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邀請我去?不可能吧?」
被邀請去參加這場儀式
23歲的武漢姑娘鄭欣怡以為自己聽錯了
沒錯,就是阿里巴巴華中總部項目開工活動
確認再三
鄭欣怡喜出望外
有種說不上來的榮譽感
畢竟自己不是阿里人
卻能見證整個武漢、整個湖北、甚至全國
都在關注的盛事
她用「夢幻」來形容這意外的驚喜
和她有類似感受的
還有另外6名受邀的普通人
歷經疫情
今天,他們收穫了
這份陽光明媚的小美好
這種重歸平凡的小確幸
正是他們渴望已久的生活
01 輔導功課的志願者
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徐東大街和友誼大道交會處,阿里巴巴華中總部即將拔地而起。
1997年出生的鄭欣怡,是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生,也是此次受邀出席項目開工活動,年齡最小的嘉賓。
她,還是中百倉儲漢口百步亭店年齡最小的志願者。
疫情期間的她,是什麼樣子?
2月底,報名成為志願者後,鄭欣怡領到的第一件任務,是給蔬菜包稱重。「裝好的蔬菜包每份是10斤,我要把每份都拎到秤上稱重,看蔬菜的重量是否足夠。」有天她一共稱重了近千份蔬菜包。
手上沾滿了蔬菜根上的泥土,這個平日裡格外愛乾淨的女孩,只是輕輕抖了抖手,轉身又忙去了。
雖然累,但她很開心。
除了白天的志願工作外,每天晚上,鄭欣怡都有好幾個小時要掛在網上——900多公裡以外的山西,有一個上初三的小妹妹正在等她。
2月11日,武漢大學發起為抗疫一線醫護人員子女提供線上家教志願者招募活動,兩天內就有一兩千人報名,涵蓋學校40個院系的本碩博學生。
鄭欣怡和山西援鄂醫療隊結了「對子」,負責在釘釘上給其中一位醫護人員的女兒輔導語文、政治、化學等課程。
鄭欣怡說,小女孩很愛學習,經常主動問她問題,做起作業來也毫不馬虎,有時候還要鄭欣怡來催促她早點睡覺。
女孩的樂觀與勤奮也在鼓勵著鄭欣怡,讓她更加樂觀。
學校開學後,鄭欣怡也回歸了校園生活。「現在我也會在釘釘跟當時輔導的孩子聊天,每次聊完,感覺內心很暖。」儘管隔著時空的距離,但因為網際網路,大家可以很近。
「阿里來武漢建華中總部,身為武漢人,我也很高興。網際網路巨頭來了,感覺武漢更洋氣了,期待我畢業以後的武漢,那個時候,重新騰飛的武漢,會不會因為阿里這樣的大公司充滿更多驚喜呢?我很期待。」
02 給醫院送餐的藍騎士
同樣忙著雙11配送的,還有餓了麼藍騎士舒雷。
他疫情期間穿的外賣服,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也有人說他是英雄。
「我哪是什麼英雄啊。」
是啊,哪有什麼英雄,不過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罷了。
疫情期間他每天給醫院送餐。那可是疫情期間的醫院啊。
還記得武漢下雪那天,舒雷和3名同事,站在醫院門口,等了將近4個小時。
那天,醫院取餐的醫護人員都很忙。路邊,舒雷和同事將雙手夾在各自胳肢窩裡,這樣可以暖和一點。
可是,雨雪早已打溼了衣褲,再怎麼取暖,都還是冷。
等最後一名取餐的護士出來,看到凍得哆嗦的藍騎士們,眼眶一下就紅了。
為何不催呢?
