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死後半年裡,朱棣從鵝圈抱出上萬兵器,奪走大明嫡孫江山

2020-12-14 漢史鉤沉

朱元璋確確實實是一個好父親,他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團結一致,共同輔佐他選定的繼承人朱允炆。但就如今天所謂的「代溝」一樣,子孫們有自己的打算,特別是皇族的子孫,他們是無法體會朱元璋這種深厚的父愛的,在他們看來,這個白髮蒼蒼的老者早就應該領退休金走人了。他們關注的只是這個老者所坐的那把椅子。 朱元璋奮鬥一生,為子孫積攢下了大筆的財富,可當他走到人生的終點時,他的子孫的眼睛卻只盯著他手中握著的那筆財富,投向這個老人的只是冷冰冰的目光。 這無疑是朱元璋一生中最大的悲哀。 ——《明朝那些事》

太子朱標暴斃後,九邊重鎮的塞王們。對京城的朱元璋和朱允炆,這一老一小、爺孫皇位的覬覦,在當年明月筆下展現的淋漓盡致。

正所謂「拳怕少壯,棍怕老狼」。年邁的朱元璋,是技巧高超而氣力不足;稚嫩的朱允炆,是年輕氣盛但缺乏經驗。

而朱標這個中流砥柱的坍塌,對燕王朱棣、秦王朱樉、晉王朱棡來說。除了感情上略微的不忍外,更多的是皇位來襲的喜悅。

因此,晚年的朱元璋,最大的隱患就是這群羽翼豐滿的兒子。當然,兒子們不會對他怎麼樣。一是虎老餘威在,和他鬥風險太大;二是快七十歲老人還有幾年?老的走了,小的還能跑了不成,沒必要提前冒險。

但朱元璋也是幸運的:在他生命最後3年,秦王朱樉突然暴斃了。這讓遲暮的朱元璋,望著小孫子朱允炆,由衷地鬆了口氣。

老天對朱允炆的眷顧遠不止於此。爺爺朱元璋駕崩前50天,晉王朱棡也去世了。因此,朱元璋臨終前,對小孫子朱允炆是放心的。他還專門給了朱棣一封詔書:

朕諸子獨汝才智,秦、晉已薨,系汝為長,攘外安內,非汝其誰?——《明史紀事本末》

什麼意思呢?秦王、晉王已死,朱元璋對朱棣也放心了。在他看來一個燕王,是威脅不到朱允炆地位的。所以他又擺出了慈父的面容,勸朱棣做諸王表率,朝廷戍邊的利劍。

一切血緣、親疏關係的轉化,都在於當時的形勢,這就是皇家子弟的悲哀之處。

朱允炆錯過的「推恩令」

朱元璋駕崩後,朱棣與朱允炆很快有了第一次交鋒——奔喪。正所謂「主少國疑」,朱允炆是明令禁止,任何藩王離開封國來南京奔喪的。

但朱棣不理會朝廷禁令,直接就從北平向南京出發了。朱允炆親自給朱棣發了一道詔書後,朱棣才帶著王府親衛返程。朱棣對朱允炆的試探,使得這位少年君主非常不滿。

這時候,一個叫高巍的人站了出來。他是朱元璋時代培養的人才,不僅重視農耕富民,還強調漁鹽充稅和鍊金強兵的重要性,是一個能務實、不迂腐、人品好,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建議朱允炆,採用漢武帝時的「推恩令」,讓藩王封國越分越小,最終將威脅消弭於無形之中。這本是極好的建議,卻讓兩個人破壞了,他們就是主張「削藩」的齊泰、黃子澄。

齊泰、黃子澄的「削藩」,得到了上至建文帝,下至百官的一致認可。原因很簡單,「削藩」更有機會:齊泰等文官更有機會升遷;李景隆等武將更有機會封侯;建文帝更容易立威。

他們早就將朱棣等藩王當成了「唐僧肉」,認為這些藩王的實力,早就無法抗衡朝廷了。這種時候讓他們用「推恩令」?笑話,你殺只雞,還要等到雞餓得沒力氣?

