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怎麼死的?4字可形容,很多現代人很嚮往,經常做這一動作

2020-12-22 步虛子說史魂

朱元璋是怎麼死的?

看到這樣的標題,很多人估計第一時間會想到陰謀論。作為中國古代集權體制下的一國之主、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其死亡的「非正常性」貌似太過「正常」。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古代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帝,宣告皇帝時代開始,至清末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在這2132年間,中國古代總共誕生了494位皇帝,堪稱中國古代產量最多的產品之一。

雖然皇帝是高產了,但個人素質方面卻不盡如人意,首先這麼多帝王之中,最成功的帝王差不多也就十來位。不僅如此,縱然皇帝坐擁天下、富有四海,但平均壽命居然只有39歲。據林萬孝在《我國歷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所作的統計,我國1957年人均平均壽命已達到57歲,1985年為68.97歲。也就是說,中國古代皇帝的平均年齡不及1985年的人壽命的60%,與現在就更沒法比了。

中國古代皇帝緣何短命?顯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死於謀殺,畢竟中國古代為集權體制,權力的絕對性導致眾多野心家競相角逐,為了攬權而六親不認、大肆屠戮宗室同族的不在少數,如南朝時的劉宋就是絕佳例子。因此面對「朱元璋怎麼死的?」這樣帶有敏感意味的話題,很多人想到陰謀論也是情理之中。

那朱元璋是否真是死於「陰謀論」呢?如果是,又會是誰會為了權力殺了他?

是朱允炆嗎?顯然不可能。首先朱允炆是典型的儒家文人,深受儒家學說中的忠孝禮儀文化的影響。這麼一位手無縛雞之力、書生意氣濃厚的文人皇帝會做出弒殺祖父之大逆不道的行為?顯然太過匪夷所思。而且最為關鍵的是,朱元璋明確朱允炆就是接班人,因此不存在殺君上位的動機。況且朱元璋和朱允炆相隔兩代人,憑藉著自己年輕的資本等待朱元璋入土的那一天,朱允炆完全等得起,沒必要猴急猴急地多此一舉。

那是朱棣嗎?顯然更不是。朱棣雖然英明神武,能力也很強,對待「乳臭未乾」的朱允炆他可以不放在眼裡,但對建立了明朝之基業,指揮千軍萬馬踏平整個中國的父皇朱元璋,朱棣還是忌憚有加。

因此雖然朱棣對朱允炆上位稱帝很是不滿,但在朱元璋在世之時,他還不敢輕舉妄動,直到了朱元璋去世,朱棣才敢發難。而且等到他奪了皇位後,他一舉將老爹捧得老高,又是撰寫墓志銘又是歌功頌德,可見老爹在他心中地位堪比天高,估計也是唯一能鎮住他的主子。正所謂「一物降一物」,朱棣自然不會對朱元璋動殺心。

既然跟「陰謀論」無關,會不會是沉湎酒色導致身體虛脫、「牡丹花下死」呢?這顯然也對朱元璋不適用。雖然朱元璋也是正常男性,而且從其生子多達26人可以看出,被朱元璋寵幸的女人不在少數,但其卻只對原配馬皇后情深義重。由此可見,朱元璋不是「見色忘義」之人,更談不上沉湎酒色了。

既然如此,朱元璋怎麼死的呢?答案其實可僅用4字形容:正常死亡。為何這麼說?原因如下:

朱元璋出生於公元1328年10月21日,死於公元1398年6月24日,享年69歲,實際離70歲也就差了4個月。這樣的年齡較中國古代帝王平均年齡大了79%,放在中國古代帝王群中也會有不錯的排名。再結合林萬孝所作的統計,宋、清時代中國人平均壽命分別為30和33歲,民國時期也不過35歲。如此看來,明朝人平均壽命也不會超過35歲。因此不論橫向比還是縱向比,朱元璋的年齡都堪稱高齡。

有人說朱元璋死於過於操勞,理由便是朝政事務繁忙、日理萬機。實際這也站不住腳的。倘若壯年而亡,還可將罪責推卸給「加班太多」,如雍正皇帝就是典型,終日操勞、積勞成疾,終年57歲。但朱元璋畢竟已到70歲之高齡,而且幹的活也不比雍正少,因此將其死因歸結為積勞成疾有失偏頗。

那朱元璋何以能在國事非常繁忙之形勢下,身體倍棒,熬到了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70歲高齡呢?

