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秦嵐和高以翔領銜主演的《怪你過分美麗》,從開播起,熱度一直居高不下,豆瓣評分高達8.1,相關熱門話題閱讀量持續上升。
不同於以往的都市劇,這部劇最大看點是,弱化了感情線,增強了職場線。整部劇幾乎揭開了娛樂圈的生存現狀,被網友戲稱為「娛樂圈的寫實紀錄片」、「最硬核娛樂圈職場劇」。
秦嵐飾演的金牌經紀人莫向晚,也並非傻白甜的瑪麗蘇人設。
這次她一改溫柔風,化身雷厲風行的「鐵血經紀人」,又美又颯,渾身都散發著職場精英的光芒。
但往下看,光鮮的背後卻是難以言說的心酸和壓力,為了給旗下的藝人拉資源,不得不拼命喝酒,還時不時被老闆施壓、對手設計、合作夥伴為難……
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面對紛至沓來的棘手事件,縱使鐵腕如她,卸下盔甲的那一刻,也會委屈、軟弱、崩潰大哭。
不得不說,秦嵐把職場女強人的堅強、隱忍和脆弱表現得淋漓盡致。
不難發現,近年來,關於都市職場女性題材的影視劇越來越多。
這是因為:一方面女性力量在不斷強大,事業型的女性越來越多,而另一方面卻揭露了一個無情的現實,女性在職場打拼太艱難了。
HR招聘圈流傳著一個這樣的段子:
未婚女性找工作,不要,因為不一定什麼時候就結婚生子,存在風險;
已婚未育的,行情最差,是重點防範對象,堅決不要;
已婚一孩的,以前是香餑餑,但是現在二胎放開,存在風險,待定;
已婚二孩的,不存在生育問題。然而,都兩個孩子了,肯定沒心思沒精力工作,能不要就不要。
雖然只是一個段子,但也側面反映了職場對女性不太友好。
很多企業即使招聘廣告中沒有明確要求性別,但在實際篩選簡歷過程中,同等條件下,HR還是會優先考慮男性,因為他們不會存在生育問題,也不會被家庭瑣事牽絆,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
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以及工作能力的增強,女性在職場上巾幗不讓鬚眉,越來越出色,甚至能獨當一面,進入管理層。
但在同一級別的管理者中,女性佔比還是遠低於男性。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8年度性別報告》顯示,全球只有約三分之一的管理職位,由女性擔任。
2019年,我國女性高管佔比在25%左右,連平均率都未達到。
韓國現象級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就講述了類似事件,金智英勤奮能幹,工作能力出類拔萃,領導調整崗位時看中的卻是能力不如她的同事。
因為婚育、照顧家庭等等因素,使得女性職場晉升之路的艱難指數,比男性高太多。
尤其是越往高層走,升職可能性與男性差距更大,所謂的「天花板效應」更明顯。沒有比男性更傑出的毅力和忍耐性,即便走上領導崗位,也是很難得到認可的。
所以,現在很多職場女精英別說二胎了,連一胎都不敢要。
嗒嗒巴士創始人兼CEO周瑞金曾錄製過一個視頻。
創業第七年,31歲的她意外發現自己懷孕後,內心竟然沒有為人母的欣喜,而是極度忐忑。她問自己:「你有資格生孩子嗎?」「你忘了股東會上那個想踢你出局的股東了嗎?」
見多了職場上的殘酷和不易,越來越多的職場女精英,加入了恐生一族。她們在工作上變得比男人更小心謹慎,更認真拼命。
這讓我想起了電視劇《我們都要好好的》中的一句臺詞:「作為一個女人,在職場打拼,那是跟全世界在玩命。」
女性生育後,想要繼續在職場發展更是有著諸多不易。
電視劇《小歡喜》裡,海清飾演的職場媽媽童文潔,工作能力非常強,卻被同事在背後質疑:這麼重要的崗位,就不適合交給像童文潔這種有家,有孩子的家庭婦女。」
其實,無論影視劇裡,還是現實生活中,因為結婚生娃導致職場不順的遭遇,也屢見不鮮。
在職場觀察類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中,papi醬和藍盈瑩就「職場女性敢不敢懷孕」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
藍盈瑩說:「我覺得好不公平的一點是什麼?就是女性雙方受歧視,你說在生活中,如果你不生孩子,你會受到歧視,因為家庭各種各樣的壓力。說你怎麼到了這個年齡,不生孩子。」
