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末期十三大優秀作家

2020-12-23 騰訊網

她仿佛身著江南的青綠旗袍,來自遙遠的邊城,此刻歷經山水後,從烏篷船中走出來,走在春風沉醉的晚上,恰巧趕上了時代大變遷,有人在朝花夕拾,有人被困在了城市裡,厭倦了京華煙雲。她或許夢想著一間金粉世家,喜歡聽山雨,喜歡一座可以養貓的城市,喜歡遇見一個人後,化作塵土中盛開的卑微的花。對於未來,或許如回憶般,空山靈雨,朦朧不清。走吧,漸行漸遠,或許很久後她才會明白,這個世界除了有霧、雨、電,還有家!

民國作家

民國時代,因為歷史轉折的緣由,那些積攢了豐厚的傳統文化的青年們,又深受西學,特別是西方思想和文學的影響,成為了那個時代中華新文學的創造者,一個無比倫比的時代隨之而來,短短三十餘年,橫空出世了歷史罕見的一大批大作家,他們引領時代,至今為止,許多作品仍然是不世出的經典。

當然,作家也分派系,有人是時代的吶喊者,有人是避世的隱居者,還有人是現實的沉思者。

接下來,我們就盤點與簡述一下,民國時代,各大派系或者各類風格中,具有代表性的十三位大作家。

1、周樹人

魯迅,或許不是文學層面造詣和成就最高的一位作家,其作品在結構和布局上也稍微缺乏創造性,但是卻實實在在是民國時代作家的旗幟和標杆,筆鋒如刀,對現實的描寫極為細緻傳神,方方面面都在刻畫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所以他既是時代的吶喊者,又是現實的批判者,對於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故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魯迅作品題材廣泛,形式多樣靈活,風格鮮明獨特,體裁涉及小說、雜文、散文、詩歌等。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閒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

作品具有很深刻的文化意義,對當代和後世有著巨大的影響。

魯迅先生

沈從文先生在鳳凰

2、沈從文

沈從文一生創作了數十部文學作品,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創作風格趨向浪漫主義,他要求小說的詩意效果,融寫實、紀夢、象徵於一體,語言格調古樸,句式簡峭、主幹突出,單純而又厚實,樸訥而又傳神,具有濃鬱的地方色彩,凸現出鄉村人性特有的風韻與神採。

代表作品有小說《邊城》、《長河》、《月下小景》、《八駿圖》、《老實人》、《石子船》、《雪晴》等,散文集《從文自傳》、《記胡也頻》、《湘行散記》、《湘西》等。

3、林語堂

「幽默大師」林語堂,對中國幽默文學的異軍突起起了奠基作用。林語堂的散文半雅半俗,亦莊亦諧,深入淺出,入情入理,往往以一種超脫與悠閒的心境來旁觀世情,用平淡的話語去讚揚美文,這樣便形成一種莊諧並用、私房娓語式的閒適筆調。文字流暢,幽默而不荒唐,呈自然的意蘊。

代表作有《京華煙雲》、《吾國與吾民》和《生活的藝術》。林語堂還是著名的翻譯家,將許多中國古典作品譯作英文,讓國學傳播於海外。

林語堂先生

4、張恨水

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張恨水,被尊稱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章回小說大家」。張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說,下啟通俗小說,雅俗共賞,在中國小學歷史上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啟下的作用,語言風格親切溫和,含蓄節制,有如一個從容不迫、大家風範的藹然儒者,與國人的審美心理恰好形成對應的關係,與中國傳統文化則存在相對應的繼承關係,同時又注重新時代性,用通俗的語言,甚至是方言,使得作品有很高的親和力。

代表作品有小說《春明外史》、《春明新史》、《金粉世家》、《秦淮世家》、《大江東去》、《魍魎世界》、《虎賁萬歲》、《巴山夜雨》等;劇本《熱血之花》;散文集《水滸人物論贊》、《山窗小品》等。

5、周作人

儘管在性格上,他可能是個軟弱的人,更是做過文化漢奸。但是若是論及文壇地位,那周作人絕對是個響噹噹的人物,堪稱民國第一散文大師。周作人散文以意境為上,淡泊清雅,不寫情而含情脈脈,與人心和自然世界有著深深地共鳴感,以溫和、衝淡之筆書寫個人的閒適、寂寞與不平,卻能寫出無限的寂寞憂愁。

清新淡雅,如話家常的白話文,洋溢著深厚的中國、東洋、西洋古典與近現代文化素養,乃是中國散文的一大高峰,民國時期無人能望其項背。代表作品很多,除了譯作,最多的是散文集,《知堂文集》、《魯迅的故家》、《立春以前》、《知堂書話》、《瓜豆集》、《周作人書信》、《苦竹雜記》、《書房一角》、《藝術與生活》等等。

