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5分,華語劇年度最佳,《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講了什麼?

2021-01-08 花白說電影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是我們千百年來堅信的真理。當惡發生的時候,我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讓罪犯趕緊死掉,不要廢話。

可是,僅僅一殺了之,就能夠從根本上杜絕罪惡的發生嗎?答案是否定的。新的罪犯層出不窮,犯罪的原因不被重視,惡的根源無人探討。

9.5分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填補了這個空缺。這部劇的存在,不僅讓臺劇在多年的低迷之後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也成為了犯罪類型劇的裡程碑。

以往我們看與犯罪相關的影視劇,套路都是:案件發生,警方破案,抓捕罪犯,皆大歡喜。對於受害者家庭、施害者家庭、罪犯本身乃至制度的探討,都是缺失的。

《我們與惡的距離》,則從多個角度出發,還原了案件的方方面面,讓我們得以窺見罪惡的全貌,也讓我們看到自己與惡的距離。

故事的開始,殺人犯李曉明,在電影院隨機掃射,導致9死21傷。

這件事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加上媒體發酵、群眾的恐慌,讓輿論代替了司法。李曉明的辯護律師王赦,也慘遭民眾暴力,被當眾潑糞。

王赦常常為罪犯辯護。這並不是因為他邪惡,而是因為,他想要了解罪惡發生的土壤。他想要搞清楚李曉明作案的動機,想要靠社會輿論逼李曉明的家人出面解釋,想要通過善後和預防,來避免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

但是民眾是不理解的。他們的邏輯很簡單,殺了人就要馬上處死,不用聽他背後的故事。如果王赦想要證明他精神有問題,那就是在幫他逃避死罪。

王赦的妻子和嶽父嶽母,也難以承受民眾的謾罵。妻子懷著二胎離家出走,嶽父對他惡語相向。他們都希望王赦能換一份工作,老老實實賺點錢,不要再為了自己心中的正義,招來麻煩了。

王赦作為主線,串聯起了幾個家庭。首先是賈靜雯夫婦。

賈靜雯飾演的宋喬安是新聞行業收視率最高的某臺主管,她丈夫劉昭國也是新聞工作者,是某報社的負責人。他們的兒子在李曉明槍殺案中遇害,之後幾年內,宋喬安一直走不出喪子之痛,每天晚上要靠喝酒才能睡著。夫妻感情也越來越冷漠,劉昭國甚至出現了精神出軌。

他們倆的女兒也因為宋喬安的長期忽視,出現了叛逆、早戀、性格暴躁等問題。女兒甚至辱罵宋喬安:「你心裡只有哥哥,你當時為什麼不和哥哥一起死掉。」

作為受害者家庭,他們從原先其樂融融的一家四口,變成了四分五裂的一盤散沙。丈夫出軌,妻子抑鬱,女兒叛逆。三個人一見面就是吵架,水火不容。

加害者家庭過得更慘。他們在家被群眾砸了之後,搬家出走,隱姓埋名,走到哪裡都戴著口罩。

他們沒法找工作,就推了一輛小車賣地瓜。為了讓女兒不被牽連,他們想方設法找人替女兒改名為李大芝,並給她在新聞臺找了一份工作,讓她對外說自己沒爸沒媽沒哥哥,並且不再與女兒聯繫。

他們想要知道兒子為什麼這麼做,他們眼中,兒子一直是很乖巧的。他們心中一直抱著對被害者的愧疚,抬不起頭來。後來李大芝身份暴露,被砸雞蛋,被迫辭職,去奶茶店打工,卻連奶茶店都被牽連,生意全無。李大芝被丟雞蛋,被辱罵。

受害者家庭,希望他們永遠走不出愧疚,永遠像老鼠一樣低著頭活著。而他們身上,也一直背負著「培養出殺人犯的家庭」這個標籤。

可是僅僅這樣就可以了嗎?兩個家庭都活在痛苦裡,事情得不到解決。而類似的案件,也將層出不窮地發生。

答案顯然不是這樣。他們都需要跳出這件事來,繼續將來的人生。

想要處理惡的結果,唯有以愛來解決。惡的單位是個人,而善的單位是家庭。

劉昭國請了專家,向他們諮詢,來挽救自己的婚姻。儘管宋喬安不配合,他還是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地,把宋喬安從陰霾裡拉出來。

