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童年逆境創傷往往被忽視了

2020-12-14 予素年過成錦時

這兩天,網上關於一位老師給班裡孩子普及性教育知識,卻被家長說噁心、刪除微信並舉報的消息刷屏了,網友們也吵翻了。

有人站家長,覺得不應該給孩子說這些羞恥的事,給孩子輸入的知識應該甄別過濾好,以保護他們成長;也有站老師的,覺得這麼大的孩子了,理應家長早就告知孩子的知識,老師幫忙普及了,不但不應該譴責,還應該感謝這位老師。

無論誰對誰錯,出發點都是為孩子好,並且也都get到了孩童時期的教育和保護對其一生的影響深遠。

但是,怎樣保護避免傷害尤其是那些看不見的傷害卻可能是我們的知識盲點,而這些對孩子以及長成大人後的他們傷害更大。

【童年創傷導致的生長停滯和反覆肥胖】

《深井效應》的作者一位美國的兒科醫生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她的一位小患者7歲了,但身體還是4歲的,父母的身高正常,也沒有相關的家族病遺傳史。後來得知孩子4歲的時候遭到他父親帶回來的朋友的侵害,直到看到這位和孩子一起洗澡才發現被趕走,而對於這件事脾氣暴躁的父親一直覺得是孩子的錯,自罪自責的媽媽也並不能給孩子太多支持,經檢查,他的生長機能相關因素都正常,導致生長停滯的原因很可能是4歲時遭受的侵害而又沒有家長支持系統。

還有一個案例是一位女孩減肥成功後,過一段時候後就又胖了,她覺得自控力也可以,但就是身體會不由自主地晚上爬起來夢遊吃東西。後來發現她小時候遭遇過侵害,那時候人們誇她漂亮,於是她便不由自主地暴飲暴食,身材也走了樣。最近一次減肥後反彈是因為又有人追她了,她在潛意識中覺得身材好了不安全,所以又把自己吃胖了。

所以,告不告訴孩子有關知識不應該是爭論的重點,重點是怎樣才是讓孩子免遭這些侵害,聰明如郭麒麟也因沒有辨別相關知識的盲點,而沒有拒絕那次衛生間的暴露狂,你的孩子可以一直生活在真空中嗎?

【那些藏起來的創傷,身體都記得】

有醫生對其醫院中沒有和其生病症狀對應原因的小患者進行調研,發現10000多名患各種疾病的孩子中,絕大多數都有過童年創傷。

這些創傷造成的主要罪魁禍首是毒性應激反應,我們可以認為它是應激反應的plus版本。應激反應就是身體本來偶爾遇到危險時戰或逃的反應機制,比如偶爾遇到一頭熊,會考慮趕緊跑呢還是裝死。但是如果一直出於應激反應這種狀況,就會影響身體的其它機能的正常生長或到達正常壽命,比如生長停滯、中老年中風等等,這就好比我們每天都會遇見那隻熊。

美國的一項研究,針對類似那隻熊一樣讓孩子受到傷害的應激源做了調查,主要包括這些:

1.家裡由於經濟原因而接受親戚的幫助;

2.由於經濟困難而搬家;

3.父親失去工作;

4.父母一方嗜酒成性或藥物濫用;

5.18歲之前遭受過身體虐待;

6.在學校裡復讀了一年;

7.遇到過法律上的麻煩事等。

我想說:老師教適齡孩子的那些知識還真不是傷害,這些童年逆境才是!

有一項科學研究表明,以上毒性應激源會導致讓我們健康長壽的端粒變短,從而出現細胞衰老、癌症或疾病,也就是說童年的這些逆境遭遇還會影響一個人成年後的容顏、健康和長壽。

而這7項發生在家庭裡的不良經歷中,家長酗酒或遭受虐待比家庭經濟壓力更能使孩子端粒變短!也就是說童年逆境對人的創傷,是不管貧窮或富有的,相反那些被隱藏起來的創傷的傷害更不易被察覺。

一項長達20年的醫學研究的結果表明,童年逆境將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深深地傷害,甚至會持續改變他們的身體,直到成年、中年、老年。童年逆境不僅影響孩子的發育、生理機能,大幅增加罹患癌症、心臟病、糖尿病、腦卒中、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風險。

但好在這些童年逆境還可以通過一些方式減緩或者抑制,也就是說有一些好的方法可以幫助這些童年不良經歷的受害者,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事先了解後給自己創造一個沒有這些傷害的有愛環境。關於怎麼做,下篇結束。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相關焦點