「可是你要生了孩子,你懷孕了,在公司你又會受到歧視。」
papi醬則直接表示,有些職場女性是不敢懷孕的,因為害怕懷孕了就失去一切。
她列舉了兩個真實案例。
一個是銀行經理,懷孕七個多月了還在滿世界飛的出差,為了保住職位,甚至立下「軍令狀」:「哪怕是在生產前一刻,只要自己還清醒,也一定會將工作進行到底。」
而另一個女性CEO,在進產房的前一刻,還在開視頻會議,且兩胎都是如此。
劇中的莫向晚尚未婚育,等她結婚生子後再回來,職場生涯能否重回巔峰,真的很難說。
也許,會像孫儷的經紀人郭思思那樣吧:凌晨生完孩子,早上9點準時和孫儷對工作流程、討論劇本。
家庭與事業,一直以來都是女性無法權衡的兩難。
正如電影《找到你》中那段扎心臺詞:
「這個時代對女性要求很高,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業女性,就會有人說,你不顧家庭,是個糟糕的母親。如果你選擇成為全職媽媽,又會有人說,生兒育女是女人應盡的本分,這不算一份職業。」
2019年,演員海清在「FIRST青年電影展」中發表了一段關於「中年女演員」的即興演講,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
她在演講中傾訴了有閱歷有演技的中年女演員的尷尬處境:
「姚晨不得不親自做監製,才有《上青雲》的機會;宋佳至今不結婚,還讓大家叫她小花;梁靜一邊投資,一邊問老公有沒有好角色適合自己;
馬伊琍(為了找角色),昨天特意盛裝出席了一個原本很輕鬆的創投會;
而我自己,原本一個很愛喝酒的人,這兩天也滴酒沒沾,就覺得萬一有導演編劇找我聊劇本,擔心自己一喝酒就亂說話。」
最後,海清放下曾為一線演員的矜持,懇求現場的導演、製片人給她們一個機會,甚至開玩笑說自己比胡歌便宜、好用。
隨後,梁靜也表示:「我們到了一定年齡,需要年輕導演來扶持!」
聽起來無比心酸,卻又無比現實。
由此可見,女性的黃金職業年齡比男性短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其實,類似的職業困境不僅僅只局限於影視圈,而是普遍存在於各行各業的女性身上。
然而,無論有多艱難,世界不會因為我們的抱怨而變得平等。
至少在目前的社會大環境裡,女性的職場之路,只能靠自救來突圍。
如何自救呢?
首先,要保持自己的事業與夢想,不管世界如何變化,先努力將本職工作做到優秀,然後深耕專業領域。
這個深耕是全方位的,專業能力、資源等等都要深耕,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你在一個領域形成自己的壁壘,那麼以後無論是競爭更高的職位,或自主創業都有優勢和底氣,即便事業遭遇低谷,也能輕鬆跨過。
其次,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不僅對未來有清晰的規劃,還要有歸零的勇氣,唯有如此,才能突破年齡的困境。
就如《乘風破浪的姐姐》中的伊能靜、陳松伶,因為一直沒有丟掉專業能力,即便年過50,依然還能在舞臺上閃閃發光,重新尋找自己的價值。
最後,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樂觀面對生活。
這樣,無論是三十歲,四十歲還是更大的年紀,無論是處於平步青雲的職場晉升期,還是停滯不前的瓶頸期,都能從容應對。
有人說,無解的焦慮,是一種壞情緒,有解的焦慮,是我們向上的動力。
對於職場女性來說,這是一個壓力與日俱增的時代,也是一個機會滿滿的年代。
管理大師杜拉克曾預見:「時代的轉變,正好符合女性的特質。」
是的,女性作為附庸,在職場上沉默的時代過去了。
劇中,莫向晚在經歷了困難與低谷後,最終突破了難關,實現了自我價值,成就了自我。
那麼,平凡的我們呢?
我想,同樣能做到。
雖然沒有主角光環加持,但只要帶上能力、才華和堅持,我們同樣可以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乘風破浪,一往無前,直至到達屬於自己的彼岸。
——END——
【文|魔眼睛】
【編輯|丹尼爾李】
【排版|知愚姑娘】
友情推薦:
【今日話題】關於 #職場女性到底有多難 #你有什麼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