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說:「一個人永遠不要靠自己一個人花100%的力量,而要靠100個人花每個人1%的力量,」這句話流行於職場。職場人都懂得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你、我、他時刻搭建著人脈關係網。但是,在職場人際交往過程中,個人三個方面的話題,要三緘其口儘量少談。

話題一:個人成長的曲折歷史
我們或多或少地閱讀過勵志故事類的書籍,觀看過同類的影視劇。大體套路是先介紹名人的失意狀態,通過一步一步的努力,最後成功的勵志橋段或情節。有的職場人士,當工作上小有成績時,也會分享自己的曲折歷史。他們想當然的認為也會像勵志故事主人公那樣受到他人的敬佩。但是事實卻是,聽到你曲折歷史的人會選擇性地過濾掉你個人的努力,而認為你的成績是踩了狗屎運。你的個人形象非但沒有提高反而一落千丈。因為人性有善妒的弱點,沒有人會真心地為他人喝彩。

話題二:個人的職業理想或抱負
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職場的本質是利益交換的場所。職場人有的996的工作,為了個人的名利雙收。在職場交往中,你和同事談論個人職業理想或抱負,如果和他人的方向相同,那麼就會成為他人的潛在「敵人」。如果和他人的方向相反,那麼就會成為他人飯餘茶後,閒聊八卦的對象。職場人是現實功利的,個人理想儘量不要讓同事獲知。

話題三:個人副業或兼職
現代社會,由於物價的飛漲和生活品質的提高,僅靠一份日常工作的薪資,是遠遠不夠平時消費的。「副業成剛需」這個詞,在職場人口中流傳開。不論是你已經做起了副業,還是準備做副業。這個消息都不要在你供職的公司或單位透露,一旦讓同事獲知。對同事來說:倘若你的副業小有成就,那麼你會成為同事羨慕嫉妒恨的對象。如果你的副業毫無起色,那麼同事會八卦你不務正業。

對老闆來說:假如你的副業和主業沒有關聯,就會讓老闆產生你不努力工作的印象。如果你的副業和主業有關聯,那麼老闆對你產生假公濟私的疑惑,怕你拉走公司的人馬另起爐灶。一旦老闆手中有可代替你的人選,就會還不客氣地炒掉你。

富蘭克林說:「坦誠是最明智的策略。」這句話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公理。在職場人際交往過程中,上面提到的三個話題就不能開誠布公地和他人談論。
歡迎關注漫談職場,讓我們一起做職場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