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義大利米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份2019年12月初提取的四歲兒童咽部分泌物中檢測出了新冠病毒,由此推論至少在去年11月中旬新冠病毒已在義大利傳播。當地媒體報導說,由於這項研究採取了直接檢測新冠病毒核糖核酸的驗證手段,這種方法比其他沒有針對病毒本身的抗體檢測更為準確,因此這一發現備受外界關注。10日,總臺記者專訪了該研究團隊成員、米蘭大學全球衛生學教授拉維裡奧內,拉維裡奧內呼籲科學界投入更多力量,助力新冠病毒溯源工作。
研究結果經過多次檢驗 排除其他情況
米蘭大學麻疹和風疹實驗室團隊的這項研究於今年9月完成,分析了2019年9月到2020年2月期間的39份口咽拭子樣本,其中一份被檢測出新冠病毒核糖核酸。這份陽性樣本來自一名生活在米蘭地區的4歲男孩,沒有海外旅行史,去年11月21日開始出現咳嗽、鼻炎等症狀,11月30日因呼吸困難及嘔吐被送往急診,但他後來的麻疹檢測呈陰性。這一研究結果已經發表於國際醫學期刊和美國疾控中心網站。
作為研究團隊一員的拉維裡奧內強調,這項研究結果經過多次檢驗,排除了假陽性和其他汙染情況。
目前尚難判斷病毒來源 需更多努力
研究團隊認為,儘管今年2月義大利才宣布第一例經實驗室確認的本土病例,但新冠病毒可能去年年底就已經在當地零星傳播,這也與其他的研究結果相一致。拉維裡奧內表示,當病毒傳播達到一定程度時便會暴發。這就解釋了今年年初米蘭所在的倫巴第大區第一波疫情的迅猛程度。
但他同時表示,由於此次研究未能獲得全基因組,目前還難以準確判斷病毒的來源。他呼籲科學界投入更多力量,助力溯源工作。
研究人員:中國在遏制疫情上非常成功
拉維裡奧內教授曾任職於世界衛生組織,在傳染病防治領域具有豐富經驗。他認為中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反應迅速,措施有效得當,並為世界提供病毒前沿研究及防控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