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戰神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填草的背後,有哪些歷史必然原因?

2021-01-10 酋長夫人2012

明朝建國之後,元朝的殘餘勢力逃到了漠北草原,歷史上稱為北元。朱元璋料到這些殘渣餘孽會對大明政權構成威脅,於是多次派兵徵伐,圍剿元軍殘部。

經過朱元璋不斷地屠殺,當年跟著他出生入死的老將們早已所剩無幾,這時候有一位年輕的軍官脫穎而出,他就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藍玉參與過多次圍剿元軍殘部的戰爭,逐漸顯示出優秀的作戰才能。

1388年,朱元璋決定徹底消滅元軍殘部,他任命藍玉為主帥,率領十五萬精兵,最後一次出徵漠北。

在一個黃沙漫天的日子裡,藍玉率領明軍神兵突降。那些蒙古貴族們正在飲酒作樂,完全想不到明朝的軍隊能夠孤軍深入到這個地方,北元領導連玉璽都沒來得及拿,就倉皇地逃走了。他的兒女和妻妾們,還有部眾七萬多人都當了俘虜。

藍玉繳獲了北元的玉璽,還有十幾萬頭牲畜,押送著浩浩蕩蕩的俘虜,高唱凱歌回家了。

朱元璋接到喜報,心裡十分高興,他把藍玉比為漢朝的衛青和唐朝的李靖,藍玉一下紅透了大江南北。

但藍玉卻不是一個聰明人,他似乎剛從火星移民回來,對朱元璋屠殺功臣的事跡沒有一點印象。功臣與罪臣,就像朱元璋的手心和手背,隨時可以翻轉。

藍玉被朱元璋誇獎了幾句,就得意忘形,差點連自己姓啥都不知道了。

俘虜中有不少美女,在回師的路上,藍玉就挑了一個模樣出眾的帶到自己房間享用。美女不堪其辱,一激動自殺了,而且這美女俘虜身份高貴,是北元首領的妃子,這在俘虜之中造成很不好的影響。

部隊走到喜峰關的時候,正當深夜,藍玉急著要進城休息,於是派人去叫門。梆!梆!梆!來人哪!快開門!藍大將軍要進城!

守城軍士在城樓上探頭瞧了瞧,光看見烏泱泱一片到處都是人,是什麼人卻看不清,這黑燈瞎火的,誰知你是藍將軍還是綠將軍?等咱跟上級報告一下,開個會,研究研究!

藍玉可等不及,本將軍到了,還開個屁會!難道你們沒聽說過,咱可是平定北元的頭號大功臣——藍玉!快開門!

不開?不開咱可要撞門了!兵丁們一擁而上,拿出攻城的十八般武器,叮叮噹噹,轟轟隆隆,不一會兒就把門打破了。城裡的守軍還以為是外敵入侵,差點就爆發了內戰。

藍玉的所作所為,都瞞不過朱元璋的特工,一舉一動隨時都有人匯報。朱元璋對藍玉的表現很不滿,本來打算封他為梁國公,因為這兩件事,改封他為涼國公,想讓他狂熱的腦門清涼清涼。

但是沒多久,朱元璋又把藍玉提升到太子太傅(從一品),相當於副部長了。藍玉不知是喝高了還是怎的,竟然說:「以我的功勞,當個太師(正一品)才合適。」

看來藍玉真的是忘記了胡惟庸老前輩的下場,胡天胡地折騰了六年,朱元璋開始對他下手了。

1392年,辛辛苦苦培育了多年的接班人太子朱標病逝。朱元璋不得不把皇孫朱允炆當作繼承人重點扶持培養。藍玉作為太子妃的舅舅,一直以來都是全力支持朱標,是堅定的太子黨。

