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2011年到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到湖南考察調研,不僅在這裡提出了「精準扶貧」重要理念,更為湖南指明了發展的方向。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的足跡,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關鍵詞:脫貧、民生、環保、發展、科技、創新……
在過去的若干年裡,湖南,這個中部省份,這個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省份,這個處於「一帶一部」關鍵位置的省份,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與指引下,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
2011年3月21日,在全國「兩會」剛剛閉幕之際,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冒著瀝瀝春雨,前往「中國電力機車的搖籃」——株洲考察工作。
株洲所總部大樓
在視察原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現為中車株洲所)(以下簡稱「株洲所」)時,提出了「三個方向、兩個目標」的總體要求:希望株洲所全體成員繼續加大自主創新力度,走好科研產業化道路,緊抓國家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業、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產業,在優勢產業上實現新的突破,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牢記囑託
「加大自主創新力度」
宏偉的事業需要宏大的戰略指引。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如燈塔,為株洲所改革創新新徵程指明了方向和路線。
日前,觀潮君走進株洲田心工業園中車時代電氣變流器製造中心,一派繁忙景象。
株洲所時代電氣製造中心
35歲的桂晟偲正在車間巡查,路過1號SMT生產線時,他停了下來。九年前,習近平總書記曾在這裡駐足,並與他進行了交流。
「習總書記來了後,與我們這些青年工人一一握手,像長輩一樣跟我們聊工作聊生活,並且鼓勵我們努力學習,不斷創新,為國家軌道交通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桂晟偲依然激動不已。
株洲所時代電氣製造中心
九年前,習近平曾在這裡駐足,與桂晟偲進行了交流,他那時正在操作機器生產。
九年過去了,這位當初的一線工人,已成長為株洲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中心綜合管理部副部長,走上了管理崗位。
「習總書記的勉勵是動力,公司的人才培養體系為我們提供了更多可能的發展平臺,讓我們能在崗位上發揮出自己的才能和作用。」桂晟偲說。
跟隨桂晟偲一起變化的還有株洲所智能創新的成績。
2013年,智軌電車研發項目啟動;
2017年6月,株洲,全球首列智軌電車宣告誕生;
2018年5月,株洲,全球首條智軌示範線開通試運行;
2019年12月,宜賓,全球首條智軌運營線正式開通;
而這,只是株洲所響應習總書記「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囑託的一個局部。
近年來,「株所智造」精彩迭現:永磁牽引系統,成功運用在地鐵、城軌、高鐵領域,開啟中國軌道交通的「永磁時代」;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款12米智能駕駛新能源客車首發,公開路試上演「無人駕駛」絕技;智能拋磨機器人應用高鐵、葉片打磨,效率提升5—8倍,芳綸、SIC等尖端產品打破壟斷……從核心部件到智能整車,從常規裝備到國之重器,株洲所推出的一系列新產品和創新科技正綻放出璀璨光華,吸引全球矚目。
復興號高速動車組變流器
以株洲所在軌道交通牽引傳動領域的技術攻關為例,為掌握現代「機車之芯」技術,打破少數跨國公司對鐵路核心技術的壟斷,株洲所緊緊抓住我國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跨越式大發展的黃金機遇,在黨中央、國務院、省市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全球高端智慧資源,積極參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工程,在完全自主掌握交流傳動系統集成、網絡控制、信息監控等核心技術後,又向著「無人區」繼續挺進。
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5月,株洲所累計申請專利8976項,其中發明專利6015項(發明專利佔比達67%);兩個國際發明獎(第68屆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獎和銀獎);共獲得授權專利4890項,科研課題轉化產品比例達到86%以上,專利項目的實施達到95%以上。
株洲也成為世界軌道交通配套最完善、最集中的區域,擁有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以及與之相關的10餘家國家級創新平臺,昔日「火車拉來的城市」,成了「推著列車走」的城市。
落實囑託
「走好科技產業化道路」
為了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走好科技產業化道路」,株洲所立足軌道交通主業,利用行業核心技術進行相關領域產業化延伸,打造多元產業集群。
在成熟的軌道交通領域,株洲所積極推動三大技術平臺建設,形成了平臺化、模塊化、系列化的牽引傳動產品應用平臺,進一步提升了產品可靠性和穩定性;依據「同心多元化」發展原則,將優勢核心資源優先配置到主導重大項目上,比如投資數十億,集中突破功率半導體等技術瓶頸掌握從核心元件到核心部件,再到核心系統集成的全套技術,形成完全不受制於人的核心競爭力。此外,主導和參與核心技術領域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掌握了行業話語權。截至目前,株洲所的軌道交通核心系統產品裝車量達到全球第一。
株洲所全球首創的智能軌道快運系統。
在路外新產業領域,株洲所面向國家大力發展低碳節能經濟與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的戰略需求,實施專有技術延伸戰略,培育和開拓了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深海裝備、工程機械、船舶電驅、汙水處理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並根據市場需求不斷進行技術升級和產業提質優化,形成了「科技產業化,產業科技化」的良性循環。
株洲所生產風電產品
與此同時,藉助資本平臺力量,株洲所將目光瞄準全球。通過股權投資方式,開展全球合作,進行前瞻產業布局,實現了優質創新資源的高效整合。早在2008年,株洲所時代電氣斥資近1億元,獲得英國丹尼斯克斯公司75%的股權,完成了中國軌道交通裝備企業的首個海外深度合作項目。
隨後,株洲所又相繼在澳大利亞、英國、德國完成多個海外合作項目。如今,株洲所境外子公司12家,擁有5個海外研發中心,產業版圖覆蓋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海外銷售收入從2011年的不到6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80多億元。
科技產業化,數據是最好的說明。2011年,習總書記視察株洲所時,公司年銷售規模剛過100億,到2019年,這一數據刷新到了300多億元,複合增長率超過20%,並培育出時代電氣和時代新材兩個百億級上市企業。
「器大者聲必閎,志高者意必遠。」觀潮君認為,站在新時代的潮頭,未來的株洲所將順應新時代的新要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圍繞「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