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信了嗎?明朝的開國大將藍玉真的被「剝皮實草」了

2020-12-23 覃仕勇講史

藍玉被「剝皮實草」的說法乃是無稽之談。

「剝皮實草」之說,最初見於明初葉子奇所著《草木子》,其後各野史相繼沿襲。

該書說,朱元璋治貪手段殘忍粗暴,官員貪汙數額只要在六十兩白銀以上的,就處以死刑,並梟首示眾,且剝下他的皮,皮裡填上草,置於衙門裡官座旁邊,以警示後任官員。

《草木子》的記載似乎言之鑿鑿。但是,查《明史》、《明實錄類纂》等書,並無這樣的規定和制度。

所以,不得不回頭審視一下葉子奇其人。

大明開國,葉子奇於明洪武八年(1375)任嶽州巴陵縣(今湖南岳陽市)主簿。但洪武十年(1377)春,有司祭城隍神,葉子奇和群吏在祭前竊飲豬腦酒,被縣學生員揭發,因此丟了官職,憤而在獄中著述《草木子》。

這種情況下寫的作品,是很容易走偏激路線的。

冷靜想一下,把一具人皮殭屍放置在衙門裡官座旁邊,有可能嗎?

衙門裡烏煙瘴氣不說,還被弄得陰森可恐,誰能在裡面安心辦公?

朱元璋再壞、再毒,應該不會整這樣一出惡作劇來影響官員工作吧?

至於說藍玉被「剝皮實草」法,始作俑者是明末清初人作的《蜀警錄》。

該書記:張獻忠佔據了成都,入蜀王府,發現端禮門樓上奉一尊神像,身著公侯品服,金裝,人皮質,頭與手足俱肉身。就詢蜀王府太監。回答說,該人皮和頭、手足肉身都是涼國公藍玉的。涼國公藍玉為蜀獻王朱椿(朱元璋第十一子)妃子藍氏之父,因被明太祖猜忌,以謀反罪被殺,並剝皮實草,送到各省巡展,最後由雲南傳到四川。因藍妃的緣故,蜀獻王奏請朱元璋將人皮留在四川,請來工匠,將人皮裝成肉身,供奉在這門樓裡,已經有250多年了。

《蜀警錄》寫這個,是想寫張獻忠受此啟發,大興剝皮之風。但因其「剝皮實草」之說與葉子奇《草木子》所記的「人皮草袋」之說遙相呼應,從此,世間興起了朱元璋把藍玉剝皮的傳說,紛紛揚揚,漸漸坐實,到了近世,已成定論。

是,朱元璋是殺了藍玉,但根本就沒有剝皮!

關於藍玉的死亡,《明史.藍玉傳》只記:「二十六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珊告玉謀反,下吏鞫訊。獄具,族誅之。」

再冷靜想一想,真要是剝了皮,而且還保留有頭、手足的「肉身」,如果沒有特製的藥水浸泡,就這樣製作成神像,能保存250年嗎?

所以,藍玉被「剝皮實草」之說,只是一則胡編亂造的謠言,今天的讀者不要輕信。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藍玉呢?

