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雲南王沐氏家族下場如何|沐英|朱元璋|明王朝|平定|南明_網易...

2021-01-08 網易

2020-08-17 12:29:05 來源: 漂移的蘆筍

舉報

  一直替大明王朝看守西南門戶,鎮守雲南的是朱元璋最傑出的義子沐英家族。沐英童年很悲慘,很早父親去世,7歲的時候在跟母親逃難行乞的過程中,母親也去世了,成為了一個孤兒,幸好有朱元璋夫妻收留,成為了朱元璋的義子。朱元璋的老婆馬氏教他讀書寫字,朱元璋可則教他用兵之道,對其悉心培養,視如己出。

  

  後來朱元璋攻打集慶,12歲的沐英就披掛上陣,立得戰功。18 歲時,沐英已經成長為朱元璋的帳前都尉,並且在鎮守鎮江的戰爭中表現卓越,被提拔為指揮使。1370年已經成為皇上的朱元璋大封功勳,封賞沐英為鎮國將軍,後又擔任大都督府同知。之後沐英一直徵戰在西南邊疆一帶,先是大敗吐蕃軍隊,後又連敗西番軍隊。1381年,沐英率大軍消滅了忠誠於元朝的雲南梁王,順手把大理段氏政權也給滅了,迅速平定了雲南。

  

  1883年以後,朱元璋讓沐英長期鎮守雲南,成為了妥妥的雲南王。沐英到了雲南之後,先是平定了雲南各地的蠻族叛亂,然後開始發展教育,重視工商業的發展,獎勵屯墾,修建水利工程,大大促進了雲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沐英對朱元璋全家感恩戴德,隨著馬皇后和太子朱標的相繼離世,沐英本就滿身創傷的身體,再也經不住打擊,48歲便因病去世了。

  

