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以詼諧幽默的筆觸帶我們了解明朝的興衰歷史

2020-12-15 穀旦說

明帝國始於萬民創業的好時代,也終於這樣一個時代,這是它的宿命!就明一朝,有開天闢地、篳路藍縷的明太祖朱元璋去構建明帝國宏偉藍圖。也有厲兵秣馬、威名四海的明成祖朱棣。也有仁宗宣宗的勵精圖治,休養生息以爭創盛世。不乏有承前繼後,無為而治的君主。也有救世救民、力不從心的

崇禎

崇禎皇帝,帝國的代代掌門人雖算不上嘔心瀝血,但也是死而後已,對帝國的維護算得上盡心盡力了!

君主之為,可見其臣。

太祖時期,著名文臣有:開國宰相,韓國公李善長。右丞相忠勤伯汪廣洋。大奸臣胡惟庸。第一謀士,誠意伯劉基。

魏國公

著名武臣有:大元帥魏國公,中山王的徐達。第一前鋒大將,大將軍鄂國公,開平王常遇春,號稱「常十萬」。大將軍馮勝 、湯和、鄧愈、傅友德,沐英,李文忠,藍玉等等。

建文帝時期,著名的有主導削藩的文臣黃子澄,齊泰,方孝孺,鐵鉉,盛庸、平安、和武將膿包李景隆。

成祖時期,文臣有靖難第一文臣和尚姚廣孝。明朝第一才子,主編《永樂大典》的謝縉。靖難起兵的大將張永,朱能、邱福。

仁宗宣宗時期,文臣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都是一時人傑,輔佐宣宗完成了「仁宣之治」盛世。武將主要有英國公張輔。

英宗和景帝時期,初期仍是「三楊」,中期有留下千古美名的大忠臣于謙于少保,奸臣投機分子徐有貞,武將石亨,英國公張輔死在土木堡。

憲宗時期,一個昏君,所謂「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

孝宗時期,有劉大夏和劉健、李東陽、謝遷幾個閣臣。所謂「李公謀,劉公斷,謝公猶侃侃」。有了他們的輔佐,「弘治中興」出現了。

武宗時期,出了名臣,儒家心學的開創者,無數學者的偶像,王守仁王陽明。有名氣的有楊一清,楊廷和。

世宗穆宗神宗時期,楊廷和,夏言,大奸臣嚴嵩和他獨眼兒子嚴世藩,徐階,高拱,張居正,武將有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和他兒子們,劉涏等

光宗熹宗時期,東林黨人楊漣、左光鬥、趙南星,高攀龍、孫承宗、袁可立等等和武將主要有熊廷弼。

思宗時期,文臣有錢龍錫 周延儒 楊嗣昌 盧象升 孫傳庭 丁啟睿 洪承疇 武將有袁崇煥 滿桂 左良玉 史可法等

皇帝的作為,從其用人可見一斑,另外明朝政治上分外活躍的有宦官,始有開萬國來朝盛象的鄭和,中有劉瑾,汪直,馮保等宦官幹政,終有魏忠賢的閹黨,禍亂朝綱。

一個帝國的創業奮鬥史,在何時都需要我們去吸收營養。以史為鑑,歷史不會重演,但歷史周期的更替是會進行的,相似的情景會再現。沒有一個帝國的制度的建設可以一勞永逸,帝國奮鬥史就是帝國自己的革新史。革新可能會將帝國帶入危境,但不革新,帝國一定會陷入腐朽的泥沼,等待它的是被淹沒、消亡。不斷革新將讓帝國不斷迸發旺盛的生命力,就明一朝有"弘治中興"、"萬曆中興"等。

今天的社會主義就將改革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從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改革就是使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使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改革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在封建王朝,改革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沒有強權加持、決心與方案,註定失敗。這些在今天,無論是商業帝國還是某個國家,都是需要充分借鑑考慮的。畢竟一人之亡,亡不了國;制度之亡,大廈坍塌。