說來話長。

先從一件小事說起吧。

洪武二十五年,藍玉曾奉朱元璋之命前去四川建昌鎮壓月魯帖木兒的叛亂。

出徵之前,朱元璋召藍玉進京討論徵討方略。

會議結束,朱元璋讓諸將先走,而留下藍玉面授機宜。

但是,朱元璋連呼三聲,竟沒有一個將領移步。

藍玉見了,微微一笑,揮揮衣袖,諸將馬上退得乾乾淨淨。

朱元璋看到藍玉在諸將中竟有此威勢,從此深懷疑忌。

藍玉又曾於洪武二十一年統帥十五萬大軍北徵,大獲全勝。朱元璋賜敕褒勞,「比之衛青、李靖」,晉封為涼國公。

但是,藍玉既沒有衛青的恭謙知禮,也沒有李靖的低調遜讓,而是自恃功伐、專恣橫暴。

北徵途中,藍玉私吞了「駝馬珍寶無算」,還要強娶北元嗣君脫古思帖木兒的妃子(該妃後來不堪其辱,上吊自盡)。

藍玉南返至喜峰關,值半夜時分,守關官吏沒能及時開門接納,藍玉大發雷霆,縱兵毀關,破門而入,斬殺守關將士千百計,氣焰囂張,蠻橫無禮。

回到家裡,藍玉蓄養了數千家奴、義子,橫行霸道,魚肉百姓。

藍玉的家奴強佔東昌民田,被御史查問,藍玉二話不說,將御史捆綁起來,痛打了一頓。

藍玉的家奴還依仗藍玉的權勢霸佔了雲南大量官鹽。

……

相對來說,這些都是小事。

最觸犯朱元璋神經的,還是藍玉操軍中大權於一己之手,軍中將校的升降進退全由他說了算。

藍玉還在這基礎上,越禮犯分,「床帳、護膝皆飾金龍,又鑄金爵以為飲器」、「馬坊、廊房採用採用九五間數」。

相關焦點

  • 明朝開國大將藍玉,為何最後落得剝皮實草的下場?
    胡惟庸被殺之前,官至明朝的左丞相,為百官之首,那麼,藍玉是何人呢?01戰功卓著藍玉是明朝大將常遇春的小舅子,在姐夫的提攜下,很快展現出軍事上的天賦。藍玉反其道而行之,打了元朝勢力,一個措手不及,大獲全勝,但卻得意忘形,碰了元主的妃子,一個不該碰的女人,給明朝造成了很大的負面效應。朱元璋大為惱火。《明史記事本末》記載:玉還朝,上切責之,戒以率德改行。為此,原打算封為梁國公,改為封藍玉為涼國公,意在敲打,要其冷靜一下;北徵還朝路經喜峰口,正值下半夜,城門緊閉。藍玉為進城駐軍,竟然縱容士兵毀壞城門。
  • 朱元璋為何寧肯被罵,也要將藍玉剝皮實草?
    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實草,他作惡多端只是一個方面,也不足以要了他的命,謀反更是沒影的事,其真實原因不過是朱元璋要為皇太孫朱允炆掃清前行道路上可能出現的障礙,才不得不將他剝皮實草,並將其族人及黨羽全部剷除,朱元璋真正要做的其實就是剷除所有可能威脅到皇孫朱允炆的武人集團,這樣年幼的朱允炆才可能守得住朱家的江山,朱元璋也才能死得心安。
  • 藍玉:一代開國元勳,為何最後落了個剝皮實草的下場
    提起來藍玉,我們可能不太熟悉,但提起來朱元璋大家肯定知道。藍玉作為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開國元勳,為何到最後反而落得個剝皮實草的地步?是朱元璋大業已成鳥盡弓藏,還是藍玉膨脹了,居功自傲?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明朝開國元勳藍玉的跌宕一生。
  • 明朝開國功臣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填草,人皮示眾後哪裡去了?
    明朝的律法是非常嚴厲的,觸犯了律法得到的處罰也非常殘酷,挨板子什麼的在明朝的刑法裡都是輕的,明朝最嚴重的刑法是把犯人的人皮直接剝下再用稻草填滿,最後掛在人多的地方讓人看,這種處罰聽起來都受不了,但是明朝還真的有人受過這種刑法,這個人就是藍玉,也是明朝很有名的一位開國功臣,他後來被朱元璋剝皮填草
  • 藍玉為明朝創建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後還落了個被剝皮的下場?
    藍玉,明朝開國大將,有勇有謀,驍勇善戰,為明朝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尤其在捕魚兒海一戰中,藍玉率領部隊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從而名動天下,建國後他被封為「涼國公」。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以涼國公藍玉欲圖謀反為由發動臭名昭著的「藍玉案」,命人將藍玉的整張人皮活剝下來,死狀不可謂不恐怖,受到牽連被殺者高達一萬五千多人,實乃「流血千裡」。
  • 朱元璋不計名聲,將藍玉剝皮,歷史證明他並不明智
    而對謀反者更不手軟,除殺頭、滅族外還發明了諸多酷刑,而最讓人毛骨悚然的莫過於「剝皮實草」。如何操作?就是將受刑者肉皮用利器與骨肉分離開來,然後將空皮囊塞入稻草,懸於高曠之處,令見者喪膽,時刻謹記安分守己。而大將藍玉就受次「禮遇」,塞滿稻草的皮囊還被在全國「巡迴演出。」據說遊到蜀地時,藍玉女兒於心不忍,遂託夫君蜀王朱椿向朱元璋求情,才得將父親皮囊留下。
  • 名將藍玉,最後只剩下一張人皮,為什麼他落了個剝皮的悽慘下場?
    ◆文:剛子聊歷史◆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卷首導語藍玉,安徽定遠人,名將常遇春的內弟。徐達、常遇春去世後,藍玉多次統兵南徵北戰,為大明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藍玉被任命為大將軍,率軍十五萬遠徵北元,大勝而歸。明太祖朱元璋非常高興,盛讚藍玉,將他比作漢之衛青、唐之李靖。