這就是建文帝,聽取齊泰、黃子澄「削藩」建議,否決高巍「推恩令」的原因。但是朱棣是任人宰割的雞鴨嗎?打臉很快就開始了。

鵝圈崛起的朱棣

早在朱標猝死的時候,朱棣焦躁的心就蠢蠢欲動了。讓他這個馳騁北疆的燕王,臣服於乳臭未乾的朱允炆,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朱標雖然文弱,到底是自己的哥哥,長兄為父,論資排輩,心理上還說得過去,畢竟人家參加工作早,可那個十五歲的小毛孩居然也敢在自己頭上作威作福,無論如何想不通,無論如何辦不到! ——《明朝那些事》

同樣躁動的姚廣孝,找到了野心勃勃的朱棣。這個不正經的和尚,送了朱棣一頂「白帽子」, 讓朱棣更堅定了自己的內心。「王」上加一「白」,就是一個「皇」字,人生在世一搏何妨!

但齊泰、黃子澄託大歸託大,雙方實力懸殊也是事實。朱棣雖有十萬燕軍,但這是朝廷的兵,他只有指揮權沒有所有權。

歸他所有的是1萬燕王護衛軍,而且在掉腦袋謀反這件事上,這些人也未必全聽他的。朱棣能完全信任的,只有燕王府800護衛。朱允炆與朱棣的實力,至少有10倍的差距。

因此,朱允炆削藩不久,就幹掉了周王、岷王、湘王、齊王、代王。並命張昺、謝貴、張信等人,囚禁朱棣於燕王府中。此時的朱棣,只有800府兵可以調動,只得靠裝瘋拖延時間。

燕邸,故元宮也,深邃。道衍練兵後苑中。穴地作重屋,繚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鑄軍器,畜鵝鴨亂其聲。——《明史》

朱棣裝瘋拖延時間的同時,姚廣孝在幕後行動了。姚廣孝不僅在後院練兵,還命人挖了地穴,在地穴中飼養雞、鴨、鵝等家禽。利用家禽叫聲,遮蓋地穴下打造兵器的聲音。

一切準備就緒後,朱棣先是裝病擒殺了張昺、謝貴兩人。而後帶著張玉、朱能,和操練好的800府兵,一夜之間就奪取了北平九門的控制權。

朱棣奪回北平城後,立刻從燕王府地穴,搬出了提前打造好的上萬兵器,武裝了北平城九門守軍。同時以誅「奸臣」齊泰、黃子澄為名,拉開了「靖難之役」的序幕。

唯一成功的藩王

朱棣「靖難」之後,10萬燕軍多有響應。短短一個月時間,朱棣就聚集了數萬精銳燕軍。

想著「殺雞」的朱允炆傻眼了。這小子一看事情鬧大了,急忙派出朱元璋留下的老傢伙——耿炳文,領兵13萬號稱三十萬,徵討燕王朱棣。

可是耿炳文是個善守不善攻的名將,讓他和朱棣野戰本來就有問題。更糟糕的是,朱允炆還給耿炳文上了個緊箍咒——不要讓我背負上殺叔的惡名。

「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朱允炆可以說是傻得可愛了。沙場交鋒本就是你死我活,皇位爭奪更是成王敗寇。出徵之前,就讓己方大將注意分寸,那他還如何打仗?真當沙場是校場不成?

結果很明顯,朱棣將耿炳文打的是暈頭轉向,燕軍連續兩場大勝。原因有三:1.耿炳文野戰本就不如朱棣;2.耿炳文六十高齡,朱棣正是年富力強;3.朱允炆的告誡讓他束手束腳。

耿炳文兵敗後,朱允炆聚集了50萬大軍,命李景隆合擊朱棣。這個李景隆,是朱元璋外甥李文忠,大明第三名將之子。出身正、教育好、關係鐵,是朱元璋為朱允炆特意培養的打手。

可是這個李景隆,也真是虎父犬子的代表。先是動用50萬大軍,攻不下朱高熾1萬人鎮守的北平,讓朱棣有時間搶了寧王的「朵顏三衛」。而後又讓回援的朱棣,在鄭村壩內外夾擊,打得50萬南軍丟盔棄甲。