對於史料紛繁雜亂的明朝,作者下筆四兩撥千斤,以詼諧幽默的筆觸帶我們了解了明朝創業-興盛-中興-衰亡的歷史。這部書就像一道下酒菜,酣暢凜冽,清新脫俗,值得一讀。

相關焦點

  • 明朝歷史中總是挨揍的陳虎,你知道嗎?《明朝那些事兒》告訴你
    在閱讀的時候我們不僅會因為史書文字太多感到視覺很疲勞,而且會被各種不帶感情的專業詞語勸退。各類專業名詞的羅列的確讓這本書變得更加高大上,但是也讓讀者覺得晦澀難懂,不願意閱讀。想有沒有這樣一本書,它好似《百家講壇》裡的史學專家一樣,在枯燥無味的歷史事件中穿插有趣的歷史小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歷史娓娓道來,不僅幽默風趣,還能讓人重視歷史的厚重感。它,來了。
  • 明朝那些有趣的歷史故事
    明朝是漢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享國276年,經歷了十六位皇帝。這個時候中央集權已經發展到了頂峰,當然也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也有很多有趣的梗。明朝的皇帝們也是極具個性的,明朝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有趣的事,今天我就說點鮮為人知的明朝那些事兒。
  • 《明朝那些事》:奇葩皇帝特別多,一個比一個還要逗
    《明朝那些事》:奇葩皇帝特別多,一個比一個還要逗《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
  • 好書推薦之《明朝那些事兒》
    推薦理由之一:文筆幽默風趣我們通常看的歷史書不是用文言文為書寫的晦澀難懂的古籍,就是翻譯成白話文的歷史書籍,或者是課堂中的歷史教材和文人歷史著作,行文比較嚴謹,語言比較枯燥。學生時期,很多同學都會埋怨學歷史太枯燥太無趣了,本人對歷史比較感興趣,所以學生時代對看歷史書感覺還好。
  • 《明朝那些事兒》銷量領先,作者3年賺4000萬,後來為何銷聲匿跡
    隨著幾年前《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的問世,重新定義了明朝歷史的解讀方向。《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的是大明王朝1344年到1644年的歷史走向,裡面包含了人物的刻畫、民間的奇聞趣事、帝王的心術等等,而且語言詼諧,讓人每次品讀都如沐春風一般。《明朝那些事兒》自2009年連載完畢後開始出版,短短3年的時間,累計銷量千萬冊,作者當年明月也因此獲得版稅4000多萬元。
  • 《明朝那些事兒》到底有沒有夾帶私貨?是否存在誤導歷史的嫌疑?
    《明朝那些事兒》是當年明月的代表作,一經推出就暢銷多年,還在民間掀起了一番明朝熱。讀完之後人們不禁感嘆歷史還能這麼寫,對這本書的評價很高。有好的評價那就一定存在差的評價,有人說《明朝那些事兒》不能算是史書,因為當年明月夾帶私貨,有誤導歷史的嫌疑。
  • 「我推薦的一本書系列三」——《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
  • 五本穿越明朝的完本歷史小說,《錦衣夜行》《官居一品》上榜
    了解明朝歷史,喜歡看明朝小說大概是從看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開始。因為對這個朝代有了大概的了解,所以看這些小說會找到熟悉感。 今天小編就介紹幾本優秀的明朝穿越歷史小說給大家。 月關《錦衣夜行》
  • 《成化十四年》一部正義凜然又不失詼諧幽默的明朝破案懸疑文!
    明朝成化年間,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年代。酷愛明史的小夥伴對這些名字一定不陌生,朱見深、萬貞兒、汪直…今天這一部小說正是以明朝成化年間為故事背景的耽美懸疑破案網絡小說,夢溪石大大的《成化十四年》!《成化十四年》的情節引人入勝,節奏緊湊,每一步環環相扣,筆調輕鬆詼諧,主角間相依相伴,情感細膩,喜歡推理和愛好嗑CP的小夥伴千萬不要錯過哦!
  • 《明朝那些事兒》:當年明月用5句經典語錄,說盡人性複雜與黑暗
    我原來是一個對歷史不感興趣的人,覺得課本上的歷史內容太枯燥乏味,沒什麼意思,直到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之後,我才發現,不是歷史的問題。《明朝那些事兒》在歷史的厚重感中融入了幽默感,在開心的同時又會對其中的歷史事件產生深思,能體會到許許多多人生的道理,以及對人性的洞悉。
  • 了解美國歷史最值得讀的一本書,堪稱美國版《明朝那些事兒》
    要想了解世界近代史,必須要讀一下美國歷史。關於美國的歷史書實在是太多了,令人眼花繚亂,內容良莠不齊,要麼過度吹捧,要麼過於簡略,要麼深度不夠,甚至還有的過於細枝末節。有很多作者甚至東拼西湊一些東西就湊成一本書,極為不負責。總之,讀完後這些書後對美國歷史仍然是一知半解,對美國歷史不能把握全貌,這樣就不太好了。
