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和15日,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和1-11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數據,這兩份重要的房地產數據相繼出爐。
可以說,通過這兩份數據,能看到,過去一年多房地產市場復甦態勢明顯。
其中,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增速持續擴大,而且,銷售額增速越來越快於銷售面積增速,這說明全國平均新房銷售價格在穩步上漲。
數據顯示,11月份,商品住房銷售額為1.53萬億元,銷售面積為15215萬平方米,均價為10071.6元/平方米,再次突破萬元大關。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東中西部地區樓市熱度差異明顯。
東部地區一騎絕塵,商品房銷售額同比增長12.6%,西部地區緊隨其後,漲幅為4.4%,中部和東北則相對落寞,商品房銷售額轉跌。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對比銷售面積和銷售額,東部地區的商品房銷售額漲幅比銷售面積漲幅高7.3個百分點,這意味著過去近一年,東部地區房價漲幅還是比較明顯的。
實際上,今年以來,更新房地產調控措施的城市也主要位於東部,比如深圳,東莞,南京,杭州等。
分城市來看,過去這一年,不同城市之間的房價表現,差異非常大。
上圖是一線城市過去這一年來二手房漲幅情況對比,可以看到,深圳的二手房漲幅已經高達15%,遙遙領先北京上海和廣州。不過自深圳發布715新政後,此後幾個月二手房價格基本平穩。
不過從絕對漲幅來看,深圳買房依然是最賺的,一年賺了15%,真有點捨我其誰的味道。在深圳,資金最為充沛,商品房供需缺口最大,人口流入量最大,聚焦了大量剛需和投資客,房價的確存在剛性上漲壓力。
現在上海的二手房市場也迎來了爆發,機構數據顯示,上海11月份二手房成交量約為3.2萬套,環比上漲13.5%,同比上漲81.4%,單月成交量是4年來的新高。
70城房價數據也顯示,上海11月份房價同比上漲5.5%,漲幅穩步擴大。根據上海中原地產的成交數據來看,上海現在成交二手房中,90平米以上的改善性戶型比例開始上升。調控逐步穩定,疫情積壓的需求正逐步釋放,特別是改善性需求加速釋放,帶動了上海樓市上行。眼下,上海二手房市場已逐漸轉變為賣方市場。
而在新一線城市中,房價表現差異就更大了。
新一線城市中,成都表現最為生猛,11月份成都二手房價格同比上漲9%。成都的高熱自然也迎來了新一輪調控,僅過去這半個月,成都就連續出手調控樓市,土地拍賣環節明確限地價、限房價,商品房預售環節也修改了搖號規則,在萬人搖號的場景中,成都也出現多次,出手幹預也十分有必要。
同為西部雙子星之一的重慶,就稍顯落寞了,去年11月份二手房價格同比上漲2.5%,而到了今年11月份,二手房價格卻同比下跌了0.7%。實際上,今年重慶新房表現也遜於去年,新房去年漲了8.4%,今年僅為4.7%。重慶是一個特別熱衷於搞新區的城市,規劃非常多,投入資源非常大,所以未來新房市場表現依然會好於二手房。
新一線城市中,表現最差勁的應該是天津了,11月份二手房價格同比下跌4.4%,而在去年同期還是上漲0.4%,一年過去了二手房價格縮水了4.8%。天津現在的問題是,郊區新房供應量充足,而核心區二手房需求疲軟,根子上的問題還在於這座城市對人才缺乏吸引力。
另一個房價下跌比較明顯的城市是鄭州,11月份鄭州二手房價格同比下跌了4.4%。
這裡我只列了二手房,實際上鄭州新房價格也在走低。從2016年到現在,鄭州調控4年,鄭州樓市一路下行。
鄭州房價的下跌,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鄭州遍地開花的新區,自從鄭東新區大放異彩之後,鄭州在規劃新區上面樂此不疲,到目前規劃的至少有十多個。由此帶來的就是建成區面積大幅增加,新增住房供應非常大,但配套卻很難跟上。實際上,搞新區這種事難度本來就非常大,二線城市中成功的寥寥,鄭東新區算一個,成都的天府新區算一個,武漢的光谷新區算一個。
另外,導致鄭州二手房不受待見的重要原因則是20%的差額稅,這項政策除了北京,就只存在於鄭州了,殺傷力不小。
如果要一句話總結這一年來樓市的表現,那麼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南漲北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