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遍世界100個城市之六鄱陽市
從杭州搬到武漢以後,因為公司總部在浙江,丈母娘家也在浙江,於是我需要經常往返武漢與浙江,車程大約10個小時。前幾年開車,這點路程也不覺得累,基本是一口氣開到的,後來就覺得有些累,不想太辛苦,於是就中間停留一下,休息一晚,景德鎮、九江這些必經的城市剛好就在行程的中間,就經常在這幾個城市停留。
這次我選擇去的是鄱陽縣的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買了門票進去,裡面有住宿吃飯的地方,安歇一晚倒也合適。只是當天下著小雨,湖面的風也很大,湖邊轉了一圈,霧蒙蒙的看不到什麼東西,然後說要坐船進湖去看蘆葦蕩,青青不感興趣,自己回房休息去了。我在湖邊來回跑了幾公裡,先把任務做完。這裡是北雁南歸的必經的落腳之地,此時正值秋季,天氣如果晴好,必定能看到大量雁群,「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次隨未能親眼看到,想像一下也是挺美好的。
我要來看鄱陽湖的原因,主要是跟兩次打仗有關。
1363年,朱元璋20萬軍隊與陳友諒60萬軍隊,決戰於鄱陽湖。此戰是以少勝多、以小擊大、以弱勝強,是中國水戰海戰史上的著名戰例,其過程及精彩程度這裡就不再描述。這場戰鬥讓我在三個方面印象深刻:
其一、在此時張士誠、陳友諒、明玉珍等已紛紛稱王時,朱元璋感到自己力量還不夠強大,繼續奉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默默地壯大自己的力量,最終成就了帝業,眼光高遠,胸懷寬廣,隱忍堅持,不急於求成是一些好的品質;
其二、陳友諒的大船是有鎖鏈相連接被放火燒掉的,這個事情在三國時代已經發生過一次,歷史是會經常重演的,人類又是多麼地健忘;
其三、僥倖勝利的朱元璋是被這一仗打的有心理陰影了,於是在1368年登基後立馬在南京附近種了大量造船必用的木材,他想造跟陳友諒一樣的大船,但後來天下太平,他也沒必要造船了。30多年後,他的兒子把這些樹砍了,造出了世界領先的巨船,由三保太監帶領著進行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險活動。朱元璋當時種樹的想法肯定不在於此,他也沒有功夫把注意力放到海外,但這個行為卻造就了後代另一番偉大的功績,真正的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歷史的巨輪往前行進了大約500年。
1855年,鄱陽湖面上有火光一片,殺聲震天。湘軍統帥曾國藩的座船被奪獲,曾國藩投江自殺,被左右救起,湘軍水師損失殆盡,太平軍西徵戰場的局面隨之改變。讀書的時候,歷史課本上有過這個事件的敘述,後感嘆於曾屢敗屢戰的精神,一直印象深刻。
近代人很多都在讀曾國藩,我也是最近讀完了一套,感觸頗多,九死一生的創業歷程,瀕臨絕望間的一念堅持,特別是打下南京後勸解他九弟不要居功自偉,事情不是憑自己努力完成的,他認為過程中有諸多運氣的因素,著實讓我敬仰。
我看著煙波浩渺的湖面,寂靜如息,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一樣。我回到酒店,點了幾個當地特色小菜,叫青青過來品嘗,她連連說好,方才覺得此行有了些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