周作人教授

6、鬱達夫

愛國主義作家鬱達夫,一篇《故都的秋》聞名於世,鬱達夫散文,頗具風骨,既有他對革命的前途感傷悲觀的思想,又有對革命慷慨激昂,疾聲吶喊的激進的理論。看著有頹廢感,更有內涵和理想,像是當時那個晦暗社會的一股清風,極具氣質,有悲愴和蒼涼之感。

代表作品有小說集《沉淪》、合集《蔦蘿集》、散文集《我的懺悔》、《達夫散文集》、《屐痕處處》、《達夫遊記》等等。

7、錢鍾書

被尊為中國古典文化裡面最後一個風雅之士的錢鍾書先生是一位介乎於學術大師和作家之間的這麼一位歷史文化傳奇人物,其作品以國學作品為主,但是一本被譽為「新儒林外史」《圍城》壓民國,這部作品對現實的刻畫,對人物的描寫,堪稱民國時期第一名著。

其作品有散文集《十七世紀英國文學裡的中國》、寫在人生邊上》、 《貓》、《人·獸·鬼》,小說《圍城》。

錢鍾書先生夫婦

8、王統照

中國問題小說的代表人物,以象徵性手法而聞名於世的王統照,乃是民國文壇一股不算顯眼卻也不容忽視的勢力。他以自己的創作實踐和豐碩成果,充實了新文學的寶庫,即使在璀璨的民國文壇,也算得上是卓有成就。

著作有詩集《鵲華小集》、《童心》,文學評論集《爐邊文談》,長篇小說《一葉》、《山雨》、《春花》,短篇小說集《春雨之夜》,散文集《北國之春》、《青紗帳》等等。

9、舒慶春

語言大師老舍先生,是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乃是我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在新的歷史潮流衝擊下。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語言俗白精緻,雅俗共賞,得體而親切,不失一些幽默之感。

代表作品有《駱駝祥子》、《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月牙兒》、《四世同堂》。解放後創作的《茶館》更是經典之作。

老舍先生

10、許地山

民國又一位問題小說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帶著濃厚的異域風格和宗教氛圍的中國近代大作家,其作品既表現了他對佛教文化的體悟和闡釋,同時也集合了他對基督教文化、道教文化乃至現實主義文化的多重思考和體認。接受佛學的虛空觀,不是導向現實人生的否定和是非觀念的泯滅,而是承認局限,敞開自我,擁抱世界。具有一種救世之感。

代表作品散文集《空山靈雨》,短篇小說集《綴網勞蛛》、《春桃》、《危巢墜簡》,論著《道學史》。

11、張愛玲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獨具魅力的作家,民國時代成就最高的女作家,其作品的風格甚至超越了同時代的絕大部分作家,成為新寫實小說的代表人作家。理性與感性在她的作品中完美融合,既有現實,又有憧憬,所體現出的情、趣、理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具有獨特的文字技巧和韻味。

代表作品極多,包括《傾城之戀》、《琉璃瓦》、《沉香屑》、《茉莉香片》、《霸王別姬》、《連環套》、《紅玫瑰與白玫瑰》、《鬱金香》、《十八春》、《半生緣》、《色,戒》等等,以及劇本《太太萬歲》、《哀樂中年》等,和大量散文作品。

張愛玲女士

12、沈雁冰

堅實的無產階級現實主義大作家矛盾,是左翼作家的代表性人物,文學家與革命家的完美結合者,即使其作品在純文學性與同時代的頂尖大作家存在著微小的差距,但是其作品具有鮮明的旗幟性,乃是那個時代最重要的先進性力量。

代表作品有《子夜》、《動搖》、《追求》、《蝕》、《虹》、《秋收》、《殘冬》、《春蠶》、《林家鋪子》、《霜葉紅似二月花》、《腐蝕》,散文《風景談》、《白楊禮讚》。

巴金先生

13、李堯棠

筆名巴金,一個後來聞名於世的大作家,語言風格特徵明顯,總體來說他的語言是熱烈、明快、樸素,情感隨著年齡變化而變化,前期激昂向上,後期悲涼哀嘆。飽含著理性的選擇和對社會的思索,現實主義美學具有很高的客觀性,被外界評價為一個時代世界性的大作家。

代表作品有《滅亡》、《春》、《家》、《秋》、《第四病室》、《霧》、《雨》、《電》、《寒夜》、《春天裡的秋天》、《死去的太陽》、《抗戰三部曲》、《利娜》、《神·鬼·人》等等。

