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晏凌羊
文/晏凌羊
01
最近,張桂梅校長的一句話,又讓網友們網上掀起了一場口水戰。
在一段引起爭議的採訪視頻中,張桂梅老師提及了一段有關自己與學生的往事——當舊日的學生領著丈夫和孩子打算回母校捐款時,她得知了這名學生已經做起全職太太,於是不留情面地直接轟人。
一石激起千層浪。
反對女性當家庭主婦這種疑似「政治不大正確」的話,也就張桂梅能說。
換我說,可能會被人罵死。
張桂梅反對的,並不是做家庭主婦這個選擇,而是這個選擇面臨的社會困境:你沒有工資,沒有經濟保障,你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價值低,你的「老闆」隨時可以炒掉你,你很有可能無法跟丈夫同步,可能與社會脫節。
我不是歧視家庭主婦,但我有時候也能感覺到有不少(不是所有)家庭主婦們處理問題的思維也「主婦化」了。
比方說,租我房子的兩任主婦,我明顯感覺到她們在跟我溝通時,比較情緒化,幾次差點跟我鬧翻。換她們的老公出來跟我溝通,一是一二是二,大家用職場和契約思維做事,幾分鐘把事情掰扯得明明白白。
說真的,那一刻,我挺為主婦們感到惋惜的。
做家庭主婦,是一份全年無休的工作,可說實話,任何工作做久了,人都會厭煩,都需要換個環境透透氣,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主婦並沒有這樣的條件。
今年國慶,我一個做家庭主婦的朋友給我打電話,問我有沒有空,她想來我這裡「清靜」兩天。可惜當時我忙著寫書稿,沒答應她。
掛完電話,我還蠻難過的。
大學畢業後,她就回家做了家庭主婦,孩子一連生了兩個。大的剛上小學,小的又出生。她終日跟家裡的柴米油鹽、孩子的屎尿屁淚打交道,如今年紀也大了,再去職場奮鬥幾乎已經不可能(賺的還沒花的多)。
她老公算是很顧家那種了,知道她帶孩子辛苦,一到周末和節假日就接手帶小孩……縱然如此,她還是壓抑到想避開老公孩子找我「清靜」幾天。
疫情期間,保姆不能進小區,我每天和逗號大眼瞪小眼,伺候她吃喝拉撒學,都差點把自己搞抑鬱,可這種日子,她堅持了十幾年。
02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我曾經的生活理想就是做一枚全職太太(是太太,不是主婦),永遠不需要去考慮職場上的事情,專心相夫教子,打點後花園,順便在家裡做一些自己感興趣但又能掙點零花錢的事情(例如寫點文字賺點稿費啥的)。
但是,要實現這個生活理想的必要條件是:你得有個很能幹、良心很好又很專情的老公。而這個大前提,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這世界上根本沒有這種男人。
所以,我才「無奈又清醒」地選擇了做職業女性。
做個職業女性,也會遇到各種掣肘。比如你是女的,可能會遭受隱形性別歧視;你出身不好,沒後臺,那你在體制內工作的職業天花板會比較低……然後,我選了更艱難的一條路:辭職創業。
現在再讓我做個家庭主婦?不大可能了。我覺得當家庭主婦太難了,對我而言挑戰太大了。
做家務,其實是非常費時間的一件事情。我給小孩煎雞蛋,從開火到最後把碗筷都收撿乾淨,差不多也要花二十多分鐘的時間。如果是做複雜一些的大菜,外加洗衣服、拖地、整理內務,一整天的時間可能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帶孩子的辛苦,帶過的人都知道。它不在於損耗體力,而在於心力、眼力,視線一秒鐘都不能離開,所以比上班累很多。
做家務、育兒太「吃時間」了。你有很多碎片時間,但基本上沒有系統性的、能讓你專注做某件事的時間。當主婦期間,你幾乎做不成任何其他事。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每周六全身心陪孩子一天。反正呢,只要孩子在,我連看幾頁書都不行,我的時間會被撕裂成無數個碎片。
我最輕鬆自由的時刻,是前夫每周日把孩子接走以後……真是歡樂得想放鞭炮。
