棣的治國理政能力確實強於皇太孫朱允炆百倍不止。
  • 朱元璋死後半年裡,朱棣從鵝圈抱出上萬兵器,奪走大明嫡孫江山
    朱元璋確確實實是一個好父親,他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團結一致,共同輔佐他選定的繼承人朱允炆。但就如今天所謂的「代溝」一樣,子孫們有自己的打算,特別是皇族的子孫,他們是無法體會朱元璋這種深厚的父愛的,在他們看來,這個白髮蒼蒼的老者早就應該領退休金走人了。他們關注的只是這個老者所坐的那把椅子。
  • 永樂大帝朱棣為何成為藩王篡位第一人,明太祖朱元璋錯在哪?
    其實朱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到今天在方方面面還在體現。紫禁城今年是落成600年,你要知道紫禁城故宮就是朱棣下令修築的,包括北京今天是中國的首都、政治中心、北方的經濟中心,這都跟朱棣他遷都北京的決定有很大的關係。當然了,要講朱棣其實有很多角度可以去講。
  • 朱允炆打不過朱棣,真是因為朱元璋把武將都殺光了?沒這麼簡單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太子朱標病故,明太祖朱元璋立朱標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閏五月,朱元璋去世,皇太孫朱允炆即位為帝,是為建文帝。建文帝與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等以諸王權勢過大,恐難駕馭為由,開始削藩。在削藩順序上,先後廢除周王、岷王、齊王、代王、湘王五位親王。
  • 沐英兒子歷經五朝,娶了朱棣女兒,他真的敢家暴公主嗎
    沐英在8歲時被朱元璋收為義子,之後跟隨朱元璋南徵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明朝建立後,沐英因軍功被封為西平侯,賜丹書鐵券。洪武十五年,沐英因義母馬皇后去世,傷心過度而咳血。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去世,沐英又因遭受打擊而患病,兩個月之後便病逝了。 沐英去世後,朱元璋將其追封為黔寧王,配享太廟。
  • 被朱棣趕下皇位的朱允炆:生在皇室 本該錦衣玉食卻被囚禁50年
    ,也是嫡長子的朱標,順利成為明朝第一位太子,事實證明,朱標也確實是一位值得繼承皇位的人選,   原標題:被朱棣趕下皇位的朱允炆:生在皇室 本該錦衣玉食卻被囚禁50年   朱元璋做皇帝後,就開始著手接班人的事情,按照古代的制度,有嫡長子立嫡長子的規定,朱元璋的長子,也是嫡長子的朱標,順利成為明朝第一位太子
  • 朱元璋又要打兒子了!朱標又跑掉了!五服之禮從那天開始就成了法律...
    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朱元璋、馬皇后、朱標三口之間有著尋常帝王家所沒有的人間真情:這種事情要是發生在漢武帝唐太宗乃至清康熙時期,太子早就變成階下囚了。在朱標眼裡,朱重八就是他老爹,不是什麼皇帝,自己也不是什麼太子,而是老朱家的頂門長子,相當於副家長,老爹說錯話辦錯事,自己不指出來就是不孝。至於朱標頂撞朱元璋,會不會影響到太子之位,這爺倆誰都沒想過。 朱元璋沒上過學,即使後來很有文化,詩寫得也不錯,那也是自學成才,屬於野路子。
  • 朱元璋臨終前對朱允炆說了4個字,可惜朱允炆太笨沒聽懂
    歷史上,絕大多數皇帝會選擇讓自己的長子繼位,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被封為太子,作為接班人來培養,除非發生意外,不然不會有變動。這樣做都是為了防止皇子們爭權,也保證了繼承人的安全。在明朝時期,朱元璋也早就立下了太子,那就是自己的嫡子朱標。但朱標卻因病逝世,死的時候只有三十多歲。
  • 太子、秦王、晉王都已去世,朱元璋為何不肯傳位給皇四子朱棣
    很多人會好奇,皇四子朱棣在朝野中的呼聲比較高,又得到朱元璋的賞識,再加上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在朱元璋之前,都已經去世,朱元璋為何把皇位傳給嫡長孫朱允炆,而不傳給皇四子朱棣呢?第一,朱元璋和朱標的父子感情很深,愛屋吉屋的就把愛轉移到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身上朱元璋不但是一位好皇帝,還是一位好父親,尤其是對朱標。朱元璋對朱標的愛,超過其他的25個兒子。
  • 優柔寡斷,送免死金牌,難怪被朱棣奪了皇位
    朱元璋(劇照)主要兩個坑,一是分封藩王,把這些兒子、孫子分去當藩王,同時給他們兵權。當然上期咱們講了在明朝建立初期,這是有他現實考量的,是沒問題的。但是這樣的分封藩王你注意了,一定要有一個能夠鎮得住他們的皇帝,朱元璋自己當然沒問題了——他是開國皇帝,而且這些藩王是他的兒子甚至孫子,你們還能造老朱的反嗎?
