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生態名片叫響世遺品牌 東臺全域旅遊開啟「全景模式」

2020-12-18 新華報業網

  去年7月,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入選世界遺產,其核心區東臺條子泥溼地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關鍵樞紐,每年有數百萬候鳥在此停歇、換羽和越冬,被稱為「鳥類的國際機場」。

  坐落黃海之濱,乘申遺成功東風,東臺擘畫東部世遺風光、西部人文歷史、中部田園鄉村為主的環形旅遊格局,把自然、生態和人文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乘風破浪揚帆全域旅遊藍海。

  整合特色資源,做活旅遊文章

  今年國慶黃金周,黃海森林音樂節激情上演,許巍、毛不易等知名歌手和樂隊精彩獻唱,全國5萬名音樂愛好者和遊客匯聚在森林草地,享受音樂盛宴。和著全國旅遊業強勁反彈的腳步,東臺今年國慶長假共接待遊客152.65萬人次,再創新高。

  平原森林、沿海溼地、候鳥天堂,三張生態「金名片」支撐起東臺全域旅遊的後發優勢。東臺擁有全國沿海最大的平原森林公園,太平洋西岸最大的灘涂溼地,「海、林、灘、鳥」交相呼應, 4A級景區黃海森林公園以「溼地+森林」「生態+人文」為特色,發展科普研學、溼地觀光、紅色教育、生態度假、休閒養生、運動健身等休閒度假產品,常態化舉辦森林音樂節、森林馬拉松、森林瑜伽節等「森」系品牌活動,年接待遊客2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2億元;

  世界自然遺產地條子泥景區,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泥質潮間帶溼地和輻射沙脊群,在此棲息、停留的鳥類有黑臉琵鷺、卷羽鵜鶘等33種全球瀕危物種,其中包括被譽為「鳥中大熊貓」的勺嘴鷸;

  4A級景區西溪景區,是國家級非遺「董永七仙女傳說」發祥地,北宋的晏殊、呂夷簡、範仲淹三任宰相曾在此任鹽官,海春軒塔由唐代名將尉遲敬德監造,為江蘇第一古塔;

  4A級景區安豐古鎮,曾是古代鹽場所在地,明清時期產鹽規模佔兩淮鹽場一半,500米老街共有11個展館和30多家特色店鋪,2007年被評為蘇北首家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自然、生態和人文的優良稟賦和深厚積澱,被申遺成功而激活。作為2019中國縣域旅遊競爭力百強縣市,東臺去年旅遊收入超過100億元。品質高端、業態多元的全域旅遊發展邁出新徵程,長三角一體化加速和高鐵時代的到來,更迎來「全景東臺」的嶄新天地。

  深耕文旅融合,塑造「東臺樣板」

  處在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江蘇沿海開發等國家戰略交匯點的東臺,正積極打造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東臺樣板」。11月18日,「東臺市首屆全域旅遊發展峰會」開幕。與會的政界、學界、業界代表深入探討東臺如何以旅遊業帶動社會經濟全面發展,實現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遊客為主、主客共享,創新驅動、多維融合。

  在「後世遺」時代,優化融合沿海文化、生態旅遊資源,成為東臺旅遊發展的重中之重。東部以黃海森林公園為核心,新增迷霧森林、花漾森林、森林清吧等項目,大力推進精品酒店、生態民宿、人才公寓等建設,全力扮靚東臺「城市生態客廳」。條子泥景區藉助集「海洋、森林、溼地」的獨特景觀,建設觀鳥驛站和18公裡旅遊公路,加快建設蹲門灣溼地公園、微太湖景觀項目,推進特色民宿、優質商業街等建設,增加巴鬥、八裡兩個公路驛站,開發森林演藝、漁村民俗演藝活動,提升沿海旅遊配套服務水平。西部以西溪景區為核心,西溪古城、董永七仙女文化園描繪人文歷史色彩,西溪植物園集生態休閒、農事體驗於一體,首批省鄉村旅遊重點村甘港老家彰顯裡下河特色水鄉農耕風情。中軸以S352、G344為紐帶,將安豐古鎮、三倉現代農業產業園等景點有機串聯,打造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遊客體驗豐富的康養旅遊景觀帶。

  集聚「旅遊+」,共奏發展交響曲

  12月16日,滬蘇合作的長三角(東臺)康養小鎮項目正式落戶江蘇東臺,將在17.1平方公裡規劃面積內建成集醫、養、遊、健、學五大功能於一體的康養小鎮。作為長三角跨行政區康養政策協同試驗區,康養小鎮每年可新增100億消費,200億健康產品銷售,30億旅遊收入、30億工資性收入、30億農副產品銷售收入。