可現在朱標一死,藍玉等太子黨會不會全力輔佐朱允炆?藍玉在朱元璋時代尚且居功自傲,飛揚跋扈,柔弱的朱允炆必定不能鎮住他。

為了朱允炆,為了大明江山穩固,朱元璋必須心狠手辣。所以,不管你們這些太子黨有沒有謀反之心,都必須死,而且越快越好。

朱標死後第二年,朱元璋的特工部隊——錦衣衛指控藍玉謀反。

「謀反」二字,歷來是最鋒利的屠刀,沒有人能在這把刀下倖存。藍玉這貨慫得很,為了少受點活罪,他直接招認了。他一認罪不要緊,謀反不會是一個人單挑啊,肯定有同謀,於是沾邊帶故地就牽扯了一大堆。

三年前才告結束的胡惟庸謀反案,朱元璋殺了三萬多人。這回藍玉謀反案,朱元璋又殺了一萬五千多人,有資歷的,有能力的,幾乎都殺絕了。藍玉被殺頭斃命,剝皮填草後,送到他女兒蜀王妃處「留念」,以此來威震那些圖謀不軌的人。

這回朱元璋可以稍微睡得安穩了,可是卻給後來的靖難之役,孫子建文帝無將可用埋下了禍根。

藍玉並無謀反之心,卻成為朱元璋手下下場最為悲慘的武將。說到底,藍玉只是一介武夫,政治鬥爭的經驗太貧乏了,遇到朱元璋這樣狠辣的君主,慘死是必然的結局。

相關焦點

  • 明朝開國功臣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填草,人皮示眾後哪裡去了?
    明朝的律法是非常嚴厲的,觸犯了律法得到的處罰也非常殘酷,挨板子什麼的在明朝的刑法裡都是輕的,明朝最嚴重的刑法是把犯人的人皮直接剝下再用稻草填滿,最後掛在人多的地方讓人看,這種處罰聽起來都受不了,但是明朝還真的有人受過這種刑法,這個人就是藍玉,也是明朝很有名的一位開國功臣,他後來被朱元璋剝皮填草
  • 朱元璋為何寧肯被罵,也要將藍玉剝皮實草?
    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實草,他作惡多端只是一個方面,也不足以要了他的命,謀反更是沒影的事,其真實原因不過是朱元璋要為皇太孫朱允炆掃清前行道路上可能出現的障礙,才不得不將他剝皮實草,並將其族人及黨羽全部剷除,朱元璋真正要做的其實就是剷除所有可能威脅到皇孫朱允炆的武人集團,這樣年幼的朱允炆才可能守得住朱家的江山,朱元璋也才能死得心安。
  • 朱元璋不計名聲,將藍玉剝皮,歷史證明他並不明智
    朱元璋勤奮,但苦於分身乏術,不然朝廷機構必精簡到超乎想像。胡惟庸被罷免之後,朱元璋乾脆不再設宰相一職,如此等於往自己身上加了一副重擔。唐朝時候,三省六部,宰相多如牛毛,如此得以維持朝政機構的正常運轉,而朱元璋將大權獨攬一身,可以想像他忙的程度。據說,朱元璋一天批閱上千奏摺,挑燈夜戰、廢寢忘食,司空見慣。縱觀古代歷史,泱泱數千年,最為勤政帝王,非朱元璋莫屬。
  • 明朝的開國大將藍玉真的被「剝皮實草」了
    大明開國,葉子奇於明洪武八年(1375)任嶽州巴陵縣(今湖南岳陽市)主簿。但洪武十年(1377)春,有司祭城隍神,葉子奇和群吏在祭前竊飲豬腦酒,被縣學生員揭發,因此丟了官職,憤而在獄中著述《草木子》。這種情況下寫的作品,是很容易走偏激路線的。
  • 名將藍玉,最後只剩下一張人皮,為什麼他落了個剝皮的悽慘下場?
    ◆文:剛子聊歷史◆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卷首導語藍玉,安徽定遠人,名將常遇春的內弟。徐達、常遇春去世後,藍玉多次統兵南徵北戰,為大明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藍玉被任命為大將軍,率軍十五萬遠徵北元,大勝而歸。明太祖朱元璋非常高興,盛讚藍玉,將他比作漢之衛青、唐之李靖。
