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陪寶寶時別這樣做,會破壞孩子專注力,很多家長不當回事

2020-12-18 J媽學堂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未來變成社會精英,因此,家長總喜歡將注意力集中在智商、文化知識、個人技能等方面。人們普遍認為,只要在這些方面做好,孩子以後肯定會有大出息。

道理是這樣沒錯,然而,有一項東西雖然不起眼,往往容易被人們忽略,可它的重要性卻毋庸置疑,那就是「專注力」。

孩子上課坐不住,總是動來動去

「幼兒園老師說我家孩子有多動症,其他寶寶都能安靜地坐著,就他一個人喜歡跑來跑去,一刻都閒不下來……」

小石頭的媽媽最近很苦惱,過去她以為自己的孩子只不過是活潑了點,完全沒想到已經發展到了「多動症」的地步。

「我打了打了,說也說了,可孩子就是不改,我是真不知道,他為什麼就是沒辦法靜下心好好專心做一件事情,難不成是遺傳他爸爸?他年輕的時候就特別喜歡運動。」

類似於小石頭這樣的孩子,其實非常普遍,總結下來,他們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不專心,耐心很少,專注力低下。

幼齡期間,這些都不是問題,畢竟小孩子天性活潑,坐不住也是常事,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專注力低下的危害會不斷放大。試想一下,孩子上課期間,注意力完全不在黑板上,這樣的學習效率能有多高?

指望他們課後自己學習?那就更不可能了,畢竟有老師壓著都無法好好學習,課後無人監管,又怎麼可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呢?根本就是不現實的事情。

此外,專注力不足還會造成溝通效率低,記憶力下滑,辦事低效等一系列危害,它將嚴重阻礙孩子成為人才。

由此可見,專注力同樣是成才的關鍵因素之一,不可或缺。

你還在這麼做麼?小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成敗在於細節

孩子專注力低下,固然有一部分是生理髮育不完善所致,這屬於不可抗力,不過家長也得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做錯?

下面這些行為,都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1.不停打斷孩子

孩子在畫畫,家長覺得畫得不對,或者畫得不好看,強行糾正;孩子在玩耍,父母覺得不安全,要求停止,並且按照他們的指揮做事情;孩子在努力表達,父母不耐心,不願意慢慢往下聽……

也許在家長看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誰能想到,正是這些「正確行為」,無形中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2.長時間看電視

沒有孩子不喜歡看電視,人們只知道長時間看電視會近視,卻忽略了它對專注力的影響。

馬修·艾德倫博士認為,孩子在看電視的過程中,注意力往往會高度集中,這本是一種專注力訓練,是件好事。不過他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不換臺,不切換節目,如果頻繁切換電視內容,就會讓孩子習慣那種思維模式,久而久之,他們將很難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狀態。

因此,不論出於何種目的,我們都不應該縱容孩子長時間看電視。

3.一次性拿出太多玩具

現在家家戶戶條件好,只要孩子想要,家長就會去買。很多富裕人家,甚至會專門騰出一個房間來放玩具,結果呢?

孩子一會兒玩這個,一會兒玩那個,每個都只是稍稍關注一下,然後就拋之腦後,說實在的,別說是小孩子,哪怕是成年人,如果有很多想要的東西放在我們面前,誘惑一樣不會小。

其實,家長買玩具也是一門學問,因為「玩具在精不在多。」

日本兒童教育專家認為,家長在給孩子準備玩具時,切忌一次性拿很多,一般有個2-3個就足夠孩子玩了。書刊、拼圖、玩偶等等,每種拿出一個即可,這樣既能幫助她們開發腦域,也不會對專注力造成破壞。

「懶媽媽」更容易培養出專注力高的寶寶

我們一直在強調,「慈母多敗兒」,道理說起來人人都懂,可真輪到自己時,做好的媽媽卻很少。

不做「慈母」可不僅僅是不縱容孩子犯錯,還包括「少管閒事」,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經歷的事情多了,他們自然就會得到鍛鍊,3-5歲期間,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強,此時幫助她們養成好習慣,將受益終身。

此外,經常獨立做事還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與心理承受能力,這對他們未來的成長,有著無法忽視的增益。

學會做一個「懶媽媽」,既能節省時間,減輕負擔,又能幫助孩子加速成長,一舉兩得。

唯有正確方法指導,才能更快、更好地改善孩子的專注力

總有家長認為,想要改善孩子的專注力,難度非常大,畢竟這是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概念,只能通過孩子的表現側面觀察,影響因素非常多,很容易出問題。

其實並非如此,大家缺少的並非耐心,而是正確方法。

在這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它能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點,歪歪兔專注力養成繪本——《我才不會走神兒呢》。

相對於其它專注力訓練的書,這本書從4個角度:

