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教授的 3 張PPT,揭秘了0-6歲起跑線上,爸媽應該做什麼?

2021-02-11 爸媽營
前兩天聽說一個很有意思的名詞,叫「帶娃工具人」……意思就是有的爸媽雖然看似在帶娃,但是實際自己在刷手機、打遊戲。寶寶在旁邊玩玩具,想要和爸媽互動,可是爸媽卻沒有反應,這種看似在陪伴的場景,實則意義不大,而且不利於孩子成長。
生活中,即使一些高知家庭,都可能常常會混淆陪伴和陪著之間的區別,以為只要跟孩子待在一起,就算是陪伴了,因而產生了許多低質量的陪伴。比如——工具人式陪伴:一手帶娃一手刷手機,眼睛只盯著屏幕不看娃。比如曾經很出名的一個視頻,爸爸看著手機洗腳,結果把小朋友的腳放進了洗腳盆……還有更令人揪心的例子,福州的一個媽媽在嬰兒遊泳館門外,因為刷手機而沒有看到門內1歲的寶寶在泳池裡溺水了,小寶寶溺水1分半才被發現,最後,寶寶3天後腦死亡.敷衍式陪伴:每次寶寶們問問題,都不耐煩地說「不知道,問媽媽/爸爸去」恐嚇式陪伴:動不動就跟孩子說「再不聽話就把你扔掉」

以上這些其實只是陪著,陪著≠陪伴,高質量陪伴才是爸媽們應該給孩子的教育方式。事實上,家庭教育從來都不是爸媽主動地「教」,孩子被動地「接受」,而是由爸媽和孩子組成的共同體,是長久陪伴中獲得的共同成長。

那麼,什麼是高質量陪伴呢?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國際著名兒童語言和讀寫發展、學前教育專家 Catherine Snow 教授給了我們答案。

去年, Snow 教授來我們辦公室參觀訪問。我們就曾向她請教,很多中國爸媽們心中的一個疑惑——「0-6歲孩子該怎麼早教?爸媽該做什麼?」後來,當天下午,她恰好就在哈佛中心上海做了一個講座,標題就叫——《起跑線上的孩子:家長應該做什麼?》。她的講座上有3張PPT,非常有價值。

 @ 哈佛中心上海

第一張PPT(下圖左)寫滿了0-6歲幼兒常問的問題,而第二張PPT(下圖右)上標註了對應的學科科目。你會發現,0-6歲寶寶們愛問的那些問題,幾乎都能在大學學科中找到對應科目!

別看孩子年紀小,他們的小腦袋瓜裡,藏著就是人類對世界認知的雛形。是不是特別神奇?(點擊可查看大圖)

 @ 哈佛中心上海

Snow教授說,孩子們每天在問的問題,其實就是他們天然的好奇心和興趣點。如果爸媽們利用好孩子這些興趣點,充分耐心地回答他們的問題,其實就是非常有效的早期教育。具體該怎麼做呢?Snow教授給出的解決方案是:

在這4條建議中,爸媽營認為,核心關鍵點就是——激發孩子的好奇和主動探索的動力,並用朋友的身份一起參與回答孩子們的問題,給孩子真正高質量的陪伴。

在爸媽營的社區裡,很多爸媽都能明白高質量陪伴的真正含義,將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去對待,陪孩子一起體驗、一起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成長。舉個例子,在 @酷到炸的大仙女 和 @紫夏 兩家的親子日記裡,我們看到風和日麗的時候,爸媽帶孩子去公園,美美地野餐、他們一起吹泡泡、給小動物餵食……當你放低姿態、陪伴孩子,你仿佛也獲得了一個全新的童年,並且收穫了一份平等而親暱的親子關係。

@爸媽營社區

而0-4歲的小小孩,只要接觸到自然環境,就一定會迸發出很多奇思妙想,比如這個4歲的小朋友Sam,每到一個新的環境,遇到新鮮事物,總是「十萬個為什麼」:

by @爸媽營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都明白了吧?當你把寶寶們帶到豐富的自然環境中,哪怕就是樓下小區花園、甚至街邊花壇,其實都可以充分激發小寶寶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這是高質量陪伴的第一步。而第二步,就是充分關注他們,有效地和他們互動。如果爸媽們還擔心帶了孩子去自然環境後不知道幹嘛?也可以參照一些有科學依據的親子活動指導指南。最近,爸媽營看到美素佳兒做了一個活動「自然成長100事」,就像一個Checklist ,只要一一對照帶著孩子去打卡就好了,簡單又有幫助!「自然成長100事」對於新手爸媽們來說,很有指導意義,在這樣高質量陪伴的過程中,爸媽可以不斷改善親子關係,也能更了解寶寶,帶娃也不容易手忙腳亂了!