「醫護人員的都是人命關天的事,肯定不能催啊!」再苦再累,他都沒覺得有啥。
「送外賣是我的職業,我幹了四年。「
每天,舒雷很自豪地奔走在武漢:「你看,我們這樣的小人物,也被阿里注意到了呢!」參加項目開工活動,舒雷特地託人,用他的手機拍了張照片。
他把照片發給女兒:「看,老爸帥不帥!」
16歲的閨女很快回覆:「帥!」
39歲的漢子,笑開了花。
03 向世界分享治療經驗
「讓我很感動的是,阿里巴巴安家武漢這麼大的活動,邀請的不是明星,而是我們這些普通人。」張勁農在參加完活動後,又趕回去值班了。
在離開之前,他向餓了麼藍騎士舒雷致謝:「謝謝你們,在疫情期間一直給我們同事送餐,那個時候願意去醫院,你們真的了不起!」
他,是武漢協和醫院急診科醫生。
曾經因為工作在一線罹患新冠肺炎的他,在治癒後又義無反顧地回到了抗疫戰場。
張勁農是新冠疫情期間湧現的諸多最美「逆行者」之一。
他所在的武漢協和醫院,是收治首批武漢市內疑似病例的醫院,急診科又是一線前哨,58歲的他在發熱門診高強度工作長達半個月,極度的疲勞以及高頻次的密切接觸,讓他不慎感染。
居家隔離期間,張勁農連線參與醫院的病例討論、隔空閱片、指導會診,和同事一起將自己的生病經歷轉化成為臨床經驗:
他在病中吃過的藥物阿比多爾,被國家衛健委納入抗病毒治療的藥物;他把開闊的門診大廳用於輸液,降低氣溶膠密度;他在住院部設置緩衝區,防止院內交叉感染,為全社會有效控制疫情提供了「協和解決方案」。重返崗位後,張勁農曾被阿里健康邀請來GMCC平臺,為斯裡蘭卡的同行們分享經驗,他欣然接受。
「醫療無國界,大愛更無國界。能把自己的實戰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人,是我的職責,更是我的榮幸。」他說,以後他會繼續參與阿里健康的義診醫生活動,希望能盡其所能幫助更多人。
04 去華南海鮮怕啥?
最近,李志方火了。
「看來你是真的火了,不然怎麼阿里還邀請你去參加項目開工活動呢?」朋友打趣道。
10月16日,李志方被聯合國評為「糧食英雄」代表,中國唯一上榜。
其實,李志方的另外一個身份,是湖北盒馬村代表。
李志方回憶,平常他給盒馬每天供應蔬菜6000—8000份。武漢「封城」之後,最多的一天,他送了3萬2千份。
就連沒人願意去的華南海鮮市場周邊,他也去送了菜。
女兒不理解為什麼很多人都在家躲著疫情,只有爸爸每天到處跑:「爸爸,你能不能不去了?」
李志方說:「你看過打仗的片子吧?衝鋒號吹響了,總得有人上啊。」
他不知道在女兒的心裡,這個爸爸算不算一個英雄,他沒問過。
但答案,我們都知道。
一條條感謝他的簡訊,就是最好的佐證。
不過,李志方說,要說感謝,他最感謝的還是盒馬。疫情期間,盒馬提出「不打烊、不漲價、不斷供」。
「不斷供、保品質」的底氣,來自於他參與共建的盒馬村——根據訂單為盒馬做數字農業生產的村莊。
目前,湖北省內共有7個盒馬村。在武漢、仙桃、漢川,藕帶、蓮藕、日日鮮蔬菜、紅菜苔……那段日子,這些盒馬村總是把上好的蔬菜及時地運過來。
「沒有這種先進的訂單農業模式作保障,很難做到在疫情期間安全及時的將蔬菜送到位。」
如今,李志方依然在依靠盒馬打通銷售渠道:
「
「最重要的是希望湖北農產品以後能更多地『坐飛機』,飛到全國更多的地方去。」
」
05 從快遞小哥變送菜英雄
「送快遞是送,送菜也是送,有什麼區別呢?」
1月23日,是武漢人都熟悉的日子,武漢「封城」。
如果沒有疫情,這一天,菜鳥驛站的90後快遞小哥蒼禹威,應該還和往常一樣,在驛站忙碌著,準備派送新年包裹。
可事實是,他所居住的漢口城市廣場,因出現多例確診病例,開始實施社區封閉管理,2000多戶居民居家隔離。
