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養式教育、圈養式教育,到底怎麼選

2020-12-23 她的課

孩子到底要「圈養」還是「放養」,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眾家長也有各自的看法:

圈養的孩子更懂禮貌,在社會上也更有規矩,跟父母的關係也會更好。

放養的孩子更加有自己的個性,更加與眾不同、招人喜歡,且在未來能走的更遠。

很顯然,放養和圈養的孩子,在性格上還是有一定差異的。

關於孩子到底要「放養」還是「圈養」,家長該怎麼選?

其實,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的時候,家長們最需要掌握的就是在這兩種教育方式中正確拿捏好一個度,學會收放自如。

什麼是放養式教育?

放養式教育是指讓孩子在一種寬鬆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就適當地接觸自然、社會,較早的接受社會鍛鍊,有別於嚴厲的、教條式的應試教育。

什麼是圈養式教育?

圈養式教育是指不逾越理性規則,不超越發展規律,伴隨著家長、學校對孩子勉勵與教導而形成的一種科學的、嚴謹的教育模式。

放養式教育的好處:

1.沒有父母在某一方面的約束,能任由孩子天性的發展,有利於激發孩子的潛能;

2.放養的孩子更具有自己的主見,動手能力強;

3.更自由,行為處事會變得更加獨立;

4.敢於挑戰權威。

放養式教育的弊端:

1.容易把孩子養得太過任性、難以控制;

2.過度放養的孩子做事情為所欲為,不懂規則;

3.缺少約束的孩子,三觀容易跑偏,做事容易犯錯;

4.缺少陪伴的孩子心理狀態容易出現問題。

圈養式教育的好處:

1.懂規矩,更容易適應社會的規則;

2.懂得自我約束;

3.在父母的教育下,能更好的規劃自己的人生。

圈養式教育的弊端:

1.沒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標,缺乏主見;

2.難以適應和接受新的環境;

3.過度圈養容易讓孩子變得死板無趣;