  朱元璋追封沐英為黔寧王,令其子孫世代鎮守雲南。雲南王在沐英之後又相繼傳了15代,每一代都兢兢業業,一直替大明王朝守衛著西南邊疆。沐英的後代,多為君子有為之輩,把雲南管理得井井有條,深受百姓愛戴。1644年大明王朝滅亡,南明政權隨著清朝鐵騎的不斷南侵而撤到了大西南,南明的永曆皇帝逃亡到了緬甸,最後一個雲南王沐天波一同前往緬甸,結果被緬甸國王一起斬殺,算是沐家對大明最後的效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明代沐氏家族為何可以鎮守雲南近三個世紀呢?
    明朝國祚近三百年,要論起時代顯赫,只有兩個家族了,一個是世鎮南京的魏國公徐氏,另一個是世鎮雲南的黔國公沐氏。但是相比於徐達家族,南京人多嘴雜,高官多,事情少,鎮守勳貴魏國公徐氏慢慢淪為吉祥物了。而雲南的黔國公府,在雲南、緬甸一帶威望極高,常年鎮壓西南少數民族土司叛亂,堪稱軍政、民政一把抓的封疆諸侯。那麼為什麼黔國公沐氏為何能獲得如此殊榮呢?為明王朝鎮守三百年雲南邊陲。
  • 雲南沐王府的鐵桶江山:記朱元璋祖孫三代對雲南失敗的摻沙子行動
    次年閏二月,沐英攻破大理,將盤踞雲南數百年的段氏勢力徹底消滅。到了七月雲南大部平定之後,傅友德和藍玉奉旨班師,朱元璋將鎮守雲南的重任交給了他最信任的養子沐英。朱守謙是朱元璋長兄追封南昌王朱重四的嫡孫,洪武三年封為靖江王,封國廣西桂林。但由於其在桂林胡作非為,七年前被老朱安排回鳳陽老家種地反省。但無論如何,這位現年26歲的靖江王正當壯年,在兒子指望不上的情況下,朱元璋也只能相信這位侄孫了。居鳳陽七年,復其爵。
  • 火槍三段擊戰術的最早使用者不是日本的織田信長,而是中國的沐英
    朱棣永樂年間,明王朝明朝神機營士兵「三段擊」戰術在沐英平定雲南土著叛亂時大顯神威沐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義子,十三歲時開始從軍,深受朱元璋器重。他跟隨朱元璋打敗了陳友諒割據勢力、張士誠割據勢力、陳友定割據勢力,為朱元璋蕩平元末割據群雄立下赫赫戰功。明洪武十年(1377年),沐英和鄧愈帶兵前往吐蕃打敗了反對勢力,得勝而歸,沐英因功被朱元璋封為平西候。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派遣傅友德、藍玉、沐英率軍三十萬平定了雲貴全境,然後朱元璋命令傅友德與藍玉班師回朝,沐英留下來鎮守雲南。
  • 大明王朝帝王世系:平民朱元璋一手締造大明王朝,國祚276年
    明朝是平民朱元璋一手創立的王朝,從1368年建立,到1644年京城陷落,共傳16帝,享國276年。元朝統治者不重視農業生產,社會動蕩不安。1344年,濠州地區發生天災,導致瘟疫肆虐,饑民流離失所。朱元璋的父母及兄長相繼離世,朱元璋走投無路,只好到皇覺寺做了行童。
  • 首博展出267件文物回望600年,國寶級展品重現大明風華
    嵌寶石金頭面展廳牆壁上,彩色霓虹燈標註著北京城的重要節點年份,重現600年前南京到北京,從鐘山漸隱,到燕山乍顯的過程,用文物勾勒定都、遷都背後的大明風華。「黔寧王遺記」金牌金牌上提到的的「黔寧王」,指的是明初開國功臣沐英。如果換個介紹方式,可能很多人會拍著大腿恍然大悟「奧,原來是他」——《鹿鼎記》中提到的沐王府就是沐英後人在雲南的府邸。這位不姓朱的「王爺」是朱元璋夫婦的養子,隨軍徵戰,屢建戰功。因在西南功勳最大,朱元璋命其留鎮滇中。
  • 明朝宗室制度,壓倒大明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導語如果真的有時光穿梭,相信絕大部分人都想穿越,回到崇禎十七年,去拯救瀕臨滅亡的大明王朝。明朝的滅亡有人說亡於朝廷黨爭,有人說亡於設立錦衣衛,也有人說明亡於宦官攝政。但絕大部分人都不會想到,壓倒明朝滅亡的重要因素,這個由朱元璋一手創立,並且貫穿整個大明王朝的制度——宗室制度。
  • 朱元璋:大明王朝創始人,草根出身,後來十九世孫成國家總理
    朱元璋出身農民,幼年貧窮,為地主放牛為生,後來卻通過自己的一步步努力成了大明王朝的創始人。朱元璋25歲時通過兒時夥伴邀請加入了紅巾軍首領郭子興帳下為兵,由於作戰勇敢而一步步高升。逐漸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後來,採取李善長,劉伯溫等人的計劃而在消滅完張士誠集團後形成了明王朝的雛形。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刀血猶腥。捨我其誰的沖天霸氣暗藏其中。
  • 徐達一脈,如何讓自己的家族延續了整個大明王朝?
    紅袍男子,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而他的對手,就是大明中山王,徐達。 一位父親,不矜不伐,打消帝王顧慮 朝史暮想在開篇講了朱元璋和徐達下棋的故事,並不是打算和大家聊徐達,實則是為了在這裡拋出一個問題,即封建王朝中,究竟怎麼樣的貴胄世族,才能保證子孫後代的福澤連綿,榮華不絕?
  • 古董承載的歷史,十億不賣的青花瓷瓶現世,揭開沐氏家族的輝煌
    沐英12歲就跟著朱元璋南徵北戰,明朝建立之後,沐英鎮守雲南,一直到去世。說到這,有人覺得奇怪了,朱元璋殺開國功臣那是殺上了癮的,殺出了名的。比如說,穎國公傅友德,那也是一員無雙猛將。卻在一個宴會上,被逼著砍下自己二兒子的首級,之後當眾自盡。一代忠臣良將落得如此下場,還真是可悲,可嘆!
