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非常具有現實主義色彩的電影《搜索》,高圓圓扮演女秘書葉藍秋,因為被診斷出患了癌症,心灰意冷地公車上沒有讓座給老人家,被王珞丹飾演的實習記者楊佳琪用手機拍攝下來,公布到了電視臺和網絡上。
於是,網絡上一片譁然,開始對她的個人信息進行網絡搜索,甚至以其為小三的名義開始攻擊和謾罵。
葉藍秋為了她一次自己的失誤,而被放到了公眾平臺上,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現實社會裡有的人就像火藥桶,但凡有一點風吹草動就開始釋放自己的火藥味,拼命發洩自己的想法,不管當事人或者社會能不能承受。
最近,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就是《三十而已》的女配角張月被網絡暴力攻擊的事件。劇中林有有的扮演者演員張月,因為扮演了一個已婚婦女都可怕的狠角色,一名破壞他人家庭幸福的「小三」,觀眾入戲太深,給了她本人一場雲暴力,讓她成為最近熱搜的常客。
張月坦誠自己在接到劇本時候,就有承受角色帶來負面影響的心理準備,不料這場網絡暴力影響之大,讓她始料未及,她關閉了自己的微博評論功能,在接受採訪時候留下委屈的眼淚。
有一位也經常遭黑的流量小花鄭爽,無論是自己的情感和工作、行為都經常被罵上熱搜。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進行網絡二手交易是生活裡非常普通的事情。但是對於明星而言,行為卻被無限放大。
因為鄭爽在二手平臺出售節目組的道具,被誤以為是私自帶走他人物品,開始遭遇到可怕的網絡暴力。後來,鄭爽和節目組一起澄清:是大家一起約定分擔多餘的道具,為了節約資源和循環利用物品。本來是為了環保,沒想到卻遇到口誅筆伐。
其實,反觀這件事,像明星在二手平臺的收入,其實根本無法構成明星的核心營收,他們大多主要是靠商演、代言來獲取自己的收入,所以很多明星二手交易,多不是以盈利為目的,而是本著在二手平臺可以出售閒置、低碳環保的初衷,最後卻被鍵盤俠的別有用心進行道德綁架。比如吳昕就曾經在某二手交易平臺被罵「衣品差」,甚至銷售的物品來源也被一一人肉出來。
鍵盤俠是不是俠?
網絡暴力到底是怎麼來的?這些網絡暴力都是鍵盤俠發起的,鍵盤俠在百度指的是部分在現實生活中膽小怕事,而在網上佔據道德高點發表「個人正義感」和「個人評論」的人群。
《奇葩說》辯手歐陽超對鍵盤俠這樣評價:鍵盤俠有兩個特徵,自以為是和上綱上線。
我覺得,鍵盤俠既是一種非常易於傳染的情緒狀態,又是一個無法持有理性思考和自我判斷,非黑即白、人云亦云的群體代表。網民的「代入感」和共情作用強烈,表達了社會轉型期公眾內心的「集體焦慮」,鍵盤俠的存在,其實是一種非常不利於正向社會價值取向的鼓勵。
鍵盤俠不一定是來自普通人,連名人也有可能是其中一員。鍵盤俠代表著人性隱蔽、灰暗的精神意志和負面的情緒。就連《奇葩說》的李誕也說:「以前我也當過鍵盤俠。在我沒有工作的那兩年,還是學生的時候,我就是經常看誰都不順眼,看了些電視節目,就會吐槽這拍的是什麼啊。看到些電影,就會吐槽這是啥電影啊,我用腳就能拍。」
無論是張月還是鄭爽,我們看到她們在面對網絡暴力時候仍然持有樂觀的態度,張月在微博再次打開評論功能時表達:「我覺得角色本身並沒有大小與好壞的區別,無論什麼樣的角色都值得我用心對待。」
儘管面對網暴的壓力不小,鄭爽仍然堅稱還會繼續環保的二手交易的行為:「哪怕有人落井下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也會把自己的理念堅持下去。」在韓國日本,娛樂圈的網絡暴力現象也是非常嚴重,有的明星因為年紀小,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承受網絡暴力患上抑鬱症甚至選擇走向極端。
男演員花希曾說:鍵盤俠被以「俠」之名,可見「俠」的話語權是有力量的,有引導性的。但是「俠」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必須負有責任的,必須具有自律性。
所以我認為,哪怕需要通過鍵盤來呼籲和踐行社會的正義,鍵盤俠也應該是理智的、審慎的,因為言語如刀劍,三人成虎,很多事實沒有經過正確的考究,就發布不正當的言論,既傷害別人,也傷害事實,這不是俠之所為。
如果喜歡本文,請關注作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