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一脈,如何讓自己的家族延續了整個大明王朝?

2020-12-21 騰訊網

洪武年間,一名身著紅色錦袍的男子,有些慵懶地靠在太師椅上。膝前擺著一方棋桌,黑白兩子交錯縱橫。男子眯著眼打望著坐在自己對面的棋手,一副似笑非笑的樣子。棋手很專注,目不轉睛地盯著棋盤,思索著自己的對策。

棋手雖然只是安靜地坐在那裡,但卻隱隱從他身上散發出一股殺伐之氣,以致於在一旁奉茶的侍女,小腿總感覺到絲絲涼意。紅袍男子漸漸地收斂了笑意,他今天已經明確要求對手要全力施為。別人奉承來的勝利,他非常不屑。看著對手眉頭緊鎖,他知道今天讓對手危難了。

故宮

一盞茶時間之後,紅袍男子有些意興索然地丟掉了棋子。他輸了,雖然早已想到這個結果,但一生豪橫的他還是覺得有些憤憤不平,以致於看到對手的時候,眼神裡都似乎多了層冰冷。棋手敏銳地捕捉到了他的心境變化,慌忙下跪,雙手向上伸到棋盤上空虛處。紅袍男子剛要表示自己的大度,卻猛然發現,由棋子拼湊的「萬歲」二字,赫然出現在棋盤上。

紅袍男子,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而他的對手,就是大明中山王,徐達。

一位父親,不矜不伐,打消帝王顧慮

朝史暮想在開篇講了朱元璋和徐達下棋的故事,並不是打算和大家聊徐達,實則是為了在這裡拋出一個問題,即封建王朝中,究竟怎麼樣的貴胄世族,才能保證子孫後代的福澤連綿,榮華不絕?我們以大明著名開國功勳徐家為視角,來嘗試解讀這個問題。

徐家最著名的,莫過於徐達。徐達是最早一批跟著朱元璋起家的弟兄,徐達和朱元璋應該是有深厚的戰友之情的。而徐達對於大明王朝的創立,是有過大功的。徐達具體的戰功,朝史暮想在這裡不作贅述了,我們來看一段朱元璋對徐達的評價。

將軍謀勇絕倫,故能遏亂略,削群雄。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明史》

明太祖朱元璋 像

朱元璋對徐達的評價還是很高的,除了讚揚他的武功謀略,讓朝史暮想最感興趣的是「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這幾字評語。

一個立下如此卓越軍功的武將,卻在朱元璋眼裡,不驕不躁,不恃功而傲,對女色財物毫無興趣,這是怎麼做到的?根據我們的人生經驗,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做到對誘惑完全免疫,而同樣是窮苦出身的徐達,性情剛毅,從小習武。在他22歲那年,朱元璋回鄉募兵,徐達毅然投奔,你要告訴我徐達對自己人生前程沒規劃沒想法,朝史暮想是不信的。而封建歷史上,但凡能夠籠絡人心的,也無外乎權,色,財三樣。

所以,我們拋開徐達的能力功績不說,在朱元璋面前,徐達成功地扮演了一個不圖名利,赤膽忠心,只知殺敵報主的角色。徐達成功地向朱元璋傳遞了一個信息,即:你的,你的,都是你的,你願意給我,我再接著。

徐達 像

這是一種非常高超的智慧,深悉朱元璋秉性的徐達,用自己的收斂和忠誠,換取了朱元璋對自己的信任,哪怕這種信任是表面上的。從後來朱元璋通過屠戮功勳集團收回兵權的舉動來看,徐達的隱忍,臣服和低調,是非常必要的和及時的。

那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徐達相對其他性格張揚的功勳,就會損失很多自身利益?結果是恰恰相反,徐達官至太傅,丞相,太子少傅,封魏國公。就拿開篇下棋的事例來講,朱元璋在看到了「萬歲」二字後,原本因為輸棋而產生的不快瞬間一掃而光,高興之餘將莫愁湖(號稱金陵第一名勝)賜給了徐達。

真的難為徐達了,以前下棋,一直故意輸給朱元璋,哄老闆開心。老闆現在嚴令他全力以赴,要是再輸,勢必會讓老闆對他產生不滿,必須要贏。但是贏了老闆畢竟會惹他不快,居然想出了用這麼一招,是不是忽然能理解那句「伴君如伴虎」的真正意味了?