做家務和帶孩子比上班累很多,是我的親身體驗。
我覺得,它應該成為社會共識。
只可惜,現實生活中,全職家庭主婦在家庭中創造的價值若不被尊重。
這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為家庭賺錢是本事,為家庭省錢更是不可低估的能耐。不然,你聘請一個保姆外加一個育兒師、家教試試?你就知道全職主婦為家庭省了多少錢。
03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做家庭主婦是一個很危險的職業。
做個職場人,你還可以喊出「此處不留姑奶奶,自有留奶處」,但做家庭主婦,可能嗎?你根本沒法跳槽。
這麼辛苦、壓抑且重要的工作,居然是免費的。為什麼呢?因為它多是女性承擔的。
若是這部分工作多由男性承擔,恐怕早幾千年前,法律就會明文規定要給家庭主男們發工資,讓「他們」擁有純屬個人的財產了。
家庭主婦,不是職業,只是一種社會倡導的「奉獻」。什麼時候它可以成為職業?有人給她們發工資且這部分工資不用於家庭共同開支,這才叫職業。
至於那些張嘴閉嘴說「做家庭主婦很幸福啊,有人養著」的男人,他們自己咋不去做「煮夫」?聽到這種話,我真想把他們一巴掌拍死在牆上,摳都摳不下來!
很多女人被男人說的「我負責賺錢養家,你負責貌美如花」誘惑著,走進了婚姻,做了家庭主婦。可實際上,能讓女人「貌美如花」的男人並不很多,因為他們賺錢養家的能力非常一般。
這話拿來當情話、當調侃,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如果我們深究這句話背後的寓意,卻總讓人覺得後背發涼。
「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這話真是一句陷阱,因為它隱含了一個前提:如果有一天,你不再貌美如花,那我憑什麼還養著你?
於是,發現自家女人不再貌美如花後,他們喜歡翻到牆外,看別的女人貌美如花。
女人們真的不要天真地相信有男人會看在你「貌美如花」的份上,負責養你一輩子。就連我們自己,看慣了牡丹還想看荷花呢,你能保證男人一直就鍾情於你這款美貌?
以前老人有句俗語「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放在後兜不如放在前頭,夫妻有還要過過手」。
如果女人單純只是在家裡貢獻免費勞動力,卻沒有財權,那麼,做家庭主婦實在是太危險了。
怎樣的家庭才適合有家庭主婦?第一、「家裡蹲」一方自願,「外面拼」一方認同「家裡蹲」也是一份偉大的職業。第二,「家裡蹲」一方不需要伸手跟對方要家用,「外面拼」一方主動會給。
那些需要「家裡蹲」開口,「外面拼」才給家用的家庭,這種生活模式想都別想,因為每一次伸手都是對自尊的傷害。
如果國內家庭主婦也被視為一份有尊嚴的職業,如果全職主婦的權益也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我相信有相當一部分女性願意放棄事業回歸家庭,可是,可能嗎?
so,大多數女性還得邊照顧家庭邊辛苦工作學習,因為你要放棄事業回歸了家庭,你將來過得怎樣完全取決於你所嫁的那個男人是不是夠有良心。
靠良心?不,這太不可靠了。
我不贊同謳歌家庭主婦,因為謳歌意味著接下來就是道德綁架,她們會被逼著放棄自己的追求,轉而去追求「家庭利益最大化」。
我也不贊同貶低家庭主婦、抬高職業女性,因為她們的的確確做出了巨大的付出和犧牲。
最後,我想說兩點。
第一、對女性個體和家庭來說,做家庭主婦只是一種「讓家庭利益最大化」的選擇。這種選擇,值得被尊重。
第二、對於女性群體來說,越來越多的女性退回到家庭中充當主婦的角色,很有可能會加劇社會的性別歧視,讓女性不管是在家庭裡還是職場裡,都承受性別歧視的絞殺。
如果有得選擇,女性還是儘量不要做家庭主婦。如果現實不允許,也要學會保障自己在家庭裡的財產權、自主權,不讓自己成為負心漢「過河拆橋」的犧牲品。
以上。
全文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