4.不敢挑戰權威。

對於教育,沒有絕對的放養和圈養,家長正確掌握好兩種教育方式用法,提取兩者的優點,進行結合,才是較好的教育方式。

你有哪些不同觀點

歡迎留言

一起來交流

相關焦點

  • 「圈養式教育」「放養式教育」?適當空間帶來的結果,出乎意料
    文丨大白奶爸plus(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針對 「圈養式教育」和「放養式教育」這兩種教育模式,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呢?其實這兩種教育模式像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那我們是選擇「圈養式教育」還是「放養式教育」呢?
  • 「圈養式教育」對比「放養式教育」,適當的空間也能讓孩子成長
    文 | 小碧育兒心得(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本文約1658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一直以來,「圈養式教育」和「放養式教育」的爭論持續存在,兩種教育方式的擁護者各執一詞其實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的教育方式也在不斷進化,在適當的空間裡給予孩子適當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王女士是「圈養式教育」的忠實執行者,由於自己童年時在鄉下放養長大,深深體會到了放養教育的不足,所以王女士精心為自己的女兒設定了「圈養計劃」。
  • 從歐美防疫亂象看孩子放養式教育的缺陷
    由此,我不由得想到當今很多家長信奉的放養式教育。學校提倡素質教育的同時,一些家庭也在提倡放養式教育。說得簡單點,放養式教育,就是不對孩子做過多的限制和幹涉,給孩子充分的自由。打個比喻來說,養孩子像放養羊一樣,不再圈養。
  • 對於孩子放養式教育到底可不可取
    對於這樣的「放養式」教育 家長們也是眾說紛紜。 放養教育"放養式教育"到底可不可取有家長認為,"放養式教育"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自身的學習習慣。放任教育小編認為「放養式」教育忽視了孩子的自制力普遍不如成人,孩子在家期間如果養成懶散的習慣,過慣了沒人督促就不去努力的生活,真的會毀了自己的前途。
  • 放養式教育:放的是思維,養的是習慣
    什麼是放養式教育?放養式教育是指讓孩子在一種寬鬆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就接觸自然、社會,而不是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教條式的應試教育。越來越多的家長採用「放養式教育」來培養孩子,其實,放養式教育本身可行的,但是很多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卻發生了質的變化。他們認為,放養式教育就是放任孩子自由,讓孩子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學習上也是如此,想幹嘛就幹嘛。孩子在沒有壓力、沒有鞭策、沒有引導的教育環境下,很難明確自己的目標。
  • 「放養式」教育給孩子帶來很多優勢,但踏入這些誤區,會毀掉孩子
    「放養式」教育是欣欣自我定義的自由快樂的時光,這與真正意義上的「放養式」教育相差甚遠。「放養」一詞,最早來源於飼養,指利用自然環境飼養動物,後來被運用在教育方面。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家長對教育越來越重視,一些極端的教育方式時常在我們身邊出現,比如有些家長對孩子過於圈養,保護得密不透風,有些家長對孩子過於放養,給予極大的自由度,然而結果並非如家長想像那麼美好,兩種方式各有利弊。
  • 「放養式教育」的大學生活應該如何度過?學習再難,也難不過生活
    「放養式教育」的大學生活,應該如何度過?在經歷了圈養般的中小學教育以後,我們來到了大學放養式的教育神殿中。如果你覺得既然大學四年已經度過兩三年了,索性再浪費一兩年,那麼你真的是在自認愚蠢、自甘墮落,不如趕緊輟學去社會接受教育與歷練。如果你沒有能力也沒有勇氣這麼做,那你不如好好度過接下來的大學生活,哪怕還有一天畢業。專業知識不對口,索性吃喝玩樂敷衍度日?
  • 圈養孩子和放養孩子有什麼不同?這4方面的區別,對娃的影響很大
    孩子小的時候媽媽都在想如何能吃好穿暖,長大後想著該如何教育。媽媽為了孩子的教育可謂是煞費苦心,學習各種育兒知識,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媽媽們逐漸分為了兩大派:放養式教育和圈養式教育。放養式教育常常被稱為西式教育,更多的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圈養式教育就是我們都經歷過的應試教育,需要集中管理,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那兩種教育方式有什麼不同呢?
  • 男人到底應該怎麼管,放養式愛情長久不長久
    男人到底要不要管?是很多女人心裡的疑問管得太緊,男人反而越逃越遠,總能從縫隙裡逃走,最後你會發現,他在外面有了別人;管得太松,甚至不管不問,最後發現,你們竟然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在婚姻愈益不被信任的時代,如何管教自己的戀人或者老公,到底該放養還是圈養,也是姑娘們需要了解和學習的。01放養式的戀愛,結婚不行一個男人,在進入婚姻之前,成為老公之前,於女人而言,都還只是「身外之物」。因為你們的家人、經濟、生活習慣等,還沒有歸攏到一個屋簷下。
  • 放養式教育,對孩子來說並沒想像中美好,育兒需要父母合理的管教
