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某大學的同寢室女大學生對黑人情有獨鍾?
武漢某大學一寢室4名女生都爭相找了黑人做男友,其慶生場面引起人們高度關注,這些女生到底怎麼想的?
其實,愛情本無可厚非,然而,愛情也不可兒戲。
這些女大學生對待愛情的選擇標準真的讓人大吃一驚。當然,這種現實的結果自然也引起人們的罵聲一片。
網友的評論可謂五花八門
但是不贊成或者罵人的卻是佔了大部分,請看:
評論一:沉淪的一小部分中國女人的言行蝴蝶效應了整個中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腳下的路是自己走的,隨她去吧…國人請淡定,一切都將隨時間長河而沉澱並改變。沒有她們的經歷怎會有後人的做人教材?
評論二:些所謂「靚麗」的女大學生們光鮮的外表下,竟是如此的「風格」,著實讓我很是震驚。然而,我只能用一個詞形容:「悲哀,可憐」。
評論三:這種女人的心態就是在顯擺,我找了一個外國人做男朋友,只要是外國人就行,不管什麼品種,哪怕自己被作為了一個病毒的傳播者。
評論四:我國就是有一些匪夷所思的人,認為無論是物或人,只要是國外的東西就是最好的,空氣都是香甜的,趁此疫情,應該把他她們都送出去,體驗美好天堂,遂願之。
評論五:不歧視黑人但也不喜歡,如果女生是因為這個人人品好三觀正而找一個黑人忽略他的外在,我會祝福,但是如果崇洋媚外找黑人... 無法理解。
評論六:既然願意被黑,那就讓她們充分體驗一下被黑了的結果吧,如果得到了幸福,那昰她們的歸宿,如果真的被黑透了,那也是自食黑果,不值得可憐!倒黴的昰她們的爹媽,所有付出和希望都被一黑而過!……
這樣的評論很多,我就想,為何找黑人做男友會遭到很多罵名?
一、觀念使然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讓我們對人的成長三觀有著相對固定的認識。在中國人的眼中,找黑人或者其他膚色的人做男友,其實是不符合我們的三觀的。
然而,如今社會改革開放,年輕人的思想相對非常開放,他們對於男友膚色的選擇變得更加自由,心有所愛,即去追求,卻不想自己的行為可能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可以說,有一部分人確實是性情中人。當然,也有一部分人並不一定看重的是真的愛情,或許還存在一種典型的獵奇和炫耀的成本吧,而也正是這些不受待見的想法讓人們對找外國人做男友有了更多的看法。
二、民族情結
中華民族往往深愛著自己的民族,我們中華民族一直團結一心,形成了一個高度的凝聚體。而黑人和白人等外國民族與中華民族之間隔閡較深,風俗差異也較大,在很多問題上不能互通。於是,戀愛、通婚也是不受待見。
所以就有網友說,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孩子嫁給外國人。
這是一種嚴重的民族情結,這也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影響結果。我想,雖然思想開放未必是壞事,但如果不是真正的愛情,還是要謹慎選擇自己的交往,否則,傷害的不只是自己,對父母也可能是極大的打擊。
三、個人幸福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會幸福,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幸福,於是,對待愛情和婚姻往往都是比較謹慎的。
然而,這些女大學生不以學業為重,卻紛紛以找黑人男友為樂,怎不令人擔憂?
如果從個人幸福來看,或許戀愛可能帶來的是愉悅,然而,在中國這種環境之下,思想觀念相對保守,如果後來不能真正的和黑人結婚,那麼,接下來的婚姻會遭遇什麼?
我想,這或許是很多女大學生在做出選擇之時還沒有考慮過的吧。有多少男生願意做一個黑人的接盤俠?或者這樣的一段經歷真的是將來的美好回憶嗎?我想未必吧。
沒有經歷過的人生都會有很多的變數,而這段經歷可能帶給她們的變數就更大吧。況且,據我們了解,黑人的思想文化與中華民族的差異較大,真正走到一塊去的機率又有多大?或者,即使將來真的成為美滿幸福的一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是否又會因為人種的差異而變得異常複雜?
這樣一來,對一個女生,對於這個女生所在的家庭,該要面臨的是什麼?她們的人生真的會變得幸福嗎?我真的不敢想得太多。
寫在後面
本來,女大學生找不找黑人男友是個人自由,只是,這種現象確實讓人擔憂。
作為大學生,拼了十幾個春秋,卻不在學業上深造,卻要在戀愛上拼出花樣,我不知道這樣的結果到底會怎樣,然而,絕對不是什麼好的風氣。
我沒有民族歧視,但是我們有民族情結,尤其在戀愛和婚姻中如果拋卻了這些,最後帶來的將是什麼樣的影響?如果這樣的風氣不能遏制,是否會對我們的社會造成什麼不良的影響?
這些我只是在想,然而,如果連這些都不願意想想,就盲目的追求,那真的合適嗎?
朋友們,你是如何看待這些女大學生的行為的?我只希望這種風氣不要被其他的人效仿,否則,就真的有點不可思議了。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