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學的教育,竟已經這麼牛!這一部紀錄片,爸媽營手工贊!

2020-12-13 爸媽營育兒

前段時間,爸媽營的編輯團隊看到了一部紀錄片,話題很有意義:

你覺得未來的教育會是什麼樣子?

我們想通過一部紀錄片《你好,未來人類》,來和各位爸媽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你好,未來人類》紀錄片的最開始,有一句話是這樣的:我們正在用19世紀的體制,20世紀的知識,來培養21世紀的人才。

那麼今天的孩子,到底能不能應對未來的挑戰?

或許看完今天這篇文章,爸媽們能找到一個答案。

爸媽擔心孩子沉迷電子產品

孩子:這是我唯一的樂趣

《你好,未來人類》的導演陳一佳,是路透社北美地區唯一華人財經女主播,是央視欽點的海外連線節目特約財經評論員,是著名雙語主持人、財經專欄作家。

但是同樣,她也是一位新手媽媽。

手機對現代人必不可缺,但作為一個母親,陳一佳很清楚,電子設備對孩子的危害。所以,她只能做一個「雙標」的母親——「禁止兒子接觸任何手機和平板」。

在中國,很多個和陳一佳一樣,有著同樣的煩惱的爸媽。

中國的一項調查顯示,82%的受訪家長都表示,自己的孩子在3歲或者更早的時候就開始接觸 iPad。

每一個爸媽,提起自家娃的電子產品「上癮」都有一大堆故事要講:

「是拿起手機就放不下的那種瘋狂。」

「沉迷在裡面無法自拔。」

「她真的可以無止境的看下去。。」

7歲的小男孩王銘麒的媽媽講了一個故事,晚上睡覺,都已經給孩子關燈了,結果等了一會卻發現:孩子在被窩裡偷偷的玩iPad。

但是,在鏡頭的另一邊面對,小男孩說:「但我只有iPad,這是我唯一的樂趣。」

5歲半的小女孩奧莉薇婭的媽媽,形容自己的女兒看手機痴迷,覺得這「可能是上癮」。

而實際上,在2013年,真的有一個4歲的英國小女孩,在禁止她玩 iPad 之後出現了一系列興奮、失眠、流淚、流涕等戒斷症狀,醫生斷定這個小女孩患上了「科技成癮」症。

家長需要支付1.6萬英鎊,藉助心理治療幫助女孩戒除網癮。

其實對於很多爸媽來說,他們對於電子產品的觀感極為負面,這些讓人上癮的「電子海洛因」,不僅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損害,還會帶來情感和文化上的缺失。

對於電子產品,除了抵制,似乎無路可走。

直到紀錄片,將鏡頭挪到了英國,在這個為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爭論了十多年的國家,似乎有不一樣的答案。

英國某學校:沒有iPad,不讓入學?

在英國,5到16歲的孩子中,使用網絡的比例達到了94%;8到11歲的孩子中,65%都有手機。

有的孩子,「8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用(手機)了」。

*安全提示:圖片為紀錄片內容,爸媽營建議2歲以下孩子不要接觸電子產品

甚至在某個英國學校,「人手一個iPad,才能入學!」

在英國的學校裡,科技與教育之間的聯繫特別密切,紀錄片的鏡頭忠實的記錄了,5歲半的中國女孩奧莉薇婭在英國威爾斯聖朱利安小學的一天。

在這所「電子示範先鋒學校」裡,孩子們的心願都和電子設備密切相關。

學習視頻製作、學習定格動畫、甚至電子教學系統......這些都是孩子們超級想要學習的內容。

在這所英國的創新概念小學裡,從學前班開始,孩子們的每一節課都在使用電子產品。

電腦、平板、虛擬眼鏡、智能手環,3D印表機......這些都成了名副其實的教育工具。

所有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設備,都讓拒絕一切科技產品的中國媽媽陳一佳感到非常不安。。。

但當她參觀體驗了一天這裡的課程之後,一切的想法發生了改變——

1)生活課:現場連線農場主

這堂課的主題是「農場」,小朋友們圍坐在一起,老師帶他們一起現場連線當地的農場主。

孩子們爭先恐後的提出問題:「小豬吃什麼?」「雞蛋是怎麼孵出來的?