    現在很多家長,尤其是90後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更多的選擇放養式教育,不過多地幹涉孩子的成長,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能夠提高孩子自立的習慣,但放養式教育下的孩子真的能更好地成長嗎?。「放養」下的孩子會怎樣?放養式教育下的孩子容易形成做事沒有規則沒有度,甚至越界的行為習慣,因為長期缺乏家長管教,加之兒童的心性尚未完全開發,極容易受到社會不積極一面的影響。比如在馬路上看到有人闖紅燈,孩子會去效仿;看到小動物可能會隨意踢打,過度放養培養出來的可能是一個惡魔而不是一個自立自強的孩子。
  • 是放養好,還是圈養好?
    為什麼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總是感到無奈和力不從心?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接下來的問題才是關鍵。隨著時代的進步,人的接觸面越來越廣,而相對,人的認知也會隨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而水漲船高。以前的教育方法明顯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而作為當事人的父母,還停留在老一套的過去式,總是把個人的意願強加於家中的孩子,並幻想著將來能夠代替自己去實現那些未竟的願望。
  • 「虎媽貓媽」揭露教育真相:孩子到底是圈養好,還是放養好?
    關於孩子的教育是每個家庭、學校、社會和國家一直十分關注的問題,因為孩子就是未來,孩子未來的成長會影響到家庭社會和國家的方方面面。只有正確合理科學的把控到孩子的教育,讓孩子成為一個健康的、有能力的人,才會做出更多的貢獻,才能改變世界。
  • 放養,一件不容易把握的事兒~
    這就是他們家的放養。還在一些教育論壇裡聽父母說,初中以前孩子就該盡情玩,童年不玩以後就沒機會玩了。他們都太喜歡從字面意思上去理解「放養」。我們可以先來看看我們童年時經歷過的放養是在怎樣一個背景下產生的。30年前、40年前、50年前……所有的孩子都是放養長大的,一方面孩子多,另一方面家裡窮,那時想上學讀書的窮孩子最羨慕的恐怕就是被「圈養」的孩子。
  • 放養不是放縱,教育孩子堅持這3個原則,讓孩子更優秀
    凡事家長都親力親為,沒有對孩子做到放手,而如今,孩子慢慢的長大了,在他們的心中就形成了對於父母的依賴感,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各種各樣的不放心,其實,這也間接導致了孩子不能夠真正的做到成長,教育,我們家長不能夠只教會孩子讀書學習,更重要的品質也需要家長一步一步的去教育。所以,在教育孩子上,有時候需要進行放養,不要一味的去約束孩子,有時候放養會讓孩子更加的優秀。
  • 在農村養羊,是放養好還是圈養好?
    雖然我們家是圈養的,但是我特別希望能夠找一個地方把羊給放養,放養的羊呀,它的運動量足啊,採食範圍呢也比較廣,既節省了成本,又提高了羊身體的免疫力,使羊很少生病。其實呢說白了呀,圈養比較適合羊育肥,放養的話比較適合自繁自養如果咱們要是買羊羔,把他育過肥之後咱們就賣的話,就比較適合圈養,因為肓肥羊呀,他一定得減少羊的運動量,然後呢給他大量的餵這些精料,達到快速育肥,快速資金回籠了這麼一個模式,可以說,育肥羊可以在不計較羊身體健康的代價下,就在兩三個月的時間使羊快速增重增肥,咱們達到快速回籠資金的這麼一個模式
  • 清華才女武亦姝家教曝光,多數人上當了:放養式教育,只是騙自己
    但是一方面,家長自己本身也不重視孩子的語文教育。武亦姝:從小培養閱讀,最終厚積薄發大家還記得那個曾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奪冠的武亦姝嗎?她在第一環節的個人追逐賽中,9題全部答對,戰勝百人團中的308人。說起武亦姝的教育,媽媽說:從1歲半開始就培養孩子的閱讀,先從有趣的神話故事繪本,再到唐詩三百首。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
  • 反對圈養,懷念春遊,請把無拘無束的童年還給孩子們
    我以前是學生,現在是老師,並且還是一名有著25年教齡的老教師,可以說一輩子都和教育打交道。不知道怎麼了,現在的教育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就舉一個例子,現在幾乎所有的學校對學生都實行圈養式教育。現在學生的課業負擔都很重,升學壓力那麼大,不拼怎麼會行?學生上課學,下課除了去解手大部分也是在學,晚上到家了哪一個孩子不學到十幾點?一到星期和放假哪個孩子不是在輔導班學習?這就是圈養狀態下的學生眾生相。按照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提倡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教育。
  • 孩子難教育?巧用「情感引導式教育」五步法,幫你馴服「熊孩子」
    當然有,但卻只是短期有效果,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些傳統式教育方法無疑在扼殺「熊孩子」的秉性或者助長其不良的行為習慣。那麼有沒有優於傳統式教育方法呢?有,「情感引導式教育」不僅能有效教育孩子,還能讓孩子和家長更加親近。所謂的情感引導,即情商的引導。
  • 不管鷹式教育還是佛系教育,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
    當幼鷹長到足夠大時,鷹媽會把它們推下山崖,鷹學會了飛翔,這就是典型的鷹式教育,對於鷹式教育,家長要有足夠的狠心。鷹式教育典型的代表是那個早產兒多多,鷹爸何烈勝也足夠「冷酷」,多多出生沒多久,洗澡的水溫就保持在25度,不分寒暑,並在零下13度的暴雪中裸跑等,歷經各種「極限訓練」,終於有所成。12歲時拿到大學文憑。這種教育方式,人們爭議很大,也在保持關注。
  • 王菲「散養」式育兒,竇靖童才華橫溢,李嫣自信滿滿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對於孩子如何教育的問題,各個家長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教育方式也有不同的優勢。譬如華語天后"王菲",她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是"散養式"的。