  • 藍玉為明朝創建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後還落了個被剝皮的下場?
    那麼問題來了——藍玉為明朝立下汗馬功勞,朱元璋明知誅殺這樣的功臣會落得千古罵名,可他為何仍是將藍玉剝皮了呢?筆者認為,朱元璋殺藍玉有以下五方面的原因:一、得勝而歸時暴力闖關當初藍玉率領大軍北徵南返時,在一個名叫喜峰關的地方受到阻撓。因為那天剛好是晚上,守城的將領並不能一眼分清來人是敵是友,所以他們要求藍玉大部隊停下來接受檢查。
  • 藍玉:一代開國元勳,為何最後落了個剝皮實草的下場
    提起來藍玉,我們可能不太熟悉,但提起來朱元璋大家肯定知道。藍玉作為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開國元勳,為何到最後反而落得個剝皮實草的地步?是朱元璋大業已成鳥盡弓藏,還是藍玉膨脹了,居功自傲?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明朝開國元勳藍玉的跌宕一生。
  • 明朝開國大將藍玉,為何最後落得剝皮實草的下場?
    其在軍中也不按朱元璋制定的法令,不僅私自提拔將士,還對犯錯誤的士兵施以黥刑;隨著藍玉地位的提升,不斷有依附其的「義子」,這些人乘勢暴橫,強佔了東昌(山東聊城)的民田。御史前去問罪,藍玉不僅不責備這些「義子」,反過來抄起傢伙,招呼御史;立下大功,藍玉不甘久居人下,不滿於自己受封太子太傅而大發牢騷。明明是大老粗,又眼紅馮勝、傅友德的」太子太師」(太子老師),儼然要超越第一梯隊的明朝開國元勳。
  • 藍玉立下蓋世奇功,為何被朱元璋剝皮弄死?藍玉案死了多少人?
    根據《明史》的記載,藍玉「長身赤面,饒勇略,有大將才」,他是明初開國名將常遇春老婆的弟弟,剛開始的時候在常遇春手底下效力,很快就展現出了一名優秀將領的素質。藍玉常遇春曾經向朱元璋推薦過藍玉,可是朱元璋並沒有放在心上。一是因為明初將星如雲,藍玉在成堆的名將中根本就排不上號,二是朱元璋以為藍玉是靠常遇春的關係才被推薦的,所以就沒有多看好他。
  • 朱元璋當了皇帝後殺伐果斷,為何沒人倒打一耙?
    如果百姓不參與,那就不叫革命,而叫宮廷政變,可是草根起家的朱元璋也不傻,控制軍隊的能力遠比其他將領和高官強的多,他在馬背得天下,軍隊的威信遠超他人,這就是為什麼被黨獄牽連的功臣自始至終沒出來造反的原因之一。
  • 歷史上有哪些將領,功高蓋主卻不自知?最終落得不得善終的下場
    關於袁崇煥的事情,其實歷史上已經爭論了三百多年,到現在還在爭論不休。不管你提出什麼樣的想法,總歸都會有人反駁你,這就是袁崇煥這個人最厲害的地方。且不論這位老兄是不是個忠臣,只看看他當時的實力和做的事情。當時袁崇煥擔任了薊遼總督,手握大軍15萬左右,全部都是明朝最精銳的人馬。
  • 大明皇室輩分的二十字世系:強迫症晚期患者明太祖朱元璋的傑作
    他們在位的時間雖然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二人都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孫子。在所有的孫輩中朱允炆倫序第三,朱高熾倫序第四。排在兩人上面的分別是太祖嫡長孫、太子朱標嫡長子朱雄英和晉王朱棡嫡長子朱濟熺。在這裡大家可以發現同為太祖之孫,朱棣的兒子是「高」字輩,晉王的兒子是「濟」字輩。而太子的兒子卻似乎一個是「雄」字輩,一個是「允」字輩,這其中又是什麼原因呢?
  • 朱元璋想封小舅子郭德成做大官,沒料到他卻跪下:「我只會喝酒」
