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寵物行業已經存在了20多年,但近幾年才飛速發展起來。而海峽對岸的臺灣,其寵物行業已步入成熟期,並逐步向大陸輸送了關於門店經營、洗護美容、人才培養等先進經驗。
比如寵物洗護美容行業,在臺灣出現了一家叫做OBO的寵物洗護美容店,創始人劉旻首創計時收費模式。而在讓門店經營者最為頭疼的人才流失問題上,OBO卻擁有兩位行業經驗超過10年的A級美容師人才,她們在店內工作時間均超過兩年。內參君獨家專訪了劉旻,一起來解密OBO寵物店的經營之道。
開寵物洗護美容店的想法,對在廣告公司上班的劉旻來說純屬誤打誤撞,「完全沒想過會做這一行」。但她十幾年來一直堅持動物救援和「中途」(即救援回來的動物先放到自己家中照顧,再幫助他們找新家),對寵物洗澡的需求很強烈。
之後劉旻在工作之餘開了一家「自助洗」。真正深入下去,她才發現洗護這件事情不是那麼簡單:顧客漸漸懶得自己動手為寵物洗澡,於是求助於店員;如此一來門店要增加人手幫忙洗澡,成本隨之增加,為了覆蓋成本,門店必須接受更多的寵物。
這是她不願意看到、但在當時臺灣非常普遍的現象。10年以前,在新北市的寵物店,一隻小型犬的洗護費用可以低至200新臺幣(約等於42.7元人民幣)。低費用之下想要賺錢,門店一般會超收,有時一天會收到30隻寵物。如此一來,服務的質量必定下降。
而貓咪、狗狗被送到店內之後就被裝進籠子,沒有人關照它們,放佛一件件商品。劉旻不喜歡這種感覺,「狗狗是有生命的」。另一方面,多接收寵物也讓美容師們超負荷工作,變成了「洗狗工人」,而不能發揮其專長。
當時的市場環境和門店經營狀況都達不到自己的理想高度,在連續經營2家「自助洗」門店5年之後,劉旻把店關掉或轉讓出去,於2013年10月重新成立了OBO,專注於提供高品質的寵物洗護美容服務。
開業5年來,OBO仍只有一家門店。劉旻堅持不做連鎖,因為OBO這樣的形態,如果做了連鎖沒辦法掌控品質。先來看下OBO的基本情況:
第一是選址。OBO開在新北市一個交通繁忙的主幹道旁,車流多;但既不是商業區也不是社區,並沒有什麼人潮。
選址的依據在於,OBO的客單價高,需要吸引高質量的客戶,他們更重注寵物的心理感受,也意味著「有錢有閒」,能開車帶著寵物來洗澡。所以OBO的客戶遍布全省,每位客戶進店消費都有建檔,目前共有1000多位。
第二,經營結構也體現著OBO的高品質定位。該門店不算太大,可利用面積只有25坪(約75平方米)。劉旻將其分為兩部分,一半為商品售賣區,兼寵物活動區與寵物主等待的空間(約10坪左右),另一半為洗護區和美容區,採取按時收費的方式。
為了讓潛在客戶了解為什麼OBO要按時收費,劉旻主要通過經營Facebook主頁來獲客以及教育用戶,最終達到用商品帶動美容,美容反過來也帶動商品銷售的效果。
經過近5年的發展,OBO月銷售額平均在40萬新臺幣(約等於8.5萬元人民幣),商品銷售與美容洗護的營業額穩定在1:1左右。
第三是人員配置。店內共3名員工,包括2位美容師(分別有14年、25年的寵物美容經驗)、1位櫃檯,另外有劉旻負責店面整體規劃與梗犬拔毛美容。
OBO雖然是寵物洗護美容店,但商品售賣也是富有特色的一環。劉旻一直在尋找獨特且高品質的產品。得益於之前在福建漳州一家帽子廠做管理的經驗,她在挑選高性價比的商品上更有優勢。
目前,OBO的商品全部來自進口品牌。商品品類上,劉旻只選擇寵物用品,比如高級推車、項圈,以及寵物衣服、飾品等。這些產品客單價較高,較便宜的項圈一般在1000元新臺幣左右,推車價位基本在1萬元新臺幣以上。而其它寵物店隨處可見的主糧、零食OBO均不銷售,因為既佔用空間,也沒有競爭力。
除去店面展示,OBO還另外在雅虎平臺開設網絡商店。由於商品單價高,客戶一般不會在網絡上購買,所以網絡商店主要起到曝光作用,吸引客戶到店消費。
OBO最主要的特點在於,寵物的洗護美容按時計費。據悉,門店1小時收費1500新臺幣(約319元人民幣),即10分鐘250元新臺幣。如果與平價寵物店對比,OBO價格要高5倍;與同類項店面對比,OBO價格大約高其一倍。以臘腸狗為例,在其配合度高的前提下,洗護+美容一般需要50分鐘,收費1250元新臺幣(約266元人民幣)。
高於市場價的洗護美容費用,無疑是在挑戰寵物市場舊規則以及消費的心理預期。但劉旻設定的價位主要是從主、客觀兩個層面來考慮:
主觀上她堅持認為,這個世界上一定不只有她在意寵物的心理層面,一定還有很多人與她一樣,所以這部分人就是潛在客戶。
客觀上,以往「小狗收費少、大狗收費多」的經驗並不可取,在洗護美容過程中每個犬種的毛量、毛質都不同,因此不管寵物大小,所花費的時間都不一定。
OBO的洗護美容流程主要分為三步:
1、預約制度,門店一次只接一隻/組寵物(同一主人)。活動區內準備好玩具,員工與寵物寵物互動、拍攝照片,與主人討論近期寵物的身體狀況。期間,美容老師開始準備用具。