我們在爸媽營社區推薦了「自然成長100事」後,很多爸媽們都參與其中。媽媽 @紫夏 就分享了她曾經帶孩子做過的事兒。比如「穿著雨鞋踩水坑」、「騎馬」、「感受麥浪起伏」、「在沙灘上造出一個家」,這些在100事中都有提到過。

@爸媽營社區

還有爸媽在「自然成長100事」中發現了意外的驚喜。比如,讓孩子和植物比身高,當孩子不夠高時,爸爸偷偷在孩子腳下墊兩塊石頭,是不是特別有愛?

又比如,模仿動物的聲音,在農家樂聽蛙叫看星星……

這100件事,給大家帶來了意外的「小確幸」,當你真正尊重孩子的好奇心,你會發現,好奇心會帶給寶貝們無窮的求知慾,而大自然這個寶藏,又是無窮無盡的豐富知識源,可供孩子們去探索、去體驗。

這樣的孩子,自由而快樂,動畫片繪本裡的畫面,都成為了眼前的真相,歌謠裡的動物、植物,都成為了手中的真實觸感。光影的流動,蘊藏著生命無窮無盡的生機與力量。

「自然成長100事」無疑給爸媽和孩子提供了一個共同成長的操作指南。讓爸媽和孩子成為朋友,堅持一起自然成長的理念,尊重寶寶們自然發展的節奏,給他們充分的自由探索空間。而很多媽媽們也因為選用了皇家美素佳兒奶粉並信任自然成長的理念,因而更鼓勵支持孩子們盡情探索大自然。皇家美素佳兒奶粉富含乳鐵蛋白[1],含量高達450mg/100g,該含量在市面上的嬰配粉品牌中受人矚目。不僅能增強保護力[2],也能給予寶寶們自然成長的底氣。[1]乳鐵蛋白含量數據源於2019年12月4日「奶粉智庫」網站分析得出。4段不添加乳鐵蛋白[2]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 (2018, 8 18). 乳鐵蛋白嬰幼兒健康效應專家共識. 來源於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 http://www.mcnutri.cn/news/881810200.html

孩子是生命的禮物,每一個爸媽在高質量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其實不僅僅是在撫育孩子,也是對生命的全新感悟。因此,當你帶著孩子走向自然,去探索、去感受,也會讓你收穫驚喜與快樂!

現在參與「自然成長100事」的打卡,完成打卡,還可以兌換拍立得、明星同款打卡相冊。

5套「明星同款100件事打卡相冊」非常精美,我們小夥伴們自己都忍不住想收藏!