相關焦點

  • 谷崎潤一郎是近代日本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是近代日本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當今推理小說和懸疑小說的先驅者。這樣的谷崎潤一郎到底是怎樣的人呢?這次,我想把谷崎潤一郎的一生整理成簡單的年表,再介紹5部代表作,並簡單易懂地解說其人物形象。首先是谷崎潤一郎是怎樣的人簡單地看看吧說起作家谷崎潤一郎,他經常以醜聞的形象講述自己的故事。但是,實話實說,他的作風呀,處理的題目等多種多樣研究了谷崎潤一郎作為作家活躍於明治末期到昭和中期。
  • 臺作家:為拼好近代中國「文化大圖」盡一份心力
    臺作家:為拼好近代中國「文化大圖」盡一份心力   中新社北京11月11日電 題:臺灣作家亮軒:為拼好近代中國「文化大圖」盡一份心力  中新社記者 鄭巧  「兩岸有一些共同的文化值得後人了解,我能做的只是補歷史的漏洞,為拼好近代中國『文化大圖』盡一份心力」,臺灣知名作家亮軒(原名馬國光)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 近代以來,中國著名的十大女性作家,每一個都個性到了極致(一)
    丁玲丁玲,原名蔣偉,字冰之,畢業於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共黨員,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丁玲發表小說的時間要晚一些,《夢坷》ye和《莎菲女士的日記》發表的1927年和1928年。也是她的代表作是後來者異軍突起。
  • 近代日本文學中的「中國形象」
    這些數量龐大的敘事來源於完全不同的視角和由此形成的千差萬別的敘事策略,因而彼此之間呈現出相當大的差異使構建於其基拙之上的中國形象變幻不定。由敘事建構的中國形象有時會取代真實的中國而成為中國認識的主體,它是一個不可避免地包含了意識形態特徵的敘事的產物,但是它的文學特徵並不因它的意識形態特徵而減弱。中國在日本近代文學中是一個意識形態形象的同時更是一個文學的形象。
  • 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詞話著作
    《人間詞話》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在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崇高地位。書中,王國維以簡雋明晰、深入淺出的條分縷析,講透了中國古典美學精髓。薦書人說唐利春(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璀璨文明中,古典詩詞散發著熠熠光芒。《人間詞話》無疑是打開中國古詩詞這扇厚重之門的一把金鑰匙。
  • 日本作家井上靖稱:近代日本之所以崛起,完全歸功於這本中國棄書
    曾高中秀才,在朝廷親眼目睹清政府官員的腐敗無度以及清政府統治者的不思進取,愛國的魏源立志要改變中國現狀。 《海國圖志》讓日本統治者生出了一種危機感,他們以為《海國圖志》一定已經在中國內進行廣泛學習了,而中國在此進步思想的影響下一定已經煥然一新了,日本也應該奮力追趕中國的腳步。
  • 閱文成立「中國兒童數字閱讀中心」:培養優秀兒童文學作家
    閱文成立「中國兒童數字閱讀中心」:培養優秀兒童文學作家 關於兒童文學內容質量把關的問題一直引起著諸多家長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兒童文學質量並非是個短期性問題,而是長久以來都面臨挑戰。
  • 淺談近代中國建築風格的變遷
    近代中國建築風格受外國的衝擊和各種政治環境影響,不同時期帶著濃重的時代色彩,從模仿借鑑西方的建築風格到逐漸有了自己的鮮明特徵,這是一個不斷完善創新的道路,而中國在這個時期也處於承上啟下,中西交匯,新舊接替的過渡時期。中國在鴉片戰爭以前基本沒有接觸過西方的近代建築文化,中國建築以傳統的東方建築風格為主。但是近代戰爭的爆發,也引起了中國建築行業的急劇變化。
  • 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近代中國形象
    「還給我釘上了領扣和袖扣,穿上中國布鞋、中國長袍,又硬給我梳了頭,抹了髮蠟。」從瓷器、衣物到家具,中國元素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學作品中多次出現,為作品增添異國情調的同時也折射出作家對中國的看法:遙遠、神秘、富足的國度。
  • 近代文化名人有哪些-中國現代文化名人錄
    20世紀中國100文化名人、中國當代文化名人36人、中國近代十大偉人、教育界當代十大名人、五四時期的文化名人、中國當代文化名人38人、最新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國當今文化名人排名;中國自古就是文化聖地,因此,從古至今文化特別的繁榮,例如近現代的季羨林、陳寅恪、胡適、鬱達夫、聞一多、老舍先生、郭沫若、傅雷先生、冰心、顏廷利先生、魯迅、徐志摩 林徽因、梁簌銘、沈從文、
  • 中國近代畫壇優秀藝術家(部分)作品介紹
