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古語有云:「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而且對於個人來說,謹慎言語也是顯得非常重要。正如俗語所說「人生喪家亡身,言語佔了八分」,家破人亡的災禍,說話不當心往往是主要禍根。
言多必失,禍從口出,說話多了就會物極必反,給自己招惹禍患。真正聰明的人,大都沉默寡言,甚至表現得很木訥,但他們是大智若愚。一個人的命不好,往往是因為嘴不好,少說以下三種話,「嘴下留情」,多積點口德,好福氣自然來。
011、少說傲言;
驕傲和多言是人性當中的2個頑疾,一般人身上都有這兩個毛病,正如曾國藩在鹹豐八年的家書中所說:「古來言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這句話是曾國藩對弟弟們的告誡,也是對自己身上毛病的高度總結,因為他早年就是因為說話傲氣得罪了很多人,繼而人事不通達,事業也不順利。
48歲以後,曾國藩一改之前剛愎自負的處世方式,做人做事說話的時候,更加剛柔並濟,也慢慢戒掉身上驕傲的毛病,少說傲言,謙虛低調,人緣好了,好福氣也來了。
討人嫌離不得一個傲!傲言不僅會讓他人感覺不舒服,還會給自己帶來禍患。
比如說,劉邦問韓信:「以你看,我可以帶多少兵馬?」韓信答:「最大十萬!」劉邦又問:「那你呢?」韓信很驕傲得意得說:「我當然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劉邦見韓信如此驕狂,心中很是不爽。沒多久,韓信就被誅滅三族了。所以說,人一旦驕狂,就必然會有禍患,做人謙虛低調才是王道,少說傲言、狂言,可以多點明哲保身。
022、少說惡言;
《禮記》中說:「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也就是說,傷害他人的惡語不出於口,別人的辱罵也絕不會攤到自己身上。人都是相互的,你尊重他人,他人尊重你,你傷害他人,他人也會想方設法還回來。
就如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所說:「一個人過分傷害別人,最後一定是傷害自己。你所說的每一句難聽話,遲早都是回頭的箭,一定會射傷了自己」。拿三國猛將關羽和張飛來舉例,關羽罵孫權的兒子是犬子,說自己女兒是虎女,此舉激怒了孫權,最後孫權偷襲荊州,關羽父子也被東吳將領俘殺了;而張飛脾氣暴躁,喜歡酒後打罵將卒,最後在睡夢中被部將範強、張達割去了首級。
如果我們今天對他人惡言相向,表現得盛氣凌人,他日風水輪流轉的時候,別人也會以同樣的態度來盛氣凌人我們。做人要以「恕』字自我警惕,少說惡言惡語,說話、做事時留有餘地,與人不撕破臉,嘴下留情,則可以人生路上荊棘少一點,人緣好一點,福氣自然多一點。
佛家更是將「言惡、視惡、行惡」稱之為「三惡」,還說一日有三惡,三年之內,天必降之禍。由此可見,惡有惡報,如果一個人經常言語尖酸刻薄,就是在給自己積累惡報。反之,我們少說惡言,多說亮言,內心也會變得更加善良而美好,正所謂是「一念之善,吉神隨之。一念之惡,厲鬼隨之」。
033、少說怨言,
一般人,遇到問題的時候,喜歡推脫責任,向外找原因,因此經常牢騷滿腹、怨天尤人。殊不知,怨天尤人不僅會顯得情商很低,而且消極負面的情緒還會給自己帶來黴運。
就如《荀子·榮辱》中所講:「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也就是說:有自知之明的人,從來不會抱怨別人;掌握自己命運的人,也不會抱怨蒼天;那些喜歡抱怨別人的人,最後更加窮途而不得志;那些喜歡抱怨上天的人,更加不能立志進取,還顯得自己無能。
一個成年人,喜歡抱怨,喜歡發脾氣,只是一種對自己無能的發洩罷了;這樣既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還會讓事情越來越糟糕。因此有人總結說:18歲發脾氣叫幼稚,30歲發脾氣叫無能,40歲發脾氣叫無才,50歲發脾氣叫無德,60歲發脾氣叫無助。
六弟曾國華喜歡說怨言,總是牢騷滿腹,於是曾國藩寫信狠狠批評弟弟說:你無緣無故埋怨上天,上天也不會答應;你無緣無故抱怨他人,則他人肯定不會服你。曾國藩還說自己身邊那些愛抱怨的人,大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果不其然,曾國華後面在一場戰役中全軍覆沒,連首級也沒有找到。這件事看似是曾國藩烏鴉嘴,實則是因為曾國華平日裡喜歡說怨言,給自己積累了禍根。所以說,我們要少抱怨,少點負面情緒,以免惹禍上身。
04結語
真正聰明的人,很少說驕傲自滿的話,因為滿招損,人狂必亡;真正聰明的人,很少說惡言傷人的話,因為惡有惡報;真正聰明的人,很少說自暴自棄的怨言,因為你的內心是怎麼樣,世界就會是怎麼樣。
如果一個人感覺自己命不好,往往是因為嘴不好,管好嘴巴就是管控住了福與禍。少說以上三種話——傲言、惡言、怨言,「嘴下留情」,多積點口德,多積點福氣,最後好福氣也會真正來臨。朋友們,您覺得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互動,精彩的評論,我會置頂鼓勵哦。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哲學、勵志、正能量、情感等方面的美文,歡迎點讚文章,並關注帳號。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