通過網絡連線,農場主親自回答了孩子們的問題。

2)天文課:用虛擬眼鏡看宇宙

在一節神奇的天文課 ,孩子們帶上了虛擬實境眼鏡,他們看見了「又大又圓」的地球,還看見了宇宙中的月亮。

接著,他們又通過虛擬實境技術,驚喜地看著同學手中黑色的方塊變成屏幕中的太陽系模型。宇宙在孩子的手掌上躍然呈現,課程太有趣了,孩子們盯著視頻都看呆了。

3)人體健康課:藉助科技看消化系統

人體健康課上,小女孩被穿上了一件特殊的T恤衫,藉助科技投影,人體骨架出現在大屏幕上。

老師通過投影講解食物如何被消化,還和孩子們一起觀察心臟的跳動。

妥妥的高科技教學啊!

4)體育課:用編程自製計步器

到了體育課,六年級的學生們通過編程自製了一個計步器,將它綁在腿上一直跳躍,就可以計算一共跳了多少下!

孩子們一起去操場進行了實驗,戶外運動和電子產品相結合,課堂的參與感特別強。

5)歷史課:3D列印還原二戰防空洞

歷史老師讓學生們自己設計的小屋,然後藉助3D列印技術打出來,這並不是普通的小屋,而是還原二戰時使用的防空洞。

冷冰冰的歷史課因此生動有趣,孩子們在想像中動手實操,通過3D列印復原真實的歷史!

現在的小孩也太幸福了!

6)讀寫課:如何避免網絡霸凌?

讀寫課上,孩子們自拍視頻,發表對「該不該每天上體育課」的看法,然後分享到網絡,大家相互評價,這樣的教學場景不就是成年人用微博的交流模式嘛!

課程老師說,這其實是網絡安全中的很重要的一課:「我們怎麼在網上回應別人,才能避免網絡霸凌。」

這樣不僅考察了學生的寫作、思維模式,也是讓他們熟悉社交網絡的交流模式。

7)網絡安全大會

這是一個網絡安全主題的大會,學校裡的孩子們匯聚在一起討論:「在使用電子網絡的時候,什麼是你最不應該放在網絡上的?」

浸潤在這樣隨時隨地的科技教育中,這些未滿12歲的孩子們很容易得到答案:「你的住址,因為人們會通過這個找到你」。

如何才能不當鍵盤俠?怎樣才能防止網絡霸凌?這群小學生早就了解的清清楚楚!

在中國媽媽陳一佳的腦海裡,

給孩子用iPad = 遊戲 + 動畫片 + 網課

讓科技融入課堂 = 增加編程課

所以她擔心讓孩子用電子產品,害怕孩子的視野被限制在小小的屏幕上,也害怕孩子被網絡紛雜的信息幹擾。

但是,她忽然發現,科技竟然能讓孩子的課堂延展的這樣廣闊,它可以小到我們身體裡,可以回顧那些觸不可及的歷史;也可以到遙遠的農場、到太陽系……

「科技融入課堂,不是做加法,也不是做乘法,而是把它變成每個環節的一部分。」

中國媽媽陳一佳覺得自己最害怕的是,一旦自己放開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就不能控制網絡世界對孩子的影響。

但是,她忽然發現:「我擔心的事情這個學校在做,去教育孩子們如何面對社交新時代。」

想像力和眼界因此被開闊,風險性和危機被提前告知。

孩子們有更多的途徑去發掘知識的邊界,讓他們成為一個21世紀數字公民,應該有的樣子。

反過來我們再來思考一下,到底是什麼讓爸媽們對電子產品深惡痛絕?