  • 如何從童年創傷經歷(ACEs)中痊癒?——8個科學方法
    在本系列的第1部分中,我們探討了童年逆境經歷和成年後身體疾病之間的科學聯繫。這項研究告訴我們,那些殺不死你的,不一定會讓你更強大;更多時候,情況恰恰相反。童年逆境經歷(ACEs)——包括情感或身體上的忽視;言語羞辱;與有成癮症或精神疾病的家人一起長大;父母的遺棄、離婚或失去親人——會傷害正在發育的大腦,即使在創傷發生幾十年後,也會使受害者更容易患上免疫性疾病、心臟病、癌症、抑鬱症和許多其他慢性疾病。
  • 經歷過童年創傷的我們,都將成為獨特的閃光點
    數據顯示,有75%的人多多少少都遭受過童年逆境,也就是童年時期受過的創傷,這個創傷指的是心理創傷,給童年造成心理創傷的事包括:未成年父母離異、失去至親、來自兄弟姐妹的欺負、被別人歧視、遭受過暴力、虐待、性侵等等,你能找到特別多童年逆境的來源,但所有人幾乎都能在這樣的環境下找到一個自我救助的方法
  • 童年逆境,女士易變胖!日本研究
    近日一項日本神戶大學學者進行的研究認為,一個人變胖因素很多,不僅與經濟狀況和受教育程度相關,而且童年不好的經歷或也會種下了「種子」,尤其是虐待經歷。研究顯示,女性中,肥胖與未婚、家庭收入低、當前經濟狀況困難、初高中課外活動、接受教育水平低、15歲時經濟狀況、兒童期逆境有關。
  • 破繭成蝶的《燕尾蝶》:如何從童年創傷中復原,去擁有更好的人生
    第二部分,通過電影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和內涵,結合片中人物,用心理學解析:如何在逆境中完成自我救贖、並從創傷中復原、最後破繭成蝶去擁有更美好的人生?成功者是如何在逆境中完成自我的救贖呢?1、就如每個人似乎都要經歷回憶、成長、夢想、童年、初戀這些因素一樣,我們大部分人的童年其實都有過童年逆境。
  • 童年遭遇情感忽視,長大後怎麼辦?
    Jonice Webb)在《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中提出的,指的是由於父母沒能夠給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所造成的心理創傷。情感忽視因它的隱蔽性,而常常形成看不見的「傷口」,它通常是微妙的,不留痕跡的,但是經歷過情感忽視的孩子往往承受著痛苦,他們無法表達,也找不到解釋。
  • 教你四步驟,療愈你的童年創傷
    幸運的人用童年療愈一生的創傷,不幸的人用一生療愈童年的創傷。童年,並非無憂無慮,每個人在童年或多或少都會經歷一些創傷,而這些創傷影響著成年後我們的生活、工作、婚姻家庭,以及方方面面。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在無意識中強迫性重複童年時最糟糕的經歷和體驗。
  • 4種跡象,代表你有還未療愈的童年創傷,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
    童年時代是生命在不斷再生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人類就是在這種不斷的再生過程中永遠生存下去的。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強迫性重複」,它指的是一個人會不斷的去重複自己童年時期的創傷體驗,實際上是源自於潛意識裡想要「改寫過去」的需求。也就是說,當我們童年的創傷,如果在成年後還未曾獲得療愈,那麼,它就很有可能會在我們的生活裡不斷地重複出現。
  • 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
    它所涉及的內容,與《自私的父母》、《這不是你的錯》等一系列談童年創傷的書聯繫起來,讓我對某一類特徵和行為的原因,有了清晰的看見。原來,童年創傷裡有一個重要的信息,便是「被忽視」。如果你忙碌的父母總是不在場;如果你的父母非常自戀,完全看不到你的需要;如果你的父母高控制、完美主義……這些都可以在你長大成人之後,給你的生活、工作方面帶來各種困難。
  • 童年情感忽視:所有的愛都像投入了深海 | 好文回顧
    童年期情感忽視——簡稱CEN(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是由臨床心理學家Dr. Jonice Webb提出的一個概念。指的是一種由於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所造成的創傷。
  • 《渺小一生》|童年創傷能夠治癒嗎?
    這深深撼動了我對童年創傷的無視,讀完《渺小一生》後,我翻閱了許多相關書籍和學術論文,我想反抗,想得出一個答案:童年創傷能夠治癒嗎?我們先來看看這份問卷解開內心矛盾,判斷你是否受過童年創傷。問題中「父母」這一詞,你可以根據父親或母親任何一方的表現作出回答。成年後你的生活:你覺得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具有傷害性或毀滅性嗎?