2、等到狗狗完全放鬆之後,員工再把它帶到美容區。按時收費從美容師的作業開始算起,其餘都是附加服務。
3、洗護美容過程中,美容師能觀察到寵物主平時看不到的狀況,之後請主人們多加注意或及時帶寵物就醫。這也是OBO的競爭力之一:美容師資歷深,接觸過大量寵物所以能發現問題,進而建立起專業形象。
制定好作業流程以及確定寵物主希望達到的效果,劉旻再去換算成本是多少(最大成本為房租、員工薪酬),覆蓋成本之下2位美容師能夠服務幾隻寵物。正如前文提到的,狗狗的狀態不同,所以不能限定服務數量,轉而以時間來計算和收費。假設門店每天的營業時間為10小時,扣掉美容師們用餐、休息時間,每天有8小時用於服務用戶。一位美容師一天平均能夠服務4~5隻寵物,兩位美容師服務6~8隻。
相較於「按只收費」,按時收費最明顯的優點在於店面不可能多接收寵物,既可以保持品質,也很好掌控美容師的時間,劉旻能適時展開進修計劃。另外,按時收費也間接增強寵物主對寵物們的照顧,OBO向客戶傳遞的觀點是「平時的梳毛比洗澡更重要」,畢竟如果主人不為寵物梳毛,美容師就得需要更多時間來梳理打結毛髮,最後寵物主會多花錢。
按時計費不僅是門店服務質量的保證,也是留住美容師人才的關鍵因素。劉旻介紹,讓大陸美容店最頭疼的人才流動問題,在臺灣也是普遍現象,因為大陸門店有很多模式是從臺灣導入的,遇到相似的問題也不足為奇。
但在OBO,人員流動率算得上是比較低的。兩位美容師分別擁有14年、25年行業經驗,並在門店工作了2年時間以上。在劉旻看來,OBO能留住人才正是因為工作環境和她對品質的堅持,這一點體現在薪資以及進修方面。
開店前期,很多其他店主也想做到高品質服務,但一直「按只收費」只能導致寵物越收越多,最後品質低下;美容師們超負荷工作,無法發揮所長。這就是為什麼門店留不住人才、人才也不願意去的原因——薪水再高卻沒有得到注重。
反觀在OBO店內,每位老師都得到寵物主的尊重,預約制度能切實控制寵物的數量;同時以工作量來計算的話,OBO所支付的工資處於較高水平。
劉旻算了一筆帳:臺灣的寵物美容店一般聘用B級、C級美容師,B級美容師平均薪資水平為3萬~3.5萬元新臺幣。假設為一隻狗洗澡收費400元新臺幣,美容師一個月最少要服務75隻寵物才能達到工資水平。
OBO店內A級美容師月薪4.5萬元新臺幣,以時間計費的話,一小時收費1500元新臺幣,美容師每個月只要做到30個小時(不到30隻寵物)即可賺回工資。
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之外,OBO時常帶員工進修,內容不限於洗護、美容等,動物行為、動物醫療等均有涉及。劉旻認為,OBO能夠在臺灣寵物洗護美容領域取得領先地位,除了堅持品質+專業,靠的還是全員進修,因為美容師一旦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寵物有異狀,進修所學的知識可以減少意外的產生。
最後,就大陸門店的人才流失問題,劉旻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大陸的創業門檻較低,即使技術層面還處於低級階段的人也可以開店,最後造成低價競爭。她認為,政府在指導行業規範發展中的作用很重要,如果能夠提高創業門檻,比如增強從業者的技術水平、考慮寵物的安全福利等,人員流動率不會像現在這麼高。
點擊下方關鍵字,查看往期原創熱文
行業白皮書:2017年中文版 | 2017年英文版 | 2016年中文版 | 2015年中文版
淘係數據:2017大數據 | 2017食品榜 | 2017用品榜 | 2018年1月食品 | 2018年1月用品 | 2018年2月數據 | 2018年3月數據 | 2018年4月數據 | 線上犬主糧人群畫像 | 線上犬零食人群畫像 | 線上貓零食人群畫像 | 線上貓主糧人群畫像
全球掃描:12大食品市場 |亞太食品 | 全球食品銷售 | 創業方向| 熱門趨勢 | 人類食品企業涉及寵物食品市場
人物專訪:女性菁英 | 福貝 黃莉 |華元 田巧翡 | 張御丞 | 寵物世家蔡奇 | K.1鬱聰 | 朗諾劉鳳岐 | 貓媽咪楊梨 | 瑞鵬李麗 | 聖寵李安春 | 芭比堂劉海玲 | 長城展程楊 | 乖寶杜欣芳 | 梵米派許文蘊 | 調良寵物何軍| DOGTV | 矽谷天堂蘇立峰
行業解讀:寵寵熊 |2018展覽| 2017中國寵物產業 | 2018五大趨勢 | 母嬰跨界看寵物 | 2017產業大事 | 2017行業黑色事件 | 2017營銷關鍵詞 | 寵物醫療 | 寵物店人才數據 | 數說食品 | 寵物行業的五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