第一步,是發洩。他與宋喬安大吵一架,讓宋喬安說出了心裡話,崩潰大哭。把自從兒子去世之後積攢的負面情緒發洩了出來。

第二步,是陪伴。陪宋喬安一起去兒子出事的那家電影院去看電影,告訴她,她並沒有錯,不必再自責了。之後宋喬安開始戒酒,出現了戒斷反應,他第一時間陪伴在身邊。

第三步,讓她冷靜地處理和李大芝之間的關係,並且陪伴她參加了和李曉明父母的談話。讓她直面傷痛。

李大芝工作的新聞臺,主管正是宋喬安。李大芝對於新聞懷著最真摯的理想,想要改變這個行業的現狀,想要重新喚起這個行業的道德。宋喬安原本也是那樣的理想主義者,她在李大芝身上看到了自己喪失的東西。

兒子去世後,宋喬安就變成了一個冷血的工作狂。她忘記了新聞人的操守,凡事只求收視率,只求獨家爆點,標題誇張,不加求證。

可是李大芝的存在,讓她知道,自己也是惡的一部分。她用媒體的力量,操縱悠悠眾口來殺人。

後來又發生了一個案件,一位被校園暴力的孩子,高喊著「李曉明萬歲」,要殺人。媒體報導說他是「李曉明第二」「李曉明模仿犯」,沒有人詢問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這個孩子的母親,絕望之際,帶著孩子離家出走,一起自殺了。

這件事讓宋喬安更加明白自己手中掌握的輿論,與惡的距離,不過一線之隔。

於是她選擇了重新做新聞,篩掉博眼球的內容,做實實在在的東西。後來遇到了理念不同欺上媚下,錢權交易的新領導,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開。

這個時候,她與女兒的關係已經得到了緩和。他們一家三口一起騎自行車去郊外玩,她仿佛看到了兒子在對她笑,說「媽媽,希望就在雲的那邊」。女兒對她重新敞開了心扉,她也像曾經愛兒子一樣,盡力對女兒好。

而王赦,這個促成受害者家庭與施害者家庭達到和解的律師,最後得到了不錯的結局。

他得到了妻子的理解,妻子開始支持他眼中的正義。因為妻子看到,李曉明的父母,在求王赦幫助,被王赦拒絕時,那種失望。

王赦原本想要為妻子捨棄夢想,但是妻子卻恍然大悟,王赦在做的事情,對於整個社會都是有意義的。

李曉明的父母,在終於鼓起勇氣,與受害者家庭會面之後,開始幫忙照顧一位雙腿殘疾的受害者。在他們盡心盡力的照顧之下,他們的負罪感得到了減輕,而被害者也逐漸原諒了他們。

每一個家庭都在一系列化學反應之後,得到了療愈。雖然不是大團圓結局,一切也不可能大團圓,但是「災難」之後的心理重建與恢復,已經做到了一個很好的開始。

就家庭層面而言。互相的慰藉與幫助,是解藥。

而就社會層面而言,王赦真正想要做的事情,還沒有得到一個像樣的結果。

王赦想要為施害者辯護的原因,是因為他自己曾經也差點殺人,但是陰差陽錯,他沒有參與罷了。他想,如果能夠從源頭上避免惡的土壤,那麼很多罪惡就不會發生。

而這種改變,只有從制度上,才能夠做到。

劇中,他為兩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辯護。其中一位已經殺了人,另一位是精神病發作,去幼兒園找小朋友「拍戲」,被抓起來之後,無罪釋放,但是回家又差點殺了人。

精神病患者是殺人犯中特別需要重視的一環。因為他們殺人的理由,是正常人想像不到的。比如前段時間在網上廣為討論的北大殺母案,殺人之後,罪犯冷靜自若,好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社區的居民們很不樂意把精神康復中心建在小區附近,他們希望把它建在山上,與世隔絕。對精神病人的厭惡和不理解,也是讓他們病情越來越糟糕的原因。