  • 歷史探秘:于謙拯救明朝於危難之際 朱祁鎮後來為什麼要殺他
    歷史探秘:于謙拯救明朝於危難之際 朱祁鎮後來為什麼要殺他時間:2020-09-23 16:32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于謙拯救明朝於危難之際 朱祁鎮後來為什麼要殺他 很多人都不了解于謙和朱祁鎮的事情,接下來跟著趣歷史小編一起欣賞。
  • 歷史小說——排行第三名:回到明朝當王爺
    《回到明朝當王爺》自從上架以來,已經多次取得月票榜第一。數據霸氣得無以復加,連最流行的玄幻、都市類小說,都不敢說與之爭鋒,其影響力是時至今日仍然留有餘溫。如今已改編成了電視劇,不好說家喻戶曉,但也是名聲大噪,強烈推薦!
  • 帶路黨、頑童、工作狂,明朝皇帝多奇葩,你能猜出來都是誰嗎?
    工作狂——朱元璋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他登基之後就廢除了延續千年的宰相制度,中書省也不要了,所有的活老朱自己一個人幹。老朱幹活有多拼?領導是工作狂,小兵們也要被迫工作,明朝的公務員們全年只有三天假,分別是春節、冬至、和老朱本人生日,真的很慘。帶路皇帝——朱祁鎮明英宗朱祁鎮任用太監王振導致了「土木堡之變」,致使明朝十餘萬大軍折損在土木堡,自己也被瓦剌人也先俘虜。皇帝當俘虜到不是沒見過,看看大宋朝老趙家的父子兩個就知道了。
  • 明朝200多年歷史中,你認為哪一段最精彩,為什麼?
    每一個朝代都有自己的興衰起落,從建立到滅亡,總會存在幾個高光時刻。明朝的高光時刻,我認為是朱棣的篡位一直到其孫朱瞻基結束(1402-----1435)。期間經歷了永樂盛世,還有仁宣之治,國力達到了頂峰,之後明朝便開始坐吃山空,日薄西山了。精彩就在於後世對這段歷史的津津樂道。
  • 海瑞的明朝第一疏:海瑞罵人巔峰時刻,腦袋兩次險些搬家
    嘉靖皇帝劇照海瑞是大筆一揮,3000字的罵人不帶髒字的奏書寫好了,這份奏書在歷史上被稱為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名叫《治安疏》。他迫不及待地把這份奏書交給嘉靖,讓嘉靖評價一下寫的怎麼樣?海瑞的腦袋暫時還在他身上,但嘉靖皇帝始終是氣不過,始終放不下這件事。人在不順心時就容易想起不痛快的事,某一天嘉靖皇帝不順心時,又想起了海瑞,這可不是什麼好的徵兆,憤怒之餘,嘉靖就想殺了海瑞,此時即便是黃錦再說一萬遍那句話也無濟於事。
  • 《明朝那些事兒》——那個「不太正經」的歷史書
    說他之後的生活的文章已經太多,我們今天不把他放在聚光燈下,因為他不想,我們只是來讀一讀他的這本書。未曾畫上句點的故事小半年之前,《大明風華》正在熱播,又一次引起了一股明朝熱,而在2007年,當年明月寫的《明朝那些事兒》,就已經讓這個朝代熱了一次。
  • 明朝的權力遊戲,比影視劇精彩多了
    歷史學者張宏傑解讀大明王朝的權力遊戲說起明朝,你會想到什麼?從小說《萬曆十五年》與《明朝那些事兒》,到影視劇《大明王朝1566》《繡春刀》等,構成了中國人對明朝的影像記憶。但我們真的了解明朝嗎?北京的故宮、天壇、長城,是可以看到見摸得著的明朝軀幹,那些已逝於歷史長河中僅僅留於史書的人物,才是復盤這個王朝的靈魂。張宏傑的《大明王朝的七張面孔》是一本「歷史人物另類傳記」,大都以史料為依據,絕非民間「戲說」。在他的筆下,明朝有了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色彩。
  • 明朝商業繁榮的原因是什麼,宦官為何是明朝現代文明發展的先驅者
    因為要知道現代文明就是在自私自利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西方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曾經說過:「我們的晚餐並不是來自屠夫、釀酒師或者麵包師的恩惠,而是來自他們對自己利益的打算。我們不能指望他們主動給我們好處,而只能說我們會給他們帶來好處。」社會上他人為我們提供商品,並是不處於同情,而是因為他們想要賺更多的錢,而我們正好需要這件商品,財富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 穿越明朝高質量小說
    說到明朝啊,那它的歷史可謂是波瀾壯闊。開局一個碗結局一根繩,說的就是明朝,它是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今天給大家介紹幾本質量不錯的明朝小說。《崇禎八年》,豬豬的小說,完結了。主角穿越明朝成為崇禎皇帝,經過重重困難,各種改革,挽救明朝於水深火熱的歷史文。其中我個人覺得裡面把錦衣衛寫的非常不錯,各位可以放心閱讀。《史上最強崇禎》,完結。也是穿越崇禎的小說,節奏比較快,但是劇情都沒有拉胯,質量上乘。《我真不是木匠皇帝》,連載中。石頭的新書,他也是老作者了,質量可以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