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留意到有這麼一種現象,具有「正宗英國氣質和韻味」的傳統英國箱中,除了像Tannoy「西敏寺」這樣的Hi-End級產品外,Rogers、Celestion、Harbeth、SPENDOR的成名之作多是書架箱,相比之下,它們的落地箱則遜色很多。例如Rogers LS3/5A的名氣很大,但又有多少發燒友還曾記得Rogers推出過一款型號為P24的落地箱?
Harbeth曾推出過NRG系列的落地箱,但發燒友就是不認可,喜歡的還是以前老型號的書架箱,NRG系列也只能無疾而終了。
而SPENDOR當年也曾以標誌性的SP100為藍本,使用完全一樣的單元推出了SP 9/1落地箱,其目的是為了獲得全面、音染較少的表現,但即使如此,在比較兩者時,發燒友仍然是一面倒地偏向SP100,令9/1的位置非常尷尬,不要說和SP100比了,就是在知名度方面也遠遠低於較便宜的1/2、3/1P、S3/5等書架箱型號。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我想一個是和這些品牌的產品系列構造有關,其次就是和品牌的推廣方式有關了。試想,一個品牌的型號多是以書架箱為主,成名型號、推廣重點又都是書架箱的情況下,落地箱淪為陪襯的角色就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但事情總有一些例外,RUARK(威武)雖然同樣屬於傳統的英國品牌,但卻與上述幾個品牌有明顯的不同。
首先,它的成名型號並不局限於書架箱,因為RUARK的落地箱和書架箱一樣出色,而落地箱的型號累計下來實際上還要比書架箱多一些。在RUARK家族中稱得上經典的型號,除了像Broadsword(闊劍)、Equinox這樣的標準書架箱外,還有像Accolade(曙光)這樣的「半書架半落地」的設計,以及Prologue、Solstice這樣標準的落地箱,甚至還有像Excalibur這樣的大型全頻帶系統。所以,RUARK的設計範疇早已脫離了傳統英國箱「以小為主」的模式,整體上顯得比較大氣有力,明顯是追求一種全面的、富有力度感的表現方式。
基於上面的事實,RUARK不同於傳統英國箱的第二點就很清楚了:在二十多年前,當英國箱中通過薄板諧振來營造韻味的風氣盛行時,RUARK已經開始強調使用堅硬、厚實的板材來做音箱了,而且內部還有厚厚的阻尼層,為的就是儘可能地消除諧振。而作為一個英國的老牌子,RUARK竟然突破常規、率先選用了Dynaudio的單元,也從另一個側面體現出它追求低失真、寬頻響的設計哲學。
在臺灣《音響論壇》上,我曾看到一篇評論RUARK平價的Solus音箱的文章,裡面提到:「Sterling Reference系列最強調的一點,就是以極為堅固的音箱以隔絕一切不必要的震動,無論是從外面傳來或是內部自己產生的皆是如此,因此Solus使用白樺木作為音箱的材質,前障板、後背板的厚度達30mm(三公分!)。用這么厚的音箱板還不夠,為了進一步補強內部結構,Solus還在內部由左至右增加了四根支柱,厚度同樣是30mm。前障板也拋棄了從前四平八穩的設計,採用後傾式安排。其實遠遠看去,Solus的外觀有點像Sonus Faber Electa Amator的感覺。這個特別補強的音箱,Ruark稱之為ACD(Advanced Cabinet Design,意為「先進箱體設計」)技術,是擁有申請專利的。在音箱內部很規則的鋪滿了吸音棉,內部一目了然;分音器隱藏在吸音棉裡,舉目所見就只有二對單元連接線、吸音棉與補強的支架。用手去敲敲音箱,更可以感受到Solus的堅實程度。手摸著音箱內壁,突然想起這樣的音箱設計,與前次聽過的Harbeth HL-5ES有著天壤之別。HL-5ES使用很薄的板壁與薄薄一層瀝青,宣稱能『平衡』振動;Solus則用很厚很堅硬的板壁加上厚厚的吸音棉,宣稱能『抑制』振動。振動、振動,多少罪惡假汝名以行!很顯然的,Solus的聲音絕對會與HL-5ES會有天壤之別。」
不過說句實在話,RUARK製造的箱體也是蠻漂亮的,不僅結實堅固,而且富有文化氣息,典雅、穩重卻又不失精緻,一看就知道是很嚴謹的英國設計。因為 RUARK 的英國母公司是主營優質高級家具的,所以每一對英國 RUARK 的音箱都會有一個英國家具協會的金色標誌——「The Guild of Master Craftsmen」,以證明每一對 RUARK 的音箱都是100%英國本土手工生產,並己達到了代表著英國精緻木工水平的英國家具協會的標準。想驗證一下嗎?你不妨試著卸下一隻RUARK音箱的高音單元,當你發現非常困難的時候,就可以知道RUARK箱體的公差是有多麼的小!
可惜縱有好的設計理念和技術、工藝,RUARK還是抵禦不了時代浪潮的衝擊,它現在早已不生產音箱,已淪為一家生產收音機的大眾電子廠了,RUARK所有經典音箱型號則只能存在發燒友的記憶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