或許是因為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爸爸媽媽們覺得:

電子產品裡的負面信息太多電子產品會讓孩子上癮電子產品會導致近視

但實際上,一部分孩子的網絡成癮,是因為缺少陪伴、缺少自然接觸的機會。爸媽再將電子產品給孩子的時候缺少監管,所以,電子產品所具備的教育功能被弱化,以至於五花八門的遊戲佔據了主流。

其實,教育與科技之間,並不是勢不兩立的死敵,關鍵在於如何去引導和使用。

正如紀錄片裡,導演陳一佳的思考:「面對危險的世界,過分的保護,是不是反而會讓孩子,失去培養自我保護能力的機會。對我們家長來說,最大的功課可能不是如何保護,而是如何放手,何時放手。」

回到現實生活中,爸媽忙著工作、忙著刷手機,孩子們缺少陪伴、缺少交流格外孤獨。這個時候他們吵吵鬧鬧想要博得關注,卻被爸媽扔過來一個iPad。

於是,電子產品開始蠶食孩子的時間,直到吃飯、玩耍、閱讀……所有的空閒時間都抵不上一句:「我要玩iPad!」

爸媽這才意識到危機,開始訓斥、抵制電子產品的「入侵」,卻發現簡直太難了。。。

但是,長此以往孩子會想:「為什么爸爸媽媽可以玩手機,我不可以?」

或許與其抵制電子產品的「入侵」,不如想想怎麼帶著孩子一起去使用它,怎麼教會他們在自我探索中保護自己,怎麼把我虛擬與現實的界限與尺度。

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約翰·杜威說:「以昨日之法,教育今天的孩子,將使他們失去明天。」

《你好,未來人類》這部紀錄片

通過追蹤5國教育現狀的觀察、記錄和討論,呈現了教育更多的樣子。

由於篇幅問題,今天我們只介紹了第一集英國篇,這部紀錄片的其他幾集也很有意思:

比如,在諾貝爾獎輩出的以色列,培養科學家的秘訣竟然是從2歲開始「雞娃」;

比如,在「快樂教育」出名的美國想要進名校,4歲就要開始天天刷題。。。

比如,沒電腦沒WiFi的肯亞,為了竭盡全力跟上世界的腳步,科技教育也一樣得做。。。

最後一集回到了中國教育,導演發現,竟然全球父母都向中國「虎媽」看齊。。。

爸媽營今天給大家推薦這部紀錄片,一方面是想讓爸媽們一起思考,如何在當下的科技時代,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和行為準則。

另一方面,其實是想告訴大家,對於教育孩子,全世界的爸媽都有著一樣的煩惱,可是教育從來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通關秘籍,只有一代又一代辛苦付出的爸媽們「上下而求索」、用愛探索出的最適合自家孩子的成長階梯!

請別太焦慮,加油吧,我們一起學著當爸媽!

作者:爸媽營(bamaying)

