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蛟」原意是指蛇等一類動物經過漫長時間發展演化,打怪升級的一個過程,「走蛟」成功化為龍,從本質上徹底改變自己的屬性,失敗面臨的就是天劫。在很多古籍中都有關於「走蛟」的記載,當然大多數都是野史怪談。例如在南北朝志怪筆記《述異記》中就有這樣一段話:「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在這裡虺就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蛇,它經過五百年的「修行」化為蛟,蛟在經過千年「走蛟」成功就化為龍了。
在我國古代就相信蛟是真實存在的,一般都隱藏在大江大河的底部,因此又被稱之為潛蛟,古人認為當蛟「修煉」千年之後具備了升級的條件,它們就會沿江入海,尋找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個過程在民間就被稱為「走蛟」,蛟沿江入海的過程會引發大江大海的泛濫。
古人擔心走蛟會衝毀辛苦建造的橋梁,因此很多建造好的橋梁,在底部都會懸掛起長劍,目的是為了防止走蛟衝毀橋梁,因此這類橋又被稱之為懸劍橋,主要分布在貴州重慶一帶,是土家族流行的古文化。
蛟龍一屬都是對蛇這種動物的藝術延伸,目前主流科學認為它們並不存在。其實這種奇特生物的設定,與神話故事的出現道理是一樣的。在人類生活的早時期,科學理論甚至沒有雛形,人們理解發生在身邊的各種自然現象就不那麼容易。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尤其是在遠古時期針對打雷下雨,人們不太清楚它們產生的原理是什麼,但是這樣的自然現象又非常的嚇人,因為未知的事物對於人類來說永遠都是最可怕的。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我們自己虛構出一套「情節」,把所有未知的自然現象都套入進去,至少可以讓自己不再害怕。所以說神話故事的出現,本質上就是自欺欺人的一個過程。
而對於「走蛟」的說法也是相同的道理,因為每年雨季來臨,大江大河水量過多,那麼就會向下遊蔓延泛濫,最終引發洪災。對於這樣的現象,當時人們不太理解也不太好解決。那麼為什麼會發生洪災泛濫哪?想必是大江大河之下有神秘的生物蛟龍存在,它們沿江入海的走蛟過程就會引發洪災。
現在找到了江河泛濫的緣由,讓不理解的自然現象變成了「有跡可循」,因此也出現了象徵性的橋梁之下「懸劍」,不讓蛟龍經過,那麼也就不再會有洪水泛濫。整個過程下來,道路已經非常清晰了。解決了「走蛟」過程也就再不會發生洪災,讓原本束手無策的事情變得有跡可循。
雖然這是不可能成功抵抗洪災的,但是古人願意相信這是可行的辦法。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