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探究」活動是深圳實驗幼兒園「三人行」課程的核心組織形式,強調幼兒通過自主深度探究和合作多元探究的方式,通過立項、團討、探索、分享、展示的元素,提升經驗、理解世界。「課程故事」欄目將和大家一起分享關於「綜合探究」的課程故事,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本 期 推 薦
綜合探究活動《垃圾分類我知道》
牛奶盒大變身
2020年9月1日,隨著《深圳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施行,垃圾分類的文化與精神猶如蒲公英播撒之勢傳播到我們的生活中,在深圳實驗幼兒園裡,也有一些變化正在悄然發生。課程源於生活,實驗幼兒園大一班的孩子們用「親身體驗,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多元表徵」的實踐過程 ,通過有探索、有觀察、有記錄、有分享,有合作和有展示的途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最終獲得直接經驗,並且將已獲得的垃圾分類已有經驗分享與影響身邊的小夥伴,發揮環保小達人的精神,並帶領著深圳實驗幼兒園全體師生、家長共同開啟了一場垃圾分類,資源再利用的環保大行動。
有一天,發生了一個故事,一個由牛奶盒引發的垃圾事件引起了很多小朋友的圍觀與持續熱議。小朋友對牛奶盒是否可以回收、怎麼回收產生了分歧。於是我們在區域分別投放了未清洗和已清洗的牛奶盒,孩子們每天都去觀察。
《牛奶盒實驗一:牛奶盒怎麼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朋友發現了牛奶盒的變化:產生蟲卵、發黴、發臭。由此孩子們堅定地認為:牛奶盒不清洗,不僅會汙染環境,還會影響再次利用,這樣就不能科學進行垃圾分類,造成資源浪費,需清洗才能回收並且廢舊利用。對於每周班裡產生的大量牛奶盒、針對發現的問題,老師與孩子們一起討論並得出回收方法:牛奶盒清洗完後需要晾曬,晾曬後需要投放到專門的垃圾桶,放到美工區
。
《牛奶盒實驗二:清洗牛奶盒》
通過牛奶盒實驗一,孩子們開始了清洗牛奶盒的探索之旅,並且有了自己的發現:
1.清洗牛奶盒時,只要午點有牛奶盒或者酸奶杯,小朋友都主動地清洗自己的牛奶盒。但是清洗牛奶盒的人太多了,有些小朋友清洗過程太長,水會打溼衣服,並且造成嚴重浪費,不環保。
討論得出:需要清洗牛奶盒管理員來做,3個人清洗最合適;有的孩子提出衣服容易弄溼,就增加了防水服。
2.晾曬時發現:有太陽的大型玩具因為人流太多,有時還會下雨,不適合晾曬。
討論得出:陽臺種植區有太陽,雨淋不到, 非常適合。
3.管理時發現:不僅管理員要知道,全班小朋友都需要學會,預防管理員不在沒人管理,如果有標識,就不用擔心了。
4.回收時發現:牛奶盒太多了,筐子裝不下,美工區快要變成唐伯伯的垃圾房了。
討論得出:需要科學回收。
《牛奶盒實驗三:回收統計》
回收筐、陽臺、美工區的牛奶盒也越來越多,大一班成了牛奶盒垃圾場。通過「壓扁收納統計法」「十字回收統計法」等實驗,孩子們得出便捷的收納方法,大大擴充了回收筐的容量。還在此基礎上討論開劈了新的區域:剪牛奶盒區;設置1號回收,2號美工區廢舊利用的分類垃圾筐。孩子們自己總結經驗,不斷優化清洗和回收牛奶盒過程,並且創作出了一套科學的清洗-回收流程圖。我們看到了他們的探究能力與創造能力得到提升。
《牛奶盒實驗四:回收再利用》
孩子們創意不斷,牛奶盒開始了各種大變身。由於之前班級能量加收站的成立,除了牛奶盒的回收,紙巾筒、雞蛋殼、廢舊筆、紙、塑料瓶等都一同進行了再利用。「廢舊利用的理念」已經深深的植入孩子們的心田,我們發現每每回顧環節,他們都積極主動的進行分享並要求展示出來,還有孩子要求回家可否拿兩個牛奶盒回家製作。
通過《牛奶盒大變身》的一系列探究活動,幫助孩子們提高了學習能力,學會了歸納整理,判斷思考,增強耐心;學會換位思考,理解他人工作的不易;認識到環保責任與義務;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與環保氣質,從小為孩子種下環保的種子,為社會培養有品德的小公民,幸福自己,幸福社會。
- end -
欄目負責人 | 白小溪
文 稿 | 肖 燕
責 編 | 黃 悅
初 審 | 師菁雯
終 審 | 楊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