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之中,古時候有一種毒蛇(水虺)。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記載;"水虺五百年化為蛟,隱於湖泊、深潭、水庫、江河支流、地洞之中。「蛟」 修煉一千年,經歷渡劫之後,便會沿長江入東海,即可化龍。化龍的過程,即可稱為「走蛟」!
很小的時候,一些村裡老人長輩說的故事,就是蛟龍走水,當時在村裡還流傳著這麼一句話。莽化蛟,起大水,毀農田,斷橋梁!
就是說一些水虺或者大蟒修煉成精,成了氣候要想化作蛟龍時,就會興風作浪起大水,藉助大水入江入海,但是其掀起的大水會毀壞農田,衝斷橋梁,為此,有些地方還會修劍懸劍橋,又稱斬龍橋!
當然,這是村裡老人說的一些故事,至於是不是真實,沒見過不知道。
「龍是傳說中的生靈,有行雲布雨,控水之能。」走蛟時,由於蛟不會飛天,而是借水奔向東海,這過程中會產生強大的衝擊力,造成巨浪、漩渦等,一般有行船恰好碰到走蛟,往往輕則顛覆沉沒,重則支離分崩。
聽村裡老人說;「傳言那個時候一個夏天的下午,有個放牛郎從山上放牛回來,帶著牛到藏龍洞門口喝水,結果藏龍洞中出來一頭蛟龍,一口就將喝水的牛咬進了洞中。」至於流傳的真實性可不可靠,已經無從考證,不過這事情卻是就這麼一代一代傳下來了。
「蛟龍過境,洪淹百裡,生靈化蛟,需要掀起足夠大的洪水,助它入江入海,」以此引來足夠多的水靈之氣,方能徹底蛻變成蛟龍。
但是就算有蛟龍之力,也不可能真正地掀起太過巨大的洪。所以,生靈化蛟龍之時,還需要天時配合,比如在暴雨漲洪時節,就是生靈化蛟龍的最好時間,天時的洪水加上其自生的神通,完全可以掀起足夠大的洪水助它化蛟成功。
所以為了防止洪水滔天毀壞農田,很多古橋下方都會懸掛一把斬龍劍。斬龍劍對古人來說有不同的意義。古時候,某些地區長期發生洪澇災害,人們認為洪災不斷是因為河中藏有惡龍,這惡龍其實是沒有完全進化成真龍的蛟龍,為了讓村莊免去災害,必須將惡龍斬去,才能保證風調雨順。走蛟入海唯一途徑只能通過橋梁底下通過。
因為,蛟在化龍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磨難,比如「蛟」如果被人看到,則需要見到它的人對其封正,就是說出「好大一條龍」之類的話語,只有這樣「蛟」才能順利成龍,如若聽到人說「好大一條蛇」之類,那麼「走蛟」也就不能成功,甚至「蛟」有性命之憂。所以為了保險一點就只能根據水路入江入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