而因為精神病被免掉了死刑的罪犯,在獄中卻更是難以生存。因為特殊的監獄數量根本不夠,而普通的監獄只會讓他們病情越來越嚴重。

社會對於精神病群體的相應措施,還是遠遠不夠。而且對於精神病的普及程度也不夠,很多時候,你以為的健康人,其實也可能是個精神病患者。但是他們能夠正常生活,正常工作,看起來和健康人並沒有差別。

劇中王赦希望通過醫生,通過法律,通過一系列案件,來讓整個制度更完善,讓越來越多的病人,罪犯,得到最起碼的人權。他堅信殺人應該死,但是他想要從根源上避免精神病患者殺人。

我們也知道,有些殺人犯並不是精神病。可是他們經歷過的事情,讓他們成為了殺人犯。其實很多事情,是需要從源頭上避免的。比如留守兒童,家庭暴力,孤兒,父母酗酒,賭博,精神折磨,謾罵,自尊打壓,錯誤的教育方式。

不是每一個經歷過不幸的人都會成為殺人犯,但是這些因素是很多殺人犯的共同經歷。

作為社會,對於孤兒、留守兒童的照顧,對於家庭暴力的處置,作為父母,對於子女的教育方式,都需要去改善。

另外,媒體對於社會輿論的掌控,也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當民眾聚成群體,就會喪失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是《烏合之眾》一書中給我們的結論。

如果濫用發聲的權利,喪失了職業道德,為了流量和收視率不擇手段,歪曲事實,那麼他們也會成為殺人犯。

僅僅就網絡暴力這件事來說,很多微博營銷號,營造出來的某種結論,也很容易摧毀一個人。比如喬任梁之死。世間很多自殺,都是他殺。

《我們與惡的距離》,它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內容的紮實和思考維度的多元化。

優秀的編劇,讓我們看到了除案件本身以外,各個家庭的傷口,那些以為不可化解的矛盾,都隨著案件的變化,隨著事件的推動,得到了化解。每個人都在成長,也都在變得更堅強。

很多東西,都是需要我們直面的。當社會出現了蛀蟲,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處理蛀蟲,還要知道,它是怎麼誕生的。這也是這部劇的最高意義。

