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 在極少數情況下新冠病毒感染可致兒童癱瘓

2020-12-21 上遊新聞

據英國《每日郵報》17日報導,研究人員日前在《柳葉刀-兒童與青少年健康》雜誌上發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極少數情況下,新冠病毒感染可導致兒童癱瘓,因為新冠病毒可以感染脊髓。

兩名患兒癱瘓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38名新冠肺炎患兒的神經系統症狀。

先前的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會引起成年患者的神經系統疾病,出現精神錯亂和中風,但很少有關於新冠肺炎對兒童神經系統影響的科學研究。

在這項專門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總共評估了38名新冠檢測結果呈陽性的18歲以下兒童。這些兒童來自8個國家,其中13名來自法國,8名來自英國,5名來自美國,4名來自巴西,4名來自阿根廷,2名來自印度,1名來自秘魯,1名來自沙烏地阿拉伯。他們均在這8個國家的醫院接受治療。

這些患兒都出現了某種形式的症狀,或發燒,或四肢移動存在問題,或認知功能受損。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了核磁共振掃描。

其中兩名患兒在病毒到達脊髓並引起炎症後癱瘓了。這兩個孩子只有在接受氣管切開術後依靠呼吸機呼吸,並且通過胃中插管來進食。他們出現了自主神經異常,這使他們無法調節自己的心率、血壓、呼吸和膀胱功能。

另外8名患兒沒有出現呼吸道症狀,如呼吸急促或咳嗽,這通常與新冠肺炎有關。

還有4名兒童在出現了另一種感染(例如結核病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後死亡。新冠肺炎往往使他們更容易受到其他感染。

神經系統併發症很少見

先前的研究證明,新冠病毒可以穿透血腦屏障並侵入器官,還可以通過鼻子到達大腦。

這項研究的聯合資深作者斯塔夫羅斯·斯蒂瓦羅斯教授稱:「從我們已知數量的兒童新冠肺炎患者來看,很明顯神經系統併發症很少見。但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即使這些孩子沒有表現出典型呼吸道症狀,仍可能被診斷為新冠肺炎。」

斯蒂瓦羅斯教授還表示,在之前健康的孩子中出現神經系統疾病的情況極少,大多數患上與新冠病毒相關的神經系統疾病的兒童會好轉。在之前身體健康的孩子中,有少數會直接死於新冠肺炎或因其對其他感染的敏感性增加而死亡,而有些人會因對新冠病毒感染的反應延遲而患上神經系統併發症。