  作為朝陽產業、幸福產業,旅遊業產業鏈條之長、拉動能力之強,由此可見一斑。東臺緊盯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創建目標,堅持賓主相洽、旅居相宜、產城相融,在「旅遊+」中融入健康養生、休閒文化等多業態,走出一條以綠色生態引領旅遊高質量發展,以全域旅遊引領社會全方位進步的「雙引領」道路。

  國慶節以來,東臺旅遊產業鏈集聚按下「快捷鍵」:西溪啟動酒吧街、草市街等項目,立足「景區+商業」模式,圍繞天仙緣主題,打造愛情、時尚主題街道,與周邊文化園、漢潮街、犁木街等聯動;全國500多名運動健兒齊聚條子泥溼地,競逐2020年中國·東臺條子泥溼地鐵人三項公開賽,融入自然,挑戰自我;2020中國鹽城黃海溼地公路自行車邀請賽鳴槍,全國近2000名選手參加。

  藉助世遺影響,東臺做強上海旅遊營銷中心,擴大鹽城、泰州及南通等周邊市場,拓展蘇州、南京、杭州等潛在市場,設計「鳥類天堂·生態東臺」「海濱溼地·世遺之旅」等研學遊、生態遊產品,叫響東臺世界遺產溼地觀鳥、黃海森林休閒康養等特色旅遊品牌,吸引更多遊客來感受美的風光、美的味道、美的人文、美的生活、美的發現。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王宏偉通訊員 陳 娟 李曉婷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東臺全域旅遊開啟「全景模式」
    坐落黃海之濱,乘申遺成功東風,東臺擘畫東部世遺風光、西部人文歷史、中部田園鄉村為主的環形旅遊格局,把自然、生態和人文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乘風破浪揚帆全域旅遊藍海。平原森林、沿海溼地、候鳥天堂,三張生態「金名片」支撐起東臺全域旅遊的後發優勢。
  • 全景打造 全業培育 全民共享 ——新疆阿瓦提開啟刀郎文化全域旅遊...
    近年來,阿瓦提縣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1+3+3+改革開放」工作部署和「旅遊興疆」戰略,堅持把旅遊產業作為一項調結構、促脫貧、穩就業、惠民生、保穩定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來抓。依託地域特色、緊扣文化底蘊,建立文化旅遊產業扶持長效機制,不斷培育壯大文化旅遊特色產業集群,努力打造業態豐富、品牌集聚、環境舒適、特色鮮明的魅力小城,形成了全景打造、全業培育、全民共享的全域旅遊發展新模式。
  • 海水藍和生態綠相得益彰 東臺在滬籤下66億元大單
    碩果飄香的金秋時節,江蘇東臺於9月2日在上海成功舉辦經濟社會發展投資說明會,全面推介東臺先進位造業、品質城市建設、優美旅遊資源和優越人才環境,深化與長三角的多領域合作。
  • 恩施:打造全域旅遊「燙金名片」
    全媒體記者 汪書宇恩施,因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出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近年來,恩施州藉助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重大機遇,積極開創旅遊新格局。如今,全域旅遊已成「燙金名片」。州委、州政府圍繞這張「燙金名片」不斷做文章、繪藍圖,旅遊業在全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愈發凸顯。
  • 發展全域旅遊 建設詩畫電白
    建成荔枝公園、體育公園、御湖公園,全面推進歌美海公園、海灣溼地公園建設,並新建、升級改造區內交通設施,建設旅遊集散中心、旅遊交通指示牌、城區旅遊標識系統、全域全景圖、旅遊大數據中心,對城區廁所進行升級改造,優化美化旅遊環境。
  • 宜興創成無錫首個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打造全域旅遊新樣板
    這樣的一種生活方式首先是基於宜興的陶瓷產業,7000多年的制陶史,馳名海內外的「中國陶都」,這是宜興最閃亮的名片與品牌;其次便是延伸至優良生態的「陶醉」,陶、竹、洞、茶、禪的多元文化,生態資源得天獨厚,讓每個來到這裡的人,都能陶醉其中,流連忘返;再是沉醉於慢生活中的「陶然」,林語堂說:「只要有一把茶壺,中國人到哪都是快樂的。」
  • 全景鳳翔 魅力四射——陝西鳳翔全力推進全域旅遊大發展
    全域旅遊是指各行業積極融入其中,各部門齊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參與,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為前來旅遊的遊客提供全過程、全時空的體驗產品,從而全面地滿足遊客的全方位體驗需求。全域旅遊是把一個行政區當做一個旅遊景區,是旅遊產業的全景化、全覆蓋,是資源優化、空間有序、產品豐富、產業發達的科學的系統旅遊。
  • 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的敦化路徑——專訪敦化市委宣傳部部長孫紅霞
    自 2016 年,敦化市被納入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以來,敦化市把握大勢,提出打造全域旅遊的發展思路,憑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底蘊深厚的文化優勢,全力打造全域旅遊新高地,也由此開啟了全域旅遊的探索與發展之路。
  • ...文化旅遊節開幕式今日舉行 整合資源 擦亮鶴山鄉村生態旅遊品牌
    據了解,雙合鎮已連續多年舉辦粉葛節,每年都吸引大批遊客前來參加,有力帶動了雙合鎮鄉村旅遊發展,也不斷擦亮鶴山粉葛品牌。文/諶磊大力普及粉葛高產栽培技術自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鶴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地方特色農業品牌,為推進鶴山市全域旅遊,助推鶴山市農旅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 寧夏:大力發展全域旅遊 打造國家級示範區
