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心理與腦科學教授 Chen Yu 針對寶寶專注力,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
實驗邀請了40 組 12~16 個月的寶寶和爸媽,讓爸媽們帶著孩子互動玩玩具, 並給他們帶上穿戴式的眼球追蹤器,而一旁的研究人員,則通過寶寶和爸媽們眼球運動的數據來分析專注力。
沒想到,結果令人大跌眼鏡:
實驗中,寶寶本來自己玩得好好的,可當大人參與進來時,寶寶的注意力瞬間被擊破。
有的媽媽拿著玩具在寶寶面前不停晃,企圖引起寶寶注意;有的媽媽拿到玩具後就開始指導怎麼更好的玩玩具。
可惜,爸媽的這些「好心」,對孩子一點幫助都沒有…
研究者從攝像頭中看到,跟媽媽互動時,孩子的眼神一會兒飄向天花板,一會落在媽媽的肩膀上,就是沒有聚焦在媽媽的動作上。
而且,被父母打擾後,寶寶的視線再也沒專注到玩具上。
美國心理學學會會員,中科院心理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葉壯老師指出:專注是一種持續的認知活動。
當寶寶專注在自己的世界裡,專心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這時爸媽突然衝進來要寶寶喝口水、吃點水果,或者在一旁指導寶寶如何玩,這種行為會讓寶寶的專注被迫中斷。
而且注意力的分配是有「限額」的,當寶寶正在關注一件事,很可能就很難再去關注另一件事情。
當寶寶在專注狀態中,大人突如其來的「關心」,對於寶寶專注力的保持和培養是有害的。
如何做一枚稱職的「陪玩大師」?
看到這兒,爸媽們肯定很著急,那孩子在玩耍時到底該怎麼做呢,難道要放任不管麼?
答案很簡單,就是在玩耍過程中,
儘量讓孩子主導整個過程!
回到研究中去,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這40組媽媽跟孩子共同玩耍的過程中,出現了兩種互動方式,一種是上面說到的「家長主導」型互動,就是整個過程由家長帶領著孩子玩。
而另一種,是「孩子主導」型互動。
「孩子主導」是什麼意思呢?
很簡單,就是在玩玩具時,讓孩子自己自主探索,爸媽在旁邊進行觀察和引導。
在孩子動手玩玩具之前,不發出任何提示,一直等到孩子對玩具產生興趣,提出問題,或向爸媽求助時,再慢慢參與,跟孩子一起探索。
這樣做可以很好的保護孩子的專注力,即使孩子中途轉移了注意力,對眼前的玩具失去興趣。
這時候如果爸媽依舊專注看著、玩著這個玩具,孩子也能跟著大人一起,重新把注意力放到這個玩具上。
另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在「孩子主導」玩耍的情況下,爸媽參與越投入,孩子持續關注時間就越長。
注意!這裡講的參與,一定是在「孩子主導」的前提下參與!
比如,當孩子邀請你或尋求你的幫助時,才能加入進來跟孩子一起玩耍,如果沒有受到邀請,你在旁邊默默關注就好~
不同年齡段專注時長不同
儘量做到莫強求,多引導
看到這兒,估計爸媽們心中都有了答案,對孩子來說,不打擾才是保護專注力的關鍵所在。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專注力還與大腦前額葉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密切相關。
這個結構的發育非常遲緩,通常要到 25 歲才能成熟。
所以當你發現孩子專注時間短,不用過於擔心,因為我們成年人的持續專注力也就40 分鐘左右。而孩子的大腦發育完全沒有成熟,年齡越小,專注時間越短。
如果還不放心,我們還給大家找到了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學生識字教育行動聯盟(SCALE),曾經引用過一個計算孩子專注時間的公式,大家可以對比參考一下:
Attention span for learning = Chronological age +1
孩子專注學習的時間=生理年齡+1
依此公式,我們大致能夠推算,從1歲到6歲的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專注時間基本是這樣:
當然,一個人的專注時間也是有彈性的,如果遇上娃特別感興趣的事情,那麼他專注的時長也許會成倍遞增。
如果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現他的專注力有所下降,那我們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經常在孩子專注的進行一個認知活動時,過於頻繁的打擾他。
如果有,請把「做什麼」的選擇權與主動權還給孩子,不要剝奪他專注享受當下的難得機會。
最後,如果你一定要打斷孩子的玩耍,請提前告知孩子,留給他充足的準備時間。
比如,要睡覺了,孩子還在看繪本或塗鴉。這時候可以設個鬧鐘,並提前告訴孩子:
「鬧鐘響了,我們就要準備洗澡睡覺了」。
給予提醒,給孩子一個從他的專注中抽離的緩和空間。
也許孩子一開始做不到,但是慢慢的他們會形成一個時間概念。
保護孩子的專注力
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最後,爸媽營團隊總結了幾點保護、提升孩子專注力的好方法,針對不同年齡段,爸媽們可以試試哦!
