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媽在產檢時一定接受了醫生關於控制體重的忠告,有些孕媽媽還誤以為肥胖是導致難產的唯一原因,而想順產的媽媽們都不敢隨便亂吃了。其實,孕媽媽的骨盆形態與大小也是關乎順產與難產的重要因素。
難產與順產還應綜合多方面的因素考慮,在一定條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轉化,有的孕媽媽雖然骨盆略微窄小,但胎兒中等大小,子宮的收縮力較強,胎兒身體狀況良好,便可以在醫生的監護下順利分娩。
反之,有的孕媽媽雖然骨盆的大小正常,胎兒也不大,卻因思想負擔太重,產前休息不好,分娩時宮縮不好,產程時間過長,最後身體疲勞無力,從而發生難產。
骨盆的大小才是影響難產的關鍵因素
按照通常的觀念,骨盆越大順產的機會就越大。而產前檢查中很重要的一項是測量骨盆直徑,以決定分娩方式。這就表示骨盆大小對於孕媽分娩起著關鍵作用。骨盆在結構上有兩個直徑,前後徑短,左右徑寬的利於胎兒通過,可以自然生產,如果天生骨盆窄小,前後徑長、左右徑窄,胎兒就不易娩出,可選擇剖腹產。如果孕媽媽骨盆異常可發生胎位異常及相對或絕對頭盆不稱,導致難產。
雖說骨盆的大小是天生,但是,完美的骨盆還是可以通過後天進行打造。孕媽媽們可以通過一些孕期運動打造完美骨盆,還有孕媽媽們最好在孕前就要加強骨質營養。
骨盆的成分無非是骨質而已,骨質要強硬,骨盆也就更不易損傷,所以一些增加骨質的食物就列入健康骨盆的名單了。加鈣牛奶、魚、蝦、蛋黃、核桃、榛子等中的鈣及硒、鎂、鋅、鐵等微量元素較豐富,平時不妨多吃一些。
當然,也別忘了多曬曬太陽,使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形成維生素D,可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並避免骨質疏鬆。後天的運動和營養補充,只能適當改善骨盆的骨質,如果有些孕媽媽真的天生骨盆窄小,前後徑長、左右徑窄,不易分娩胎兒,剖腹產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骨盆底肌肉有支撐保護子宮內胎兒的作用。懷孕後這些肌肉會變得柔軟且有彈性,由於胎兒的重量,一般會感到沉重並且不舒服。到了懷孕後期,甚至可能會有漏尿症狀。
為了避免發生以上問題,也為了分娩更加順利,孕媽媽應該經常鍛鍊盆底肌肉。
孕婦具體的鍛鍊方法是:
1.仰臥,頭部墊高,雙手平放在身體兩側,雙膝彎曲,腳底平放於床面,像要控制排尿一樣用力收緊骨盆底肌肉,停頓片刻再重複收緊。每次重複做10遍。每日至少35次。
2.手臂伸直,雙手掌、雙膝支撐趴在床上,要設法保持背部平直。背部弓起,收緊腹部和臀部肌肉,並輕微向前傾斜骨盆,呼氣。此姿勢保持數秒鐘然後吸氣,放鬆,恢復原姿勢。重複數遍。注意練習時保持兩肩不動。
專家提醒:孕期堅持鍛鍊骨盆肌肉,可以讓孕媽媽在產後快速的恢復骨盆區和下腹部的肌肉,讓孕媽媽最快速的恢復孕前體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