    郭德成是大明開國功臣,在明洪武年間,他因為特別愛喝酒,結果喝成了重病,在臨死的時候,朱元璋特意來看他,郭德成別無所求,只求一壺酒。朱元璋感慨道:「我朝諸多貪縱,唯郭德成一人廉潔謹慎!」朱元璋郭德成,鞏昌候郭興和武定候郭英的弟弟,朱元璋的三舅哥。他年少就與朱元璋相識,兩人感情很好,而眾人對郭德成的評價則是「性通敏曠達,不修邊幅」,說明他是一個不拘小節之人,為人很豁達。
  • 朱元璋反腐力度如此強硬,這究竟是什麼歷史原因?
    明代開國之君朱元璋在大規模的農民戰爭中取得政權之後,開始進行大刀闊 斧的改革,建立了一系列的治國策略,懲治貪汙就是其中最重要之一,它的形成 並非偶然,具有深刻的歷史背景,同時也有朱元璋個人的烙印。見於此,能否恢復生產和發展,不僅關係到政府的財政收入,還關係剛剛建 立起來的大明王朝能否維持和鞏固。因此新生的政權面臨急需恢復和發展經濟、緩和階級矛盾,以鞏固政權的艱巨任務。要完成這一任務,官場貪弊是實行這一 政策的強大阻力,為此,朱元璋必須肅清貪官汙吏,懲治貪汙受賄也是勢在必行。
  • 朱元璋早知道朱棣能力出眾,為何仍不願傳位給他,答案其實很簡單
    在明朝有兩個著名的皇帝,一個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大明開國太祖,朱元璋為叫朱重八,關於這位朱皇帝,謠言滿天飛,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因為他做的事情都太傳奇了,無論是起義的時候,還是大明建國以後的事情,都讓人特別好奇,很有研究的價值,但是我們今天要說卻不是朱元璋,而是他的兒子朱棣。
  • 朱元璋告訴你反貪汙腐敗不能只靠殺人
    明朝法典大明律明朝殺官員,從開國皇帝朱元璋起就盛行起來。後世人多稱其就是殺功臣,其實這麼說有失偏頗。朱元璋殺了一部分開國功臣確是事實,譬如藍玉、胡惟庸、李善長等,但說到這裡面的原因,也有這些大臣本身的問題,居功自傲,位高權重,難以管束是自然的。為了後世子孫的江山穩固,替年幼的下一代皇帝朱允炆拔一拔樹枝上的刺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你想想,殺官員殺到到朱元璋這份上,動輒幾萬人,這肯定就不單單是殺功臣這個理由就能解釋的了。殺功臣也不用殺幾萬人啊!
  • 臨安核桃 朱元璋點將的大明果
    據說,元朝末年,劉伯溫從天目山來到隱將千畝田遇上了朱元璋,兩人談古論今,一拍即合。劉伯溫看朱元璋身材魁梧,儀表非凡,胸有大志,就勸他在千畝田招兵買馬滅元,朱元璋說:「談何容易,首先軍糧那裡來啊?」這倒難煞了劉伯溫。
  • 朱元璋之惡,超乎你的想像!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 朱元璋的一刀切:凡是百姓逃荒,不問緣由,一定是屬地官員失職!
    說到這裡,有人要問了,在朱元璋統治時期,大明朝的官究竟好不好當?汪郎告訴你,在朱元璋的洪武朝做官,其實並沒有傳說中的那樣恐怖,但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容易。今逃移之民不出吾疆域之外,但使有田可耕,足以自贍,是亦國家之民也。即聽其隨地佔籍,令有司善撫之。若有不務耕種,專事末作者是為遊民,則逮捕之。」---《明太祖實錄.卷二百八》汪郎以為,正是朱元璋的這些「民本」思想,明朝才能從元末的廢墟中得以恢復,才能在史書上留下「洪武之治」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