相關焦點

  • 爸媽必看!英文原版書到底怎麼挑,選這幾家英國出版社閉著眼睛都不會買錯...
    課代表為大家分享乾貨,了解這熱門的英國權威出版社,是每個爸媽選書必做的功課!*各個出版社的圖書各有特色,以下介紹的這些都是英國非常經典的,英國學校、家長們選書也基本上是來源於此。經典國內大多也有引進,網上一搜就能找到。
  • 爸媽用戶1000萬,獲多輪融資的爸媽營親子社區平臺如何打造私域閉環?
    爸媽營是親子社區分享平臺,裡面集聚了很多爸媽用戶,他們每天在平臺上分享教育、旅行、購物和生活等領域的內容。2017年它推出了官方小程序「爸媽營—親子教育童書旅行動畫」,是面向年輕中產家庭的頭部親子生活綜合服務平臺,目前爸媽營的小程序用戶突破了100萬,總覆蓋用戶達到了1000萬。截至去年3月份,爸媽營已經先後獲得新浪、華映資本、寶寶樹等多輪戰略投資。
  • 【爸媽營分齡影音庫】
    ,胡迪簡直已經不像個玩具了,而像個操心的老媽子。這不僅僅是孩子會感動的一部電影,哪怕1995年看過第一部的孩子長大了再看這部,都可能看哭。家長從中也能學到,接受孩子的獨立成長這條道路是艱辛的,放手也是一種愛。推薦全家一起看。下面是爸媽營社區裡,一位4歲孩子的媽媽分享的孩子觀後感,很溫暖。
  • 爸媽營:孩子在線學英語練口語和聽力,魔力耳朵少兒英語值得推薦
    疫情期間的暑假教育大戰,爸媽營推薦了很多少兒英語課,不過有家長問孩子在線學英語練口語和聽力,哪些外教直播課比較好?今天就來說說魔力耳朵少兒英語,爸媽營評測過性價比很好的在線少兒英語教育品牌。
  • 「爸媽營」
    但這都不是關鍵,關鍵是當你想要培養出一個能被查特豪斯錄取的孩子,你在孩子9年級之前(英國的9年級是中國的13歲)所花的錢、時間和心血,才是更為可觀的教育投資。英國學校由於其嚴謹的教學、和男校、女校寄宿制的管理方式,確實吸引了很多中國的爸媽,畢竟不用去陪讀,不用夫妻兩地分居,很多中國的精英階層爸媽在小學四年級時間就開始給孩子準備英國私校和公學的申請。有些英國私校公學申請機構的輔導費,都動輒幾十萬/年。這就是今天的中國,爸媽們努力賺錢,為的是孩子能接受真正優質的教育。
  • 咱們宿遷人小學時就掌握的九九乘法口訣表,在國外可是很牛的技藝!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三十五……」小學二年級,咱宿遷的娃們逗能把九九乘法背得滾瓜爛熟!做為須遷人,還真別小瞧這九九乘法表,要知道,這在國外可是很牛的技藝!而具體地說,英國將投入4100萬英鎊(約合3.61億元人民幣)作為支持,用4年以上的時間,在英格蘭8000所小學中推廣這一方法。
  • 英國紳士教育在骨不在皮,喬治王子愛正裝也愛跳芭蕾
    每到暑假,國內很多爸媽都把孩子送到英國的夏令營,就為了讓孩子感受不一樣的精英教育,增長見識,花十萬、八萬也不在話下……在紀錄片《他鄉的童年》中,導演周軼君採訪了幾個中國家長,談到為什麼選擇帶孩子去英國體驗,他們紛紛表示,喜歡英國的氛圍和紳士文化,當然還有那一口純正的英倫腔。
  • 教育|紀錄片推薦——日本教育
    這是梨子的第5篇文章日本教育——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01日本的食育教育聽說過「食育」教育嗎?這是日本對孩子的一種教育理念。一部名為《日本的學校午餐》的紀錄片,是號稱震驚世界的日本小學生吃午飯的短片,雖然視頻中只是紀錄了吃午飯這一件事,卻能從中看出日本教育的優秀。
  • 豆瓣評分9.2的教育紀錄片,揭秘日本強大原因,家庭早教刻不容緩
    最近在看一部紀錄片叫《他鄉的童年》,它被網友評為今年最好的國產教育紀錄片,播出僅3集,豆瓣評分就達到9.2的高分。這部紀錄片主要講述一位二胎媽媽、國際新聞記者周軼君,走訪並記錄芬蘭、日本、印度、英國及以色列的教育現狀,最後回到中國記錄下自己對國外教育的見聞及一些思考。
  • 上海,它流淌著垂直社區的奶與蜜:B站、小紅書、得物、爸媽營的故事
    中產爸媽的親子生活如果說消費文化捧起了小紅書,炒鞋文化捧起了毒(得物),那麼以上海魔都爸媽、北京海澱爸媽為代表的中產爸媽人群,捧起了爸媽營。這是筆者注意到的一個目前仍十分低調,但社區氛圍已經非常鮮明、專門服務中產爸媽的親子社區。
  • 從戰地女記者到豆瓣9分紀錄片導演,周軼君談何為最好的教育
