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立秋已過,標誌著秋天拉開了序幕。儘管天氣逐漸由夏入秋,但炎熱並沒有過去,因此民間也有「秋老虎」一說。也正因為有秋老虎相伴,面對換季的影響,養生顯得特別重要。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藥膳調理中心主任陳文濱指出,秋季天氣乾燥易損肺部,肺部與秋季相應,身體在立秋後進入了養肺關鍵期。
立秋後肺功能開始旺盛
據了解,肺在五行中屬金,主秋季。立秋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秋天的氣候特點為燥,也就是說燥主秋令。隨著氣溫開始降低,雨量減少,氣候偏於乾燥,極易傷損肺陰,從而產生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便秘等現象,嚴重者還可能出現咳中帶血等一系列症狀,所以秋季養生應遵循「養陰防燥」的原則。陳文濱提醒廣大市民,秋季養生可以從以下四方面著手,科學安排衣食住行,避免天氣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安全度過「多事之秋」,讓自己擁有一個好身體。
■避免劇烈運動傷津
運動要科學選擇一些輕鬆運動方式,因為太過劇烈的運動會導致出汗太多而加重傷津,因此可選用自己喜歡的運動如太極拳、瑜伽、八段錦、五禽戲等,其實散步也是不錯的選擇。
■早起舒展肺氣
堅持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更好舒展。
■吃酸味食物以補肝氣
秋天養生特點是宜收不宜散,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等。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
■精神調養忌悲憂傷感
精神調養要做到內心寧靜、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
仍需祛暑防範「秋老虎」
「這個時候暑氣仍存,氣溫不會立刻降低。」陳文濱提醒,要注意防範「秋老虎」,防暑降溫。秋老虎的天氣特徵是早晚清涼、午後高溫暴曬,所以養肺的同時仍需祛暑。清熱解暑的食物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全部消失,常食用的粥有百合銀耳粥、蓮子粥、薏仁粥、荷葉粥等,常食用的湯有百合冬瓜湯、赤豆鯽魚湯、枸杞葉豆腐湯、冬菇紫菜湯等。
沒有必要刻意「貼秋膘」
經過了夏天的虧耗,入秋後應以清補為主,而且進補之前要給脾胃一個調整適應時期,可用一些中藥材,例如芡實、沙參、西洋參、玉竹、麥冬、銀耳、百合、山藥、薏米、蓮子等,以調理脾胃功能。同時,也可補食一些富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魚、各種動物瘦肉、禽蛋以及奶製品、豆類及新鮮蔬菜、水果均宜適量食用。此外,民間在入秋後素有「貼秋膘」一說。其實,沒有必要刻意「貼秋膘」。陳文濱指出,由於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日常生活中攝入的脂肪、蛋白質含量並不低,所以也就沒有刻意「貼秋膘」的必要。
惠州日報記者黃 婷
養肺食療小貼士
1、酸梅飲
烏梅2枚、麥冬10g、山楂3g,適量水煲煮後,加冰糖調味,即可飲用。
2、百合銀耳粥
百合20g、銀耳10g、蓮子20g、粳米50g,煮熟後調味,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