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一盞香茗 品一段崑曲 跟著閨門旦名家沈昳麗體驗國粹魅力

2020-12-11 騰訊網

圖說:「人樂山間」文化名人進仙霞年度系列活動現場

衝泡一盞香茗,輕嗅沉香,品一曲悠悠水磨腔,著名崑曲閨門旦演員沈昳麗的到來,為仙霞居民的陰雨午後帶來了一抹亮色。昨天是「人樂山間」文化名人進仙霞年度系列活動首場,市民走進聽雲臺國粹藝術中心,和「帶著仙氣」的藝術名家共同感受美好生活,仿佛飄飄樂如仙。

崑曲之美 美在意蘊

閨門旦、湯顯祖、臨川四夢……介紹起這個600多年歷史的古老劇種,沈昳麗信手拈來。早在明清時期,聽崑曲就已經成了當時居民的生活方式,八月中秋時節的虎丘曲會,曾締造萬人參與的盛況。從1984年考入上海戲校起,崑曲也成了沈昳麗生活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折經典的《遊園驚夢》,劇情簡述起來不過1分鐘,舞臺演繹起來卻要45分鐘。「這就是崑曲迷人的地方,它不講究情節,而在意情感和情趣。」沈昳麗說完,模仿起杜麗娘清晨睡醒的神態,好像窗外的晨光一點點亮起,四周響起了鳥鳴聲,夢回鶯囀,似有似無,從前在舞臺,她便是從這裡開始一點點進入《遊園驚夢》的情境中。

圖說:沈昳麗與觀眾互動

傳統劇場、實驗劇場、音樂劇場,沈昳麗不斷在傳統藝術裡拓展著自己的邊界。從經典之作《牡丹亭》到小劇場崑劇《椅子》,再到交響詩曲《情殤》,她也可以不再代言別人,在舞臺上去訴說自己的情感。沈昳麗用舞臺上一個個角色和大家產生著頻率共振,杜麗娘說「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數十名觀眾也共同欣賞到「天然昳麗」的美妙。

生活之美 美在細微

若僅在舞臺上展示而不在生活中引導,崑劇的古典美很容易成為眾人一時的獵奇。書法、琴藝、妝容、服飾、插花、茶道、香道……如微風細雨般滲入當下人們的日常生活,古老崑曲和當代生活,被沈昳麗巧妙地融合起來。

除了詞曲之美,崑曲的身段和妝發也能讓人感受到儀態之美。「我自然而然養成了不坐滿整張椅子的習慣,只坐三分之一,腰是挺直的。」沈昳麗還提到了崑曲的修容絕技,「不管你是圓臉還是方臉,貼片子都能幫你貼成瓜子臉」。

圖說:沈昳麗表演中

一把尋常摺扇,在閨門旦的手上,擺弄出了大家閨秀的嬌羞。展開的扇面一側,一張秀麗的面龐緩緩露出,「咦?對面為何有位男子在看我?」她一下子羞紅了臉,退回了扇面背後,「再回去偷看一眼」,沈昳麗一邊演示,臺下一位男觀眾接茬道:「還是我!」眾人哈哈大笑。