蒼禹威當起了買菜志願者,義務幫居民代買菜、送菜。
每天凌晨3點,蒼禹威從家出發。
按照居民在微信群裡發送的代購需求,在批發市場需要買近1000多斤菜。從凌晨買到天亮,一買就是4個小時。
買完了,他還得騎上三輪車、拉著小推車,挨家挨戶去配送。
每天穿梭在20多棟樓宇之間,睡得最少的時候,每天僅有兩三個小時。那段日子裡,他的黑眼圈越來越重,鄰居都說他的眼眶已經「黑不見了」。
越來越多的人稱他為「送菜英雄」。
英雄?他不覺得。
「我只是一個平凡人,做了一件我能做的事情。」
天貓雙11來了,蒼禹威已經奔忙在快遞一線了,「雙11,跟打仗一樣。」
不過,「能正常忙碌,就是一種幸福。」
06
志願司機的義無反顧
做跨境電商生意的成冬,永遠不會忘記,2020年的寒冬。
那時,早上7點,室外溫度只有7度,呵氣成霧。
成冬一個人簡單吃完了早飯,收拾好東西,出門,發動了車。
街上幾乎看不到什麼行人和車輛,很安靜。成冬手機裡的高德打車,響起了熟悉的提示音,有人在呼喚她了:要去接武昌婦幼保健院的一位醫生,也是搭了她好幾次車的老乘客了。
醫生戴著口罩,眼睛裡寫滿了疲憊。
成冬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和口罩,說話不方便,只能彼此笑著點點頭。
一直到快下車的時候,醫生才叮嚀了她幾句,一定要記得每天回家消毒防護衣,成冬笑著回答:「我都擦兩三遍呢!」
兩個人揮手告別,成冬嫻熟地倒車、掉頭,從門口拐出來,準備接下一個乘客。
他要開一整天的車,忙到晚上7、8點才結束。
他的乘客也有點特殊,都是奮戰在武漢抗擊新型肺炎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在這場疫情到來之後,成冬也有了新的名字——高德打車「醫護專車」志願者司機。
當時成冬並沒有想到,團隊從開始的幾十個人,到最後會發展到1500餘人。
「今天見到了很多平凡的英雄,疫情期間,我在新聞報導上看到過他們的名字,沒想到我們竟然見面了!」
如今,成冬的車,已經被作為唯一的私家車,在武漢客廳參加抗疫專題展覽。
07 熬過疫情再戰江湖
每天傍晚的光谷步行街,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街邊一家美甲店裡,燈光朦朧,邱夢怡正仔細地給老顧客塗著指甲油。
從2016年開始做美甲起,邱夢怡就過著平凡而忙碌的生活。疫情前,她剛在武漢買了房子,紮下根。
她很知足:平平淡淡才是真嘛。
可是,疫情來了。
閉店三個月,房東找她收房租。「按季度結算,一次得給差不多十萬元。」沒有收入,邱夢怡拿不出這麼多錢了。
「網商銀行找到了我,給了我30萬元免息貸款。」一向堅強的女漢子般的存在,那一刻,痛哭。
後來她才知道,在武漢,數十萬店主,有著和她類似的經歷。
站穩了,扛過去,再戰江湖。
「活下來了。老顧客們都回來了。」靠著這筆貸款,邱夢怡熬過了最艱難的三個月。
雙11要到了,「去年雙11,我們一天做了30萬元流水。」今年,她將這個目標定到了50萬元:總要有點小目標嘛,萬一實現了呢?
其實,邱夢怡知道,是能實現的哩:今年接到的雙11訂單,現在就已經爆單了。
「參加項目開工活動,讓我覺得更有信心了,我們也會陪著阿里,越走越好。」
天貓雙11啟動第二天,
阿里巴巴華中總部開工,
預計2026年建成。
乘風破浪,
我們也即將見證,
阿里在武漢開啟的奔跑加速度。
楚天都市報記者 周丹 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