上遊新聞 蔣明靜 編譯

相關焦點

  • 新研究發現HIV或新冠等嚴重病毒感染可使T細胞快速「癱瘓」
    新華社雪梨8月30日電(記者陳宇)澳大利亞一項新研究說,愛滋病病毒或新冠病毒等由病毒引起的嚴重感染可使免疫細胞T細胞快速「癱瘓」;針對相關機制而提高T細胞的活性,有助於改善相應的抗病毒療法和抗癌療法。T細胞是一種重要的免疫細胞,在嚴重的病毒感染或癌變中,其免疫功能可能會出現被稱作T細胞耗竭的受損現象。由於T細胞是目前一些療法如抗癌免疫療法中的重要工具,研究T細胞耗竭的機制對改進相關療法有重要意義。
  • 意媒:研究表明一米蘭4歲兒童2019年11月底感染新冠病毒
    來源:央視網據義大利《共和國報》12月9日報導,米蘭大學研究人員在一份2019年12月初提取的一四歲兒童咽部分泌物中發現新冠病毒,並由此推論2019年11月中旬新冠病毒已在義大利傳播。報導稱,2019年11月21日米蘭一名四歲兒童出現感冒發燒症狀,11月30日由於嘔吐和呼吸困難被送往醫院急診,12月5日醫院提取其咽部分泌物後診斷為麻疹。這份咽拭子樣本隨後根據麻疹防疫規定被低溫保存。近日米蘭大學研究人員對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的39份類似咽拭子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發現這名兒童當時已感染新冠病毒。
  • 義大利研究發現去年11月義大利一兒童已感染新冠病毒
    央視網消息:義大利米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份2019年12月初提取的四歲兒童咽部分泌物中檢測出了新冠病毒,由此推論至少在去年11月中旬新冠病毒已在義大利傳播
  • 義大利媒體:研究表明一米蘭4歲兒童2019年11月底感染新冠病毒
    據義大利《共和國報》12月9日報導,米蘭大學研究人員在一份2019年12月初提取的一四歲兒童咽部分泌物中發現新冠病毒,並由此推論2019年11月中旬新冠病毒已在義大利傳播。報導稱,2019年11月21日米蘭一名四歲兒童出現感冒發燒症狀,11月30日由於嘔吐和呼吸困難被送往醫院急診,12月5日醫院提取其咽部分泌物後診斷為麻疹。這份咽拭子樣本隨後根據麻疹防疫規定被低溫保存。近日米蘭大學研究人員對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的39份類似咽拭子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發現這名兒童當時已感染新冠病毒。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和美國疾控中心網站。
  • 新冠源頭有新發現?義大利兒童去年11月感染新冠,中國不再背鍋
    據《紐約郵報》12月9日報導,新冠病毒的爆發影響到了很多人的生活,許多國家在控制住本國的疫情之後,就一直在調查新冠病毒的源頭。最近,義大利米蘭大學的相關研究人員在發現,義大利早在2019年11月份的時候,就出現了新冠感染病例。
  • 變異新冠病毒是原始病毒的「升級版」嗎
    然而,病毒很快就發生了變異——其刺突蛋白上的第614位胺基酸由天冬氨酸(D)變成了甘氨酸(G)。有研究發現,發生這種被稱為D614G突變的病毒擁有更強的適應性。該變異病毒早在今年2月就已被鑑定,當時主要在歐洲和美洲傳播。  此後,在南非、西班牙、丹麥、瑞典、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也都發現了變異的新冠病毒。
  • 研究發現:服用維D補充劑可將胸部感染新冠病毒風險降低50%
    維生素D能對抗新冠病毒嗎?雖然目前沒有研究表明維生素D缺乏對感染導致COVID-19新冠病毒的風險的影響,但是多項研究表明維生素D缺乏會損害免疫功能,增加患呼吸道疾病的風險。維D也稱抗佝僂病維他命,是一類脂溶性維他命,屬類固醇化合物。
  • 研究發現,瑞典可能至少11%的人口感染了新冠病毒
    新冠疫情期間 瑞典民眾在享受陽光據今日俄羅斯RT報導,瑞典著名醫科大學援引一項新的新冠病毒抗體研究的初步結果稱,自疫情爆發以來,瑞典每10人中可能就有1人以上感染了新冠病毒。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和卡羅林斯卡大學醫院(Karolinska University Hospital)對200名獻血者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在100名參與者中,至少有11人擁有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
  • 研究: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細胞納米海綿或有助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科技日報華盛頓6月17日電 (記者劉海英)美國一研究小組17日在《納米快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研究出一種利用細胞納米海綿對抗新冠病毒感染的策略。動物實驗表明,這種策略不僅能很好地抑制病毒的感染性,而且從理論上講,在病毒發生突變的情況下仍會起作用。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班加點地尋找新冠肺炎的有效治療方法。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是通過刺突蛋白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和CD147兩種蛋白結合來感染人類細胞的,阻止這種相互作用就會阻止病毒感染細胞,所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 米蘭大學:義大利一兒童去年11月已感染新冠病毒
