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喝鹽水可排毒減肥?
上周,網友「嘟嘟嘴」的微信朋友圈裡有多人在轉發一條名為「人體宿便有10斤,猛喝鹽水清腸排宿便」的網帖。該帖稱,人的腸道會有食物殘渣滯留,稱為宿便。宿便堆積在腸道內發酵,並不斷產生各種毒素、毒氣,造成腸內環境惡化、腸胃功能紊亂,繼而引發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紊亂等,還可能引發各種病症。
腹部滿是贅肉的「嘟嘟嘴」決定試試這種「鹽水清腸法」。5月17日清晨,她準備了一壺開水,並放了滿滿兩勺鹽。因為根據該帖介紹,鹽不能太少,鹽水的口感一定要跟平時的湯一樣鹹,而且必須大口大口地一口氣喝下400毫升,再配以瑜伽等運動,宿便清乾淨後就可減輕體重。
「從早上5點到7點之間,我喝下了約兩升鹽水,確實拉了幾次,我以為毒應該排出來了。」「嘟嘟嘴」說,和網上介紹的一樣,自己喝到第二杯的時候就開始排便,兩個小時內竟排了5次,最後兩次基本上排的都是清水了,她以為這算是排毒減肥成功了。但接下來,「嘟嘟嘴」卻發現自己全身開始浮腫,舌頭還有些麻木。她趕緊到醫院檢查,醫生說是攝入高鈉後產生的水腫。
高鹽攝入可致血壓增高
到底這種灌鹽水排宿便的方法是否可取?
「喝鹽水排毒?很荒謬,沒有科學依據!」大坪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王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晨起飲用大量的鹽水有風險,特別是高血壓、冠心病患者要絕對禁止喝鹽水。因為喝入鹽水,人體中的鈉離子增加,血容量會增高,血壓就會相應升高,會增加心臟負擔,導致病情波動;而且人體短時間內攝入大量的水,會引起水中毒。而通過這種方法看似排便很多,其實那只是刺激腸胃後的結果;而且大量排出人體內的水分,會導致身體脫水,相繼出現皮膚乾燥、頭暈等現象。
王軍說,他曾收治過這樣病人。由於患者使用這種所謂的排毒方法後,打亂了腸道內的酸鹼平衡,導致事後一周都難以正常排便。
排出宿便能減肥?假的
近年來,隨著養生行業的火熱發展,很多以前從沒聽說過的概念被商家推了出來,「宿便」就是其中之一。「清宿便,排腸毒」這樣的廣告詞隨處可見,而網絡上更是充斥著關於宿便的各種說法。
「宿便」到底是什麼?重醫附一院營養科醫師陳佳說,在醫學上其實並沒有「宿便」這一說法,因為翻遍教科書,也找不到對它的定義。「宿便」應該是積存在體內尚未排出的糞便,但如果不是強行憋著,人體是不可能積存很多糞便的。按照陳佳的理解,只有便秘的人群才能產生所謂的「宿便」。而腹部肥胖是糞便堆積在腹部所致,更是無稽之談。
此外,網上傳說「宿便」會導致人體中毒,糞便發酵、脹氣導致酸毒症。陳佳說,事實上小腸中的腸液是鹼性的,即使食物發酵產生酸,也會被腸液迅速中和,根本不可能堆積酸性物質,更不可能進入血液搞出所謂的酸毒症。如果說酸性物質進入血液就算酸毒症,那麼隨著食物進入腸腔的胃酸早就害死人了。
支招
多吃粗纖維食物可促排便
那麼,哪種頻率排便才算正常?如何保持正常排便?大坪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王軍表示,一般情況下,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有的2~3天一次,只要無排便困難及其他不適症狀,就屬正常。
重醫附一院營養科醫師陳佳表示,要想保持正常排便,首先要補充水分。便秘是因糞便在大腸內停留時間過長,其所含水分被大量吸收,導致大便難以排出。要排便通暢,就要使腸腔內有充足能使大便軟化的水分。成人每天要攝入2500毫升以上的水,包括湯、茶水、飲料等。其次,要多吃富含粗纖維的食物。現代人飲食結構過於精細,平時要適當吃一些如紅薯、土豆、玉米等雜糧;吃些蘋果、香蕉等水果,以及新鮮蔬菜和黑木耳等菌類食物;要調節好生物鐘,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第三,要經常散步、跑步,可促進腸道蠕動。第四,要休息好,不熬夜,如果經常熬夜總是讓交感神經興奮,就會使腸道神經功能紊亂。最後,每天按摩腹部3次以上,每次100下,順序是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也能夠促進腸道蠕動以排便。
此外,老年性便秘多由於腸道腺體細胞退化所致,需要藥物輔助治療。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各種打著「排毒」名號的「排宿便」產品,很可能含有瀉藥成分,不要盲目服用。
出汗多可喝適量淡鹽水
雖然猛喝鹽水排宿便的說法並不靠譜,但在日常生活中,適量喝點淡鹽水是有益的。陳佳表示,淡鹽水是指相當於生理濃度的鹽水,每百毫升中含1克左右的鹽分。
據介紹,進入夏季後,人體水分和鹽分流失較多,在室外、高熱環境下工作的人群,適量補淡鹽水是必要之舉。陳佳建議,500ml淡鹽水以0.2~0.3%的濃度為宜,攝入鹽分不超過1.5克,以淡鹽水解渴。
還有那些長時間駕駛的司機,持續處於炎熱、高溫、熱輻射的環境下,身體會隨著大量出汗而丟失鹽分;會表現出血壓下降、四肢冰冷、尿量減少甚至昏睡或神志不清等症狀。陳佳建議跑長途的司機最好也準備一壺淡鹽水在身邊。
此外,腹瀉後應及時補充由腸道丟失的水分和鹽,維持電解質平衡。在夏季如出現感覺累、口淡、胃口不好、頭腦不清醒、嗜睡、尿清等症狀時,說明身體可能出現低鈉反應,可適當補充淡鹽水;如市民補充淡鹽水後仍有不適症狀,應到醫院就診。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