龍椅

洪武十八年,徐達去世。朱元璋追封其為「中山王」,配享太廟,列為大明開國第一功臣。誠然,這裡面有徐達同其他勳貴相比,因為早逝而躲過了朱元璋後期對功勳集團屠戮的因素,但也和徐達努力讓自己在朱元璋面前營造出對權財無所取的形象有莫大關係。

兩個女兒,堅守本真,贏得皇家尊重

徐達有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朱家宗室,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朱棣的原配,仁孝皇后徐氏。

太祖聞後賢淑,召達謂曰:朕與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明史》

這門親事,是朱元璋主動向徐達提出的,且朱元璋直接點名朱棣。從當時朱元璋的幾個兒子情況來看,除了太子朱標以外,朱棣是少有幾個人中龍鳳的人物,由此可見朱元璋對於徐家,對於徐氏,是非常滿意的。

明成祖朱棣 像

徐氏是明代著名的賢后之一。從史料來看,徐氏應該和朱棣的感情非常不錯。朱棣的子嗣中,除了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其他都是徐氏所生,這在封建帝王家庭裡是非常少見的。史料還說,徐氏為人貞靜,好讀書,被稱為女秀才。她善於打理後宮,待人處事都非常周到體貼,也孝敬公婆。婆婆去世後,徐氏吃了三年的素。但這些並不是朝史暮想的關注點。

我們知道,朱棣是發動靖難起兵篡位的,而徐氏作為朱元璋的兒媳,義無反顧地支持著自己的丈夫。

後留與世子居守。李景隆攻城,城幾陷,後親率諸將校妻擐甲登陴,挾矢石御之,敵遂以卻。——《勝朝彤史拾遺記》

朱棣發兵,離開北京,南軍統帥李景隆趁勢攻打北京。形勢危急之時,徐氏率領著一眾女眷披甲上陣,親自參與到北京的防禦戰,最後取得了勝利。而事實上,留守北京的燕王長子朱高熾,在當時諸多的決策上,都是經過了徐氏首肯的。

徐皇后 像

作為開國名將徐達的長女,徐氏自然不是普通的女子,對局勢有著深刻的認識。朱棣的靖難,在初期的時候其實是屢受挫折的,以燕京一隅而抗擊全國,正常人都不會把賭注壓在朱棣身上。徐家深受皇恩,自己的幾個兄弟都在南京為官,徐氏肯隨丈夫叛亂而不顧慮娘家親人,僅此一點,他就值得朱棣對他的尊寵。

如果我們把這件事情還只是看作是徐氏的夫唱婦隨,那麼在朱棣登基後,徐氏的舉動就更加飽含深意了。

徐氏的弟弟,徐增壽在朱棣靖難時候,是有功的,後被建文帝誅殺。朱棣打算為徐增壽追加爵位封賞。徐氏聽聞之後,拒絕了朱棣的要求。後來朱棣堅持,追封徐增壽為定國公,世襲罔替。徐氏無奈,不再表態,卻也未曾為此專門謝過朱棣。

史書的說法是,徐氏不為娘家人邀功,照顧夫君英主之名,是賢后的表現。但朝史暮想認為,徐氏此舉似有深意。

明朝皇后 劇照

俗話說得好,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雖然徐增壽被建文帝誅殺了,但是卻為徐家換來了朱棣的信任和青睞;而如果徐家因為徐增壽得到了厚賞,免不了又會把徐家推到風口浪尖。封建臣子受到主上隆恩愈重,其背後隱藏的危機也愈大。

徐氏無疑非常明白這個道理,說到底,她只是想讓徐家在大明平安地繁衍生息下去,並不想讓徐家太過耀眼,太過鋒芒。凡事物極必衰,陽光最耀眼的時候,也是它開始滑落的時候。

徐氏的這一做法,頗有些其父徐達不好女色財物,不爭權奪利的風範,可謂虎父無犬女。

朝史暮想在這裡再提徐家另一個女子,徐家三女,徐妙錦。

永樂五年,徐皇后病逝於南京。之後朱棣再未立後。但是據野史所述,朱棣曾經欲聘徐皇后三妹徐妙錦為後,卻被徐妙錦婉拒。事實上,因為貌美賢淑,徐妙錦很早的時候,就頻繁地被很多宗室世家子弟提過親,但都未曾動心。

