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先生患癌3年,因為老中醫的這個方法,成功擺脫腫瘤

2020-12-14 中醫小小馬

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顯示,20 - 39 歲年齡組的腫瘤發病率在 2000 年是 39.22 / 10 萬,到 2013 年增至 70.01 / 10 萬,

這也意味著,13 年的時間裡,年輕人癌症病發率增長了將近 80%,按照 2013 年的人口統計數據進行計算,中國一年新增 30 萬名年輕的癌症病人。

程先生今年38歲,平時喜歡抽菸,已經抽了20幾年,每天至少1包。2017年,十月份之前,程先生突然出現咳嗽,偶有胸痛,一直沒有當回事,以為是進入秋冬季節,對冷空氣敏感。

就在前幾天,程先生突然出現咳嗽加重,還咳出血來了。這可把程先生嚇壞了,趕緊去醫院看病,做了一個CT檢查,發現已經是肺癌,已經伴有縱膈多發淋巴結轉移。

之後經過了長時間的治療,情況有所好轉。出院後聽從醫生的建議,開始配合中藥調理。老中醫給她開了安佗御結丸,藥的成分很安全,都是一些名貴的中藥,例如人參。

五個月後,程先生再去體檢,癌細胞沒有擴散,兩年了,程先生的病一直未復發。

肺癌患者應該注意這三點。

減少空氣汙染

防油煙:

①油煙機應在炒菜前打開,別等油冒煙再放菜。

②儘量減少爆炒、煎炸等烹飪方式。

③做完菜之後還要繼續開2-5分鐘的抽油煙機,有利於油煙的排出。

減少室內氡汙染

建議裝修時最好重裝飾、輕裝修,少用地板革化學黏合膠劑,牆面可以用字畫裝飾。

裝修後一定要通風一段時間再居住;北方地區建議使用空氣淨化器和空氣加溼器,前者針對PM2.5,後者則針對PM10,有助於改善室內空氣品質。另外,在居室多放置綠植或活性炭也有助於吸附汙染顆粒。