  • 《聽見她說》楊紫:想回到過去殺自己|如何自我療愈童年的創傷
    所以,長大之後的你,該如何自我療愈童年的創傷呢?一、童年心理創傷對成年後的自己有哪些影響人們總是認為童年是一個了解自我、與父母形成安全依賴關係、探索自身潛力的階段,更是一個被鼓勵要自愛的階段,而這對我們未來成長為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來說至關重要。
  • 你是否也深受「童年情感忽視」所害
    如果以上比較多,預示著你可能經歷過童年情感忽視。著名兒童精神病學家溫尼科特創建了如今眾所周知的術語"足夠好的媽媽","足夠好的"育兒之道可以多種多樣,然而核心是需要為人父母者識別出孩子的情感需求以及物質需求,並滿足孩子的需求。
  • 童年的「心理陰影」可以在青春期修復,苦難終究還是人生的「財富」
    這個遊戲的目的是測試工作記憶,這是一套與執行功能相關心理技能,一些孩子在幼兒期有重大創傷經歷可能會導致這個技能受損。 可以這麼說,是逆境對兒童早期造成了巨大破壞。一個人在童年時期遭遇困難、忽視或虐待等,可以對他的神經內分泌系統造成巨大改變,神經內分泌系統對於一個人應對壓力和苦難來說至關重要。
  • 測出你童年經歷的遺憾和創傷
    測出你童年經歷的遺憾和創傷 測試開始: 題目:你最先被圖中什麼細節所吸引? 因此,童年的不認可會讓你在未來缺乏目標,你也不會成為一個有野心的人去追求!
  • 心理創傷如何癒合?
    這導致他整個童年都很沒有安全感。二三十年後,心裡的傷口結成了性格上的一塊疤。但這樣的心理創傷,往往是「隱形」的,也就是說,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心理有傷。然而,被我們忽視的心理創傷,只是被我們「假裝忘記」,其實它們早就刻在我們的情緒、自我價值感中,變成你性格的一部分,實實在在影響著今天的生活。當你靜下心來,仔細覺察,自己是否有這樣的外在表現?常常否定自己,覺得什麼事都做不好,出了問題非常容易自責,覺得是自己的原因。
  • 9個跡象表明你有未癒合的創傷|這可能使壽命縮短20年
    他們在兩年時間內調查了17500名成年人,想要了解的問題是:童年不良經歷(ACE)與成年後的健康狀況有什麼關係。其中,童年不良經歷採用問卷的方式,讓這些人進行填寫,一共有16個題目,包括生理上、情感上遭受的不幸、虐待或者性虐待,生理或情感上遭受的忽視,父母患有精神疾病、物質依賴(比如酗酒),遭到監禁,父母分居或離異或者家庭暴力。
  • 《深井效應》:童年的傷,身體會記得
    ——編者按]等作家筆下的故事,很多故事的主人公在童年時期都會經歷一些逆境,但主人公會想盡辦法克服逆境,從而變得更加堅強。在中國,一篇優秀的童話故事,一部有益於兒童身心健康的動畫片,無疑不是通過描述主人公小時候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圓滿結局。這些故事透露的不僅僅是美國和中國的文化基因,甚至是全世界通用的「教育模板」。
  • 研究:童年或成年後受到心理創傷 會嚴重影響女性睡眠質量
    研究:童年或成年後受到心理創傷 會嚴重影響女性睡眠質量  Connor Feng • 2020-09-29 11:28:48
  • 《我們都曾受過傷,卻有了更好的人生》:如何從童年創傷中復原
    書裡面的每一位主人公幾乎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有形無形的心理創傷,可喜的是他們都依靠自己的力量從童年的悲傷中走了出來,有的是作為一種動力,讓人生更加豐富多彩,似乎比一般人多了一門技能,那就是自我治癒及適應環境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超常者。拉爾夫尼克爾斯說:「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是理解和被理解」。
  • 陳喬恩擔驚受怕40年:童年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01童年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你能想像嗎?一個40歲的成年人,依然被童年創傷籠罩。現在的陳喬恩已經年過40,早已成為「偶像劇女王」,外人看來,她獲得無數喜愛與成就,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內心的那些害怕、恐懼,實際上,她非常沒有安全感,多段感情也以失敗告終,平時也無法享受與人相處,寧願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跟貓作伴……過去的創傷並沒有消失,反而深植在她的性格中,成為陪伴她一生的童年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