徐妙錦 劇照

徐皇后死的時候,徐妙錦才28歲。朱棣幾次派人去徵求徐妙錦的意見,徐妙錦都一一拒絕。最後被逼得沒辦法,徐妙錦乾脆削髮為尼,遁入空門,以此逃避朱棣的騷擾。直到明仁宗繼位後,她方才蓄髮出庵。

一個女人,能夠拒絕皇帝的再三要求,不貪戀皇后之位,由此可見其心志之堅。徐家的女人,真真的都不簡單。

三個兒子,幾面下注,換得家族興盛

說完徐家的兩個女人,我們再說徐達的三個兒子。

這三個兒子非常有代表性。如果說,徐達對於朱元璋的忠誠和隱忍,是為了保護自己的一種低姿態,那麼他的幾個兒子的做法,則更多是出於在紛雜的政局中,保障家族的安全和傳承,是一種政治博弈,或者直接說成是政治投機。

長子徐輝祖,建文帝的鐵桿支持者。

徐輝祖少有英氣,極負才氣。20歲那年,作為徐達長子的他,便承襲了魏國公的爵位。作為開國功勳第二代中的佼佼者,徐輝祖一直都在軍隊系統裡摸爬滾打。

徐輝祖 塑像

他打過蒙古人,也追剿過倭寇,建文朝時還主持過修訂《太祖實錄》。建文帝削藩的時候,燕王朱棣三個兒子入京為質,徐輝祖強烈要求扣押三人,以防朱棣作亂。後來此三子逃脫的時候,建文帝也是派了徐輝祖去追捕,但無所獲。

建文三年,李景隆在白溝河之戰中大敗,是徐輝祖阻擊了燕軍;建文四年,徐輝祖領軍於宿州大敗燕軍;燕軍渡長江的時候,徐輝祖仍然率軍力戰不退。

朱棣進入南京之後,徐輝祖始終不肯歸順朱棣,從而被下獄,之後被免除俸祿和爵位。可以說,徐達的長子徐輝祖,是典型的建文純臣,忠心可嘉。

再看四子徐增壽,他卻是朱棣在南京的內應

建文帝疑燕王反,嘗以問增壽。增壽頓首曰:燕王先帝同氣,富貴已極,何故反!——《明史》

明代官員

建文帝曾經關於燕王是否會謀反一事詢問徐增壽。徐增壽拍著胸脯向建文帝保證,燕王朱棣已經如此富貴顯赫,定不會反。

從後來建文帝的被動局面來看,類似徐增壽這樣的話,的確讓建文帝對自己的叔叔朱棣還保留著一絲幻想。而事實上,在南京的徐增壽,不但屢次在建文帝面前替朱棣說好話,甚至幾次直接把重要的軍事情報傳遞給朱棣。

由此可見,徐增壽就是朱棣在南京的重要內應。而當最後建文帝發覺大勢已去,找來徐增壽來質問的時候,徐增壽卻完全陷入了沉默。建文帝不是傻子,徐增壽的沉默已經說明了一切,大怒之下,建文帝居然親自執劍斬殺了徐增壽。

王入,撫屍哭。即位,追封武陽侯,諡忠愍。——《明史》

攻城場景

當朱棣進入南京,看到了徐增壽的屍首時,竟不能自制,嚎啕大哭。可見徐增壽對於朱棣而言,不僅僅只是自己的小舅子,還是同伴,更是戰友。

最後我們來看二子徐膺緒

朝史暮想翻了翻手頭的資料,發現幾乎找不到徐達二子徐膺緒的個人詳細信息。只有徐膺緒大概的出生情況和擔任的官職。但恰恰是缺乏詳細生平史料,才讓朝史暮想背脊發涼。幾個兄弟姐妹,都有詳細的史料,而徐膺緒卻似乎被淹沒在浩瀚的歷史裡,似乎完全是路人一個,不曾登臺,甚至徐膺緒子嗣的資料都比他的要詳實。