截至9月7日晚18:00,點讚最高的5位粉絲即可獲得打卡相冊!歡迎在評論中分享你家的自然成長故事,贏取獎品哦!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讓3歲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早教,有3個特點
    0-6歲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父母都想抓住這段黃金期,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可到底怎麼學、學什麼,千萬別聽培訓機構忽悠,一不小心成了韭菜,來看看哈佛教授伯頓懷特怎麼說。伯頓懷特曾在哈佛幼兒園主持過一個13年的研究項目,他發現那些快樂並且優秀的孩子,都有自己明確喜歡的事情,而且有忙有閒,時間充裕。伯頓懷特對這些優秀孩子研究一番後發現,他們得到了好的早期教育,但不是大家所想的上早教班、興趣班。
  • 天才神童17歲上哈佛,31歲成哈佛大學正教授,刷新最年輕年齡紀錄
    17歲,他手拿哈佛博士offer,繼續超弦定理研究;31歲,他晉升哈佛大學正教授,刷新了最年輕哈佛正教授的年齡紀錄;33歲,尹希獲得2017年科學突破獎——物理學新視野獎。尹希的成功,除了高智商,還離不開個人的堅毅與刻苦,以及整個家庭的因材施教及循循善誘。
  • 哈佛大學教授:右腦發達的孩子有3個明顯特徵,是學霸的好苗子
    大腦訓練重點被家長錯過:哈佛大學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專家理察教授經過了長期的研究後發現,兒童大腦發育的重點在右腦。換句話說,就是兒童們的大腦訓練重點應該也固定在右腦。因此哈佛大學的另一位專家瓊斯教授直言,右腦對孩子的智力開發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而右腦發達的孩子往往有著3個明顯特徵,是學霸的好苗子,家長一定要抓住!
  • 哈佛媽媽:0-6歲早期教育,3條建議照著做,孩子不聰明都難
    藤校媽畢業於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碩士,曾任大學講師。現在家裡有一個精通中英德三語的4歲女兒,小晞。都說父母是孩子的起點,畢業於最高學府哈佛大學的她也經常被問到,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超級學霸,她具體是怎麼教育孩子的?於是她就做出了回應。
  • 12歲被中大錄取,31歲成為哈佛年輕的中文教授
    在2001,年僅17歲的尹希完成了美國科技大學五年制本科課程,獲得了哈佛大學2萬多美元的全額獎學金,並前往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博士;他打破了哈佛大學博士不得繼續學習的慣例博士後,並獲準留在大學繼續研究工作;在2013中,他獲得了美國斯隆基金會(Alfred),他被P授予美國斯隆研究獎,SloanFoundation),他成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華裔教授(物理學教授);
  • 哈佛大學教授桑德爾:錢不該買什麼?
    >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麥可·桑德爾去年夏天來了一趟中國。  幾乎每天都在中國醫院上演的這一幕,被這位偶然到訪的細心教授記了下來。桑德爾是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教授之一,他所授的「公正課」現場錄像在網絡上有過億次的點擊。如今,這個講「公正」的教授開始轉而研究「金錢」——越來越多的東西被明碼標價,那麼,錢到底可以買什麼?
  • 哈佛大學教授:右腦發達的孩子常常有這三個特徵,是學霸的好苗子
    可很少有父母意識到,父母的這種訓練其實只是在做「無用功」。生活中常常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些經過早期訓練的孩子,長大後和其他孩子並沒有明顯的差距,甚至還出現了「倒退」的現象,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兒童大腦發育的重點在右腦,80%的父母都錯過了哈佛大學的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在經過大量的數據總結後發現,兒童大腦的發育重點其實在右腦。換句話來說,兒童的右腦發育得越好,大腦得到開發的程度自然也會越高。
  • 哈佛大學教授:孩子一生最高的成就,早就在三年級的時候就決定了
    一位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甚至斬釘截鐵地表示:孩子一生最高的成就,早在三年級的時候就決定了。 三年級對孩子有多大影響?哈佛教授:孩子一生的成就在這裡已經決定 孩子在三年級的表現就能決定一生的成就?
  • 13歲考入北大的田曉菲,今為哈佛教授,嫁大25歲美國導師遭非議
    13歲,對大多數孩子來說,還屬於懵懂的少年時期,享受著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享受著父母的寵愛,說白了,還是個孩子,離北大遙不可及。而田曉菲在13歲的時候,就已經小有名氣了。13歲的田曉菲就讀於天津13中,因為詩歌創作獲獎並結集出版,被北大西語系讀英美文學專業破格錄取。
  • 哈佛研究: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