但朱允炆就是相信李景隆,這樣的失敗都能寬恕。然後李景隆在白溝河,又敗給了兵力不足自己一半的朱棣。自此,朱棣轉守為攻,擊破南軍50萬合圍,開始了徵戰山東。

但山東可不好惹,盛庸、太平、鐵鉉,給朱棣上了一課。朱棣第二大將張玉,都讓盛庸給殺了。就是朱棣傾盡全力,和盛庸這些人打,勝負也只是五五開。

可這個五五開,是朱棣不能接受的,因為一個燕地耗不過大明一十三省。於是,朱棣冒險繞過山東,直奔長江邊的南京而去。

關鍵時刻,一個人站了出來,那就是第一名將徐達之子徐輝祖。這個徐輝祖,雖然是朱棣大舅哥,但打起朱棣可不手軟。徐輝祖2次擊敗朱棣,但都是勝利之後就讓朝廷火速召回了。

原因也很簡單,朱允炆覺得他和朱棣關係親密,不值得信賴。打死燕軍上萬人,還不能信任?朱允炆信任的是誰,是50大軍兵敗北平的李景隆。

就像蒼蠅偏愛臭雞蛋一樣,李景隆50萬大軍慘敗兩次,朱允炆都放心讓他守南京。徐輝祖大義滅親,2次擊敗朱棣,都只能被火速召回。

然後最諷刺的一幕出現了,朱允炆信任的李景隆,打開城門迎朱棣入了南京,做了「靖難第一功臣」。徐輝祖作為朱棣的大舅哥,卻秉持著大義,在燕軍勝局已定的情況下,帶著府軍打了最後的巷戰。

朱棣終於勝利了,他接受著群臣的朝拜,這是他應得的,他付出了努力,現在是得到回報的時候了。父親的身影似乎又在眼前浮現。 你雖然沒有把皇位交給我,但我還是爭取到了,憑藉我自己的努力。我會用我的行動證明我才是這個帝國最適合的繼任者。我不會讓你失望的,這個龐大的帝國將在我的手中變得更加強大!我將把你的光輝傳揚下去,讓所有的人都仰視我們,仰視我們這個偉大的國家! 大明!

最終 ,將朱元璋留下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朱允炆。點燃南京皇宮,結束了建文帝的時代。一個鵝圈內打造兵器,以一城戰一國的雄主朱棣登上了歷史舞臺。並成為了五徵漠北、平定安南、鄭和下西洋、編撰《永樂大典》的「永樂大帝」。

這就是神作《明朝那些事》中,朱元璋嫡孫朱允炆,與燕王朱棣的精彩交鋒。本名為石悅的當年明月,就是用這種幽默有趣的文字,向我們講解了明朝200多年的歷史。雖然《明事》是本通俗讀物,但當年明月在寫書過程中,參考了大量《明史》、《明實錄》的資料。

因此,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就說:「我特別想和寫《明朝那些事》的人聊聊,那本書很好。我覺得喜歡看的人都是有思想、願意想事情的人,這是本好書,除了把史實擺出來,還要評論、挖掘,用現代的語言去說,他有他的角度」。

利用這套書,當年明月成為了當代最暢銷的歷史讀物作家,每年都能收取上千萬版稅。如今當年明月應出版社要求,出品了《明朝那些事》2020增補版,內容更加全面。這套《明朝那些事》全冊,印刷了厚厚的9本。既有趣又貼合史實,是明史愛好者最好的讀物。

