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辣條,吃過的朋友想必不少,但是你聽過「辣條專業」嗎?
近日,首個辣條專業班在辣條發源地湖南平江縣開班。
據了解,該專業班由平江職業技術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建,首屆招錄59名學生走進了辣條專業班,他們在此開始為期三年時間的專業學習。
辣條班專業班的課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按國家規定開設的公共文化基礎課,如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二是對接企業實際工作崗位開設的專業方向課程,如食品基礎、食品微生物學等,企業不定期安排培訓師到學校授課,涉及辣條從生產到上市銷售的各個環節,與機修維護、食品安全檢查、電商銷售、技術研發等崗位的具體實踐相關。
辣條專業課的新聞引發了眾多關注,網友們各種神評論相當精彩——
@別問我是誰:這是多少吃貨的夢想
@哎呦呵:不說了先給我來兩包辣條
@烤肉拌飯不要肉:請問我還有機會嗎?
@精緻的豬豬-女孩:媽呀,作為辣條愛好者的我滿臉羨慕
@歡樂的萌萌蟹:為什麼我都畢業了,我喜歡的專業它才出來
也有網友表示:
@四代行醫:支持專業化操作,從源頭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豆漿和小新:辣條確實需要更專業化,畢竟是人們的常見零食
@煎餅果子加根腸:麻麻再也不用擔心我吃的辣條做工不衛生啦!
其實,小龍蝦、螺螄粉……很多令人垂涎的美食都已經開始走進校園,撐起了一門獨立的專業。
螺螄粉不服!早已走進校園
螺螄用量12.5%,豬腿骨用量15%,發酵蔬菜用量8%,香辛料用量2%;骨頭湯熬製時間需為1小時,骨頭濃度應在10%—20%,酸筍、泡青菜、泡生薑、泡山椒的配比應該在4:15:9:5……這些看上去都認識,但連起來就無比專業的文字,是四川大學輕紡與食品學院的三名碩士生對螺螄粉湯料的研究結果。
螺螄粉作為廣西柳州的特色小吃,因其湯料由螺螄熬製而得名。近年來,螺螄粉在中國乃至海外都掀起了一場持續的「舌尖風暴」,也漸漸地成為了柳州的一張「有味道的名片」。
隨著螺螄粉的走紅及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螺螄粉人才的培養也成了柳州人所共同關注的問題。
今年5月,柳州螺螄粉產業學院在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掛牌,這所「味兒挺大」的學校剛一成立就立即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其中被詢問得最多的就是「報考了能隨便吃嗎?」
據悉,該學院由政府、柳職院及行業企業三方共同組建,擬開設綠色食品生產與檢測、食品檢測技術等7個專攻螺螄粉的發展方向,學生畢業經企業考核後安排或推薦到企業就業,每屆培養學生500人左右。
大學「花式專業」讓你意想不到
早在2016年,「小龍蝦之鄉」湖北潛江就出了所龍蝦職業學院,該學院還曾因「小龍蝦專業」一舉成名。該學院負責人曾表示,學校講究的是產學研創,包括小龍蝦養殖、小龍蝦烹飪、菜品研製,同時還鼓勵學生創業。
據媒體報導,2019年初,龍蝦學院第一屆畢業生被「預定」一空,大家對小龍蝦的愛好可見一斑。
更早之前的2015年,武漢商學院烹飪與食品工程學院與武漢老字號蔡林記共同建立了「武漢熱乾麵」研究院。
據介紹,該研究院匯聚了校企雙方的專家、教授和中國烹飪大師、湖北省「非遺」熱乾麵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主要開展熱乾麵的歷史傳承與文化發展、品牌保護、工業化生產與產品包裝、市場營銷與產品開發等研究,開展人力資源培訓等,以此帶動漢味小吃的發展。
除此之外,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釀酒專業、浙大的休閒學專業、浙江首個電梯專業班、中國國內第一所牛肉麵大學「興隴蘭州牛肉拉麵國際商學院」……各式各樣的「花式專業」只有你想不到。
「網紅類的食品有它的生存的空間以及發展軌跡。」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目前中國的食品行業主要分三類:一是中華老字號,二是像雀巢、娃哈哈之類傳統一點的食品企業,還有一種就是辣條這種網紅類的食品。
「但是基本上,網紅類食品的受眾人群都是以新生代為主。所以,隨著整個新生代人口紅利的不斷疊加,網紅類食品也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朱丹蓬說。如果想把網紅食品升級為經典型產品,就需要通過規範化、專業化、品牌化、資本化、規模化的運營。
2019年12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加強調味麵製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從統一「辣條」類食品分類、加強原輔料和生產過程管控、倡導減鹽減油減糖等六個方面對加強調味麵製品質量安全監管提出要求。曾經以「不健康」聞名的辣條,也慢慢走上規範之路。
「網紅食品各類培訓班的開設,其實也是在進一步地加持規範化和專業化,讓它供應鏈、運作鏈以及全產業鏈這得到了比較好提升,所以我對這一類的培訓班是非常贊同的。」朱丹蓬預測,在未來的五年,應該有一批網紅類食品走到品牌前沿。
火鍋班?奶茶班?烤串班?你最想先安排上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