    寧夏將全域旅遊作為一個全局性戰略進行統籌謀劃和系統推進,加強頂層戰略設計,在體制機制、政策保障上全力支持,把旅遊業融入發展全局,全域旅遊示範創建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和務實成效。
  • 全域旅遊,常州溧陽示範了什麼
    溧陽市委書記徐華勤表示,溧陽圍繞「三山兩湖宋團城」,走出一條「生態生產生活」相融、「全景全時全齡」共享的全域旅遊發展之路,將其作為踐行「兩山」理念、撬動全域發展的核心抓手,跑出綠色現代化的加速度,帶動溧陽從三省通衢地成為旅遊目的地。
  • 從「一枝獨秀」到「美景連片」 ——敦化市全力構建全域旅遊大格局...
    敦化的美,美在渤海古國的歷史古韻;美在陳翰章烈士陵園的紅色精神;美在小山村的湖光瀲灩;美在敦化人民的熱情好客…… 2016年,敦化市被納入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5年來,敦化市堅持以綠色轉型發展為主線,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旅遊興市」戰略。
  • 從「一枝獨秀」到「美景連片」——敦化市全力構建全域旅遊大格局...
    敦化的美,美在渤海古國的歷史古韻;美在陳翰章烈士陵園的紅色精神;美在小山村的湖光瀲灩;美在敦化人民的熱情好客……2016年,敦化市被納入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5年來,敦化市堅持以綠色轉型發展為主線,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旅遊興市」戰略。
  • 全域旅遊丨景城相融,以文促旅 屯溪區全域旅遊邁向新高度
    在省文化和旅遊廳大力指導下,屯溪區以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為契機,致力從「景點遊」邁向「全域遊」,促進旅遊和餐飲、住宿、購物、交通、娛樂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實現了由「旅遊集散中心」向「全域旅遊目的地」的華麗轉變,走出了「景城相融,以文促旅」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
  • 破立並舉 謀定後動,全域旅遊視野中的「宜興突破」
    描繪宜興美好新圖景,宜興找到了新抓手,即全域旅遊。「全域旅遊是引領產業轉型、提升城市品質、增進民生福祉的戰略選擇,是用新發展理念推動宜興生態、經濟、社會、文化全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在這樣的理念貫穿下,宜興充分發揮自然稟賦優勢,整合轄區內豐富旅遊資源、人文資源等,打造「城市即生活,生活即旅遊」新空間。歷時四年創建,宜興成功躋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行列。
  • 韶關仁化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仁化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將為當地推進紅色文化旅遊經濟帶建設,著力打造「雙區」旅遊休閒首選地,增添一張金閃閃的名片。建立「黨委統籌、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旅遊發展運作機制,形成「紅色文化研學旅遊+丹霞山休閒觀光遊」為龍頭的全域旅遊模式,探索一條在生態發展功能區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並重的路子。
  • 新興被認定為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先後獲得「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中國最具魅力文化旅遊名縣」 、「中國最美鄉村休閒旅遊勝地」、 「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旅遊縣」、「國家旅遊名片」、「中國溫泉之鄉」、「中國十大特色休閒縣(市)」等榮譽稱號。
  • 鹽田成功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先後榮獲華南地區首個「國家生態區」、全國首個「國家旅遊服務標準化示範區」、「首批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首個經濟發達地區「中國天然氧吧」等榮譽。如今,高品質的生態環境已成為鹽田旅遊的核心競爭力和閃亮品牌。
  • 阿壩州汶川縣:多力齊發 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2019年4月,汶川成功將「天府旅遊名縣」這塊「金字招牌」攬入懷中,成為首批天府旅遊名縣命名縣。一年多來,汶川縣積極創新理念,對標對表補齊短板,做大做強優勢品牌,鞏固提升天府旅遊名縣創建成果,叫響擦亮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如今的汶川,不僅是全球災後重建最佳範例之一,是全國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也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示範地,是名副其實的無憂地。
  • 【資訊】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打造全域旅遊新亮點
    廣東省全域旅遊示範區增至47個 全域旅遊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主導產業,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和全社會共同參與,通過旅遊業帶動乃至於統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旅遊發展理念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