專注力的穩定性專注力的分配專注力的廣度專注力的轉移多層次、多角度幫助孩子成長,完美切合他們的思維邏輯慣性,最大程度提升學習效率,減輕父母的負擔。

本書採用「故事+練習」的方式,基於專注力的心理機制,讓孩子在讀故事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我。而練習又能二次加深印象,確保相關理念紮根於他們的潛意識中,在未來潛移默化地改變孩子的行為模式,最終成為一種性格。

6個目標非常明確,也方便父母階段性檢查孩子的成果,俗話說得好,拿到手的才是真的,看得見、感受得到的效果,才是父母真正想要的。

除了效果之外,這本書最大的好處在於,父母除了初期需要引導孩子閱讀,後期完全可以選擇「放養」,讓她們自己去讀書,效果其實是一樣的。

相關焦點

  • 睿智燈塔教育-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提高孩子專注力的方法
    時間過得好快,不知不覺孩子們開學已經是半個多月,由於放假時間過長,導致孩子往往上學後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上課坐不住、不認真聽講,注意力不集中等,很多家長也是很頭疼。那麼,家長如何培養的專注力?其實,孩子坐不住和專注力不集中是有著密切的關係。有數據顯示,孩子學習好不好,與專注力有很大的關係。
  • 寶爸給寶寶換紙尿褲,常做的4個動作,會傷害到寶寶,別不當回事
    當家裡有了寶寶後,紙尿褲成了消耗最快的東西,剛買了一大包,沒用幾天就用完了,雖然比尿布貴很多,但是人人覺得它好用,讓家長們省了不少麻煩。有時候寶媽比較忙的時候,需要寶爸代勞,換紙尿褲看起來很簡單,其實也是有講究的,特別是寶爸們要注意。
  • 孩子專注力不好別急著怪孩子,家長先自省再用這幾種方法訓練
    浩浩被媽媽的連番提問給弄得非常喪氣,就像霜打的茄子。初中時,他已經不在乎考多少分了,反正考不了第一名,媽媽是不會誇獎他的,而且他上課時也越來越不認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這個案例,就是典型的家長教育失職的結果。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中國的家長都是這樣,對孩子有很多的美好願望,並且把這些願望當成自己奮鬥的目標。如果孩子達不到,就會生氣,埋怨孩子。
  • 小學生寫作業慢,是專注力偏弱!家長只需4招,提升孩子專注力
    【不談做作業時, 母慈子孝; 涉及到做作業, 雞飛狗跳】事實證明:陪孩子寫作業已經成了一項高危職業。有陪孩子作業陪到高血壓進醫院的,有陪孩子陪到想要跳樓的。其實很多家長不明白的是——孩子寫作業慢、寫作業難,歸根結底是專注力的問題。
  • 爸媽不經意間的四種關心,很容易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好心辦壞事
    關心則亂,爸媽們也容易陷入這樣的誤區,很多時候孩子的專注力並非不好,而是被爸媽四種不經意間的關係給打亂了。爸媽不經意間的四種關心,很容易破壞孩子的專注力丹丹的孩子今年剛2歲,小傢伙聰明可愛,非常招人喜歡,尤其是搭積木的天賦,已經達到其他同齡人無法企及的高度,丹丹經常向親戚鄰居們炫耀。
  • 常陪孩子玩這幾種小遊戲,越玩孩子專注力越強!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專注力不行: 買了益智玩具,玩了沒幾分鐘就撒手去找零食吃了…… 家長布置了點「作業」和「任務」,根本完不成…… 於是她們問我:萬一以後上了學孩子還這樣怎麼辦?
  • 想毀掉孩子很簡單,家長每天陪他做作業就好,希望你以後不要後悔
    想毀掉孩子很簡單,家長每天陪他做作業就好,希望你以後不要後悔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獨立思考和專注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一直不集中,那麼在上課的過程中也很容易走神。在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媽媽最應該做的,就是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 4個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方式,每天堅持十分鐘,親測有效
    而專注力其實每個孩子天生就有,只不過有的孩子專注力強有的孩子專注弱,雖然專注力是天生的,但是家長後天的很多行為都能夠影響孩子的專注力,例如總打斷專注的孩子,就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進行有效的專注力訓練,則可以提高專注力。
  • 孩子說一句頂十句嘴怎麼辦?家長別不當回事,這樣只會害了孩子
    孩子說一句頂十句嘴怎麼辦?家長別不當回事,這樣只會害了孩子當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雖說是男女平等,可男人身上卻肩負了太多的重任,為了家庭,他們只能在外任勞任怨,甚至因此在外受了一肚子的氣。可到了家中,熊孩子也讓人安不下心來,說他一句還會反頂回來十句。
  • 勸告家長:帶娃做不好3件事,孩子身高智力被落下,別不當回事