  • 明朝十大名將:各個戰功赫赫,為後人敬仰
    徐達(1332年—1385年),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元朝末年,出身農家的徐達參加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功績顯赫。1368年,攻入大都,滅亡元朝,官至太傅等,封魏國公。其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 明朝歷史上開國大將,常遇春和徐達誰更厲害?時光給您解密漲知識
    縱觀歷史各朝各代開國皇帝,無論是市井小民還是位高權重的大人物,想建立一個國度那是千難萬難的,各朝代開國皇帝沒有一個人單槍匹馬就能打下天下。就像明朝開國的,大明朝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的有很多功臣。那麼1368年,朱元璋定都在南京,大明朝開國,總共有五大功臣被封為一等公爵,這五人是誰呢?安排排行從上往下第一位是徐達,第二是常遇春,然後是湯和、李文忠、鄧愈。
  • 大明戰神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填草的背後,有哪些歷史必然原因?
    明朝建國之後,元朝的殘餘勢力逃到了漠北草原,歷史上稱為北元。朱元璋料到這些殘渣餘孽會對大明政權構成威脅,於是多次派兵徵伐,圍剿元軍殘部。經過朱元璋不斷地屠殺,當年跟著他出生入死的老將們早已所剩無幾,這時候有一位年輕的軍官脫穎而出,他就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藍玉參與過多次圍剿元軍殘部的戰爭,逐漸顯示出優秀的作戰才能。
  • 《明朝那些事》:以詼諧幽默的筆觸帶我們了解明朝的興衰歷史
    太祖時期,著名文臣有:開國宰相,韓國公李善長。右丞相忠勤伯汪廣洋。大奸臣胡惟庸。第一謀士,誠意伯劉基。第一前鋒大將,大將軍鄂國公,開平王常遇春,號稱「常十萬」。大將軍馮勝 、湯和、鄧愈、傅友德,沐英,李文忠,藍玉等等。建文帝時期,著名的有主導削藩的文臣黃子澄,齊泰,方孝孺,鐵鉉,盛庸、平安、和武將膿包李景隆。成祖時期,文臣有靖難第一文臣和尚姚廣孝。明朝第一才子,主編《永樂大典》的謝縉。靖難起兵的大將張永,朱能、邱福。
  • 開國大將傅友德,因菜未吃完受到朱元璋責怪,轉身殺兩子後自殺
    而歷史上卻有兩個開國皇帝,他們登基之後,就把一些和他一起徵戰沙場的大臣們都一一處死了,而這兩位皇帝就是劉邦和朱元璋。這兩位都是歷史上有名的平民皇帝,他們毫無家世背景,沒有什麼威望,慢慢地爬到了皇帝的位置。而其中之一的劉邦,在上位之後,就慢慢的剝削了開國大臣們的勢力,從韓信開始,韓信因為造反,被殺,緊接著其他的一些大臣們相繼被革職處辦。
  • 開國將帥中,何人槍法最準?大將百步穿楊當仁不讓
    在開國將帥中,有著無數能徵慣戰的名將,他們的赫赫戰功,直到今天,依舊被我們津津樂道。而在這些功勳卓著的名將中,也不乏個人武力值非常高的,比如許世友、徐海東、錢鈞、賀炳炎、彭紹輝、耿飈等人都有著非常高深的個人武功。而神槍手,在開國將帥中也有不少,那麼,在開國將帥中都有哪些神槍手呢?
  • 是誰逼得明朝的文官一次次去弒殺君王?當看完前因後果,又氣又恨
    如果讀者中真的有人深入研究過古代底層生活就會發現,古代帝制時代的底層和歐洲販賣的奴隸過的生活沒啥區別。一直到民國末年,女人和孩子都是商品,可以像奴隸一樣合法地買賣。在帝制時代,君王和大臣之間的鬥爭經常是你死我活的,明朝尤其明顯。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那麼在這些開國將軍中,最早逝世的將帥都有誰呢? 最早辭世的開國大將 在十大將之中,第一個去世的是陳賡大將。他曾畢業於黃埔軍校,是一個個性鮮明、富有傳奇色彩的將軍。
  • 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是怎麼把一手好牌打爛的?
    朱允炆也真的是一個奇葩,自從秦始皇一統中國以來,地方造中央的反就從來沒有成功的,漢代的七國之亂,西晉的八王之亂,還有唐朝的安史之亂,雖然聲勢浩大但最後都以慘敗收場。唯獨明朝初年的靖難之役是唯一次地方造反成功的案例。
  • 錦衣衛:曾讓人談虎色變的特務機構,昭獄臭名昭著,明朝一大弊政
    提及明朝,大家在想到天子守國門的同時,往往還有讓人談虎色變的特務機構錦衣衛。其黑暗程度甚至有人超過清朝,比起清朝來如何如何暫且不論。明朝有好的可以值得稱讚的一面。不過也有非常糟糕的一面,錦衣衛便是讓後代歷史愛好者無數詬病的一個吐槽點。獨立於三法司,直接歸皇帝掌控。
  • 開國大將攻下此城後,見牌子上寫了兩個大字,下令:不留一個活口!
    我國古代的政治體制集中表現為中央集權制,皇帝將權力收歸中央,在明朝時期,中央集權達到一個頂峰,皇帝至高無上,皇權不容侵犯,因此明朝時期排除異己,打壓敵人,手段極狠,本文所述的便是一場血案,其完全能夠體現出當時的政治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