這顯然與朱元璋過硬的身體素質有關。

眾所周知,朱元璋自打參加紅巾軍起義後,便開始了戎馬生涯。自古習武之人身體素質自然強過講究禮儀、唾棄莽漢行為的習武練劍,整天待在屋子裡冥思苦想的憂鬱文人,因此朱元璋身體素質好的一個原因便是後天的鍛鍊。

朱元璋身體素質好的另一個原因便是其天性使然。眾所周知,朱元璋自小家窮,而元末的亂世也讓無數像朱元璋這樣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農民提前脫離了苦海,但朱元璋偏說不字,堅強地活到了17歲。就在這一年,又一場生死大考來到了眼前,家鄉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災,他的父親、母親、二嫂、三嫂、大姐、大哥紛紛挺忍不住,離他而去,僅剩下他和二哥兩人相依為命。

最後二哥也受不了了,入贅有錢人家吃上了飯,孤苦伶仃的朱元璋當了和尚、乞過討,人世間苦難嘗了個遍,但就是沒餓死,不得不說,他的身體素質也太過強硬了。

由此可見,朱元璋的死因,可用「正常死亡」4字形容。而他能在亂世之中堅強地活著,熬到了正常死亡,主要歸因於他過硬的身體素質。

對於朱元璋這樣一個好身體,能熬到高齡之後的正常死亡,相信很多現代人會非常羨慕也非常嚮往。而對身體素質的重視也隨著現代人生活的變好而越發提上日程。那如何才能擁有好的身體、過硬的身體素質呢?除去先天因素,勤加鍛鍊身體顯然對提高身體素質大有裨益。為此很多現代人經常做這一動作:鍛鍊身體,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清晨,很多早起的人便開始了身體鍛鍊。有的在晨跑,有的在壓腿,有的在做操,有的在做伏地挺身……

另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對鍛鍊身體的要求更上了一個臺階,不滿足於漫無目的、毫無章法的小打小鬧,而是更加注重專業性、針對性地開展,為此,很多人便辦了健身卡,請了私人教練,期待在專業人士的專業指導下,進行合理科學地運動膳食,以期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

