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鬼谷子說:「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這番話是表明了說話的重要性,因為人的智謀需要通過言語來表達。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舌為利害本,口是禍福門,人世間的很多禍患都是和言語相關,正所謂是「人生喪家亡身,言語佔了八分」!
大家可以照鏡子看看:為什麼長著一個嘴巴,但有兩個耳朵和兩個眼睛,就是告訴大家要少說多聽多看!因此,一個人能夠不說話的時候,就儘量不要說話,因為說話的人往往都是吃虧的,是倒黴的。
因此國學大師曾仕強告誡大家:「我再三建議所有人,有任何刺激過來的時候,把嘴巴閉起來。一般人都是刺激過來了,就長著嘴巴就說話,你事後會非常後悔,因為所有的禍患都是從這裡出來的。嘴巴一閉起來,它的刺激就會上升到腦海裡去,就會轉來轉去,這就叫做謀定而後動。」
所以說,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沉默寡言,特別是有以下「三不說」,管好自己的嘴巴便管住了福與禍!我們與他人關係再好,這3種話也儘量不要說,說了,會讓讓我們的福氣慢慢溜走。
011、不說廢話;
什麼是廢話呢?就是指那些可說可不說的話,而且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還容易讓人產生誤會。因為老子在《道德經》第五章中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人說的話多,往往會使自己陷入困境,還不如保持虛靜沉默,把話留在心裡。
廢話,換個說法就是「多言」,而言多必失,言多必有數短之處,所以老祖宗再三告誡我們要「處世戒多言」。
曾國藩在家書中告誡弟弟說「古言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他認為古往今來的人們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因為驕傲和多言這兩個原因。一個人心浮氣躁,才容易驕傲和多言,說廢話說錯話,繼而禍從口出。
有些父母話對孩子說教多了,像唐僧一樣說廢話,就會使得自己一步步喪失威信;同理,一個領導對下屬批評指責太多,也會使人厭煩,好話也成了廢話,絲毫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因此,聖人孔子教育我們要「威而不猛」,不怒自威,這樣反而更有使人敬畏和服從。
其次,話多傷元氣,氣大傷身,一個人說話多了,精氣神被消耗光了,也會感覺很疲憊,長期以來,不利於身體健康。因此,曾國藩在修身條款中說道:「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也就是做人不要說廢話,留足丹田之氣,就是留住好福氣。
除了自我管控,曾國藩還告誡兒子要:「舉止端莊,言不妄發」,因為他認為「不說廢話」是入德之基,是一個人修身立德的根基!所以說,聰明人都是不說廢話,管好嘴巴,留住福氣!
022、不說傷人話;
《增廣賢文》有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你在冬天對人說了一句讚美表揚話,他人就會覺得三冬猶暖;你在夏天對人說了一句傷人話,他人就會覺得六月猶寒。高情商的人都會知道:多說不如少說,少說不如好說!
可能有人會反駁說「我不批評他,他不知道改正」,但科學告訴我們:批評指責他人,說一些傷人話,是無濟於事的。因為「波特定律」告訴我們:當人們被批評時,他們往往只記得住開頭,因為他們忙於尋找論據來反駁開頭的批評,其餘就不管了!
這便是《菜根譚》中所說的:「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責備別人的過錯不要太過嚴厲,要考慮到對方是否能接受;教誨別人從善不要期望過高,要顧及到對方是否能做到。
如果我們用他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那就是「以頑治頑」,顯得情商很低,也容易得罪人。正如曾仕強先生告誡所說:「一個人過分傷害別人,最後一定是傷害自己。你所說的每一句難聽話,遲早都是回頭的箭,一定會射傷了自己」。
曾國藩也深諳處世之道,因此他也告誡家人要得饒人處且饒人,少飛揚跋扈,少去言語傷人,給他人留餘地就是給自己未來留餘地。
他說:「今日我處順境,預想他日也有處逆境之時;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氣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孫。常以'恕'字自惕,常留餘地處人,則荊棘少矣。」
所以說,真正聰明的人,都知道不說傷人的惡語,多用心平氣和地語氣與人交流,這樣或許更能說服他人。如果還是說服不了他人,也包容理解,因為人各有志,何必勉強他人呢?如此這般,寬以待人,自己心胸開闊,他人也心情愉快,大家一團和氣,自然好福氣不請自來!
033、不說抱怨話;
一個人越是沒有本事、越沒有自信,越喜歡抱怨,整天怨天尤人,怪這個,怪那個。尖酸刻薄待人,往往自己心裡也苦,因為做人做事過於刻薄的人,老天也會折損你的福氣。
真正聰明的人,很少說抱怨話,他們更懂得自強不息。俗話說「不爭饅頭爭口氣」,但這口氣是自我發奮圖強的志氣,而不是小肚雞腸的怨氣。
人可以走黴運,但是不能有黴相!何為黴相?就是一個人整天鬧騷滿腹,經常對身邊人宣洩情緒垃圾,說一些憤世嫉俗的抱怨話。你越是抱怨,命運越是不會垂憐你,反倒是那些積極樂觀的人,能夠在困難中尋到一絲機會,然後逆境重生。
企業家馬雲說「我20歲、30歲的時候,我也抱怨過,跟大家一樣。為什麼我應聘了30幾份工作,沒有一個公司錄取我?我也抱怨過,但是停在那裡,只是抱怨又有什麼用呢?」
「我後來變成那個時代沒有抱怨的人,我相信在我20歲的時候,那個時代不是我的;我相信40歲以後,這個時代是我們的。為了40歲這個時代,我從20歲開始積極地尋找社會進步的東西,尋找未來,尋找完善自己,而不是埋怨別人!」
所以說,我們要在別人抱怨的時候不去抱怨,冷靜思想,尋找機會。因為每一個抱怨後面都隱藏著巨大機會,你要是能夠解決大多數人的痛點,你也就可以成功了!
上天要降禍給一個人,一定會先用一點點福運來驕縱他,所以福運來了不必太高興,還要看他會不會受用;上天要降福給你,一定會先用一點點災禍儆戒你,所以災禍來了不必太憂愁,不要抱怨,而是看你會不會自我救贖,天不渡人人自渡!
魯迅先生說:「生命的路是進步的,總是沿著無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麼都阻止他不得」!所以真正聰明人,都懂得管控好情緒,積極樂觀,而不是說抱怨話。他們知道與其抱怨,還不如積極作為,「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
結語:
性格決定命運,心態決定出路,言語決定人生福禍。真正聰明的人,有「三不說」——不說廢話、不說傷人話、不說抱怨話,因為管好嘴就是管住了福氣。
不僅是與陌生人之間,我們要說話注意;就算是和關係很好的親朋好友之間,這3種話也儘量不要說,因為說了,就會讓我們的福氣慢慢溜走!朋友們,您覺得呢?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琢磨君已經開通了「國學文化交流圈」,歡迎大家加入圈子!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點讚、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