如今生活節奏很快,崑曲裡的慢生活讓很多都市人心嚮往之。崑曲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是所有人都可以共享的。崑曲就像是通往認真生活的一道門,打開它,就可以走進具有美感的生活方式。(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崑曲MV《遊園驚夢》驚豔亮相
    一次連結400年的牽手,一段曠世經典愛情故事,蘇州市廣播電視總臺傾力打造——崑曲MV《遊園驚夢》穿越時空,邀您共賞。【亮點一】名家權威演繹該片主演——特邀崑劇、蘇劇表演藝術家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王 芳,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俞玖林擔綱主演。
  • 李沁曾是閨門旦傳人,為拍《紅樓夢》放棄學了9年的崑曲,值得嗎
    在她的身上很少見到現在大多年輕人身上的浮躁感,這大概要歸功之前她對崑曲的學習吧。李沁小時候,她身上就有一種溫婉的、古典的氣質,非常適合學習中國古典戲曲,這種氣質在一般人身上是很少見的。她的父母在尊重她的想法前提下,將李沁送到家附近的興趣班去學習。
  • 這本書帶你走進崑曲世界
    12月20日,崑曲澎派藝術傳人趙津羽新書《我的崑曲+:津羽講崑曲》在上海書城首發,崑曲藝術家張洵澎、作家王小鷹、上海戲曲中心總裁谷好好、上海非遺文化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秦來來等嘉賓,與發布會現場的崑曲愛好者及讀者共享一場新書盛會。
  • 齊魯書畫界名家軼事:關友聲書法作品會「唱」崑曲
    有一年,崑曲名家俞振飛來到濟南,意圖拜訪山東著名書畫家關有聲先生。在老城區,俞振飛聽到有人唱崑曲,腔調十分之好。俞被聲音吸引,順著街巷拐來拐去,串門過院,終於找到聲音源頭,可他抬頭一看,竟然是一副書法作品,而這美妙的崑曲,竟然就是從書法作品中流出的。這幅書法正是關友聲所作。喬顯佳拜訪歐陽秉森(中)當時,關老剛書寫完此作將其懸掛起來,並正同濟南書畫大家左次修先生站著欣賞,聊天。
  • 邊賞崑曲《遊園驚夢》邊品大閘蟹,金秋時節這個小鎮真是雅
    詩仙李白一首《月下獨酌》,將品蟹成為無數文人墨客嚮往的雅事。而若能在小橋流水的江南,一邊品蟹,一邊還能欣賞遏雲繞梁的「百戲之祖」 崑曲《遊園驚夢》,那又是何等幸事。9月16日,錢報記者在江蘇蘇州崑山陽澄湖東岸,巴城這座有著2500年建置歷史的古鎮上,看到了令人羨慕的一幕。
  • 《延禧攻略》中高貴妃一段《貴妃醉酒》並非崑曲?
    崑曲創作碩士姬超分享崑曲藝術魅力   文/圖 羊城派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何丹  8月26日,中國戲曲學院戲劇戲曲學崑曲創作碩士、耶魯大學訪問學者姬超做客廣東劇本超市,與現場觀眾一起分享崑曲的藝術魅力。
  • 了悟推薦 | 與茶仙子共品香茗
    課程簡介:中國茶文化推廣大使茶仙子鮑麗麗總策劃,由茗約文化出品,國內頂級導演和攝製團隊創意拍攝製作,帶你一起,走進茶香,感知茶味,解答關於如何喝好茶、泡好茶、健康茶生活的點滴,體驗中國茶的趣味生活 課程分為: 第一季十集:茶歷史、茶起源、茶類製作、健康飲茶推薦、茶席布置(舞臺|居家|辦公)、茶具使用、茶感官、品飲方法、衝泡方法、中國茶藝、茶禮儀、茶會、趣味茶生活、健康飲茶建議、茶與傳統文化等。
  • 600歲崑曲為何魅力不減(薪火相傳)
    其中,作為「百戲之祖」的崑曲傳承,一直備受關注。您認為崑曲傳承的關鍵是什麼? 蔡正仁: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的回信中提到了「守正創新」,這四個字,不僅點出了戲曲傳承的問題,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戲以人傳。崑曲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動態藝術。不像有些行業可以靠書本學知識,崑曲靠的是演員代代相傳,靠老師教學生一招一式,這些東西在書本上是找不到的。
  • 【津品讀解】一泉,一杯,一葉——一盞醇
    一盞醇一盞醇選取熟料篩分出品最細膩的葉尖部分,其含芽量高於其它茶品,香氣也相對突出。一泉、一杯、一葉——茶品設計「一盞醇」的設計可以算是津喬茶品中的「複雜設計」了,「一泉、一杯、一葉」構成了一杯茶,又各自對應了「一盞醇」三個字,可以說非常巧妙。
  • 「庚子鑼鼓」:尚長榮與書畫名家同臺寫戲畫戲