朝史暮想大膽地給出一個結論,即在靖難之中,徐膺緒始終保持著中立的姿態,沒有擠進燕王朱棣和建文帝的奪權之戰中,起碼錶面看起來是這樣。於是,家族三兄弟的肖像開始逐漸明朗起來。

明代官員

大哥徐輝祖,押寶建文帝,並且也是當初看起來最可能獲得勝利的一方;四弟徐增壽,下注在燕王朱棣這邊,雖然最後身死,卻無疑獲得了朱棣的認可。而二子徐膺緒,則表明了中立態度,只臣服於最後的勝利者。

好,如果把三兄弟的行為看成是一個家族,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舉動呢?徐輝祖和徐增壽,兩頭押寶,不論最後朱允炆和朱棣誰勝出,都能夠保證徐家至少有一脈安然存續。而如果最後真的出現了極端情況,徐家的兩面派被揭穿,遭到所有人的清算,那麼至少還有一個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徐膺緒,作為徐家的最後一道防線。

可怕,這是足以令人窒息的權謀,也是徐家男子對整個家族的興亡存續的責任表現。

大者不能容,小者又何益。卻羨蝦魚輩,安然保家族。

徐家顯然不是魚蝦之輩,並且所有人都各司其職,做的很好。我們可以看看徐家人後來的結果。

故宮

徐達和仁孝皇后徐氏毋庸多說,善終病逝,朱家對這二人禮遇非常。

徐妙錦在朱棣逝世後,因為得到了明宣宗皇后張氏的敬重,時常被接到宮裡小住,並與張氏攢下了深厚的感情,於正統年間離世,享年六十有一。長子徐輝祖在朱棣登基後,革職削爵,被軟禁在家。逝世後,其子襲承魏國公,傳十一代,後人於弘光元年降清;四子徐增壽,被朱棣追封為定國公,傳九代,最後一任定國公於崇禎十七年城陷身死;徐膺緒一脈,後人多世襲錦衣衛指揮使僉事,傳十代。

封建王朝那些個鐘鳴鼎食之家,在繁榮輝煌的背後,多少總是避不了政治鬥爭的爾虞我詐,也除不掉自己身上的心酸和血腥。一個功勳顯貴之族,如何在一個封建王朝中保持家族的延續興旺,徐達一族無疑給出了一個最好的答案。徐達的隱忍低調,不貪戀權位,不喜好財色,為的就是打消朱元璋對自己所有的顧慮;長女徐皇后,一心隨夫,忠貞不二,贏得帝王尊寵;三女徐妙錦,淡薄恬雅,追求本心,不為外界所擾,令人欽佩;而三個兒子,為求徐家一脈永昌,幾面下注,立於不敗,終得一族在大明朝的昌盛連綿。