只有直面了罪惡發生的原因,我們整個社會才能變得更強大。司法、人權也能更加完善,更加值得尊重。

也只有勇敢和愛,才能治癒所有的傷口。

相關焦點

  • 豆瓣9.4、IMDb 9.5,華語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榮耀收官
    當美劇祭出豆瓣9.8分奇幻劇《權力的遊戲 第八季》(註:以下分數均為豆瓣評分)、9.2分科幻恐怖劇《愛,死亡和機器人》;當英劇呈現9.5分生活喜劇《倫敦生活 第二季》豆瓣、9.1分校園劇《德裡女孩 第二季》;當韓劇熱播9.2分醫療劇《囚犯醫生》、8.3分校園劇《美麗的世界》;當日劇貢獻8.7分刑偵劇《緊急審訊室3》、8.7分家庭劇《昨日的美食》
  • 豆瓣評分9.4分,《我們與惡的距離》是如何做到驚豔了眾人
    到底什麼是善惡,好跟壞不就只是一線之差嗎?我們跟惡之間的距離究竟有多遠?這個值得我們深思的話題在一部電視劇中給了我們啟發。本來以為是善,卻已經是惡。其實好人或是壞人並沒有標準的答案。《我們與惡的距離》在臺灣開播,一共有10集。
  • 豆瓣得分9.4分,如何達到《我們與惡的距離》令人驚嘆
    什麼是善與惡?好和壞不就是區別嗎?我們和邪惡的距離有多遠?這個話題值得深思,他在電視劇中啟發我們。本來應該是好的,但現在已經是壞的了。對好人或壞人沒有標準答案。在臺灣中有10集《我們與惡的距離》。播出後,口碑爆發,被網友稱為「年度最佳華語劇」,當然,這個頭銜也名副其實,畢竟這樣高質量的華語劇已經越來越少了。這齣戲的主題也很吸引人,根據臺灣的社會事件,我們可以從電視劇中了解到道德是什麼人性,什麼是道德,什麼是新聞理想的偏離,什麼是道德法律拉力。
  • 年度第一華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為何內地遭遇滑鐵盧?
    該劇總覆蓋人數超過130萬人,而臺灣的總人口為2300萬人,也就是說平均每20個人中就有1個人看過這部劇。不僅如此,該劇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9.5分,IMDb上評分高達9.3分,不管是口碑評價還是市場表現,都稱得上當之無愧的年度第一華語劇。然而,這樣一部質量上乘的劇集登陸騰訊平臺後,卻遭遇到了市場滑鐵盧。上線五天,累計播放量僅有5200萬,一度讓人懷疑第一華語劇的榮譽名不副實。
  •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華語劇的女主飾演者賈靜雯,你了解多少?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播放了前四集,就在豆瓣上得到9.4分,並且最終得到了9.5分的高分。這部劇的女主宋喬安,原本是一個意氣風發事業成功的中年女性,在她遭遇人生變故的時候,在善惡之間進行了兩難的選擇。
  • 2019三部高分華語劇,榜首豆瓣評分超9分,別說你一部都沒看過!
    2019三部高分華語劇,榜首豆瓣評分超9分,別說你一部都沒看過!下面,小編就幫你盤點三部豆瓣高分國產電視劇,拯救劇荒的你們!第一名:《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5分2019三部高分華語劇,榜首豆瓣評分已超9分,別說你一部都沒看過!這第一部,也是評分最高的一部,就是《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豆瓣評分9.5分,五星好評高達77%。
  • 2019華語年度最佳《我們與惡的距離》:好人與壞人,有標準答案嗎
    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去年一部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後面簡稱《與惡》)開播至今一年在豆瓣上仍保持著9.5的高分,僅十集的短劇被評為2019華語年度最佳劇。與我們熟悉的臺灣偶像劇不同,這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社會紀實片。
  • 騰訊視頻引進年度最佳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據@騰訊視頻VIP官方微博宣布,超人氣豆瓣高分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將登陸騰訊視頻,本劇由臺灣公視與HBO(亞洲)共同製作,共10集,已於6月24日在騰訊視頻開播,會員可以觀看全集。騰訊視頻VIP官方微博:《我們與惡的距離》賈靜雯回歸臺劇女主,金鐘獎影帝吳慷仁再添高分好劇。
  • 豆瓣9.3,今年好看的良心劇出現了,《我們與惡的距離》
    這段時間一部新出的劇集口碑炸裂了,它就是今年到目前為止豆瓣評分最高的華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相信大家都知道近幾年臺灣劇一直都處在於低迷期,這次由HBO和臺灣公視聯合推出,共同打造了一部懸疑嫌疑犯罪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是由賈靜雯,吳慷仁等主演,更有周採詩和曾佩慈等人的傾情加入。
  • 2019豆瓣評分最高的華語電視劇top10 豆瓣評分最高十大國產劇
    日前,豆瓣官微總結出了2019年年達十大華語電視劇,總結出今年國產劇中豆瓣評分最高的10部電視劇,快來看看你都看過幾部吧。2019年豆瓣評分最高的華語電視劇top10  2019年華語片市場多少還是掙了一口氣的,特別是網劇,可以說精品真的是不少,盤點豆瓣上評分最高的10部國產劇,下面這幾部作品都上榜了,一起來看看你都看過幾個吧。2019年評分最高的華語劇集:1.