0~2歲 最好的「保護」就是自由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好奇心最強的時候,爸媽們要做的就是儘量不要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
因為你眼中孩子的「搗亂」行為,很有可能是孩子對探索到新奇事物時的興奮。
好奇心是孩子成長的原動力,也是孩子能夠專注於某件事的根本原因。保護孩子的探索行為,就是在保護孩子的專注力。
2~4歲 找到讓孩子專心的那個「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奮點」,有些孩子特別容易被視覺刺激吸引,有些則是觸覺,還有的是聽覺。
先弄清哪種感官刺激最能吸引孩子,再圍繞這個「點」找到孩子感興趣的事,讓興趣來引導孩子鞏固專注力。
比如發現孩子樂感特別強,聽過的歌聽一遍就能哼出旋律。
那麼平時就可以多給他聽聽英文歌、看英文動畫片,日積月累,鍛鍊了專注力的同時,還能練出不錯的語感。
4~8歲 從遊戲中訓練專注力
爸媽營團隊諮詢兒童發展教育專家,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
整理了 5 個親子互動小遊戲,由簡單到複雜,可以一步步幫助鞏固提升孩子專注力。
1)數字傳真
訓練方法:爸媽隨機念出一串數字(也可以提前準備一張數字卡,每串5個數字),孩子在聽完之後憑記憶寫下聽到的數字。
例如:爸媽讀:68715
孩子聽完之後要在紙上寫下:68715
訓練要求:每天訓練10分鐘,放學後在家裡寫作業前訓練。
2)聽字訓練
訓練方法:爸媽念出下面詞語,注意語速一致,孩子認真聽,當聽到電器就馬上舉起右手,當聽到學習用品就馬上舉起左手。
電冰箱 作業本 葡萄 空調 電風扇 電話機 被子 杯子 鋼筆 手機 籃球 羽毛球 打火機 飛機 刀劍 凳子 課桌 洗衣機 籃球 電視機 自行車 書包
3)找差異訓練
訓練方法:仔細聽下面幾組句子中的甲,乙兩句話,快速找出乙句中與甲句不同的地方。
甲:樹林裡的動物和植物充分享受著大自然的陽光和雨露,自由自在地成長。
乙:森林裡的動物和植物充分享受著大自然的陽光和雨露,自由自在地生長。
4)按順序找數字
這是一種在心理學中用來鍛鍊注意力的小遊戲。
在一張有25個小方格的表中,將1~25的數字打亂順序,填寫在裡面(見下表),讓孩子以最快的速度從1數到25,要邊讀邊指出,同時計時。
研究表明:7~8歲兒童,按順序導找每張圖表上的數字的時間是30~50秒,爸媽們可以多製作幾張這樣的訓練表,每天訓練一遍,娃的注意力水平一定會逐步提高!
5) 玩「開火車」遊戲
這種遊戲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當然如果有爺爺奶奶或其他參加,那就更好了。
以三人為例,訓練方法 :
三人圍坐一圈,每人報上一個站名,通過幾句對話語言來開動「火車」。
如,爸爸當作北京站,媽媽當作上海站,孩子當作廣州站。
爸爸先拍手喊:「北京的火車就要開。」
大家一齊拍手喊:「往哪開?」
爸爸拍手喊:「廣州開」,
這時候,當廣州站的孩子要馬上接:「廣州的火車就要開。」
大家又齊拍手喊:「往哪開?」
孩子拍手喊:「上海開」。
這樣火車開到誰那兒,誰就得馬上接得上口。「火車」開得越快越好,中間不要有間歇。
這個小遊戲需要口、耳、心並用,因此能讓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時還鍛鍊了思維的快速反應能力。
堅持照著上面清單陪孩子玩,可以幫助孩子促進腦部發育,讓孩子的專注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作者:爸媽營(bama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