    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有多大?你可能都想像不到!如今,很多孩子在3歲左右就被家長送上了幼兒園,想讓孩子早點接受教育,這樣就能贏在起跑線上了,當然,也有的家長認為孩子3歲還比較小,正處於依賴期,想到了4歲再將其送到幼兒園中, 可能在大部分人眼中,孩子幾歲上幼兒園都一樣,其實則不然。
  • 哈佛教授:快樂孩子有「六個共性」,3歲前有兩次培養機會
    哈佛教授:快樂孩子有「六個共性」,快看看你家娃中了幾個?美國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長達37年的跟蹤研究,這個項目的負責人——美國兒童心理學家伯頓·L·懷特,選擇了一千個美國家庭作為實驗對象。他對家庭中的嬰幼兒進行跟蹤調查,每個月80次、每天2-3次進入這些家庭中,實地觀察父母及孩子的成長情況,在將近40年的研究過程中,伯頓見證了這些家庭的寶貝的成長,也總結出一套從0歲開始培養孩子的理論與有效方法。
  • 12歲考入中科大,31歲成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天才尹希現狀如何?
    2001年,年僅17歲的尹希完成了中國科大五年制本科畢業,獲得哈佛大學2萬多美元的全額獎學金,並赴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2006年,打破哈佛大學博士不得在該校繼續讀博士後研究的慣例,破格允許留校繼續研究工作;2013年,獲得美國斯隆基金會(Alfred P
  • 傅高義教授與筆者郵件往來選登|傅高義|美國_時政|哈佛大學|ren yi...
    按:以下是傅高義教授近期與我的一些往來郵件的選登。主要是涉及中美關係的部分。這裡可以看出,傅高義教授也是一個美國的愛國者,對美國充滿理想,相信美國是多元的、具有自我修正能力的。和許多美國知識分子一樣,特別是和他在哈佛大學的學者朋友圈一樣,他對Biden政府還是寄予厚望。其中有一段他在九月份為哈佛中國學生會做的講話。
  • 中國天才加入美國國籍,32歲成為哈佛終身教授,卻沒打算回國發展
    有的人年紀輕輕的就成為了哈佛的教授,而他也正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他叫做尹希。中國天才加入美國國籍,32歲成為哈佛終身教授,卻沒打算回國發展。相信很多人應該都有聽說過尹希的名字,根據了解,現在尹希已經更換了自己的國籍,加入了美國國籍,成為了一名美國人。這下子就讓他跌落神壇了,讓他從高高在上一下子變成萬人踩。
  • 天才少年尹希:17歲上哈佛,32歲成終身教授,卻早已忘記了祖國
    而今天筆者要為大家介紹的這個人,是中國物理神童,在17歲時就考上了哈佛大學,後來執意留在美國,當被問是否回國時,答案令眾人無言。 這個人就是尹希,他出生於1983年,是湖南株洲市人。家境相當優越,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學識淵博,所以他家的文化氛圍非常濃厚。父母非常重視對尹希的教育,從小就給他定下了非常全面具體的學習計劃,力求讓他接受最好的教育。
  • 哈佛大學教授田曉菲26歲嫁給了53歲的同事,網友盛讚:門當戶對
    田曉菲的父母都是從事與文學相關的工作,在田曉菲四歲的時候,父母由於工作調動,帶著孩子從哈爾濱搬到了天津,從此在天津文聯紮下了根。四歲的田曉菲受到父母的影響,對於文學藝術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的天賦,這也為後來的種種因緣埋下了伏筆。在田曉菲7歲那年,偶然看到了一張家裡的老照片,於是隨口問媽媽,照片是在哪拍的?媽媽說,這是北大未名湖。
  • 讓城市更人性化——專訪哈佛大學教授愛德華·格萊澤
    論壇上,中國網記者視頻連線著名城市經濟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城市的勝利》作者愛德華·格萊澤,就城鎮化問題對其進行專訪。圖為著名城市經濟學家、哈佛大學教授愛德華·格萊澤(左)與中國網記者視頻連線格萊澤教授「主張人生活在城市是保護自然的方式。」他指出,城鎮化進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各種問題,人口過密就是其中一個顯著問題。
  • 哈佛研究發現:孩子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人生可能不同
    不過,關於孩子什麼年齡上學至今都存在爭議,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上學晚,輸在了起跑線上,還有的家長認為上學早,對孩子的成長有害,前不久哈佛大學解決的這個難題,哈佛研究發現:孩子3歲上幼兒園和4歲上幼兒園,人生可能不同!
  • 【哈佛教授】地球上存在「第五度空間」
    來源: 看中國、奧秘網人類存在的空間,通常被稱為三度空間,如果再加上時間軸,就會變成4度空間;不過美國哈佛大學一位曾經登上時尚雜誌的美女教授麗莎
  • 哈佛大學人類學三位教授被指性侵犯,系主任髮長文回應|羅東|the...
    今年78歲,主要研究後殖民時期的非洲;以及加裡·烏頓(Gary Urton),今年73歲,主要對前哥倫布時期進行研究。2016年3月,烏頓以前的一位學生就舉報過烏頓曾經在幫助她寫推薦信時強迫她與其發生性關係。針對科馬羅夫的指控就發生在今年五月。三名目前在讀的女生告訴哈佛校報,她們正在與學校積極溝通有關科馬羅夫的性侵指控。而根據哈佛校報掌握的資料,去年12月時,哈佛人類學系就已經停用了科馬羅夫的辦公室並中止了他即將教授的課程。面對這些指控,三名教授分別做出了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