    然而,雖然同樣是從深厚的傳統筆墨基礎中走出,也都具有中國面臨時代衝激變動的大背景,溥心畲、黃君璧與張大千卻呈現了迥異的藝術創作路線,而他們各自所代表的不同藝術創作理念,也顯示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在面臨西方文化強烈激蕩下,所不同的因應表現,因此從溥心畲、黃君璧與張大千三家的畫風內涵與特質中,我們可以看到傳統中國水墨畫在現代的發展及轉化過程。
  • 鄭時齡談上海近代建築風格:中國建築師和外國建築師並駕齊驅,合作...
    「20世紀初的上海已經是國際建築師的創作舞臺,中國建築師和外國建築師共同創造了諸多優秀的建築,使上海的近代建築呈現出明顯的國際性。」今天下午,由同濟出版社出版、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鄭時齡撰寫的新版《上海近代建築風格》圖書分享會亮相2020上海書展。 鄭時齡院士說,上海的近代建築是中國建築的珍貴財富,也是世界建築的寶庫,各種不同的風格紛紜雜沓。從這樣的環境中誕生出能夠創造未來的上海和上海人,其多元文化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建築歷來都是時代的史書。
  • 近代中國情境下的概念史研究
    內容提要:在近代中國情境下踐行概念史研究,需要理論、方法、知識和語言上的充分準備。方維規著《概念的歷史分量:近代中國思想的概念史研究》細緻梳理若干重要概念在近代中國的譯介、形成和變遷,並從概念的古今流變和中西日互動等角度,為中國概念史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操作指引。
  • 賈欽涵 | 西方接吻文化在近代中國的受容與變遷
    鑑於海內外接吻史的研究現狀,筆者認為有必要從大眾文化、社會性別、政治權力等視角出發,探討和反思中國近代社會的「接吻」現象,在文化場域視角下梳理有關接吻問題的各種爭論,並通過闡述國民政府「禁止接吻」的政策實踐,找尋接吻文化在近代中國社會能夠衝破阻礙、得以流行傳播的深層原因。在中國傳統社會,除個別少數民族以外,公開接吻是極為罕見的現象。
  • 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揭曉: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最熱門,中國作家呢?
    「在世的諸天才之一」,可與近代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女詩人艾米麗·勃朗特和艾米麗·狄金森相提並論。 上世紀80年代,「生活在別處」、「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媚俗」一度成為流行語,中國文學界、思想界言必稱米蘭·昆德拉。米蘭·昆德拉對中國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他讓中國作家們從關注群體到關注個人自身,少作空洞的宏大敘事。昆德拉作品飽含的哲理讓他成為世界級文學家。在他的作品中充滿很多極具討論價值的問題,而且觸及深刻。
  • 中國近代十大畫家及代表作品賞
    中國近代十大畫家及代表作品賞析 齊白石《蛙聲十裡出山泉》 1、齊白石(1864─1957),原名純芝,字渭青 中國近代十大畫家及代表作品賞析 徐悲鴻《群馬圖》 2、徐悲鴻(1895-1953年),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
  • 中國近代十大才華橫溢的美女
    在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壇,活躍著一批頗具風格的女作家。她們往往熟知傳統文化,又深受新文化的影響,個性、獨立、才華橫溢。
  • 中國將向全球發送1000張作者名片,推介中國作家
    1月17日,中國文化譯研網(CCTSS)聯合中國作家協會《小說選刊》雜誌社主辦「新世紀中國當代作家、作品海外傳播資料庫」項目啟動儀式暨「首屆文化自信與文學傳播」論壇。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中國作家協會《小說選刊》雜誌社負責人王幹,作家趙本夫、徐則臣, 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曉明,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清華等與會。
  • 樓宇烈:近代中國佛學的特點及其評價
    在談到近代中國哲學時,人們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近代西方自然科學及哲學社會科學,即所謂「西學」、「新學」的傳入,對近代中國哲學發展所發生的重大影響。因此學術界對於西學與近代中國哲學關係的研究比較多。但是,我認為,在探討近代中國哲學時,也還必須充分注意到佛學對近代中國哲學發展的影響。
  • 專訪|顏海平:跨文化是近代以來中國和世界始終亟需的能力
    在清華大學外文系主任、清華大學世文院院長、「清華學堂世文班」首席教授顏海平看來,跨文化的敘述和理論能力,即將本土歷史經驗在凝練概括中理論化,使之能夠觸動和指導有著不同歷史經驗的人們的生活和思辨,是近代以來中國先賢們始終追尋的目標,也是文化中國在更新自身的傳承中影響世界的具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