預防室外空氣汙染

在室外戴口罩。尤其是生活在北方的,空氣品質較差,如遇霧霾天氣,出門一定要戴口罩。

相關焦點

  • 老中醫有話說,這個方法治腫瘤,癌細胞想擴散都難
    胃印戒細胞癌是胃癌中最不樂觀的一種,病程進展較快惡性度很高,因腫瘤細胞形狀酷似「鑽戒」而得名。汪先生41歲,工作很忙,經常熬大夜,有時會喝酒,量很大。但身體一直很健康,每周踢足球業餘聯賽,單位運動會百米13秒以內。2019年6月24日,單位組織體檢,在醫院同學的建議下他做了胃腸鏡檢查,因汪先生經常飲酒,酒後第二天就會拉肚子,胃鏡顯示多發散在小潰瘍,取一塊病理。
  • 體檢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患癌?!
    肺癌、胃癌、腸癌……隨著身邊患癌的人越來越多有些人慢慢把「防癌」提上日程除了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外定期體檢也顯得格外重要在體檢中「腫瘤標誌物篩查」成了大家追捧的項目如果查出了腫瘤標誌物升高1.什麼是腫瘤標誌物?腫瘤標誌物是在惡性腫瘤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由腫瘤細胞基因表達而合成分泌的,或是由機體對腫瘤反應而異常產生和(或)升高的,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一類物質。這些物質存在於腫瘤患者的血液、體液、細胞或組織中,可用生物化學、免疫學及分子生物學等方法測定,對腫瘤的普查、輔助性診斷及鑑別診斷、療效觀察、監測復發以及評價預後有一定的價值。
  • 研究癌症50年,88歲老中醫直言:用黃芪救治了無數腫瘤患者
    醫生表示曹先生有再生障礙性貧血病史,不建議進行化療,因為手術的風險比較大,保守治療比較適合他。於是,曹先生就開啟了他近乎十年的抗癌之旅。 轉眼十年過去了,曹先生看起來精神很好。他的家裡擺滿了各種健身器材,他的書房裡擺滿了各種中醫研究、保健飲食等。完全不可能判斷出他是肺癌患者。曹先生說,他年輕時菸癮很大。當他生病時,他戒了煙,學會了健康的生活。
  • 個高的男性或易患癌!歐洲《腫瘤學年鑑》:每高10cm,風險升高8%
    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最新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數約為392.9萬例,其中男性約為215.1萬例,女性約為177.8萬例,男性患癌人數遠高於女性。2011年至2015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進行的調查中,男性與女性的癌症發病比例為1.18。
  • 腫瘤這個東西,最早產生的是陽虛
    林傑知名中醫,畢業於福建中醫藥大學,從醫二十餘年,是中醫的多面手,手法、針灸、中藥樣樣精通 腫瘤從潛伏期到轉歸期有無數種可能,但有的醫生喜歡強調最不好的結果。 很多癌症病人的病情惡化,是從他得知自己患癌之後。
  • 蘇州御生堂首席老中醫許其興:中醫治療腫瘤,重燃生命之火
    蘇州御生堂中醫館是一家醫保定點機構,堅持以「御疾造萬眾,生術福天下」為使命,注重中醫藥特色優勢的發揮,運用湯藥、背腧穴艾灸、穴位貼敷等中醫傳統方法,專注各類疑難雜症疾病,特別是對於腫瘤的醫治。蘇州御生堂秉承中華傳統醫學,經無數春秋寒暑歷練留存中醫精華集眾派之長懸壺於今,盡受好評。  百年不變的使命與傳承  蘇州御生堂中醫館以「御疾造萬眾,生術福天下」為使命。
  • 腫瘤專家患癌去世前反思:如果我慢一點,或許就不是今天的結局…
    每天跟腫瘤「過招」無數的腫瘤科醫生在患癌後反思:永遠不要透支健康!腫瘤科醫生患癌後反思:永遠不要透支健康!在過去十幾年,王磊教授和家人一直擠在醫院附近十幾平方米的小屋。即使後來家裡購置了新房,可王磊堅持不搬家:距醫院太遠。就連得知患病的瞬間,王磊也照舊處於工作常態:當時他剛下一臺手術,而此前3晚,他接連做了3臺手術。那天下手術臺時,王磊笑著告訴自己的學生:年紀大了,到底有些體力不支,一臺手術下來累成這樣。
  • 一位腫瘤醫生對家人患癌去世的8點感悟,值得所有人深思!
    我的嶽父2016年元旦患癌,2019年8月底去世。這三年多的時間裡,由於基本上是親身經歷,因此感悟頗深。一腫瘤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嶽父在2015年12月底發現得了胃癌。嶽父患癌時七十多歲,屬於癌症高發年齡,同時有四十多年吸菸史,雖然後來因為慢支、肺心病停止吸菸已有10年。但還有兩個高危因素:特別喜歡吃醃菜;愛喝酒,雖然不多但每天不斷,加上年齡、醃菜和吸菸的影響,患癌風險就比一般人高。
  • 中醫談腫瘤:它是抑制腫瘤生長的最好方法,體內腫瘤慢慢不見
    一提到癌症,人們就會感覺到很恐懼,因為癌症是殺害人類的第二大殺手,有一種說法就是患上癌症也等於被判死刑了。尤其是對於上歲數的人群,因為年齡以及機體退化的原因,讓各種疾病以及癌症的發生危險還要更高。抗癌專家認為,80%的癌症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係。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包括生活中的陋習以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 讓腫瘤醫生驚嘆,老中醫留下「一方」,癌症晚期的他多活幾十年