    聚焦於教育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一共六集,一集走訪一個「他鄉」,通過觀察和展現日本、芬蘭、印度、英國、以色列和中國的「童年」,帶領觀眾進行一場沒有標準答案和終點的追尋。該片的導演、主持人、統籌是同一個人,周軼君。她曾是新華社戰地記者,也曾是全世界唯一駐加沙的女記者,後來活躍於《圓桌派》《鏘鏘三人行》等談話類節目,開專欄,出書,作品《在埃及數駱駝》進了小學語文課本。
  • 上海它流淌著垂直社區的奶與蜜:B站、小紅書、得物、爸媽營的故事
    中產爸媽的親子生活如果說消費文化捧起了小紅書,那麼以上海魔都爸媽、北京海澱爸媽為代表的中產爸媽人群,捧起了爸媽營。這是筆者注意到的一個目前仍十分低調,但社區氛圍已經非常鮮明、專門服務中產爸媽的親子社區。
  • 騰訊新聞《你好未來人類》5月27日上線,陳一佳團隊探索明日教育之法
    主創團隊歷時16個月, 針對孩子的未來教育,聚焦時代背景下「科技與教育」的關係,分別前往英國、以色列、肯亞、美國、中國5個國家,希望給家長們開啟一份專屬的「科技教育攻略副本」。沒人教我們如何做爸媽,但這是我們最想做好的事,製片人兼總導演陳一佳如是說。
  • 拳王」給這所小學設計了一套軍事訓練課,孩子們都說太酷了!
    這個雙休日,上海市嘉定區盧灣一中心實驗小學的首屆軍事訓練營在五年級全體208名學生整齊的步伐聲、激昂的口號聲中圓滿落下帷幕,這項由學校和世界拳王鄒市明團隊共同開發的課程,被許多孩子們怒贊「太酷了!」
  • 豆瓣9.1紀錄片,揭露了我們距離真正的精英教育有多遠
    越來越多的家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英國學習,希望孩子能在精英教育的環境下學到優美的英倫腔,學到紳士風度。那麼,精英教育真的就是這些嗎?豆瓣評分9.1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告訴我們,我們距離真正的精英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每集5分鐘適合3-6歲孩子假期觀看的動物紀錄片,帶孩子愛上大自然
    當然有些紀錄片由於是外國做出來的,基本上是英文片源,又或者是有些紀錄片是專門給成年人來觀看的,並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接受程度。爸媽們在給孩子選擇紀錄片的時候就會非常困惑,那應當怎麼給孩子們選擇適合孩子們在家觀看的紀錄片呢?那今天就來為大家推薦兩部適合低幼孩子觀看的自然紀錄片。
  • 景德鎮出品《匠心冶陶》紀錄片在英國天空衛視播出
    本報訊 記者歲末年初獲悉:由景德鎮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組織專人拍攝的十八集專題紀錄片《匠心冶陶——景德鎮傳統手工制瓷技藝(Porcelain: Clay and Fire)》,已從英國當地時間2020年12月21日下午15時30分開始,在英國天空電視臺(Sky TV)191頻道陸續播出。
  • 寒假來華林街青少年訓練營,培養孩子好品格和領袖力!
    因材施教一小學生繼續「好品格教育」,中學生重點培養「領袖力」這一次的寒假訓練營,華林街家庭服務中心針對小學群體和中學群體,分別設計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訓練營:小學營——「多元智能兒童英語營」,著重孩子的好品格教育;中學營——「青少年領袖力訓練營「,則關注培養中學生的領袖力。
  • 震撼人心的一部紀錄片,牛仔褲背後的真相,打工人的心酸有誰知?
    紀錄片往往比較真實。重要的是,它是沒有劇本的,就是日常生活的寫照。優秀的紀錄片可以增長見識、拓寬視野。最近,在看完《牛仔褲的代價》這部紀錄片後,感覺相當震撼,真相有時候的確很殘酷,感慨老百姓生活得太不容易了。這部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8.7分,推薦大家看一下。
  • 英國行程|2017英國貴族文化及教育深度體驗營
    還有,去遊學,以此培養他/她和世界相處的能力,這是您對他/她最大幫助和保護。去遊學,您和孩子真的想好了麼?不是每天重複「要吃飽穿暖」,這些生存本能的叮嚀,而是讓孩子獨立準備行裝,去闖!當夕陽照在窗欞上的時候,這樣與孩子交流:今天有沒有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