    「庚子年實在不容易,通過舉辦以『庚子鑼鼓』為主題的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是想把戲曲人物畫的『鑼鼓』敲響一些,用『鑼鼓』驅趕疫情!」在「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現場,中國戲曲人物畫研究會會長、知名畫家謝春彥說。
  • 「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在滬展出
    12月15日,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指導,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中國戲曲人物畫研究會、SIVA朱剛戲曲人物畫工作室主辦,半畝園藝術品(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紅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庚子鑼鼓——中國戲曲人物畫名家書畫邀請展」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開幕。
  • 線上品曲、賞戲、賞景,崑曲古琴雲端共譜良辰美景
    圖為古琴名家龔一。方永磊攝)(演出通過「雲端」為廣大觀眾提供了一場非遺視聽盛宴。圖為古琴名家吳釗演奏《梅花三弄》。主辦方供圖。)(中國崑曲古琴研究會會長田青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崑曲代表性傳承人叢兆桓、恭王府博物館館長馮乃恩三位學者對演出進行品評。
  • 【茶言茶語】品一盞純粹,享一份美好
    飲一杯茶,在心靈的深處,可在某一瞬間,如坐草木之間,如歸雲林精舍,可體驗春的輕盈、夏的浪漫、秋的蕭瑟、冬的寂寞,脫離塵囂浮躁,回歸於自然,做一次心靈的放飛。茶,就是為了品一盞純粹,一盞美好。茶有濃淡,有冷暖,亦有悲歡。修一顆平常心,笑看世間繁華,有顆安閒自在的心是最快樂的事情。
  • 為什麼我們稱京劇是國粹?你真的明白嗎?
    是稱「四大徽班」,這讓與崑曲截然不同的風格的南方徽調,受到了京城觀眾的歡迎,並在北京落了戶,扎了根。及至道光年間,湖北的漢調皮黃腔藝人也進了北京城,這樣一來,隨著徽漢皮黃經過數十年的合流改革,終於形成獨具北方特色的劇種——京劇。
  • 13位名家和百萬網友共赴「素昆盛典」
    超一流陣容背後是蘇州和崑曲的魅力" 蘇州有請 · 素昆盛典 " 由中共蘇州市委宣傳部、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指導,現代快報、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江蘇省蘇州崑劇院主辦,江蘇文脈工作室承辦。
  • 20位文學名家暢遊泰州體驗「慢生活」
    11月22日至25日,由泰州市委宣傳部、百花文藝出版社主辦,市文旅集團承辦的「文學名家看泰州暨《散文》創刊四十周年座談會」系列活動在泰舉行,近20位當代文壇知名作家、評論家會聚泰州,暢遊「水天堂」,體驗「慢生活」,感受2100餘年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名家們紛紛盛讚「這是座吉祥溫潤的城市」,並將為泰州書寫精品力作,結集出版《幸福水天堂》一書。
  • 兩岸崑曲人相聚大陸「小臺北」 共話崑曲傳承發展
    「海峽兩岸(崑山)崑曲傳承與發展研討會」現場 攝影:霍建陽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霍建陽):2001年5月18日,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第一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在崑曲申遺成功的第十八個年頭,崑曲誕生地江蘇崑山於16、17日舉辦「雅韻昆臺共知音——2019年海峽兩岸
  • 電視劇《老中醫》開播 國粹醫道正式上線
    該劇以小人物的經歷體現大歷史格局,展現了傳統中醫文化的無窮魅力,以及中醫傳承數千年,且歷久彌新的強大生命力,謳歌了中國人民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下,堅韌不拔、勤勞守信、寬厚仁愛、不畏強權的民族精神特質。 眾實力演員同臺「飆戲」,聯袂上演一出「傳國粹,守本心」的絕佳好戲。 談拍攝,白頭不改扶傷志 陳寶國坦言,此次飾演的孟河醫派傳人翁泉海與自己之前所飾演的其它角色都不一樣,為了這個角色,在拍攝的四個月120天中,他從來不敢請一次假、也不敢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