  • 朱元璋曾留下一支王牌軍隊,靖難之役中朱允炆為何沒有動用?
    「靖難之役」發生的原因 朱元璋的兒子朱棣文韜武略、戰功赫赫,資歷比朱元璋孫子孫朱允炆強得多,更適合皇帝之位,但朱元璋就是我行我素,偏偏讓朱允炆繼承皇位。以至於朱棣與朱允炆產生了矛盾。
  • 朱元璋與大腳馬皇后,都有著怎樣特殊的感情?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稱明太祖,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原名重八,後取名朱國瑞(1328-1398),濠州鍾離太平鄉的一個貧家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祖籍江蘇,最後定居於安徽。
  • 從明初到南明末,明朝一系列的轉折點重要事件,探索明朝滅亡根源
    明朝國祚享有276年,從皇覺寺小沙彌創立大明開始,一直到南明永曆帝的覆滅,大明成為歷史,但是也成為了中國人心中最硬氣的朝代,強漢,盛唐,富宋,剛明,不只是說說而已,明朝真正做到了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 劉伯溫死後還施一計,讓朱元璋死不瞑目,耍了他和他的後代300年
    劉基,字伯溫,在輔佐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創立大明王朝的過程中,劉伯溫辦了兩件大事。 一是協助朱元璋,運籌帷幄,首戰龍江,再戰鄱陽,打垮了陳友諒。 接著揮師東下,平定張士誠,由此東南安定,為大明王朝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二是協助朱元璋,親力親為,營建新都、制定律歷、復興科舉、整肅紀綱,為大明王朝的開國及其鞏固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同樣是白手起家,開創一代王朝,朱元璋到底哪裡不如劉邦?
    朱元璋和劉邦都是草莽出生的英雄,白手起家,歷盡腥風血雨,走過千難萬險,一個開創了大漢,一個締造了大明。他們是時代的寵兒,是萬千底層百姓的代表。二人都堪稱中國古代最成功的帝王。朱元璋和劉邦,都屬於那種底層出身,對底層民心比較了解的政治家。雖然接地氣不一定就代表對底層民眾好,但他們善於利用底層人心。正是這一點,劉邦擊退了貴族出身的蓋世項羽,朱元璋擊退了士人身份的陳友諒。除了了解底層民心外,他們由於出身原因,身邊的戰友多少帶有綠林結義的感覺。一旦天下坐穩,相互之間如何相處就成為問題。
  • 小冰河時期塑造出大明王朝
    加拿大漢學家卜正民(Timothy Brook)撰寫的《掙扎的帝國:氣候、經濟、社會與探源南海的元明史》就從氣候變遷的角度切入,解析東亞大陸蒙古帝國的分支大元,以及由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朱姓王朝兩個朝代的國運和政策,是如何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
  • 盤點被朱元璋所殺的5大開國功臣,僅一人冤枉的,其餘皆死有餘辜
    TOP、5 藍玉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有勇有謀,多次被常遇春推薦給朱元璋,後朱元璋考察藍玉幾次後,覺得藍玉的確有大將之才,於是開始重用藍玉;而藍玉也是不負所望,屢立戰功,無論是徵雲南和北上破元時,立下赫赫戰功,成為朱元璋麾下的頂級戰將。
  • 大明戰神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填草的背後,有哪些歷史必然原因?
    朱元璋料到這些殘渣餘孽會對大明政權構成威脅,於是多次派兵徵伐,圍剿元軍殘部。經過朱元璋不斷地屠殺,當年跟著他出生入死的老將們早已所剩無幾,這時候有一位年輕的軍官脫穎而出,他就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藍玉參與過多次圍剿元軍殘部的戰爭,逐漸顯示出優秀的作戰才能。1388年,朱元璋決定徹底消滅元軍殘部,他任命藍玉為主帥,率領十五萬精兵,最後一次出徵漠北。
  • 二八定律下大明王朝,幾十萬宗室吃垮朝廷,滅亡已是註定
    一、 還是自家人更可靠些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有感於唐宋元藩鎮割據都是武將權力過大,自家人做主。他自己大肆誅殺功臣,廢除丞相制度。把自己的兒孫都分封出去保衛邊疆。即所謂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 探析明朝衛所制度,明王朝如何建立完善的大明軍隊?
    衛所制度的來源衛所制度在明王朝時期非常重要,並且也是比較獨特的一種軍事組織管理制度,行政組織管理制度,它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便是軍戶世襲制度,其來源主要是借鑑唐朝的府兵制,宋代的更戍法,漢代的屯田制度還有就是軍戶世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