綜上,朱元璋怎麼死的?4字可形容,那就是「正常死亡」。很多現代人很嚮往朱元璋憑藉這一好身體熬到了正常死亡,為此經常做這一動作,那就是科學合理地鍛鍊身體。

相關焦點

  • 如果朱標沒死,朱元璋也不會暴虐成性,朱元璋是真的傷心了
    所以,朱元璋跟太子朱標之間的關係很奇特,兩個人之間經常有不同意見,經常爭吵,但是父子感情很穩定。野史裡記載,有一次朱元璋殺功臣太子勸諫說,「陛下,你這樣殺人,屬於濫殺無辜,有傷天和」。朱元璋沒有說話。第二天把一根帶刺的蒺藜杖放在地下,讓太子撿起來。朱標一看,這怎麼拿都是刺。
  • 朱元璋給兒子請老師,老師問:不聽話能打嗎?朱元璋只說了這4個字
    作為從社會最底層起家當皇帝的朱元璋來說,由於家境出身貧寒讀書也不多,所以他格外注重自己子女的教育。明太祖朱元璋在得勢以後,就本著「再苦不能苦了孩子,再窮不能窮了教育」的方針,決心給他的後代聘請最好的老師,創造一流的學習環境。隨後朱元璋就給兒子請一位學識淵博的大儒當老師,可朱元璋的兒子非同一般學子,老師問道:不聽話能打嗎?身為嚴父的朱元璋就回答了4個字,讓後世盛讚不已!
  • 朱元璋想要殺劉伯溫,劉伯溫卻用一個字保住了命,這是怎麼回事?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皇帝在自己的政權和百姓都比較穩定,沒有什麼動亂的時候都會想辦法除掉之前培養起來的人,特別是有能力的人,這就叫「卸磨殺驢」,為了政權以後能夠長遠的發展下去,這樣做還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因為這些人有本事把自己推到這個皇位上,自然也是有本事讓自己的子孫從這上面下來的,這種濫殺功臣最出名的就屬朱元璋了。
  • 朱元璋給兒子請帝師,帝師問:皇子調皮能打嗎?朱元璋霸氣回4字
    那些農家孩子基本上幾歲起就得開始做農活,到了十多歲就要撐起一個家;士族子弟更是逃不過,從兩三歲起就被各種學習課程安排的滿滿當當,連皇子皇孫都不能例外。 帝師顧名思義,就是皇帝的老師,在古代這些老師們還有一個專門的職位,叫做太傅。太傅一職從周朝開始設立,《大戴禮記》有云:「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傅,太公為太師。」
  • 朱元璋把徐達灌醉後抬上龍床,徐達酒醒後做了一事,朱元璋放心了
    古人云:「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意思是把天上的鳥打完了,那麼良弓就失去了用處;兔子既然已經死了,那麼獵狗也沒用了,不如煮了吃。這句話形容一個人一旦失去利用價值,那麼就會落得個無比悽慘的下場。
  • 小明王為何不及早禪位朱元璋,非要等死呢?
    兵亂中,韓山童的妻子楊氏帶著兒子韓林兒逃到武安山中,一躲就是四年。這期間,僥倖逃脫的劉福通回到家鄉潁州,繼續未完的大業,隊伍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達到十萬之數,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但是,因為一開始是為韓山童造勢,他雖死了,聲望卻還在,劉福通控制隊伍不是那麼得心應手。
  • 朱元璋宴請高僧,高僧只說了個「殊」字,為何朱元璋就將其處死?
    73歲高僧被朱元璋凌遲處死,怎麼說都是老朱的又一筆血債。不過這個和尚並不是因為一個「殊」字而死,他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讓十丈紅塵迷住了雙眼,沒有真正做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否則也就沒有這場災難了!這個老和尚名為釋來復,據說俗家姓王,在當時的佛教界影響力不小,其人不僅佛法精深,更吟得一手好詩寫得一手好字,所以在洪武初年就被召到了南京。朱元璋畢竟當過和尚,見到釋來復這個同行的前輩很開心,除了經常和釋來復聊天打屁之外,還任命他當了僧官,參與管理朝廷的宗教事務。
  • 朱元璋臨終前對朱允炆說了4個字,可惜朱允炆太笨沒聽懂
    在我國古代封建王朝中,皇位的傳承,被皇帝認作是一件大事,畢竟這關係到未來千秋外代的安穩,倘若一個不小心選擇錯了對象,那很有可能自己一生守護的江山就化為泡沫。這樣做都是為了防止皇子們爭權,也保證了繼承人的安全。在明朝時期,朱元璋也早就立下了太子,那就是自己的嫡子朱標。但朱標卻因病逝世,死的時候只有三十多歲。而在朱標死後,朱元璋有了一個很棘手的問題,那就是再選擇一個繼承人。朱元璋兒子挺多,但要選出一個完全符合他條件的,還真沒有。經過多方面考慮,他認為這些皇子都不滿足他的條件。
  • 明朝最霸氣的一首詩,出自朱元璋,短短28字令人膽戰心驚
    說到「布衣天子」,很多人都會想到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本是放牛娃,後來又曾在皇覺寺出家為僧。在他25歲那年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一步步推翻元朝統治,統一全國,建立明朝。詩歌前兩句暗含他剛打敗陳友諒後的志得意滿,既是炫耀,也有嚇唬廟裡一眾和尚之意。而後兩句解釋了他這麼做的原因,他在責怪那些老僧有眼無珠,不識英雄好漢,又覺得他們很煩,只知道一個勁兒打聽姓名。其實他自己不說,誰知道他是朱元璋啊,這責怪也是毫無道理。
  • 朱元璋讓一才子題字,人家寫完後,朱元璋立馬將其斬首示眾
    朱元璋讓一才子題字,人家寫完後,朱元璋立馬將其斬首示眾 古往今來,大部分開國君主的出身,不是地位顯赫的權臣就是外戚,再不濟也是地方豪紳。只有朱元璋可以說是地地道道的草根。自幼父母雙亡放過牛要過,飯甚至還出過家。