有需要的朋友,點擊下方橫條,即可擁有↙

相關焦點

  • 朱元璋早知道朱棣能力出眾,為何仍不願傳位給他,答案其實很簡單
    在明朝有兩個著名的皇帝,一個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大明開國太祖,朱元璋為叫朱重八,關於這位朱皇帝,謠言滿天飛,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因為他做的事情都太傳奇了,無論是起義的時候,還是大明建國以後的事情,都讓人特別好奇,很有研究的價值,但是我們今天要說卻不是朱元璋,而是他的兒子朱棣。
  • 大明風華:朱棣臨終召見楊士奇有深意,朱瞻基帶劍見太子彰顯決心
    :朱棣臨終召見楊士奇有深意,朱瞻基帶劍見太子彰顯決心  由湯唯,朱亞文,王學圻,俞灝明,梁冠華,鄧家佳聯袂主演的62集古裝權謀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劇中以明朝為背景,不同於大眾熟悉的清廷故事,講述的是孫若微(湯唯飾)歷經明朝六帝五朝,見證了大明的榮辱興衰的故事。
  • 永樂大帝朱棣為何成為藩王篡位第一人,明太祖朱元璋錯在哪?
    為什麼講朱棣?兩個機緣,一個是前一陣中國《永樂大典》,有兩冊在法國拍出了800多萬歐元的天價,相當於6500萬人民幣。《永樂大典》就是永樂大帝朱棣時期修的書,這和他有直接的關係。另外一方面,今天是7月17號,歷史上的今天,1402年的7月17號是朱棣在南京繼位登基,成為明朝第三個皇帝的日子。所以這兩個機緣咱們今天可以開始講講朱棣。
  • 大明十六帝齊聚陰間,朱棣當眾瘋狂秀功績,卻遭朱允炆無情揭短
    接上回:陰間地府中,繼大清皇帝會議之後,大明朝十六位皇帝們也來到了會議室,由明太祖朱元璋主持會議。朱棣:朱允炆,你說話注意點兒輩分!朱元璋:朱棣,你說話注意點兒,他可是你親侄子,看看他怎麼待你,你又是怎麼待他的?
  • 朱棣能幹世人皆知?朱元璋將皇位傳給朱允炆,真犯糊塗?
    如果太子朱標在位,那麼朱元璋設計的諸皇子守護邊疆要地,自家人拱衛朱家天下的格局是可行的。在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他的前半生在治理天下,而他的後半生,幾乎整個都在為如何打造一個可以傳至千秋萬代不衰的大明鐵桶江山,而琢磨來琢磨去。
  • 朱元璋為什麼長著張「鞋拔子臉」
    今年初歷史劇《大明風華》熱播,明成祖朱棣的夢中,出現了父親明太祖朱元璋。鏡頭切換到高度還原古畫的朱元璋,一張下顎向前凸出、兩頰變形拉長、布滿黑痣、醜態盡顯的面孔,立刻把朱棣嚇得一臉驚恐。觀眾倒是一點也不奇怪——這張「鞋拔子臉」如今已然成為流傳最廣、最深入人心的朱元璋形象。
  • 《大明風華》將朱元璋塑造成「豬腰子臉」,是惡意醜化嗎?
    這兩天,電視劇《大明風華》遭到了不少「明粉」的攻擊,原因是該劇中的朱元璋造型是這樣子的: 張翰發現,武英殿的標準像裡,明成祖朱棣,與明太祖朱元璋,除了鬍子有區別之外,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因為二人的標準像都流傳了下來,可以很直接地檢驗張翰當年的記載是否屬實。如下圖:
  • 郢王妃之死,是因為朱元璋的殘酷,還是因為朱棣的霸道?
    從銅鏡的反光裡可以看到,她年輕而又美麗的容貌,肌膚白皙如脂,黛眉淡妝,眉宇之間透露出她此時的專注,但不僅於此,還有一絲哀傷時有時無,若隱若現,這種奇妙的感覺也許只有古時的西施可比了。再看她不遠的身旁,兩個下人臉上也略帶悲涼,低頭不語,靜靜地站著。空氣寧靜,四面無聲,只待畫像完成,她又上下打量了幾遍畫上的自己。
  • 時代 一個明代王妃之死的背後:是朱元璋的殘酷,還是朱棣的無情?
    寂靜的臥房裡,一個年輕婦人的背影清麗,端坐在書案之前,一邊仔細端詳銅鏡中自己的樣貌,一邊用毛筆在宣紙上描畫。從銅鏡的反光裡可以看到她年輕美麗的容貌,肌膚白皙如脂,黛眉淡妝,眉宇之間透露出她此時的專注,但不僅於此,還有一絲哀傷時有時無,若隱若現,這種奇妙的感覺也許只有古時的西施可比了。
  • 朱棣大謀士姚廣孝的結局是什麼?
    宗泐比道衍大了17歲,比和尚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大10年,也是14歲時剃度為僧。他精通儒學,博學多才,曾兩次出使西域。朱元璋很器重他,贊他為「泐秀才」,經他舉薦朱元璋愉快地答應道衍隨朱棣去北平了。到了北平的道衍,在慶壽寺當了住持,但他的心並沒有完全放在佛寺裡。
  • 為何朱元璋和朱棣可以一言九鼎,後來的皇帝卻處處受文官集團限制