  • 繼《我們與惡的距離》,又一黑馬臺劇爆火,豆瓣評分已超9分!
    繼《我們與惡的距離》,又一黑馬臺劇爆火,豆瓣評分已超9分!2019年的臺劇,可以說是驚喜連連!和HBO合作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交出了豆瓣評分9.5的答卷;和Netflix合作的《罪夢者》,打造出了口碑平平,但話題度頗高的臺劇,而就在去年年底,繼《我們與惡的距離》後,和FOX合作的又一黑馬臺劇來襲,豆瓣評分已超9分,劇情全程高能反轉!
  • 比肩9.5分的《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新劇不該被冷落!
    今年的華語電視劇,最大的驚喜無疑就是《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評分高達9.5分,富有內涵又催人淚下。《我們與惡的距離》劇情引人入勝,基於一起槍殺案展開故事,通過兇手、受害者家屬、兇手家屬以及旁觀者的角度去探討問題,故事主題既深刻又富有現實意義。
  • 2019年豆瓣高評分華語電視劇回顧,《慶餘年》只排第九!
    只排到第九,那麼前八部都是些什麼神仙劇呀!1、《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5分這部劇由一場「無差別殺人案」展開,「無差別殺人案」在當今社會小概率發生,劇裡的學生李曉明在電影院殺害了9名與他毫無關係的人。《我們與惡的距離》高明之處在於它沒有把重點聚焦在事件本身拍一部刑偵劇,而是聚焦在了事件之後與這件事相關聯人物的處境與態度,為什麼一個本應朝氣蓬勃的學生做出了這件事?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 《我們與惡的距離》憑藉著什麼拿到了豆瓣9.5高分?
    《我們與惡的距離》感人至深的真實呈現《我們與惡的距離》以殺人犯、被害者家屬、加害者家屬、媒體和律師等多角度闡釋了一場無差別殺人事件背後的糾葛。劇中題材尖銳地揭露了犯罪者的心理、律師的使命、媒體的義務、法律的存在性與落實性等現實性問題,反映了沉重又真實的社會現狀、壓抑而麻木的人性百態。
  • 可以說《噬罪者》,是比肩9.5分《我們與惡的距離》的作品
    去年最讓人驚喜的就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目前豆瓣評分9.5分。《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以一個槍擊案件為基礎,通過兇手、受害者家屬、兇手家屬和旁觀者的視角來探索深刻而現實的主題。另一部精彩的中國劇《噬罪者》誕生了,而《我們與惡的距離》有著同樣的魅力,主題也很相似。《噬罪者》由莊開勳、夏于喬、曹燕豪、蔡淑珍、林子喜等明星主演,共13集,已全部播出。豆瓣評分8.0分,從整體質量來看,是被低估的,比較合理的分數應該是8.5分以上,分數只有300人左右,看的人數比較少。
  • 這部10集小短劇,豆瓣評分9.5,是華語最佳電視劇
    該劇一經播出就受到了網友的喜歡,最終豆瓣評分8.5。有很多網友認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會是臺劇近幾年的巔峰之作,可沒想到的是,僅僅過了一年,就有一部電視劇打破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紀錄,而這部電視劇就是由賈靜雯、吳慷仁主演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樣也是只有僅僅10集,但豆瓣評分卻高了足足有1分,以9.5的高分遙遙領先。
  • 如何評價豆瓣9.4分的臺灣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今天,小編想為大家安利一部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該劇反映的社會深刻又現實,但是無論怎樣每個善良又正能量的人都值得被好好守護!同時,這個電視劇裡面每一位演員都是實力派啊,很久沒有看到過這麼優秀的劇了。
  • 豆瓣2020年度影音榜單發布,最火大劇...
    最高分9.2,位列第10的也有8.2分……在網友心目中一直被視為評價電影、電視劇品質風向標的豆瓣2020年度榜單于12月18日發布。繼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奪魁之後,來自中國臺灣的劇集再度稱雄:跨年度大劇《想見你》以9.2分的成績成為今年豆瓣評分最高的華語劇集。
  • 推薦5部豆瓣超過9分的好看臺劇!事實上,臺劇復興早就開始了
    被稱作神仙劇集的《想見你》完結了,從開播以來,口碑和熱度持續走高,豆瓣評分一路狂飆,從8分直衝上了9.2分。它的出現,讓不少人感嘆臺劇真的不一樣了,連偶像劇都能拍的這麼恐怖又燒腦,不愧是臺劇的文藝復興之作。
  •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評分高達9.5分,善惡之間到底相距多遠?
    剛播出三集,就拿下豆瓣9.3的評分,直至大結局評分還上升到9.5,到底是哪部神劇如此深受網友喜愛呢?沒錯,就是最近刷屏的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小編抱著好奇的態度,認真地看完了整部劇,看完後只想說四個字:實至名歸。《我們與惡的距離》由一個揪心的「無差別殺人案」開始,激烈的矛盾從這個案件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