  • 死後被追封皇帝的太子,朱標一生經歷了什麼?
    (1355年)九月,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在應天府朱元璋被當時執掌義軍的明王立為吳王,並立朱標為世子。   在洪武四年(1371年)的時候,朱標與常氏成婚,三年後他們的長子朱雄英出生,在朱標二十二歲時朱標的次子朱允炆也出生了,此時的朱元璋見朱標已經成長起來,便讓太子處吩咐讓朱標參與朝政,學習日常的政務處理,在朱元璋的指導下朱標為自己定下了處理朝政的原則
  • 朱棣稱帝時才42歲,後宮佳麗三千,怎麼就沒能生下一男半女呢?
    尤其是朱棣的幼子朱高燨,他是朱棣最小的孩子,不過還沒來得及長大就夭折了,因此朱棣剩下的三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與朱高燧,都是徐皇后所出。朱高燨夭折的時候,朱棣才32歲,正值壯年,可在此之後朱棣膝下就再也沒有子女,更別說等到他登基繼位的時候了。相較於年近七旬還寶刀未老的朱元璋,朱棣為什麼如此年輕就不再生孩子了呢?
  • 劉伯溫去世前,給皇宮裡送去一筐魚,為何朱元璋17年後才明白?
    1375年,劉伯溫即將走到他生命的盡頭,臨終之前他卻做了一件令人感到疑問的事,那就是給當時的皇帝朱元璋送了一筐魚,難道是因為朱元璋想吃魚?可以朱元璋要想吃魚的話,身邊就會有人讓他吃到,又何必大費周折的讓劉伯溫送給他魚呢?劉伯溫給朱元璋送魚究竟有何深意呢?
  • 朱元璋給兒子請帝師,帝師問:皇子調皮能打嗎?朱元璋霸氣回4字
    如今的小孩子學業壓力真的很重,從小學開始就被各種補習班跟興趣班塞滿,遊泳、繪畫、編程、鋼琴、第三外語等等,將原本應當快樂玩耍的時間壓榨的一乾二淨,因此有不少小孩子羨慕起了古代小孩,可以到處去玩耍。
  • 朱允炆特別的心軟,為何他上位立即進行削藩,並且導致朱棣謀反
    其實,在當時繼承皇帝的方面,朱元璋早就有了自己的打算。在當時的明朝時期,朱元璋看中朱標,並且想要立朱標為繼承人。然而讓朱元璋意想不到的是朱標英年早逝,朱標的離世也讓朱元璋特別的傷心,朱標的突然離世,完全打亂了朱元璋立儲的計劃。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朱元璋只能考慮新的繼承人。
  • 如何一眼看出誰是朱元璋的子孫?
    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這幾位明朝皇帝也因此躥上了熱搜。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幾位皇帝的名字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每個人的名字都大有講究,今天夜讀史書就來和大家聊聊明朝皇帝取名的那些事。古時候的世家大族在給子孫取名的時候往往要講究字輩。在繁衍了許多代後,同個宗族彼此不相識的人還可以通過字輩來確定各自的長幼關係。比如孔子第七十六世孫、衍聖公孔令貽是「令」字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