    朱元璋和朱棣何許人也?這兩個人奪取天下的方式,都是從血雨腥風中殺出來的,身上殺伐之氣極其濃重,這種人的性格非常的強勢。在這樣的皇帝治下的大臣,只能戰戰兢兢,如同仗馬寒蟬,誰敢和皇帝叫板,這不是不要命了嘛?
  • 《大明風華》醜化朱元璋?子孫都是圓臉,卻非說像廖凡的鞋拔子臉
    編者按:最近,電視劇《大明風華》可以說是非常火了。但也有不少人指出其有服化道的硬傷。比如官員帽子上胡亂加東西,皇帝帶著明朝後期出現的金龍翼善冠等等。當然,最大的爭議就是該劇中明太祖朱元璋的奇醜造型。一些人認為這是清朝對於朱元璋的醜化,另一些人則表示,朱元璋就是長這樣子,因為教科書上就是這麼畫的。那麼,朱元璋到底應該長啥樣呢?
  • 大明風華:朱棣與當和尚的建文帝見了面,歷史上有無此種可能性?
    《大明風華》中朱棣與當和尚的建文帝居然見面了,歷史上朱棣到底有沒有找到過朱允炆呢?在《大明風華》第17集,朱棣見到了當和尚的朱允炆,眾人都擔心他會下殺心,但最終他說了一句話:「建文已死,死在我攻進應天那天,自焚而死,我何須再殺一個僧人?」
  • 朱標要是還在,那朱棣他們還敢造次嗎?朱元璋可以省去不少麻煩
    公元1392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的太子朱標去世了。這一年朱標才38歲,這對朱元璋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此後朱元璋為了紀念自己的兒子朱標,索性將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結果朱允炆削藩不成功,被燕王朱棣反殺,失去了江山。
  • 朱元璋想不到,他的大明江山,差點被太監王振毀掉
    朱元璋肯定想不到的是,他辛辛苦苦創建的明朝會被一個閹人差點毀了。但是其實朱元璋生性多疑,只要是政權上的事情都是朱元璋一個人來操辦,就是為了防止釀成前朝那樣的悲劇。因此他在宮裡立了規矩,說:「內臣不許幹預政事,否則就砍頭。
  • 大明王朝為什麼有兩個中心,而且連官僚機構都一樣,有什麼作用?
    大明王朝為什麼有兩個中心,而且連官僚機構都一樣,有什麼作用?通常一個國家或者是一個組織,僅有一個政治中心。但是奇葩的明朝卻是個例外,因為它設立北京和南京兩個政治中心,有兩套不同的班子。公元1368 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稱帝,創建了大明王朝。
  • 劉伯溫去世前,給皇宮裡送去一筐魚,為何朱元璋17年後才明白?
    在劉伯溫的規劃下,朱元璋果然成了最大的贏家,先端掉了陳友諒、後滅掉了張士誠。1367年,朱元璋在應天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大明,大明王朝自此開始了長達276年的統治。隨後,徐達揮師北伐,驅逐了盤踞華夏大地近100年的蒙元政權。
  • 明明是朱元璋親戚,他一家老小卻被朱棣關了四十多年,不過很活該
    李文忠是朱元璋姐姐的兒子,當初朱元璋家貧,時常受姐夫接濟,所以和姐姐姐夫一家人感情都很好,後來姐夫家鄉遭受旱災和瘟疫,姐姐死了,姐夫帶著孩子投奔了朱元璋,此時朱元璋已經是郭子興的將領了,朱元璋見到自己的外甥也很激動,安慰他以後就把自己當成親人,還讓他隨了自己的姓,叫朱文忠。
  • 明成祖朱棣的三個兒子,一母所生卻水火不容
    《大明風華》朱高熾三兄弟劇照 公元1402年,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時任燕王的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奪取了自己侄兒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自立為帝,即位後的朱棣正式冊封自己的王后徐氏為皇后
  • 徐達一脈,如何讓自己的家族延續了整個大明王朝?
    他輸了,雖然早已想到這個結果,但一生豪橫的他還是覺得有些憤憤不平,以致於看到對手的時候,眼神裡都似乎多了層冰冷。棋手敏銳地捕捉到了他的心境變化,慌忙下跪,雙手向上伸到棋盤上空虛處。紅袍男子剛要表示自己的大度,卻猛然發現,由棋子拼湊的「萬歲」二字,赫然出現在棋盤上。 紅袍男子,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而他的對手,就是大明中山王,徐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