    大家好,我是中醫苗大夫,很高興和大家分享中醫知識腫瘤是指在致癌因素作用下,人體某部位的一個或幾個細胞的基因受到損傷產生突變,然後這些細胞不按人體需要、不受人體控制活躍地無限制地增生,這些無限增生的細胞常常在一起形成腫塊,這就是腫瘤。
  • 任正非和賈伯斯都患癌,前者治好,後者只活了8年,原因令人唏噓
    而面對癌症的時候,賈伯斯和任正非展現出來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和處理方法,導致其後果也截然不同,任正非治好了癌症,至今還在書寫歷史;而賈伯斯成為了歷史,輸給了癌症。,做了幾次手術都很成功,而華為如今的成績告訴我們,任正非選擇相信現代醫療,是對的!
  • 追求完美的女性,更容易患癌?太難了
    在以前,幾乎所有人都一致認為腫瘤是因為不良生活習慣和基因等問題造成的。這也是Dr.X一直在勸誡大家,要保持良好生活習慣與作息的原因。但最近這些年,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女性被腫瘤「盯上」,我們似乎對之前這一說法有點質疑。畢竟在這些患癌患者中,有不少人你根本找不到她們有不良生活習慣。她們不抽菸不喝酒、不黑白顛倒也不亂吃東西,可卻偏偏成為癌症患者。
  • 個高男性更易患癌?研究發現:每高10cm風險升高8%
    2011年至2015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進行的調查中,男性與女性的癌症發病比例為1.18。為何男性比女性更易患癌?近期,《腫瘤學年鑑》雜誌上發表一項研究顯示,個子高是男性患癌高於女性的原因之一。一向被視為「加分項」的個兒高,竟成了易患癌因素。
  • 腫瘤防治宣傳周 | 李進:提高腫瘤防治意識,攻克癌症不再是幻想
    一、 癌症是否就是絕症,患癌就意味著死亡?不是的!自2006年起,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機構紛紛把原來定義為不治之症的癌症重新定義為「可以治療、控制,甚至治癒的慢性病」。患癌也並不意味著死亡,如果發現早並積極治療,約1/3的癌症病人可以治癒。
  • 癌症腫瘤患者只能選擇化療嗎?老中醫現場講解一劑藥方,好使!
    癌症腫瘤患者只能選擇化療嗎?老中醫現場講解一劑藥方,好使!-09 14:23 來源:天空的雲彩 原標題:癌症腫瘤患者只能選擇化療嗎
  • 全國腫瘤專家排名
    當然,如果我們想要治療腫瘤的話,前提是我們需要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腫瘤的。首先,外部因素包括1種化學致癌物質。這個因素目前是導致癌症的主要原因。它來自不同的來源和類型。調查和動物實驗證實,已發現數千種化學物質具有致癌作用,包括數百種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化學致癌物質。致癌化學物的疾病潛伏期較長,對人體有害。
  • 任正非兩次患癌都治好,而賈伯斯患癌卻只活了8年,原因令人感嘆
    和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類似,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也兩次患上癌症,但是任正非卻兩次都治癒了,老爺子目前還在世,經營著企業;然而賈伯斯就沒那麼樂觀了,患癌後8年就去世了,享年僅56歲,原因令人唏噓!賈伯斯身在美國,美國的醫療技術可以說是世界領先的了,而且賈伯斯身價數以億計,他完全可以接受世界最頂尖的醫療技術,為什麼賈伯斯卻英年早逝了呢?2003年的時候,賈伯斯被醫生告知自己患上了癌症,但是醫生非常樂觀地告訴賈伯斯,這種胰腫瘤生長得非常緩慢,因此,賈伯斯有很大的機率被治癒。
  • 為什麼醫生患癌後都能痊癒?4位醫生的病後忠告,說醒千萬人
    2011年1月17日,徐醫生確診為「左肺癌伴腦轉移」,徐醫生就在黃山市人民醫院進行常規的放療和長期的靶向治療。2011年3月,第一次複查結束後,稍微好一點的他立即回到了工作崗位。 回到工作崗位上之後,徐醫生從未把自己當作一個癌症患者,不管是門診、值班、手術,他都從不推辭,迎難而上,雖然身體因為靶向治療產生了比較大的反應,尤其眼睛經常出血,但是他坦然面對,投身工作,成為抗癌成功的代表。
  • 癌症反覆,聽聽謝先生的經驗,十年的腫瘤,也能治好
    2010年8月謝先生檢查出胃癌中晚期,手術切除3分之2胃,體檢沒斷過,2014年7月體檢有轉移跡象,化療一次身體素質不佳嘔吐不止,藥量過大,醫生建議回家口服,2015年8月體檢
  • 真不是玩笑,這兩種血型患癌風險就是高!
    1964年,這一研究結果被發表於國際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中。然而,這一陰性結果並未澆滅研究者繼續探索兩者之間關係的熱忱。通過ABO血型預測患癌風險,究竟是玄學還是科學?數十年過去了,研究結果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