    世界上所有的家長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長大,並且現在家庭條件都提高了,家長們也都開始想辦法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想讓孩子長大個,更聰明。為此也會想很多的辦法,當然家長做得最多的就是給孩子補充營養了,但僅僅給孩子補充營養就能讓孩子長大個,更聰明嗎?
  • 日本腦神經專家:10歲前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黃金期,家長別錯過
    但是,同時0-3歲也是專注力培養的基礎時期,所以家長要儘可能的滿足孩子的生存本能、求知本能和交友本能。根據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讓孩子在玩中學」的理論,家長可以利用0-3歲孩子愛玩的本能,通過遊戲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 孩子寫作業拖拉,注意力不集中,該怎麼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橙子媽媽下意識地揉了揉胃。「她一會把橡皮搓成一條一條的,一會兒又把鉛筆用鉛筆刀削了一次又一次,一會又要去喝水,沒幾分鐘又要去上廁所,我來之前,才寫了一個字。上學時就這樣寫作業的,期末考試連題都沒寫完。01.上課注意力集中,才會有高效率,才能有好成績近些年來,不少父母也開始認識到專注力對孩子的重要。在孩子低年級時,家長抓一抓,孩子就算課堂不認真聽講,作業做得不積極,也能取得高分,可是到了中高年級後,家長輔導對成績的幫助越來越越弱。而孩子的專注力就是中高年級後取得好成績的重要因素。
  • 這個習慣會讓寶寶越長越醜!趕緊趁他睡覺時檢查下
    最近氣溫忽上忽下,生病的孩子一下多了起來。咳嗽的、鼻塞的、感冒的……大人們忙的焦頭爛額。很多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因為鼻子不舒服,孩子就經常張著嘴呼吸。白天玩的時候是這樣,晚上睡著了也是這樣,甚至病好了孩子也改不過來。聽說過口呼吸壞處的媽媽就很擔心:時間長了,要不要緊呢?
  • 這五句話,正慢慢摧毀孩子的專注力
    寶寶,你堆的不對,學媽媽這樣做!.這些場景,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句句愛意滿滿,殊不知這些愛意,正在毀掉寶寶的專注力。寶寶正在專注地做著自己的事,你的這些愛,其實是害!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心理與腦科學教授 Chen Yu 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他發現:嬰兒的專注時長與陪伴嬰兒的大人專注表現有很大關係。在培養娃專注力的道路上,有5句話是當之無愧的「絆腳石」!
  • 十個建議,幫助培養寶寶的專注力
    專注力是寶寶與生俱來的品質,尤其是新生兒階段,甚至可以專注到「忘我」的地步,只是在後來的成長過程中,家長一些無知的打擾,錯誤的關愛和對專注力訓練的忽視,導致孩子成了三分鐘熱度。小寶寶與大孩子不同之處在於,大孩子可以通過遊戲等訓練的方式來改善和提升專注力,而對於小寶寶,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做些適當的引導。
  • 拯救孩子的專注力才是關鍵!
    每當遇到孩子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媽媽們分分鐘想開啟怒吼模式,恨不得敲開她的腦子,看看她整天在想些什麼,尤其是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滿滿的血淚史呀。孩子愛走神、分心,成績就很難上去,自然也逃不掉老師、家長的責怪,搞不好會被別的孩子嘲笑。
  • 睡前語音故事影響專注力!看完這些危害你還敢給孩子聽嗎
    2歲以前的寶寶,因為缺乏定向專注力,大多數情況下沒有辦法做到安靜地投入與某一件事情。大約到2歲半以後,寶寶的專注力會有一個顯著的提升,在這之前我們需要做的是遵循寶寶發育規律,耐心地建立起良好的行為秩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必要的操心和過多的幹預是每個家長都忍不住犯的毛病,寶寶學習一項技能都講究最合適的時期,媽媽們千萬不要心急。
  • 寶寶口水多 媽媽可別不當回事
    寶寶成長過程中,想必很多媽媽都遭遇過階段性的煩惱。
  • 孩子經常腹瀉,別不當回事,處理不好後果很嚴重
    孩子經常腹瀉,別不當回事,處理不好後果很嚴重 2020-05-08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三歲寶寶2小時拼200塊拼圖,專注力夠嗎?怎樣培養寶寶專注力?
    我家二寶嘟嘟現在上幼兒園中班,她兩周歲九個月時就進了這家幼兒園。剛上幼兒園時,園裡為了照顧寶寶的情緒,允許家長陪讀一周。當時是姥姥陪著去的,這一周裡,每個寶寶的表現千差萬別,姥姥用一句話總結了:坐的住的和坐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