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醫者俱樂部」可快速關注,每天精選文章免費閱讀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本頁面內容!
耳鳴是指人們在沒有任何外界刺激條件下所產生的異常聲音感覺。如感覺耳內有蟬鳴聲、嗡嗡聲、嘶嘶聲等單調或混雜的響聲,實際上周圍環境中並無相應的聲音,也就是說耳鳴只是一種主觀感覺。
耳鳴可以短暫或持續性存在,長期嚴重的耳鳴會引起患者產生煩躁、焦慮、緊張、害怕或者抑鬱的情緒,令人十分煩惱。
如果是短暫性忽來忽去的耳鳴,一般是生理現象,不必過分緊張,可聽之任之。如果是持續性耳鳴,尤其是伴有耳聾、眩暈、頭痛等其他症狀,則要提高警惕,儘早就醫。
1.聽覺系統疾病
(1)外耳外耳道耵聹栓塞、腫物或異物。
(2)中耳各種中耳炎、耳硬化症。
(3)內耳梅尼埃病、突發性聾、外傷、噪聲性聾、老年性聾等。
2.全身性疾病
(1)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低血壓等。
(2)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精神緊張、抑鬱等。
(3)內分泌疾病:甲狀腺功能異常、糖尿病等。
(4)其他:神經退行性變(如脫髓鞘性疾病)、炎症(病毒感染)、外傷、藥物中毒、頸椎病、顳頜關節性疾病或咬合不良等。
中醫認為本病發病的根本病機,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耳部氣血瘀滯,耳脈閉塞,耳竅失養而出現耳鳴。
1.外感六淫:風寒、風熱、等邪侵犯耳竅,清竅壅塞不利,其耳鳴如蟬。
2.痰濁:痰鬱則化熱,痰熱鬱結,循經上壅,耳竅被蒙,故耳鳴不休。
3.肝膽火盛:肝性剛勁,主升發疏洩,若肝失條達,鬱而化火,上擾清竅,則耳鳴暴發。
4. 瘀滯:瘀阻耳竅,氣血流行不暢,耳竅失養而致耳鳴。
5.腎虛: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於腦,開竅於耳。腎精不足,則耳竅失養,輕則耳鳴,重則聽力下降甚至耳聾失聰。
6.氣血虧虛:氣血不能上榮頭竅,耳竅失養而致耳鳴。
1.病因治療
治療引起耳鳴的原發病。
2.西醫治療
血管擴張藥、鈣離子拮抗劑、耳鳴抑制藥、減輕耳鳴影響藥物和神經營養藥物等。
3 . 中醫治療
分清標本緩急,明辨虛實寒熱,採用中藥、針灸、推拿等綜合治療。
4.心理治療
分析耳鳴原因和病變情況,消除病人的擔心,告誡病人要置身於聲音充實環境中,主動接觸自然界聲音,爭取與耳鳴共處,把耳鳴比作火車的轟鳴聲、冰箱噪音等以適應和習慣這些聲音,讓病人盡力消除耳鳴引起的心理反應,抑制消極情緒,並樹立耳鳴可以治療的信心。
點按耳穴法:用拇指或中指點按耳前三穴(耳門、聽宮、聽會)、耳後(翳風、風池)等穴,用力至局部穴位有酸脹感,每穴30秒。
梳頭抹耳法:雙手十指由前髮際向後梳頭,梳到頭後部時兩掌心貼住耳廓後部,兩手分別向左右兩側抹耳廓至面頰為1次,連續梳抹幾十次。
掩耳鳴鼓法:兩掌心分別掩住左右耳,使耳道與外界空氣隔離,手指置於後腦部,以食指肚按壓中指背面,使食指從中指上滑下,以此彈擊後頸髮際處,可聽到咚咚之聲,如擊天鼓,也叫鳴天鼓,共擊幾十次。
掌心震耳法:雙手搓熱,雙掌心分別貼緊雙耳,再突然鬆開,聽到「叭」的一聲,起到震耳的作用,共幾十次。
過頂提耳法:先將右臂彎曲過頭頂,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左耳耳尖向上提拉,拉幾十次;再換左手提拉右耳,也拉幾十次。
雙手拉耳法:雙手握空拳,用拇指、食指捏住耳垂向下拉,拇指在後,食指彎曲在前,共拉幾十次。然後兩手的食指、中指叉開,中指在前,食指在後搓耳根,一上一下為1次,共搓幾十次。
1、勞逸結合。注意調整工作節奏,不要過度疲勞,特別是工作壓力大的人,更要學會自我調節,適當放鬆。
2、保證睡眠。儘量不要熬夜,每天睡覺前,可用熱水泡腳,以舒緩情緒,促進睡眠。失眠者可以服用一些安神的中藥,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鎮靜安眠藥。
3、調節情緒。遇事要懂得控制情緒,儘量少發脾氣,不要多慮、多疑。有焦慮和抑鬱症狀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藥治療。
4、調節內分泌。更年期婦女若出現頑固耳鳴,應去醫院就診,檢查內分泌指標。若有必要,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補充雌激素,以緩解耳鳴症狀。
5、減少噪聲刺激。不要長期戴耳機聽音樂,儘量減少在聲音嘈雜的娛樂場所內停留的時間。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註:本文內容僅為中醫公益性分享、研討之用,內容僅供參考
掃描下方二維碼,更多精選醫學好文章!
【全國第82屆實用特色醫療新技術學習班】 將於1月3日在 廣州中醫藥大學 開班!現正接受報名,歡迎參加學習!
※學習內容:
1、乳腺增生病專科:內治加外治,毫無保留公開中藥配方,療效十分理想。
2、皮膚病:外治及特色美容技術。
3、鼻炎特效療法:療效獨特。
4、微針療法:韓國技術。
5、前列腺病特色療法:療效可靠。
6、火針療法:神奇針法。
7、臭氧療法臨床各科應用。
8、如何提升門診量實戰講解。
※上課地址和上課時間:
【地址】廣州中醫藥大學
【時間】2017年1月3—4日(2日報到)
※溫馨提示:
◆免收學費,僅交教材費及會務費共500元即可,現場報到時候交費。
◆為了避免學習班出現擁擠情況,參加學習必須提前登記報名信息!
◆電話/微信:18620499727 陽老師
◆或編輯您的姓名+電話+聯繫地址發送至:18620499727手機上即可免費報名成功。
長按下圖二維碼識別添加即可馬上免費報名!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動動手指轉發到你的朋友圈,讓更多人受益,收穫知識與健康喔!
直接報名點擊下方藍色字體(閱讀原文)即可免費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