  • 17000字的奏摺,前16500字都是廢話,朱元璋直接怒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這位大臣叫做茹太素,在1370年考上了舉人,雖然茹太素只是一個舉人,但是卻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只用了短短的幾年就一路高升成為了朝廷的三品高官,當然這也是茹太素自己的本事,茹太素的個人能力非常的強,人品也非常的好。就這樣一位正直的大臣卻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那就是非常喜歡給皇帝上奏一些非常長的奏章,每一篇文章一動不動就是八千字左右,有的甚至上萬字。
  • 李善長被斬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仔細瞧瞧上面5個字
    丹書之鐵券,又稱免死金券,是皇帝賜給功臣、重臣的特別憑證,一般人以為手持此券可免死。但是實際上,它是否起到了作用,只不過是看皇帝的意思。既然皇帝不想殺掉大臣的心,這個鐵券自然有用,可皇帝有了殺掉大臣的心怎麼辦?
  • 朱元璋無力埋葬家人,鄰居劉繼祖贈給墳地,後來朱元璋怎麼報答?
    朱元璋是大明的開國皇帝,也是我一直很喜歡的一位皇帝,我覺得大家不要只看到朱元璋怎麼的殺功臣,很多時候他也是迫不得已,自古以來皇帝都是疑心病太重。而從一無所有,到創立大明王朝這樣大的基業,朱元璋自然知道創業的艱辛,也想讓朱家王朝長久,所以才會殺掉一些居功自傲的功臣。
  • 朱元璋用膳時吃到頭髮,大廚急中生智回6字,皇帝龍顏大悅還升官
    公元前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為了一改前朝在政治上的弊病,鞏固中央集權,對權臣進行了一次大的政治改革,清除權臣,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胡惟庸案」。當時胡惟庸的勢力相當大,整個勢力範圍都已嚴重威脅到明朝的統治,再加上他的擁權自大,在日常作風上也極其高調,所以,最終於1380年被朱元璋處決。
  • 朱元璋把徐達灌醉抬上龍床,徐達醒後做1件事,朱元璋才放下戒心
    ,雖然歷朝歷代都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這樣的道理,但是各個皇帝的做法也不一樣,當然在中國歷史上的這幾百位皇帝裡,恐怕屬朱元璋最有名了,幾乎殺光了所有的開國大臣,哪怕是當年跟他從一無所有打拼的兄弟,今天要講的,就是和他一起打拼從小到大的兄弟,徐達的故事。
  • 藍玉立下蓋世奇功,為何被朱元璋剝皮弄死?藍玉案死了多少人?
    藍玉常遇春曾經向朱元璋推薦過藍玉,可是朱元璋並沒有放在心上。一是因為明初將星如雲,藍玉在成堆的名將中根本就排不上號,二是朱元璋以為藍玉是靠常遇春的關係才被推薦的,所以就沒有多看好他。元朝覆滅時,逃遁至塞北,當時北元尚存不可小覷的實力,他們經常到明朝邊界搗亂,捕殺邊關官吏和百姓,順便搶個劫。所以北元一直都是朱元璋的心腹大患,雖然他也經常派大將出徵塞北,打過一些勝仗,但是並沒有傷到北元的筋骨。洪武二十一年,藍玉的機會來了,「肅清沙漠,在此一舉」,藍玉受朱元璋命令,掛大將軍銜,率領十五萬大軍徵討北元皇室。
  • 朱元璋宴請群臣,大臣們看到桌上的四菜一湯後,嚇得直哆嗦
    主要因為一件事情的決定關乎著雙方利益,能否滿足對方的預期要求,考慮雙方能夠承受的範圍,關心一下對方的想法目的,以及對這件事情到底有沒有誠意。如果將這件事情放在談判桌上,大家注意力集中,就很難觀察出一些細微的表情動作,從而判斷一個人的思想。在飯桌上就不同了,大家可以更放鬆,私下裡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可能就透露出一個人真實想法。
  • 江南第一才女蘇坦妹,為何被朱元璋臨幸一晚,次日便被拉去問斬?
    古代素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不給女兒接受教育的機會,但蘇坦妹就不同,她出生在書香世家,會識文斷字,還會琴棋書畫,告示上那點字難不倒她,她就站出來主動給老百姓們解釋了上面的字。蘇坦妹身上既有江南女子的柔情,又有讀書人的氣質,站在大家中間解釋告示的樣子一下被朱元璋的養子朱文正,以及朱元璋部下胡大海的養子胡德濟看到,朱文正垂涎蘇坦妹的美色,但他一想到朱元璋可能也會喜歡,就強行把蘇坦妹搶走,把她當成一個禮物送給朱元璋。
  • 朱元璋只改了一個字
    所以,在那個時候,人們在說話的時候,連皇帝的名字都是不能直叫的,即便是在要寫到皇帝的名字的時候,就要換個字來表示。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在朱元璋當皇帝的時候,就遇到了這麼一件尷尬的事情,當時,朱元璋的「朱」姓和「豬」字是諧音的,而且,這「豬」在老百姓的口中是經常要出現的,像「殺豬」、「吃豬肉」等等,都會有所涉及,當時的朱元璋還是有些在乎的,畢竟,這聽起來,就像是要殺他們老朱家,吃他們老朱家的肉一樣。作為一個皇帝,本就是高高在上的君王,在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怎麼能忍?
  • 朱元璋無力埋葬家人,劉繼祖好心贈給他墳地,日後得到怎樣的報答
    朱元璋還在家裡放牛的時候,因為家裡太窮,連吃的都沒有,所以經常到自己二姐家蹭飯吃。在哪個窮苦的年代,多一張嘴就是多一份沉重的負擔,但是朱元璋的姐夫李貞從來都不小氣,反而是經常主動幫助自己的小舅子。朱元璋後來出去闖蕩江湖並發跡,但是李貞幫助過他這件事,朱元璋卻一直都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