一家之言,聊以解悶。

朝史暮想,獨家原創。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帝王世系:平民朱元璋一手締造大明王朝,國祚276年
    明朝是平民朱元璋一手創立的王朝,從1368年建立,到1644年京城陷落,共傳16帝,享國276年。元朝統治者不重視農業生產,社會動蕩不安。1344年,濠州地區發生天災,導致瘟疫肆虐,饑民流離失所。朱元璋的父母及兄長相繼離世,朱元璋走投無路,只好到皇覺寺做了行童。
  • 徐達北伐曾俘虜大量高麗女子,朱元璋是如何處置的?做法讓人認可
    元王朝時期,當時的貴族與皇室、高麗都有密切聯繫,特別是在通婚方面,許多元朝貴族會娶高麗的女子為妻,或作妾室。元順之時,後宮中還有一個姓「奇」的女子,在當時特別受皇帝寵愛。可是,由於元順帝的不滿意,所以仍然要求高麗進獻更多的美女。
  • 大明雲南王沐氏家族下場如何|沐英|朱元璋|明王朝|平定|南明_網易...
    2020-08-17 12:29:05 來源: 漂移的蘆筍 舉報   一直替大明王朝看守西南門戶
  • 二八定律下大明王朝,幾十萬宗室吃垮朝廷,滅亡已是註定
    一、 還是自家人更可靠些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有感於唐宋元藩鎮割據都是武將權力過大,自家人做主。他自己大肆誅殺功臣,廢除丞相制度。把自己的兒孫都分封出去保衛邊疆。即所謂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 小冰河時期塑造出大明王朝
    加拿大漢學家卜正民(Timothy Brook)撰寫的《掙扎的帝國:氣候、經濟、社會與探源南海的元明史》就從氣候變遷的角度切入,解析東亞大陸蒙古帝國的分支大元,以及由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朱姓王朝兩個朝代的國運和政策,是如何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
  • 存在最久的王朝,歷經126位皇帝,延續2678年,至今興旺
    不過縱觀歷史,會發現一個奇怪了現象,那就是歷代王朝難破300年,就連「強漢盛唐」都沒有渡過三百年,雖說漢已經過了,但漢又分東漢和西漢,在正史上東漢和西漢並不屬於一個政權,但世界上有一個存活最久的王朝
  • 《大明王朝1566》後,中國還有可堪入目的歷史劇嗎?
    只要認真觀看《大明王朝 1566》的觀眾,就會發現,海瑞這個角色根本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看似剛正不阿的海瑞是一個有計謀,甚至有點腹黑的角色。經過劉和平藝術加工的海瑞,不僅有著清醒的一面,還非常懂得使用「計謀」和法律保護自己。
  • 大明王朝的先進火器,領先世界
    在了不起的大明王朝,軍事科技十分的發達,軍隊當中普遍配備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器,大明王朝的火器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火銃和鳥銃。火銃和鳥銃的形體和口徑都比較小,桶內填裝鉛彈和鐵蛋,射程大約150米。神火飛鴉大明王朝的軍事科技在當時的世界上是領先的,但是,當清朝這些野蠻的,落後的玩意乘隙盜踞我們中華以後,這些玩意排斥一切先進的科技,把大明王朝的先進的軍事武器束之高閣,導致了我們中國人變得愚昧落後
  • 這十大家族中排名第一的家族至今依然在,且...
    第十名,羅斯柴爾德家族。 它是歐洲著名的金融家族,發跡於19世紀初,創始人叫梅耶·羅斯柴爾德,這個家族被稱為金融界的「影子內閣」。 第九名,金雀花王朝。
  • 明朝宗室制度,壓倒大明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導語如果真的有時光穿梭,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想穿越,回到崇禎十七年,去拯救瀕臨滅亡的大明王朝。明朝的滅亡有人說亡於朝廷黨爭,有人說亡於設立錦衣衛,也有人說明亡於宦官攝政。但絕大部分人都不會想到,壓倒明朝滅亡的重要因素,這個由朱元璋一手創立,並且貫穿整個大明王朝的制度——宗室制度。
  • 大明王朝算是世界性帝國嗎?
    版圖面積、人口和熱兵器的領先程度明朝作為我國歷史上大一統的王朝在明成祖朱棣時版圖達到巔峰,面積約1000萬平方公裡。雖然沒有西域,但是在奴兒幹都司的外東北以及三宣六慰的緬甸地區的領土都超出現代版圖的國界。如果不算西班牙日不落殖民帝國,那麼大明帝國是當時世界上版圖最盛的國都。