    據義大利《共和國報》12月9日報導,米蘭大學研究人員在一份2019年12月初提取的一四歲兒童咽部分泌物中發現新冠病毒,並由此推論2019年11月中旬新冠病毒已在義大利傳播。報導稱,2019年11月21日米蘭一名四歲兒童出現感冒發燒症狀,11月30日由於嘔吐和呼吸困難被送往醫院急診,12月5日醫院提取其咽部分泌物後診斷為麻疹。
  • 最新研究:新冠患者生精細胞上發現病毒!或可通過性傳播?JAMA:病毒...
    來源:21新健康據《科創板日報》3月28日報導,瑞金醫院院長寧光在「病毒演變、進化、傳播的基礎研究與防治實踐研討會」上透露,在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生精細胞上發現有病毒侵蝕,性傳播可能也是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
  • 意研究發現該國一名女性2019年11月已感染新冠病毒
    本報倫敦1月12日電  (記者許立群)《英國皮膚病學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義大利米蘭大學牽頭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從義大利一名年輕女性皮膚病患者在
  • 米蘭一名4歲兒童2019年11月底感染新冠病毒
    據義大利《共和國報》12月9日報導,米蘭大學研究人員在一份2019年12月初提取的一名四歲兒童咽部分泌物中發現新冠病毒,並由此推論2019年11月中旬新冠病毒已在義大利傳播。  報導稱,2019年11月21日米蘭一名四歲兒童出現感冒發燒症狀,11月30日由於嘔吐和呼吸困難被送往醫院急診,12月5日醫院提取其咽部分泌物後診斷為麻疹。這份咽拭子樣本隨後根據麻疹防疫規定被低溫保存。近日米蘭大學研究人員對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的39份類似咽拭子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發現這名兒童當時已感染新冠病毒。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和美國疾控中心網站。
  • 歐美六國貂養殖場發現新冠病毒,丹麥12人感染新冠病毒變種
    央視新聞客戶端11月8日消息,世界衛生組織7日表示,丹麥、美國、義大利、荷蘭、西班牙和瑞典6個國家已報告貂養殖場發現新冠病毒。時間線真相6月17日丹麥發現34隻貂感染,這是首次在水貂養殖場檢測到新冠病毒。農場裡共11000隻貂被殺死。6月18日第一例丹麥水貂養殖業人士確診。
  • 頭痛、結膜炎、嗜睡……新冠病毒感染症狀為何越來越多?
    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5月15日刊發題為《為什麼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冠病毒感染症狀?》的文章稱,新冠病毒除了侵害肺外,還會攻擊其他許多器官。相關專家認為,這很可能導致了人們目前看到的越來越多的感染症狀。文章編譯如下: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早期,感染症狀主要是乾咳和發燒。
  • 新冠病毒是怎麼產生的?美國研究發現可追溯至2009年
    該論文指出,通過對病毒基因的研究發現,2019年的新冠病毒最早可能在2009年就通過重組,獲得了SARS的遺傳特徵,並在此後通過融合進化成今日的新冠病毒。新冠病毒是一種此前未被發現的新型RNA冠狀病毒。它在核苷酸水平上與SARS病毒具有80%的相似性。
  • 研究發現:維生素D或無法預防新冠病毒
    參考消息網11月4日報導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1月2日發表了題為《維生素D能預防新冠病毒嗎?》的報導稱,最近的研究發現,維生素D水平低與感染新冠肺炎風險增加之間存在關聯,但並沒有證明這種維生素有保護作用。全文摘編如下:在沒有新冠肺炎治療方法或疫苗的情況下,科學家正研究維生素D能否降低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或降低這種疾病的嚴重程度。
  • 英國:變異新冠病毒可能推高兒童感染機率
    當地時間21號,英國政府專家團隊表示,有跡象表明,眼下正在該國快速蔓延的變異新冠病毒可能更容易感染兒童,使兒童感染機率與成人相同。英國政府新型與新興呼吸道病毒威脅諮詢小組當天在發布會上表示,根據最新發現,目前迅速傳播的變異病毒所攜帶的突變改變了其進入人體細胞的方式,可能使該病毒比此前多種毒株更容易感染兒童,這意味著兒童和成年人一樣容易被感染。而科學家們還需要收集更多數據來證實這一點。
  • 英國專家:兒童或和成年人一樣容易感染變異新冠病毒
    有英國科學家21日表示,正在英國迅速傳播的變異新冠病毒,其攜帶的突變可能意味著兒童將和成年人一樣容易感染病毒,這與以前的新冠病毒毒株不同。 英國政府應對新冠病毒的醫學專家組成員當天向媒體通報了他們的最新發現,稱變異新冠病毒已迅速成為英國南部的主要毒株,並可能很快在英國全國範圍內蔓延。
  • 研究發現新生兒由母體感染新冠病毒的直接證據
    (中國新聞網) 【《自然通訊》:新生兒由母體感染新冠病毒的直接證據】 7月15日,《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法國巴黎附近一家醫院的醫生團隊報告了首例由母體感染新冠病毒的新生兒確診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