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爸媽們都非常在意孩子的專注力,這項能力不僅關係到孩子今後的學習成績,還和長大以後的職業生涯掛鈎。
研究者Stanley Greenspan認為:
支撐孩子未來成功的能力,包含了與人互動的能力,以及對當前所做事情的專注力。
關心則亂,爸媽們也容易陷入這樣的誤區,很多時候孩子的專注力並非不好,而是被爸媽四種不經意間的關係給打亂了。
爸媽不經意間的四種關心,很容易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丹丹的孩子今年剛2歲,小傢伙聰明可愛,非常招人喜歡,尤其是搭積木的天賦,已經達到其他同齡人無法企及的高度,丹丹經常向親戚鄰居們炫耀。
為了充分開發孩子的智力,丹丹給孩子買了各種款式的積木,家裡的積木都快堆成山了,孩子根本玩不過來,好多積木放了一個月都還沒開封。
寶寶本來特別喜愛西遊記主題的那一款,現在多款積木雜亂地堆在一起,小傢伙也跟著犯迷糊,根本找不到最喜歡的悟空了,對積木的熱情也跟著下降了。
這下丹丹開始著急了,本來孩子可以一個人專心致志地玩好久,現在寶寶卻總是神情飄忽,這到底是咋回事呢?
諮詢了專業的育兒師,丹丹才終於解開迷津,育嬰師說:「孩子天生的專注力沒有明顯差別,很多時候是家長的關心和打擾,影響了孩子的專注力。」
四種關心容易「好心辦壞事」
像丹丹這樣坑娃的寶媽,還真不在少數,很多寶媽擔心孩子學不好、專注力差,殊不知影響孩子的那個人,恰恰是自己。
1)打斷孩子玩耍
瑪利亞蒙臺俊利認為,家長在打斷孩子、讓孩子分神的時候,很容易打斷孩子原本的玩耍或工作狀態。
在孩子專心玩耍的時候,總有一些爸媽喜歡上去湊熱鬧,一會兒噓寒問暖,一會兒給孩子送水果,一刻也不消停,殊不知這些關心很容易好心辦了壞事。
2)給孩子較大的壓力
我們的大腦裡面有一個網狀激活系統,這個部分和專注力有關,當孩子承受外界較大壓力的時候,系統活性會有所降低,專注力也會受到影響。
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優秀,但是在寶寶尚小的時候,就施加太多的壓力,很容易產生反效果,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3)過度幹預孩子
在孩子玩耍、讀書的時候,很多爸媽喜歡插一腳,經常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指導孩子,這種做法很容易影響孩子本來的節奏,長此以往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還有的爸媽天生就是個急性子,不論孩子做什麼,都習慣在一旁催促,這樣的做法會給孩子帶來焦躁的心理暗示,不利於專注力的培養。
4)給孩子買太多玩具
有的寶媽充分展現了土豪倆字,只要是跟孩子成長有關的東西,總要買上一大堆,家裡的益智玩具堆成山,孩子都不知道應該從哪裡玩起。
孩子需要的玩具沒有那麼多,幾個安全、有趣的玩具足矣,太多的玩具會干擾孩子的選擇,不利於專注力的培養。
培養孩子專注力,做好兩件事
◆ 尊重孩子
當孩子獨自玩耍的時候,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充分的尊重,讓孩子可以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中,儘量避免打擾孩子。
當孩子積木搭錯了,爸媽也沒必要立刻指正,可以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寶寶很聰明,會自己改正。除非當孩子明確尋求幫忙,爸媽們才可以登臺亮相。
◆ 合理預期
每個年齡段都有其固定的發育規律,很多爸媽過於著急,總是希望孩子更聰明一點,更優秀一點,這樣的焦慮情緒容易影響孩子的發育節奏。
爸媽們可以嘗試換一種角色,拋棄領導者的寶座,轉過頭和孩子打成一片,跟孩子一起參與遊戲,才能實現更高效的陪伴的教育作用。
這部《幼兒學前專注力訓練100》主要針對1~4歲寶寶思維方式設計,全套共4冊,分為四個不同的認識階段。
爸媽們可以帶著寶寶一起看繪本,認識不同的顏色、圖形,由淺入深,鍛鍊寶寶的專注力。
書中有很多有趣的互動小遊戲,如圖形組合、認識天氣,還可以帶孩子了解自己、了解節日、因果關係等簡單的邏輯,促進寶寶大腦發育,讓孩子更聰明、更專注。
【寫在最後】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孩子聰明,家長更安心、更放心。
【留言板】
你的孩子專注力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