  • 《大明王朝1566》裡,該如何看待和光同塵的鄭泌昌?
    在《大明王朝1566》裡,鄭泌昌與何茂才兩個人的命運感與震撼力居然也僅次於嘉靖海瑞的衝突和楊金水的佯瘋與發洩。兩位演員的出場天然帶了些喜劇色彩,誇張的肢體語言,一胖一瘦,一文一武,一個輕言細語,一個咆哮叫嚷,私下彼此也只一口一個老鄭、老何叫著,要是把那官服換成長衫,倒活脫脫是說相聲的。
  • 中國下場很慘的王朝,百萬皇家子孫被趕盡殺絕,只因民怨太深
    唐朝滅亡時,唐昭宗的17個兒子被朱溫殺了11人,皇帝的嫡系一脈比較慘,但整個李唐皇室沒有被殺光,理性隨著他們的繁衍延續到今天,成為中國世界最大的城堡。宋朝蒙古人滅亡時,宋朝皇族基本上乖乖投降了。畢竟實力差距太大,忽必烈沒有傷害趙宋子孫,反而極力吸引趙宋皇室展示他的技能,幼稚的大書法家趙孟是趙宋皇室的後代。
  • 嘉靖和萬曆20多年不上朝,在位時間都40多年,大明王朝靠誰來治理
    萬曆皇帝朱翊鈞,大明王朝第13位皇帝,10歲登基,58歲去世,在位48年之久,是大明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同時創造了28年不上朝的記錄。朱厚熜是朱翊鈞的爺爺,這爺倆加起來有48年不上朝的時間,可是大明王朝依舊運轉如常,到底是什麼力量在推動大明王朝的日常工作正常運行呢?01朱棣建立的內閣制度,成為大明王朝理政的主要機構。
  • 朱元璋將徐達灌醉,放在龍床上,徐達醒後的做法竟救了自己一命!
    有一次他為了測試自己手下的大將徐達的忠心,特意灌醉他,然後把他放在龍床之上,而徐達酒醒之後做了什麼才讓朱元璋放過了他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以龍宅測試徐達在朱元璋成功統一全國的時候,便開始冊封開國功臣,當時大家都可高興了,一個個的終於結束了自己的艱苦日子,可以過上好生活了。於是每個開國功臣都開始置辦自己的豪宅,擁有了自己的手下和出行專用馬車,也都過上了地主的生活。
  • 大明王朝「三楊內閣」中的最後一位——楊溥
    當時,朱高熾的太子之位已經是岌岌可危,在這種形勢下,他竟不能保全自己的屬下。就這樣,楊溥開始了自己的牢獄之災,受盡苦楚。本以為,成祖在氣消之後會從輕開釋他們,畢竟誰都清楚這些人都是無辜的。 宣宗即位後,罷黜了弘文閣這個務虛機構,楊溥同時被召入內閣,成為了大明王朝的一名閣臣。自此開始,楊溥正式與楊士奇和楊榮等人一同處理朝政,開啟了「三楊輔政」時期。明宣德十年,年輕的宣宗皇帝朱瞻基駕崩後,遺命三楊繼續輔佐新帝。九歲的太子朱祁鎮,在三楊的輔保下隨即登基,史稱明英宗。
  • 雪域王朝 神秘家族——尼泊爾王室風雨222年
    在距今230年前有一則民間傳說:尼泊爾的沙阿王朝只能延續到第11代國王。  尼泊爾王室御用佔星大師說:「沒有誰能預料到這次慘劇的發生。」  230年前曾有傳言,沙阿王朝只能延續到第11代國王?  與沙阿王朝13位國王們命運多舛相伴的自然是種種神秘傳說和流言了,此次王室滅門血案也不例外,尤其在通訊和傳媒高度發達的今天。
  • 《大明王朝1566》:中國歷史劇的巔峰之作,這才叫神劇
    中國的政治文明迄今為止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記載了,而大明王朝,就剛剛好的抓住了中國政治文明的根本脈絡。我曾經在《大明王朝》的評論區看到過一個高贊評論是這樣說的:大明王朝1566是中國歷史劇的巔峰之作,毫無疑問,這是很多專業的歷史學術著作都不能夠做到的。也是因為這一高度評價,我抱著嫉妒好奇的態度去看了大明王朝。
  • 探析明朝衛所制度,明王朝如何建立完善的大明軍隊?
    明代的軍事制度是承上啟下的,它既有中國古代軍事制度的特點,又獨有自己的特色,既繼承了唐朝的府兵制,元朝的世襲制度——武官襲替,旗軍世役制度,後啟清點的綠營兵制度。而明朝的軍事制度延續了有明一代近三百年的,便是衛所制度,在衛所制度的基礎上,其發展呈現出一定的變化來適應衛所制度的發展。
  • 古董局中局五脈是哪幾個家族專攻領域介紹 五脈哪一脈最厲害
    古董局中局五脈是哪幾個家族專攻領域介紹 五脈哪一脈最厲害  古董局中局五脈是什麼?電視劇古董局中局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劇情當然都是圍繞這古董的方方面面來的,這類題材的電視劇,最近幾年在國內的受歡迎程度也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